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长智慧力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事务中认识、把握和运用智慧的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需要智慧,智慧创造教育。校长作为教育者中特殊的教育者,更需要教育的智慧。智慧力的根源在文化。本文从文化视角的角度对提升校长的智慧力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文化视角 提升 智慧力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14-02
有人说,没有智慧,不是教育,只能叫“告诉”;没有智慧,不是艺术,只能叫“直白”。教育需要智慧。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创新的过程,需要智慧。实施新课改更需要智慧,因为新课改是我国建国以来第八次也是最深刻、最艰难的一次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這一切新的东西无不需要教育者的智慧,甚至是大智慧。校长作为教育者的代表,作为教育者中特殊的教育者,尤其需要教育的智慧。
校长智慧力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事务中认识、把握和运用智慧的能力。校长智慧力提升的过程就是校长成长的过程。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的土壤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同样,一个校长智慧力的提升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学校的文化环境。
那如何才能提升校长的智慧力呢?下面就从文化的维度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定愿景:欲上一层楼,要从底子起
校长要管理好一个学校,更要发展好一个学校。发展要有愿景,学校愿景一旦成为较为稳定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时,它就成了一种文化。发展学校的基点就是学校原有的愿景文化。一个校长既要关注眼前,也要注重未来。校长应不满足于学校已有的“顶点”的辉煌,应该用理智与智慧保持清醒的意识,预见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构建学校发展的新目标。如果说,攀登学校发展“顶点”的勇力,表现的是生存智慧的高超,那么再造学校新路的勇力,则表现着创新智慧的卓越。
上海市建平中学从1985年开始,在冯恩洪校长的带领下,进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创造了著名的“建平模式”。到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担任校长时,程校长对学校20多年来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最后找到了建平的根文化,总结出了冯恩洪校长在任时期学校发展的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程校长提出了第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增强学校的文化个性和特色,树立学校的品牌。程校长以文化领导学校的尝试与努力,以继承前人的谦逊和超越前人的气魄为建平学校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充分展示了一个校长与时俱进的领导智慧。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曾强调,我国的校长要以大气成大器,明大事成大师。可以说这为校长的智慧力修炼指明了方向。当然,校长如果脱离了社会、学校文化这条“根”,好高骛远或只关注一些外在浮华,必然事与愿违,把自己的学校导向危险的境地。
二、投真情:随风潜入夜,真爱细无声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是爱,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勒认为:“教师是这样一种工作,要求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培养特定的爱,不仅爱他人,更要爱教学所包含的过程……没有长期培养的新鲜而深思熟虑的爱,是不可能做好教育的。”[1] 爱需要付出、坚持、积累,爱是一种情感文化。校长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情怀,并坚守这份爱,这份情感文化,真爱教育、真爱学校、真爱教师、真爱学生。
真爱唤醒智慧。20世界90年代,还在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担任校长的高万翔,就是抱着一颗“教育就是爱,有爱才幸福”的大爱之心探索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律。他反对“不顾学生死活,一味抓分数”的做法,逐渐形成了批判应试教育,狠抓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他处处用爱心培育爱心,用信任换来信任,真爱教育、真爱学校、真爱教师、真爱学生,让“爱”慢慢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理念,最终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智慧的,负责任的。
校长固然不能脱离社会文化与学校实际完全随心所欲地生活,但是,在同样的社会文化坏境中,一个校长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真爱,必然能促进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最终走出个性化的办学道路,将美好的教育蓝图逐步变成学校美好的现实。
三、崇廉教:正气为人师,清风更生威
学校的发展固然离不开物质条件的支撑,但更离不开正义和崇高的文化力量。学校的兴盛,是正义的兴盛,也是廉教文化的兴盛。学校应形成良好的廉教文化。一个学校有什么样的廉教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有什么样的廉洁领导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廉教文化。
廉教文化能激励师生的思想和行动,也能规范师生的思想和行动,使其思想和行动受到正确的支配。校长应保持自身人格的健全和独立,做一个真抓实干的人,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守信用,说实话,办实事,不圆滑,不投机,不推诿。要做到这一点,校长必须坚持对学校进行科学和民主的管理,必须有一套明确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要给教师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要让师生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民主、公正的管理风气的形成。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的良好作风是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象征。具有公正、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平易近人、民主的工作作风的校长容易产生感召力,也易被教师所悦纳,同时也为自身智慧力的提升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四、善用人:择“优”不算能,用“短”且用“强”
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每位教师的成长。校长应致力于给每位教师创造舞台,在任用中培养人才。如何用人,这是对校长智慧力的考验。用人得当,学校发展就会加速;用人不当,学校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一个好校长,应努力构建一个“人人有所用,人人都能用”的用人文化。择“优”而用不难,难的是如何用“短”和用比自己“强”的人。 校长要善用人“短”。善于用人之“短”,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智慧。完美的理想人才是不存在的,用人的关键是包容、组合和互补,既会用人所长,又会用人所短。校长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工作,对性情急躁的教师尽量让他避开与学生直接接触,让他们去完成一些灵活性较强的工作;而性情温和和又有耐心的教师,可以考虑让他们去承担任务相对固定,有人直接领导的工作,尽量让他的短处变成长处。
校长只要有一颗爱才之心,要善用比自己“强”的人,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在磨砺中考察人才,在工作发现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任用人才,就会集聚智慧,提升团队效能,尽可能地获取全体教师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成就教育事业。
五、拓视野:腹藏万卷书,用时智自来
