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缘何热衷太极?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都市人,与当年的王公贵族贝勒爷们有一个类似之处——吃得好动得少,也成了“养尊处优”之人。于是,太极开始流行了起来。
  暮春时节,天空里飘着微雨。由于并不是周末,上午十点来钟的光景,上海静安寺附近,街头并没有人头攒动的样子。
  《新民周刊》记者来到新闸路胶州路口的一幢小楼里。这里是申健太极馆。正有不少人在此练习。申健太极馆的创始人申小建系全国青年武术锦标赛陈氏太极拳冠军,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第13代传承人,其创立的太极馆目前已吸引了大批全球500强企业白领、金领学习太极。
  他们练拳不在防身在健身
  “最初我来上海,是因为有一位房地产业人士邀请。”申小建是个身材匀称的壮汉,言谈举止却彬彬有礼。关于缘何从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来到上海,且一待就是十来年,申小建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这位房地产人士原本希望我到上海,花个把月时间教会他太极拳。他的初衷是打拳能够缓解工作压力。然而,他确实太忙了,我在上海待了两个多月,他也没学会。其实是没时间学。”
  那是上一个鸡年,亦即2005年。本来准备教完拳就走的申小建,虽然没有完成教会房产精英太极拳的任务,却一不小心在上海待了12年。“上海这么大,和我一样希望练习太极拳减压的人士一定不少,不如你就留在上海吧。”房产精英当年的一句话,让申小建留在了上海,渐渐地,他的申健太极馆也开起了连锁店。为了教习比较正宗的太极路数,申小建还不得不从陈家沟请来十多名功夫过硬的拳师。
  “这些年来,通过开拳馆,我发现一些有趣的变化。”申小建如是说。
  譬如男女比例——十多年前,来练太极拳的,男女比例各占一半。现在,则是女性越来越多。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来馆练习的,大约七成是女性。
  “现在女性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欢的人越来越多。”申小建说,“我觉得是她们认识到了——太极的节律比较符合修身养性、养气养血之道。女性由于生理周期的原因,更需要养气养血,外加女性总的来说不如男性那般强壮。换句话说,在许多拳术中,太极更为适合女性练习。”
  在申小建看来,太极之所以适合如今都市人练习,在于它的传统。当年,太极拳初创阶段,也就是陈氏太极的创始人陈王廷所创太极拳,本身即是打人之学、杀人之技,这类搏斗技巧,完全是怎么打翻人怎么来,很有实战性。到了道光年间,杨露禅从温县陈家沟学得太极拳后,到北京给王公贝勒等教拳。“杨露禅是陈氏太极拳开创之后,第一个得传的外姓人。”申小建告诉记者,“因为是教王公贝勒学拳,就不能用神机营武教头教军人的那套路子来了。毕竟这些不骑马打仗的贵族养尊处优惯了,受不了陈氏太极的打法。杨露禅为了适应他们的体质,改变了陈氏太极的路子。”
  杨氏太极与陈氏太极相比,把蹲得低的动作改为蹲得高一些,把跳得高一点的动作改为跳得低一点。总体来说,把杀人技改为了健身法——说穿了,更类似体操了。
  如今的都市人,与当年的王公贵族贝勒爷们有一个类似之处——吃得好动得少,也成了“养尊处优”之人。于是,太极开始流行了起来。
  蒋林标老先生是普陀区的一名退休公务员。在胰腺切除后,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身体比较虚弱。“有一年,我去印度旅游,穿了一条运动裤上了飞机。”蒋林标告诉记者,“没想到下飞机的时候,腿肚子肿起来,竟然连运动裤都脱不下来。肚子也胀得老大。”
  蒋林标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跑步,一方面我身体虚,另一方面,长期坚持跑步,我听说会跑坏膝盖。快走当然也不错,但我那时候上楼腿肚子都发软,哪有这本事去快走?”最后,经人介绍,外加自己尝试,蒋林标开始练习太极。经过两年半的锻炼,现在的老蒋身体状况恢复得不错,脚也有劲道了,肩周炎也好了。“以前家里买了个按摩椅,现在基本派不上用场了。”蒋林标说。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包括都市白領,他们选择练习太极拳,根本目的不是在练习防身术,而是出于健身的考虑。”申小建说。
  当然,无论是哪派太极,其一招一式依然是很讲究的。《新民周刊》记者今年早些时候曾在四川青城山六善酒店上了一节太极课。整堂课历时40分钟。一堂课下来,尽管是在冬日里的户外,依然出了一身汗。但在出汗的同时,却并不气喘。
  太极究竟有几种
  蒋林标选择练习太极作为健身之术,不仅在于与其他项目做比较,更在于他早年的经历。他告诉记者:“我年轻的时候,住在普陀区新会路。那一带,是上海武术界人士的汇聚之地。譬如老一辈的何长新、王子鸣等,都住在附近。这几位,是我从小仰慕的武术家。”
