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人潜质的情况,将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意愿将学生层次化;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分层,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层次化;最后是对学生的评价实施分层。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针对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如何开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评价分层
每一个教学班级都是由个性差异大、认知层次复杂的学生群体组成的,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但是分层教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教学中对个别层次学生顾及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实施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它不会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而独立存在。其优势在于,它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融入班级教学,并且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很好的契合点,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学生层次化,因能力划分层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学业成绩等,再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发展空间,按照教学大纲所提要求,即达到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次,将学生分成A、B、C三层,每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流动改变。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各层级之间互帮互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高层级带动较低层级,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具体来说,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可以在B层和C层的帮助下掌握课堂内容,完成简单习题练习;B层学生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在独立完成练习的基础上,遇到问题时可以找C层学生请教,然后再找教师指导;而C层作为班上比较拔尖的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还可以主动帮助B层和A层解答难题,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等,从而实现各层级学生的优势互补,增强班级的团结合作性。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划分层次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愿性,以及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毕竟,划分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对自我产生过分肯定或极度贬低的心态。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前后,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舒缓班级中的不良情绪。并且还要让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分层教学对于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和提高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具有重大帮助。
二、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实施“分层”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力为准则,将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比如教师可以参照以下这种教学目标分层法,将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的综合应用。A层学生的目标是达到①-③,B层学生的目标是达到①-④,而C层学生则要实现所有目标。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把高一层级的学习目标当成自己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在整个班级中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如下分层:要求A层学生牢记公式
并且运用这个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形边长运算;要求B层学生则需要对这个公式进行推导,熟练运用这个公式解决综合性的三角形边角运算问题;要求C层学生除了推导公式之外,还需要灵活运用这个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形边角运算问题。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因此,除了要设定分层化的教学目标之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顾及各层次学生,将数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他们,让他们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在安排课堂内容时可以将人数较多的B层学生作为基准,同时兼顾好A、C层,注意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性。其次,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节奏,让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过程,由简到繁,层层深入。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设计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积极发言的渴望,对问题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道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可以设计出哪些比较方案。首先,教师应该多鼓励平时不敢发言的A层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接着,教师可以让B层学生对A层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评价出优缺点,并且说出自己还有什么改进措施或者更好的方法。最后,教师可以考虑让C层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在之前学生的方案基础上进行修改,想出最合适的方案。
(三)作业布置分层化
为了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实现“B层学生吃得好,C层学生吃得饱”,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学习效果,对课后作业实施分层化布置。即让A层学生做基础性的课后练习,让B层学生做基础与提高性相结合的习题,让C层学生做灵活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习题,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作业压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同步结合的目的。
三、保持学生积极性,对评价实施分层
评价分层使分层教学的最后一道关卡,要检测分层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分层标准。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后练习或者平时的测试、考核中,都应该把握分层的完整性,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对A层学生以表扬为主,对B层学生以鼓励为主,对C层学生以指导和建议为主,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总之,分层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学习问题,而不是通过排名来展现,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大量实践表明,分层教学对于提高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帮助。一方面,它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上升,获得一种内在的成长动力。另一方面,它非常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优化教学结构,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妨根据本班级的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业祥.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导学,2012(32).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评价分层
每一个教学班级都是由个性差异大、认知层次复杂的学生群体组成的,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但是分层教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教学中对个别层次学生顾及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在集体教学形式下实施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它不会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而独立存在。其优势在于,它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融入班级教学,并且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很好的契合点,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学生层次化,因能力划分层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学业成绩等,再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发展空间,按照教学大纲所提要求,即达到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次,将学生分成A、B、C三层,每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流动改变。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各层级之间互帮互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高层级带动较低层级,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具体来说,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可以在B层和C层的帮助下掌握课堂内容,完成简单习题练习;B层学生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在独立完成练习的基础上,遇到问题时可以找C层学生请教,然后再找教师指导;而C层作为班上比较拔尖的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还可以主动帮助B层和A层解答难题,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等,从而实现各层级学生的优势互补,增强班级的团结合作性。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划分层次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愿性,以及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毕竟,划分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对自我产生过分肯定或极度贬低的心态。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前后,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舒缓班级中的不良情绪。并且还要让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分层教学对于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和提高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具有重大帮助。
二、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实施“分层”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力为准则,将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比如教师可以参照以下这种教学目标分层法,将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的综合应用。A层学生的目标是达到①-③,B层学生的目标是达到①-④,而C层学生则要实现所有目标。这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把高一层级的学习目标当成自己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在整个班级中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如下分层:要求A层学生牢记公式
并且运用这个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形边长运算;要求B层学生则需要对这个公式进行推导,熟练运用这个公式解决综合性的三角形边角运算问题;要求C层学生除了推导公式之外,还需要灵活运用这个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形边角运算问题。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因此,除了要设定分层化的教学目标之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顾及各层次学生,将数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他们,让他们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在安排课堂内容时可以将人数较多的B层学生作为基准,同时兼顾好A、C层,注意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性。其次,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节奏,让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过程,由简到繁,层层深入。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设计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积极发言的渴望,对问题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道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可以设计出哪些比较方案。首先,教师应该多鼓励平时不敢发言的A层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接着,教师可以让B层学生对A层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评价出优缺点,并且说出自己还有什么改进措施或者更好的方法。最后,教师可以考虑让C层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在之前学生的方案基础上进行修改,想出最合适的方案。
(三)作业布置分层化
为了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实现“B层学生吃得好,C层学生吃得饱”,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学习效果,对课后作业实施分层化布置。即让A层学生做基础性的课后练习,让B层学生做基础与提高性相结合的习题,让C层学生做灵活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习题,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作业压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同步结合的目的。
三、保持学生积极性,对评价实施分层
评价分层使分层教学的最后一道关卡,要检测分层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制定相应的评价分层标准。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后练习或者平时的测试、考核中,都应该把握分层的完整性,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对A层学生以表扬为主,对B层学生以鼓励为主,对C层学生以指导和建议为主,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总之,分层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学习问题,而不是通过排名来展现,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大量实践表明,分层教学对于提高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帮助。一方面,它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上升,获得一种内在的成长动力。另一方面,它非常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优化教学结构,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妨根据本班级的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业祥.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导学,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