校长要成为学校真正的领导者,必须拥有足够的智慧。首先,校长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熟悉教育学和管理学;其次,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明确,懂得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并自觉地按规律组织、管理和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
智慧力的根源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聚。作为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要在汲取现代文化的基础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和拿来,一起赶路、一起进步、一起发展,保持传统文化的新鲜活力,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其以新的形式和更丰富的内涵发扬光大,使其拥有最具时代精神的现实价值,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对现实的正向驱策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文化视野,并且不断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力量,成就了自己一生的事业。阅读教育专著和文化名著是提升校长智慧力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校长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展文化视野,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从而让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更有智慧,更加人性化。
六、重反思:为有智慧来,不忘常自省
反思,简言之就是自我思考,自我检查,汲取经验,纠正过失。反思,是经受挫折时寻求解决之道的有力措施,是取得成绩时戒骄戒躁保持危机意识的良好方法,是锻炼思维能力不断自我提升的必要手段,是激发创新意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校长要提升智慧力,必须在学校管理中不断反思。
歌德说:“当出类拔萃的理想追求达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人的思维往往会趋向朴素、真挚的回归,唤起一种自查式的清醒,一種自觉地检索。”[2] 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观自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南京知行小学杨瑞清校长有近30年的乡村教育实践,其间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知经历了多少的困难,他常反思,总结出了乡村教师“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3]的20字成长准则。他还用这条准则写下了20多万字的《走在行知路上》,全面而生动地呈现了自己的教学智慧。他坚持反思超越了自己,不断地为学校迎来柳暗花明。
反思是校长成长的助推器,既能为校长充电,也能为校长补钙。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自我、科学客观地评价自我;有了反思,才有了对自己的挑战,也才有了自我智慧力的不断提升。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最终成为一种文化,这定是校长提升智慧力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总之,一个校长只要站在文化的视角,定好愿景、投入真情、崇尚廉教、善用人才、拓展视野、注重反思,日积月累,就能构建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此过程中,校长能重塑心性行为,促进智慧力的提升,调整优化工作的思路和策略,在事业理想与工作现实之间不断寻求平衡,不断提高自己适应与超越的能力,走出一条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和人生事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2
[2][美]托德·维特克尔著,黄巍等译.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5件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9
[3]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关键词】文化视角 提升 智慧力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14-02
有人说,没有智慧,不是教育,只能叫“告诉”;没有智慧,不是艺术,只能叫“直白”。教育需要智慧。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创新的过程,需要智慧。实施新课改更需要智慧,因为新课改是我国建国以来第八次也是最深刻、最艰难的一次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這一切新的东西无不需要教育者的智慧,甚至是大智慧。校长作为教育者的代表,作为教育者中特殊的教育者,尤其需要教育的智慧。
校长智慧力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事务中认识、把握和运用智慧的能力。校长智慧力提升的过程就是校长成长的过程。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的土壤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同样,一个校长智慧力的提升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学校的文化环境。
那如何才能提升校长的智慧力呢?下面就从文化的维度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定愿景:欲上一层楼,要从底子起
校长要管理好一个学校,更要发展好一个学校。发展要有愿景,学校愿景一旦成为较为稳定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时,它就成了一种文化。发展学校的基点就是学校原有的愿景文化。一个校长既要关注眼前,也要注重未来。校长应不满足于学校已有的“顶点”的辉煌,应该用理智与智慧保持清醒的意识,预见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构建学校发展的新目标。如果说,攀登学校发展“顶点”的勇力,表现的是生存智慧的高超,那么再造学校新路的勇力,则表现着创新智慧的卓越。
上海市建平中学从1985年开始,在冯恩洪校长的带领下,进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创造了著名的“建平模式”。到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担任校长时,程校长对学校20多年来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最后找到了建平的根文化,总结出了冯恩洪校长在任时期学校发展的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程校长提出了第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增强学校的文化个性和特色,树立学校的品牌。程校长以文化领导学校的尝试与努力,以继承前人的谦逊和超越前人的气魄为建平学校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充分展示了一个校长与时俱进的领导智慧。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曾强调,我国的校长要以大气成大器,明大事成大师。可以说这为校长的智慧力修炼指明了方向。当然,校长如果脱离了社会、学校文化这条“根”,好高骛远或只关注一些外在浮华,必然事与愿违,把自己的学校导向危险的境地。
二、投真情:随风潜入夜,真爱细无声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是爱,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勒认为:“教师是这样一种工作,要求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培养特定的爱,不仅爱他人,更要爱教学所包含的过程……没有长期培养的新鲜而深思熟虑的爱,是不可能做好教育的。”[1] 爱需要付出、坚持、积累,爱是一种情感文化。校长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情怀,并坚守这份爱,这份情感文化,真爱教育、真爱学校、真爱教师、真爱学生。
