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有无中,对话天地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画片能直接培养习作兴趣、激发写作情感,而且对培养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写作必备的基本智力元素极为有利。针对不同年龄段选取不同的动画作品,注意写“实”与写“虚”相结合,注重视频播放的技巧,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事物的能力,动画片将为小学生习作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关键词]小学生;视频;播放;读者意识;写作方法;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78-02
  把动画片与写作联系在一起,恐怕会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认为电视与电脑都是影响视力、破坏孩子阅读习惯形成的元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少动画片都改编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指导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动画片,不仅可以把他们引入阅读的大门,还能教会他们写作。近年来,笔者尝试通过动画片指导学生写作,发现动画片对培养习作兴趣、激发表达情感非常直接,而且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写作必备的基本智力元素极为有利。在此,以指导五年级学生把国产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写成作文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选取有法,对应不同年龄段写作要求
  《山水情》讲述了一位老琴师在荒村渡口晕倒,渔家少年看到后果断相救。渔童学琴心切,老人诲人不倦。春去秋来,渔童琴艺大进。一日,老人偶见雏鹰离开母鹰独自滑翔的情形,茅塞顿开,于是携渔童驾舟而去,并将心爱的古琴赠送给渔童。渔童明白事理,顿时灵感突来,悠扬的琴声在山间回响……该片长度只有19分钟,却一举拿下若干国际大奖。
  进入小学高段,把文章写生动、写出个性成为习作教学关注的一大重点。动画片《山水情》主要以画面与音乐来展示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片中除了音乐、水流、风雨、鸟鸣等声音外,并没有人物对话出现,这也给了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不拘形式地写”。正因为这样,选择《山水情》有助于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创新能力。显然,对于小学中段学生而言,他们的习作要求主要是写具体、写真实为主,《山水情》这类“抽象派”动画片并不太适合,倒不如直接借用真人影视作品更为妥当。
  二、架构有术,紧抓虚实两条线
  如果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那么“生活的浓缩就是文学”,而影片是居于生活与文学之间的艺术形式,它兼具生活的直观性与文学的浓缩性的特点,对影片的欣赏与分析可以为学生学习文本、读懂生活提供一种有效的中间形式的学习媒介,化解文学作品过于抽象与生活事件过于零散的不足。在学生观看《山水情》以前,我就要求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去关注故事情节发展线索,并发现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观看一遍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整理出了以下内容(图1):
  由于《山水情》的人物只有两个,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事件也比较直观明了,所以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探究就成为整个探究过程的重点,但显然这一过程可以从平时的阅读中得到助益。从上图对整个事件的梳理来看,就是借用了课堂文本解读时的事件分析模式,为学生理解生活打开了大门。
  三、隐显有序,聚焦观察的关注重点
  在指导学生观察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观看,以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比如在渔童学琴的过程中,片中出现了周边的一些景物,由于音乐的存在,学生认为这些景物是音乐所体现的美妙世界,其实不全是如此,因为這里景观的表现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教师不妨通过声音暂停让学生聚焦细节再观看一遍,顺便思考几个问题:
  1.渔童在家练琴时周围分别出现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琴声越来越美妙让鱼儿变得欢快,而枫叶飘落与雪花纷飞则说明了秋去冬来渔童都不间断进行练习,月光与竹叶也说明渔童练琴不分白天黑夜,已经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冬天的寒冷则表明渔童学习不怕苦与累。)
  2.渔童在野外练琴的时候,琴师、水中的鱼儿有什么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琴师在一边钓鱼,连诱饵被鱼儿吃走了都没有发现,而且他侧过头去观察渔童弹琴,这说明琴师对渔童的培养很用心。鱼儿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被琴声所吸引跑到渔童的脚下还跳起了“集体舞”,说明渔童琴技大有长进。)
  去掉声音的配合有助于对事件的观察更细致,这正合了现实生活中“聋子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规律。当然让学生做一回“盲人”也是不错的,比如在最后学生开始写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窗口最小化播放,让学生仅凭声音来回顾故事情节,因为没有图像,学生就会产生补图的内心冲动,这样学生就会增进对事件的记忆。
  四、重播有疑,提高分析的合理性
  教师应有意识地以提问为引导,让学生把情节展现的过程多观看几遍,提高对作品情节与思想理解的正确性,提高表达的精确性。比如在观看故事的开始阶段时,有学生认为:渔童看琴师手中拿着琴,就有了拜师的想法,于是把老人请到家中,让老人教他弹琴。这样想就忽视了渔童热心助人的美德。于是我提问:渔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向老人学琴的想法?让学生再次观看片中情节,从而明白渔童是因为老人跌倒才把他接回家的。有的学生又认为:渔童既想做好事,又想向老人学琴,可以省去一大笔培训费。于是我第三次播放这段视频,提问:为什么说渔童是“全心救人”才把老人接回家的。通过再次观看,学生发现渔童是捕鱼回来听到琴声才走到老人身边的。
  师:是的,渔童是先听琴才要学琴的,所以证明渔童接琴师回家是为救琴师。
  生:是啊,渔童在下船时远远地听了好久,在门口看着琴师又听了好久,然后再躲在琴师身后又听了好久,被这琴声所深深陶醉,才不轻易去打扰琴师,并有了学琴的想法。
  师:因为对音乐的迷恋导致想学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大家还有别的理由吗?
