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禄:笑语声声话人生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8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林城”、“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生态文明城市”……是人们对贵阳这座省会城市最深刻的印象。
  葱葱郁郁的环城林带给这座高原城市凉爽宜人的天气,缓缓流淌着的南明河给这座城市增添几分柔美,秀美的黔灵山赋予了这座城市一份钟灵之气,而静立于闹市中的“黔明古寺”、“甲秀楼”又赋予了这座城市几分历史的厚重;人民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林立的高楼大厦、各种大型商场等云集于此,让您看到了一座繁华的现代化都市;硕大的LED显示屏、色彩斑斓的霓虹灯、通宵达旦的夜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您感叹于这座城市浓浓的商业氛围……
  关于贵阳,那首《爽爽的贵阳》,引着一种悠悠的情感跌荡:我背着装满渴望的行囊/寻觅抛开暑尘的地方/今天与你相遇/眼里释放惊喜的光芒……//环城森林涌来缕缕清新/黔灵山风吹过阵阵荫凉……然而,静享如此“爽爽的贵阳”之时,人们难以忘记那些曾经为贵阳、为贵州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规划者、实践者!是他们的艰辛努力和实践,为今天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他们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奋斗,勾勒出了这座城市美丽的蓝图。
  李万禄,便是这其中的一位。
  本期“封面人物”走近贵阳市原市委书记李万禄,聆听这位精神矍铄的老领导给我们讲述他的心路历程,也和他一起分享那些曾经感动过多少市民的悠悠往事。
  
  小学徒到秘书长的成长之路
  
  李万禄于1937年9月出生于贵州清镇卫城,其祖父一辈从四川辗转迁徙到此定居,主要依靠经营家传的手工酿酒的酒坊谋生。“酒香不怕巷子深”,李万禄家的酒在当地早已是小有名气,再加上每年用酒糟饲养的十几头猪,一家人的日子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还衣食无忧。
  然而,这样的生活并不长久,李万禄7岁那年,父亲患上“副伤寒”,因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救治,症重而亡。家中顶梁柱——李父的去世无疑给这家人带来沉重的打击,整个家庭的重担一下都落到了李万禄母亲身上。虽然生长在旧社会,但李万禄的母亲却是一位非常有主见,非常坚强勇敢的女人。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她开始思考,如何维持这一家老老小小日后的生活。
  1947年后,解放军开始全面反攻,很多地区陆续解放。卫城当地一些大地主纷纷贱卖田土,准备外逃。而作为一个偏僻山乡的家庭妇女,李万禄的母亲并不知道时事政局的风云变化,更不知道贱卖土地背后隐藏的危机,她只是简单的想多置办下一些田土,才能保障一家人以后的生活,于是拿出所有的积蓄买下20多亩田土。她坚信有了这些土地就可以保障一家人的口粮,酿酒的原料,她就再也不用为家人的生计犯愁了。但梦想总是容易破碎,解放后,李万禄家因为这20多亩土地而被划为“地主”。土地被没收,酒坊生意被限制,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危机。
  为了缓减生活压力,减轻母亲的负担,刚进中学几个月的李万禄不得不放弃学业,离开亲人,只身来到省城贵阳。年仅13岁的他,找到了一家私人的汽车配件厂,开始了当学徒的生活。在认认真真当好学徒的同时,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文化知识上。李万禄并不知道这样坚持学习会给他的命运带来什么样的契机,只是因为没能继续求学,是那时存于他心中最大的憾事。
  上天总是眷顾那些勤奋好学的孩子。1955年下半年公私合营,李万禄所在的汽车配件厂也进入公私合营的行列。一次全市的工人代表大会上,李万禄被选为工人代表发言。就是这次发言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李万禄的那次发言非常精彩,参加会议的市工会副主席找他询问,发言稿是不是他自己写的,得到李万禄肯定的回答后,工会主席把他表扬了一番。不久后李万禄得到通知,他被组织列为党员的培养对象,要发展他入党。经过一系列的审核和考察后,李万禄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之后不久即被调入贵阳市市委从事秘书工作。
  就这样18岁的李万禄成为市委秘书开始,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历任几位书记的秘书。回忆起那时的工作,李老总是感慨良多,他说,解放之初,一切百废待兴,领导的工作繁重,作为秘书,自己必须在大大小小的会前会后,为领导准备好各种资料,彻夜挑灯夜战在那时就好似家常便饭一样平常。也就是在这些年的秘书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以认认真真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原则要求自己,一点点积累下了深厚的党政工作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基础。“文革”结束后,李万禄即被提拔为贵阳市市委副秘书长。
  