真爱唤醒智慧。20世界90年代,还在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担任校长的高万翔,就是抱着一颗“教育就是爱,有爱才幸福”的大爱之心探索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律。他反对“不顾学生死活,一味抓分数”的做法,逐渐形成了批判应试教育,狠抓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他处处用爱心培育爱心,用信任换来信任,真爱教育、真爱学校、真爱教师、真爱学生,让“爱”慢慢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理念,最终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智慧的,负责任的。
校长固然不能脱离社会文化与学校实际完全随心所欲地生活,但是,在同样的社会文化坏境中,一个校长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真爱,必然能促进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最终走出个性化的办学道路,将美好的教育蓝图逐步变成学校美好的现实。
三、崇廉教:正气为人师,清风更生威
学校的发展固然离不开物质条件的支撑,但更离不开正义和崇高的文化力量。学校的兴盛,是正义的兴盛,也是廉教文化的兴盛。学校应形成良好的廉教文化。一个学校有什么样的廉教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有什么样的廉洁领导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廉教文化。
廉教文化能激励师生的思想和行动,也能规范师生的思想和行动,使其思想和行动受到正确的支配。校长应保持自身人格的健全和独立,做一个真抓实干的人,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守信用,说实话,办实事,不圆滑,不投机,不推诿。要做到这一点,校长必须坚持对学校进行科学和民主的管理,必须有一套明确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要给教师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要让师生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民主、公正的管理风气的形成。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的良好作风是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象征。具有公正、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平易近人、民主的工作作风的校长容易产生感召力,也易被教师所悦纳,同时也为自身智慧力的提升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四、善用人:择“优”不算能,用“短”且用“强”
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每位教师的成长。校长应致力于给每位教师创造舞台,在任用中培养人才。如何用人,这是对校长智慧力的考验。用人得当,学校发展就会加速;用人不当,学校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一个好校长,应努力构建一个“人人有所用,人人都能用”的用人文化。择“优”而用不难,难的是如何用“短”和用比自己“强”的人。 校长要善用人“短”。善于用人之“短”,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智慧。完美的理想人才是不存在的,用人的关键是包容、组合和互补,既会用人所长,又会用人所短。校长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工作,对性情急躁的教师尽量让他避开与学生直接接触,让他们去完成一些灵活性较强的工作;而性情温和和又有耐心的教师,可以考虑让他们去承担任务相对固定,有人直接领导的工作,尽量让他的短处变成长处。
校长只要有一颗爱才之心,要善用比自己“强”的人,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在磨砺中考察人才,在工作发现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任用人才,就会集聚智慧,提升团队效能,尽可能地获取全体教师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成就教育事业。
五、拓视野:腹藏万卷书,用时智自来
校长要成为学校真正的领导者,必须拥有足够的智慧。首先,校长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熟悉教育学和管理学;其次,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明确,懂得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并自觉地按规律组织、管理和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
智慧力的根源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聚。作为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要在汲取现代文化的基础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和拿来,一起赶路、一起进步、一起发展,保持传统文化的新鲜活力,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其以新的形式和更丰富的内涵发扬光大,使其拥有最具时代精神的现实价值,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对现实的正向驱策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文化视野,并且不断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力量,成就了自己一生的事业。阅读教育专著和文化名著是提升校长智慧力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校长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展文化视野,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师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从而让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更有智慧,更加人性化。
六、重反思:为有智慧来,不忘常自省
反思,简言之就是自我思考,自我检查,汲取经验,纠正过失。反思,是经受挫折时寻求解决之道的有力措施,是取得成绩时戒骄戒躁保持危机意识的良好方法,是锻炼思维能力不断自我提升的必要手段,是激发创新意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校长要提升智慧力,必须在学校管理中不断反思。
歌德说:“当出类拔萃的理想追求达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人的思维往往会趋向朴素、真挚的回归,唤起一种自查式的清醒,一種自觉地检索。”[2] 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观自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南京知行小学杨瑞清校长有近30年的乡村教育实践,其间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知经历了多少的困难,他常反思,总结出了乡村教师“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3]的20字成长准则。他还用这条准则写下了20多万字的《走在行知路上》,全面而生动地呈现了自己的教学智慧。他坚持反思超越了自己,不断地为学校迎来柳暗花明。
反思是校长成长的助推器,既能为校长充电,也能为校长补钙。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自我、科学客观地评价自我;有了反思,才有了对自己的挑战,也才有了自我智慧力的不断提升。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最终成为一种文化,这定是校长提升智慧力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总之,一个校长只要站在文化的视角,定好愿景、投入真情、崇尚廉教、善用人才、拓展视野、注重反思,日积月累,就能构建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此过程中,校长能重塑心性行为,促进智慧力的提升,调整优化工作的思路和策略,在事业理想与工作现实之间不断寻求平衡,不断提高自己适应与超越的能力,走出一条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和人生事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2
[2][美]托德·维特克尔著,黄巍等译.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5件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9
[3]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