盐的健康边界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盐摄入量降低到一定线以下时,有关益处的数据就没有了。
  新年又是大家呼朋唤友聚会的高峰期。虽然以健康的名义,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但流汗的场景似乎从来就不会比吃饭多。当然,作为对健康的妥协,人们在点菜时会嘱咐服务员少油少盐。
  人们潜意識里似乎都有一个概念:少盐对健康有利。但真的是这样吗?

盐太少或太多都不好


  那些真正流汗的人,都知道盐是不能少的。比如那些跑马拉松的人,总会在中途靠盐丸甚至咸菜来补充一些盐分,否则可能会导致肌肉抽筋。生物学对此的解释是:缺盐和脱水会导致肌肉细胞之间的空隙收缩,从而加大神经末梢的压力,引发疼痛。
  根据流行的健康指南,人们一天的盐摄入量最好在6克左右,虽然大多数人吃下盐的量要大大高于此,但如果低于这一数量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一项综合分析发现,低盐摄入与心血管相关疾病和死亡之间存在联系。研究人员认为,每天的盐摄入量少于5.6克或超过12.5克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不需要谈盐色变,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均衡的饮食才是最健康的。

  盐中的关键元素钠尤为值得注意。钠对于身体保持体液平衡,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允许神经在紧张时反应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权威组织曾表示,不仅是高危人口,所有的人都应该以低盐摄入量为目标。但也有数据表明,当盐摄入量降低到一定线以下时,有关益处的数据就没有了,反而出现了对某些人群有潜在危害的提示,包括心脏病发作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
  相比于低于5.6克,日摄取量高于12.5克是更普遍存在的问题,毕竟在超市货架上工业化生产出的食品中,高盐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在吃午餐的时候,为了避免高油高盐,选择去吃以清淡著称的日本料理,可那里两块生鱼片寿司的含盐量为0.5克,1汤匙酱油就增加了2.2克盐,使得总含盐量达到了2.7克,如果再来一份味增汤,又会加上2.7克盐 。也就是说,吃上两片寿司一份汤,这一天的盐摄取量就足够了。
  如果在吃完日本料理后,再去看场电影,电影院里一份大桶咸味爆米花里也大约含有5克盐,再加上这桶爆米花,每天盐的摄取量就快达到了上限。
  这样一来,要想不超标的话,晚餐的选择就很有限了。

高盐无处不在


  盐在食品中的使用如此广泛,以至于不少人都将其忽略。大众食物中盐的含量就很高,而且常常是人们尝不到咸味或想不到含有盐的食物。比如一块纸杯蛋糕,其含盐量为1克,尽管它吃起来舌尖上更多的是甜味而不是咸味。此外,一个蓝莓松饼的含盐量可能比一份薯条含盐量的两倍还多。
  正因为盐在食品中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我们不但要警惕桌上调味瓶里添加的盐,还要注意那些隐藏在包装食品和饮料(如早餐麦片和运动饮料)中的盐,它们防不胜防,每天的摄入量很容易就会“超纲”。
  意识到问题后,减盐几乎成了一场政府主导的行为,而且效果颇佳。
  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政府发起了一项运动,劝说人们减少盐的摄入量。此后,日本人的盐摄入量从每天13.5克下降到每天12克。在同一时期,人们血压下降,中风死亡数降低了80%。

  在芬兰,每天的盐摄入量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2克下降到了2002年的9克,同期中风和心脏病的死亡数下降了75%~80%。
  韩国更是采取了严厉的措施,通过立法对高盐、高糖和高脂类食品广告进行限制。
  英国的食品标准局则把加工食品进行分类,为每一类设定减盐目标,并要求企业逐渐作出改变,直至达标。随着企业作出上述改变,从2001到2011年,英国人的钠摄入量减少了15%。
  健康专家们警告高血压患者要坚持低盐饮食,但现如今要做到这一点,比以前更为困难。因为人们摄入的70%的盐来自包装食品和餐厅食品,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时间或者不想做饭,请外卖小哥送餐上门的话,一下子全天控盐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了。