  生:在老人跌倒的时候,我发现渔童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这说明渔童十分惊讶,渔童马上就跑过去扶起老人也说明他急于求人。   生:是的,一开始渔童带老人过江后就马上分手,这也说明漁童当时没有想学琴的想法。
  师:很好,我们在分析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细节分析,从而可以发现人物的内心想法,有助于把人物写活。刚才说到的“睁”“张”“跑”几个字就可以表现渔童“救人心切”的内心世界。
  上述指导过程中,既与平时的阅读指导有类似,又与今后学生的生活思考相衔接,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为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取有用素材提供了帮助。
  五、定格有时,个性化补白想象
  “在无声中听惊雷。”《山水情》的声音设计令人叫绝,全片中乐声与大自然的天籁之间完美结合,这中间竟没有一句对话,所有对话全都交由观众自己来填补。在学写“师徒相别”这一出戏时,笔者重点选了四个定格画面指导学生观察,发挥想象,补白相关内容。(图2)
  琴师( ),( )地说:“孩子,( )”“不,( )”两行热泪( )。渔童一头扑进琴师怀里,( )。琴师用他那宽博的大手紧紧搂着渔童,把脸侧向一边,( )……此时,周边的风越来越大,山崖上的松枝呼呼作响,似乎( )。“孩子,( )迟早( )”琴师去意已决,“这把琴( )”渔童内心矛盾极了:我怎么能( ),没有琴( )。最终,渔童( ),( )地说:“孩儿( )”
  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五年级学生要求能够适当写“虚”,与三、四年级以写实、写具体不同,写“虚”要求适当隐去能实实在在看到、听到的内容,并增加看不到、听不到的动作、声音与心理活动,这就对观察、认识事物提高了要求,借助对动画片的定格播放,能提高学生分析事件、合情想象的能力。
  “情节有无中,对话天地间”,以动画片为载体,针对不同年龄段选取不同作品,注意写“实”与写“虚”的有机结合,对人物对话、动作、神态与心理的分析更为合情合理,就能让学生在动画的世界里感受生活的喜乐,理解习作的甘苦,从而为小学生习作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
  [ 参 考 文 献 ]
  [1] 金陵. 不要让微视频变成没有灵魂的资源[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Z2) .
  [2] 侯阿花. 妙用微视频让小学作文教学更精彩[J]. 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7) .
  [3] 黎成茂,罗源伟. 《功夫熊猫》动画场景表现研究[J]. 电影文学,2010(15) .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开启了从关注文本内容信息向关注文本言语形式以及表达策略的转变上。这一理念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即便是低年级也需要夯实语用能力的基础,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基。以《雾》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要营造鲜活意境,在模仿中发展语用能力;强化对比辨析,在训练中发展语感意识;关注运用表达,在迁移中推动拓展实践,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发展。
习作目的:  小学中年级属于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写一件活动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虽然学生天天在做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由于缺乏教师对活动作文的有效指导,真正让他写的时候却依然语言空洞,叙述如记流水账,习作有畏难情绪。本次习作教师意在利用一个纸盒和一张纸条,搞一个简单的活动,同时通过现场同步习作指导,让学生学会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活动及自己的感受用真实的语言有序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黄河岸边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里,一个快乐英语学习的景象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几套别具一格的英语扑克牌,几十种新颖有趣的玩法,不仅使孩子们流连忘返,也使周围村落里渐渐形成了“玩扑克、学英语”的风气。一种教学方法,影响一片区域居民的生活,这在教改实践中还是少有的现象。    金秋十月,花果飘香。地处鲁北平原最南端的山东省济阳县回河镇店子小学申庄村学区迎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2009年10月22日,济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所以,要在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    一、潜心读书促积累  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
[摘 要]课文《纸船和风筝》述说了一个既简单又富有情义的故事。该课文以纯真的语言与精细的描写突出主人公内心之失落与痛苦,并展现出修补友情裂缝的独特形式与感人情景。只要学生们怀着童心和对美好友情之希冀阅读课文,就能被深深感染。在分析《纸船和风筝》的情感元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言辞谦和,思维敏锐,举手投足间透着学者风范,极富个人魅力。更加触动笔者的,是他在访谈中不止一次提到“幸福教育”。正是对“幸福教育”的执着追求,使他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敢为人先的魄力、卓有成效的举措,一步一步引领学校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展翅高翔。  他,就是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校长孟夏。从教三十多年来,孟夏校长怀着对教育本源的追求,始终把教育与师生的幸福联系起来,执着地追求“幸福教育”,叩响
是陇上江南的秀丽点亮了她的眼睛,还是西汉水和山鸟的歌唱灌注了她的耳朵?甘肃省三八红旗手、成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闫晓霞,从小就对音乐和舞蹈有着不同寻常的热爱——她常常静听晚风吹过松林的低语,不时留意灰鹭在成县东河里的舞蹈。  坚持自学,重新找到生命的乐趣  高考失利,18岁的闫晓霞没能考入大学,没能实现自己的艺术梦、人生梦,她当了一名百货公司售货员。可是,她不甘心——她要轻盈地舞动,还要自由地歌
新课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冲击。伴随着科学教育与涵养人文逐步走向融合,语文课程也需要整合,课程实施也必须摆脱原有模式的局限,开拓新的视野。  细细品味新课改,我们会发现科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科学与语文整合至少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一)将科学知识融进语文课堂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巧妙地顺应了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回归阅读教学的“原点”,彰显学生的智慧。    一、回归文本——个性化阅读的“起始点”  个性化阅读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揣摩,新
20世纪30年代,废名曾在北大课堂将他对新诗的特别的思考体现在每一个主题讲座中,其中对新诗成就的判断颇引人思考,他说:“中国的新文学算是很有成绩了,因为新诗有成绩。”〔1〕仅此一句,足见废名对新诗成绩的认可。然而,时隔半个世纪,在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新诗的分量却是公认的不堪想象的轻,新诗能否承受如此之轻,这是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大纲制定者等相关人士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审慎对待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谈新诗是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