  “李挖路”书记的挖路工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大潮从中央涌向了全国。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步伐,当时中央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提出新要求,即地方领导干部要年轻化,新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原则上不超过50岁,其中要有45岁以下的。当时年仅43岁的李万禄成为了贵阳市领导班子成员的最佳人选之一。
  1982年至1983年,李万禄被选派到中央党校学习。李老很自豪的告诉我们,在那届的学员中他是以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入学,以哲学单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能得高分主要是靠他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写那篇《地方领导干部要把中央指示和当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李老说无论是哪个时代,作为领导干部都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才能真正的为当地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可能一些措施一时半会得不到一部分老百姓的理解,但只要时间证明这些举措的正确性之后,百姓的怨言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中央党校毕业后,李万禄随即被推选为贵阳市委副书记、贵阳市市长。1985年8月胡锦涛同志调任贵州省委书记,同年10月李万禄被正式任命为贵阳市市委书记。
  李老有个习惯,只要能挤出一点时间,天气好的时候他会到南明河边走走,或静听脚下的流水声,或举目仰望远处的青山,唯有这样的时候人的身心才会得到彻底的放松。有时锦涛同志也会邀约他一起到南明河边走走。他说,自己当时的很多工作思路、发展理念,都是在一次次漫步时与锦涛同志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
  他深知生活的环境对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担任市长、市委书记的12年间,他在贵阳的城市交通建设、环境改造、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随着城市的发展,贵阳原有的道路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城区各主要干道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拓宽改造和建设,中华路、都司路、新华路、环城路……相继开工,一时间给市民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于是一些市民就讽称他为“李挖路”书记。当时曾有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过他,记者问道:“李书记,现在很多百姓都把你叫做‘李挖路’,这个路您还要挖多久呢?”李万禄当时就坚定的告诉记者:“路要一直挖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止。”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突出的矛盾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时间证明了他当时发展的眼光和战略者 的思路。
  那些年,根据贵阳地形地貌特点,为建成“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自然之城,大力实施“绿色工程”,山头绿化、美化、同林建设,环城林带建设;电热、煤气、石油液化气进入千万家,把原来各家各户堆放煤块的场地搞成小花台、小景点、小绿地;加大力度治理南明河、市西河、贯城河……都一步一步地在实施、在实现。
  贵阳一点点地向现代化的都市迈进,一天天地变得美丽、清新。
  
  小菜篮里的大“艳红桃”
  
  今天,每到春夏时节,贵阳的街头巷尾见得最多的就是那一个个大大甜甜的“艳红桃”。提到贵阳的艳红桃自然不能不提池必卿、不能不提李万禄。这究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1986年,已是贵阳市市委书记的李万禄到北京开会,照例去看望在京的原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池必卿的夫人徐若冰捧出一盘又大又红的桃子来招待他。池必卿介绍,这叫艳红桃,是在隔壁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大姐的桃园里摘的。李万禄尝过后,说:“这桃子又脆又香又甜,要是贵阳也能结出这样的桃子就好了!”池必卿当即就说:“可以啊!等冬天你们再来,我带你们去康大姐家剪几个桃枝,带回贵阳嫁接到本地桃树上,再培植推广,几年就成规模了。这样,既能增加农民收入,也能让贵阳人吃到美味的桃子,一举两得!”
  回到贵阳后,李万禄马上着手落实此事,市农业局的高级农艺师廖干量接手这个光荣的任务。当时,廖千量正在为永乐乡的桃种培植发愁,引进的桃种嫁接效果都不好。得到这个消息后,廖干量喜出望外。冬天,他和同事游良田一道去北京剪了15枝艳红桃枝。带回来在永乐乡挑选了3株本地桃做嫁接,精心培育,到了8月,三株桃树结出了70多个桃子,桃子红如朝阳,大如拳头,味道香甜脆爽。艳红桃在本地培育成功了!之后,在各级政府部门的交持下,经过两三年的推广,艳红桃得到快速发展。从此,贵阳人的菜篮子中也多了一种受人喜爱的水果。
  对于当时农村经济的建设,李万禄就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在他抓绿色产业、农业科技、抓特色农业、抓市场、抓农副产品、抓茶叶、抓药材的思路下,很多昔日的荒山头都披上了绿装,种植了各种果木、药材、茶叶……既绿了山头,又富了农户。另外,如老干妈、神奇制药等一批龙头企业也在那个时候开始发展。
  回顾这一切,谁能否认他不是在践行一条“生态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呢?
  