  尽管蒋林标学习太极的初衷,除了健身以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他从小仰慕一些习武之人,但在申小建看来,都市人为健身所练太极,与作为专业体育运动的太极,以及作为杀人技的太极,是太极不同的几个方面。
  “中国的太极拳,在1950年代,由国家出面,作为群众体育运动的一个方向,加以推广。”申小建说,“这算是一类太极拳,其实是将太极简单化了,适合退休工人锻炼,增强体质用的。你在公园里看到的大多数都是这一类太极。你也可以把这样群众体育运动的太极称为——太极操。”
  按照申小建的划分,第二类太极,则是在拳馆里,也就是社会上发展起来的拳馆里,类似健身房一样开设的太极课程班。譬如他创立的太极馆,算是健身养生为主、实战为辅的机构。还有一类,倒是颇不为人知,却又是得太极拳真谛者——专业武校。此类武校,是培养专业教练和运动员的地方,教的是能打的实战型的太极功夫。申小建少年时,在1990年代,就曾在家乡陈家沟的专业武校学习,当时一年的学费就要超过五千元,比读大学都贵了不少。
  在申小建看来,专业武校出身的太极拳师,如果走市场模式,则又与国家的武术协会模式在发展上有冲突之处。譬如,武术协会对太极做了官方的段位排序。“这样的段位排序,其实主要看太极套路的演练。这些套路,主要是体院制定的套路,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需要的,毕竟在许多场合需要一个评判标准。但这个套路,是不能真正反映武者的水平的。”
  太极必定会风靡世界
  申小建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之际,还提到了金庸小说。作为在1990年代学习太极拳的一代人,申小建却没怎么读过金庸小说。他甚至认为,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对中国武术有不少损害。
  “譬如太极拳里的四两拨千斤之术,是在推手中体现的,并非在散打中体现。金庸小说中,将那四两拨千斤之术写得神乎其神,似乎高手过招,轻轻一推手,就能退敌。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申小建说,“我记得有一次太极拳师打日本空手道,4:1大获全胜。既然太极拳师可以和空手道打,可以和跆拳道打,凭什么就不能和散打选手过招?事实上,太极散手与散打对抗,有过胜绩。而且说白了,太极散手,就是散打。譬如我俩打架,我一拳能把你打翻了,凭什么还慢吞吞等你出拳,然后搞什么四两拨千斤?太极运动又不是没有主动进攻的招数,什么‘左蹬一腿,右蹬一腿’,和散打的‘左踹腿,右踹腿’,异曲同工而已。太极也有扫腿。”
  事实上,陈氏太极,祖上做过走镖的买卖。在冷兵器时代,走镖者没有在你死我活的打斗中取胜的真功夫,能去走镖吗?如果没有克敌制胜的一身功夫,早就死在押镖路上,镖局也没有生意了。正是因为杨露禅打遍京城无敌手,才声誉鹊起获得王公贝勒的关注,才有机会去教习太极拳。
  如今,就太极拳来说,不仅是全国武术锦标赛中的一个项目,亦有国际太极锦标赛。
  “老外热衷太极的,也不少呢!”申小建说。
  今年3月23日,来自法国里昂的梅里埃生物公司高管一行来到上海,体验学习陈式太极拳。梅里埃家族在企业界和国际公共卫生界积极推动对传染病的防控,这样一家企业的高管来学习太极文化,本身就说明了太极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更早之前,3月14日,足球明星哈桑·萨利哈米季奇、吉尔伯托·席尔瓦、巴雷西、拉尔斯·里肯、沃尔特·曾加等来到上海外滩,跟申小建学习太极剑法。这些球星人到中年,前来中国学习太极,可见太极在西方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未来,必定会风靡世界。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监测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脐带血干细胞的植入,探讨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输注(IS+CBI)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AA患者30例(初
通过金相、显微硬度、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观察,对火电厂中过热器管的失效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过热器管的过早失效是由于蠕变孔洞的形成和微裂纹的扩展而造成的。短期超温失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2012年6月体检发现白细胞增高,7月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2.5×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76.9%,血红蛋白152g/L,血小板176×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