放松心态,吃下去


  盐是食物中最重要的调味品,削减盐的用量时,不少人反映食品的味道明显变差。
  口感不佳被当作是为健康所必需付出的代价,但从中受益的多少却一言难尽。低盐看起来更健康,然而,我们很难将低盐的作用与其它饮食和生活方式给健康带来的效果一一量化出来。因为那些注意盐摄入量的人,往往吃得更健康,锻炼更多,吸烟喝酒更少。对他们来说,健康是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吃或者不吃某种食物的功劳。
  我们不需要谈盐色变,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均衡的饮食才是最健康的,日常的水果、蔬菜、坚果和奶制品等富含钾的食品都有助于抵消盐对血压的影响。
  如果对平衡盐分不放心的话,那么就只能有意识地少放盐了。可和味道不佳比起来,更可怕的是由于害怕食物里盐或者糖的含量太高,而导致心情变差。食物本应该给人带来快乐,而非恐慌。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不用终日恐慌或奋力躲开某些食物的情况下,实现更健康的饮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他文献
我和闺蜜在生活习惯上有一个小冲突:我喜欢“囤囤囤”,而她喜欢“扔扔扔”。  我会把很多东西都留着,喜欢把储物柜塞得满满当当的,一想到要扔掉它们就会觉得莫名心疼。  而她则会定期扔掉家里的旧物及闲置物品,并表示:“我一看到家里堆满了东西就无比焦虑和烦躁,喜欢空旷而整洁的家,不能容忍杂物出现在我眼前。”  哎,人和人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为什么有人喜欢“断舍离”,有的人又有“收集癖”?  曾听到过一种
果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非机械外力和病虫害的作用而造成的大量落果称为生理落果,据观察。苹果、梨、桃、葡萄等果树的生理落果有2次,1次在落花后两周,果实迅速膨太初期发育成幼果时:第2次出现在第1次落果后的2-4周,通常称为“六月落果”,有些果树如苹果等,在果实成熟前还有落果的现象,称为“采前落果”。树体内部营养不足,外界环境条件不良等是造成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样预防和减轻生理落果呢?   
在印度密苏里一个叫哈格利的荒野中,我第一次目睹了猎人活捉秃鹫的场面。当时,我们正扎营在干燥沙漠边缘的荒野上。那天,我驾着吉普车到沙漠深处探索,忽然看到一个印度老人在捕捉秃鹫。  我被他吸引了过去。首先,他仰躺在茫茫的沙漠上,伸展四肢装死。约2小时后,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移动的黑斑,并渐渐的往下降。不一会,五六只巨大的秃鹫敏捷地落在地上,认真地观察老人。   大约半个小时,不见老人有丝毫动静。这时,一只
这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可我依旧清晰地记着,期待依旧……  两个老太太,年纪差不多,只是一个更瘦弱一点。她们一左一右,面对着,站立,中间只有两步的距离,跟前都有一个火炉一个锅。她俩都卖茶鸡蛋,天天都在这儿,无论刮风下雨。  这儿有一个早点铺,早点铺里不卖茶鸡蛋。我天天都去那个早点铺吃早点,天天都看见这两个老太太。  看着她们,我常不由得想起我的母亲。是因为其中一个和母亲有些相像,还是因为母亲的辛劳
阿姨在我身旁沉沉地睡了,我想竭尽全力让大脑,在哗啦啦轰隆隆的车潮中,多一阵空白,多一刻冥想。  初夏的风温而不热地吹来,心情不桃源也不急躁。忽然,一阵沙哑小孩儿的哭喊声闯进耳朵:“叔叔阿姨停车叔叔阿姨停车!呜呜呜……”  冥想中断,不是幻觉,司机和我都听见了。  他把车往旁边靠了靠,回头说了声:“我下去看看。”就开门走向人行道。  我摇醒阿姨,也跟了下去。  只见路边一个小男孩,鼻涕眼泪地守着一个
金秋时节,记者漫步在叫,国琯溪蜜柚之乡”福建省平和县时,只见蜜柚树漫山遍野,发出沁人的柚香。刚从广东带回万吨蜜柚订单的县领导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蜜柚的销售形势将会好于往年。  在不少人的记忆中,革命老区平和县是个有名的贫困县。如今,一种水果——琯溪蜜柚,却改变了这个县的经济困难面貌,目前琯溪蜜柚年产量超过46万吨,全国每4个蜜柚就有1个产自平和。那么,平和琯溪蜜柚何以有如此魅力称霸市场?    1
1 选育过程  ‘热农2号’杧果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从美国红杧果实生后代群体中选育的优良株系,经多年初级系比观察,发现该品系长势壮旺,成花容易,花期相对较晚,坐果率高,食用风味品质优于当家品种‘紫花杧’,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大多数红杧品种,且性状稳定,表现一致。从2004年开始,分别在广东湛江市郊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园、广东雷州市覃斗镇讨泗村、广东徐闻县大黄镇讨养村3个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高寒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无霜期短,果树种类不多。优质水果更加稀少。由于杏树抗逆性、适应性强,果实营养丰富,生长期短、成熟早,因此杏树成为地产果的优势树种,经济效益显著,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培育抗寒、丰产、优质的杏树新品种也已成为目前黑龙江省杏树育种研究的主要目标。    1、育种经过    龙园甜杏(代号85-20-1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于1984年通过李和杏不
果树的极性现象是指在同一枝条或植株上,处于顶端或上部的芽或枝,其萌发力和成枝力明显强于下部芽或枝,这被称为”极性”现象,也叫做”顶端优势”。“这是由于处于顶端的芽(枝)能最早获得由根部输送过来的细胞分裂素,其生长素的水平也高,从而会抑制下部侧芽(枝)的萌发”(摘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在果树栽培中,乔化砧要比矮化砧极性强;在同一个树种中普通型品种的极性要比短枝型品种的极性强。枝条着生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