  “妻管严”的幸福生活
  
  在和李老聊天的过程中,李老点起一支烟,毫不忌讳的告诉我们,当年在市委机关他是出了名的“妻管严”,关于他“怕老婆”还有很多趣事呢。
  李老说,调到市委当秘书后,因为常常要熬夜整理材料,他就养成了抽烟提神的习惯,而老伴怕他烟抽多了伤身体,就和他约法三章,只准在熬夜的时候抽烟,其它时候一律不允许抽烟。李老虽然知道老伴的良苦用心,但烟是戒不掉了,只能尽量不在老伴和孩子们面前抽。等升任领导工作后,他常常要在各种会议上发言,有时发言的过程中忍不住就点燃一支烟抽起来。有一次,会议新闻播放出来,李老抽烟的镜头被老伴看到了,老伴就质问他为什么不加班的时候也抽烟,李老赶快辩解:“我不是抽烟,你没看清楚,是发言稿有错误,我拿出一支白色的圆珠笔修改,就顺手夹在手里啦。”虽然老伴知道这是李老善意的谎言,但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很心疼的叮嘱他要注意身体,工作离不开他,家人更离不开他。
  李老说,那时市委机关很多秘书都和他一样,有着很多“怕老婆”的笑话在彼此间流传着。他说:“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不是怕老婆,是敬老婆。”“我们的工作很特殊,白天常常跟着领导四处检查工作、开会,晚上又要整理材料,常常白天黑夜的不着家,家里的老人孩子,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几乎全都落到了爱人身上,他们虽然有时会唠叨一下,但还是无怨无悔的为我们当好贤内助,全力支持我们的工作。作为丈夫,我们对家庭、对父母、对妻子、对孩子有着很多的愧疚,所以对妻子多出几分敬意也是自然的。”
  如今,已和老伴牵手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李老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是怀着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生活和工作的。退休下来,陪伴老伴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但我还是一样的“怕老婆”,用“怕”来回馈她几十年来对我个人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对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
  
  李万禄名片
  
  李万禄,1937年9月出生。贵阳清镇人。历任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秘书,贵阳市委副秘书长,贵阳市经济调整改革办公室主任,市委书记助理,1983年任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1985年任贵阳市委书记,1993年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兼贵阳市委书记,1995年调贵州省委工作,任省委常委,1996年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出版著作《思路与出路》(人民出版社1997年)、《跨越群山》(人民出版社1998年)等。
  
  李万禄精彩观点
  
  ●实施贵阳市“绿色工程”计划的四条战线:第一条战线是郊区绿化。第二条战线是城市绿化。第三条战线是环城绿带的建设。第四条战线是风景区和水源区的建设开发。
  ●调整城市布局,实施“工业新区西进,商贸繁华区南下”。
  调整中心区布局,实行“退二进三”。
  实行“旧城改造与开发新区相结合”。
  旧城改造要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
  开发上实行“以路带房、以房补路”的方针。
  ●政府机构带头节能,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节省行政开支,还能主导节能产品市场,促进节能新机制的推广应用。而且,还可向全社会做好示范表率,引导和推进全社会节约资源,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随着社会阶层的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开始出现分化,导致社会矛盾在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产生冲撞,进而各方开始寻求组织保障。人民内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的非对抗性矛盾,因此要多用经济的方法、民主的方法、综合的方法来解决,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你听过侗族大歌吗?那可是我们贵州的瑰宝,没有伴奏,完全是人声,音部很多,还可以模拟自然的声音,老老少少都参与,听来特别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实就是一部多声部的大合唱,是一部需要亿万人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当旁观者,应该是参与者,为合唱贡献自己最美的歌声。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应该是“突破口”。一方面,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更强烈;另一方面,这一群体有着极强的社会示范效应。如果保障了这部分处于社会底层人群的衣食、医疗、教育、居住等底线,人们的消费信心就会大增。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西部省份的代表,我感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对西部的投入在加大,西部发展明显加快。要协调发展,关键是各区域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优势互补,大家协调起来,向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共同目标努力。
其他文献
  建立了离子色谱阀切换测定己二酸中痕量阴离子的方法。使用SH-021离子排斥柱将待测痕量阴离子Cl-、NO3-、SO42-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出来的离子通过SH-011浓缩柱进行浓缩富集
  建立了一种测定硝酸试剂中杂质无机阴离子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选用高容量的强阴离子交换柱、IonPac ASl5(4 mm×250 mm)分析柱和保护柱,浓硝酸(68%)样品经稀释后直接进样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