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中学英语新课标和新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改变教学观念,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探索出了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势必引起一场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针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关键是教师。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受到教师的控制,教师无形中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成了班级中的最高仲裁者。
一、教师在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中必须改变教学观念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不是传授知识太少了,而是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实到实处;课堂教学不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搞过了头,而是学生的参与不够,有些教师教学思想不对头,教学方法因循守旧。”[1]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人的生命性的层次,重新理解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结成的交往关系,并思考如何使课堂教学本身充满生命的气息。因此,教师要树立新观念:教师要摒弃“理所当然”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平等的、有能力的人,在师生人格平等、意愿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各项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要从“严遵教材,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变为“师生互动,进行信息的交换”。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受到教师尊重和认可的,以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2]。
二、教师实现《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策略
1.建立“教师即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教师应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依据学生的实际,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教材内容。教师没有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板块都教完,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任务”都做完。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作用大于教材。优秀的英语教师是最生动活泼、最富有弹性和活力的教材。他们知道“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他们的口语就是听力材料;他们的激情应变就是教学任务;他们的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就是最佳的校本课程。
2.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用新颖有创意的教法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3.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和学生平等对话的机制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平等的、有能力的人,在师生人格平等、意愿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各项教学活动会促使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其实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时,学生就会把真实的想法和存在的困难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和教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我国的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平等交流。
4.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寓教于乐
语言常常是学习者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学会的,而且如果学生对正在用这种语言表达的内容产生兴趣时,则更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 “乐学”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之一。寓教于乐,最根本的途径是把课堂教学还原为生活交际,因为人的交际是充满着乐趣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按照人的交际准则,组织好每堂课,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提高课堂的凝聚力。
5.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是受到教师尊重和认可的,以此来保护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时候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是必要的。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及表现出来的善意,能更快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势必引起一场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针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关键是教师。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受到教师的控制,教师无形中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成了班级中的最高仲裁者。
一、教师在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中必须改变教学观念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不是传授知识太少了,而是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实到实处;课堂教学不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搞过了头,而是学生的参与不够,有些教师教学思想不对头,教学方法因循守旧。”[1]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人的生命性的层次,重新理解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结成的交往关系,并思考如何使课堂教学本身充满生命的气息。因此,教师要树立新观念:教师要摒弃“理所当然”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平等的、有能力的人,在师生人格平等、意愿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各项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要从“严遵教材,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变为“师生互动,进行信息的交换”。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受到教师尊重和认可的,以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2]。
二、教师实现《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策略
1.建立“教师即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教师应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依据学生的实际,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教材内容。教师没有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板块都教完,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任务”都做完。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作用大于教材。优秀的英语教师是最生动活泼、最富有弹性和活力的教材。他们知道“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他们的口语就是听力材料;他们的激情应变就是教学任务;他们的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就是最佳的校本课程。
2.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用新颖有创意的教法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3.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和学生平等对话的机制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平等的、有能力的人,在师生人格平等、意愿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各项教学活动会促使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其实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时,学生就会把真实的想法和存在的困难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和教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我国的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平等交流。
4.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寓教于乐
语言常常是学习者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学会的,而且如果学生对正在用这种语言表达的内容产生兴趣时,则更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 “乐学”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之一。寓教于乐,最根本的途径是把课堂教学还原为生活交际,因为人的交际是充满着乐趣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按照人的交际准则,组织好每堂课,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提高课堂的凝聚力。
5.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是受到教师尊重和认可的,以此来保护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时候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是必要的。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及表现出来的善意,能更快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