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引领学生学习数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ie_d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向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开放教学内容,提供充分的实践与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情景中,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
  关键词:生活;机会;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体验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发展。
  
  一、 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1. 在预习中,确定学习任务,体验课本的内容。
  新课标下实验教材的内容大多都来源于生活,取决于生活。但小学生年纪小、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授这些知识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信息,为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
  如在“找规律”的教学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人用一块正方形的纸代表一块手帕,在“手帕”上设计出你喜爱的,并且是你认为有规律的图案。学生回家后,纷纷找来家里的手帕或有其他图案的物品作参考,请来家长作指导,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起来。学生在亲手设计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方面的知识。结果在正式上“找规律”这一课时,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而且他们还向我提出了许多有关设计、排版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学生上课非常投入,热情高涨,思路广阔,学起来特别轻松。
  2. 在课堂上,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生活问题:“六一”节快到了,我要为大家准备一些水果,又不知道应该买什么,你能帮我解决这一问题吗?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情境中的问题是开放的,也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所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大家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学生初步体验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究统计的知识提供了鲜活的生活原型。
  
  二、 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 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再创造”的过程。
  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与相互探讨,能使学生具有会看书、会操作、会思考、会讨论、会迁移、会类推、会创造等学习能力。教师就要善于设置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态化的活动中,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2~5页的“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己观察、思考,在主题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再请个别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利用小精灵提出两步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大胆尝试,问题很快迎刃而解,但学生只做到这一步,是不够的。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表现自我”、“证明自我”,根据题目信息进一步提出各种问题,并进行解答,让学生充分体验“再创造”的过程。
  2. 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程。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一找、量一量、拼一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学生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增进了对数学现象的体验。
  如在一年级教学加法的含义时,我不仅用学具操作,还用了身体语言去表达:用两部分的小棒“合”在一起,“并”在一起,两堆东西“圈”在一起,两只手合在一起……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合、并、圈……”,更形象地将“加法”的含义印在脑子里。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们的学生就能“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自然体验就会更深。
  3. 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说数学”的过程。
  这里的“说数学”指的是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情感得到体验,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平均分》的教学中,我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课前,我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准备8个、12个、16个、20个不同的物品(可以是橘子、糖果、花生、饼干……);在课堂上,我让各小组的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意愿分给组内的同学,并说出分的理由。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问题一下子就出来了,大家的话匣子也打开。有的学生说:“我家里有很多橘子,我自己要一个就行了,其他都给他们。”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我们的组长成绩最好,也最负责、最辛苦,我要多分他两块糖。”有的学生说:“我不同意,我们都是同学,有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我觉得应该每人分得同样多。”……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和激发创新思维。
  
  三、 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在《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中,我把枯燥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在生活中感受“克和千克”,设计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如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场景:妈妈去超市买水果,价格表里显示:苹果每1 000克2元;梨子每1 000克3元;葡萄每1 000克4元。妈妈在这家超市里买了10元钱的水果,你知道妈妈可能买了哪些水果吗?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和千克本身就是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去后,学生感到很亲切。在实际应用中,我既要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又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逐步养成带着问题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深入学生的心坎,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与学生共同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珠海市金湾区海华小学)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越来越进步,世界正逐渐走向一体化,在这大趋势的感召下,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能否走像医生、法官、律师等职业专业化的道路,如何走专业化的道路,这是本文即将说明的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性体现,又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政治性和育人性、教学内容的民族性和时
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激活了体育课堂。体育课堂由原来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转变成有效的课堂。高效课堂是建立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之上,较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
一、背景分析民族歌曲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新音乐课程标准》把弘扬民族音乐定为教学理念之一。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源泉也是灵魂,在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培
摘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艺术;创新;素质教育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人们在按照创新能力来衡量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创新
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是用人声来表达乐曲和歌词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这种情感的表达,去感染听众的一种艺术活动。初中的歌唱教学可以分为“唱、念、做、演”四个部分。视唱练耳教学
本研究用γ射线照射制备小鼠血虚证模型,通过四物汤及其三味药组方对血虚证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探讨了四物汤补血作用的配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四物汤全方治疗血虚证效果最好;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应该清晰地意识到作业设计环节的重大价值,赋予它新的意义:作业应成为学生巩固知识技能、快乐实践创新、发展个性素养的新舞台。应让作业变成学生自我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