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教法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凸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藉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践教学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日臻完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了。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不断探索信息技术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大现代化的教学措施力度,不断丰富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现代科技意识和创造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从其实质和意义而言,就是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的综合,是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教育。然而,笔者调查与观察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诸多的原因,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低下,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出现这些问题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是学校对信息技术课时的安排不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匆忙赶出来的结果。笔者一直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实践中就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技能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中,利用计算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此基础上,信息技术教学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懂得,信息技术教学既不是单纯地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不是谋求工作的职业培训,而是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及其作用
“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这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名言。实践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新奇好动的特点,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操作计算机,通过认真反复地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研究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他们也就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实践教学的作用具体体现为这样四点。
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计算机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属于尖端技术。大多中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对于电脑的了解是通过媒体而来的,许多的学生对电脑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感觉。但如果教师利用实践教学法,就完全可以解释他们的神秘感,使他们明白计算机只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实际操作其实也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地只要操作键盘或鼠标就可以了。了解了这些之后,学生们就会很自然地走近电脑,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光盘、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学生也就会消除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从而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教学过程更直观化、具体化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要求是严谨、实在、有效。自然科学的教学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如氢气能燃烧,这是学生所知道的,但他们并不一定认同,在给他们看了实验结果后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在介绍电脑的无数种功能时,学生们会觉得有点神乎其神,但当教师给他们一一做演示,百闻不如一见。他们就叹为观止,深信不疑。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学生们会认为是非常复杂而繁琐的,然而当教师详细地解剖和说明整台计算机后,学生们便会觉得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教师在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教学中,对于语句写得是否正确?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只要在机器上运行一下,答案立刻就会出来。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疑点课堂中就能解决,不会留到课后或者是下一节课。
3 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
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结合,使得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过分强调教师讲的作用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离不开粉笔、黑板幻灯,整个教学过程非常单调乏味;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學。情况则大为改观,学生有了新颖感、惊奇感、直观感、独特感,而且手、脑、眼、耳并用,最大限度地唤起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个别化教学促进学生平衡发展
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但学校与学校之间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差距的实际状况和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严重。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会失去学习的信心。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别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接受。因为信息技术个别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正确定位,确定学习进度,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要有的放矢自制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校园网的网络资源对于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很大辅助作用,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获取各自所需,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每个学校计算机资源的配置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方法。
1 边讲边练模式
这种方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学生可以随时上机操作练习。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作本课演示必需的教学 课件,调控好上课和上机。实效性是这种模式的特征,教学过程是双向互动的,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而这种模式的机房一般需要配置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需要配专门的软件。这种模式要求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发挥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的作用。但是这种边讲边练模式也会由于学生程度的不同而造成在时间上的等待,从而导致课容量不足,课堂效率降低。这种模式对于上基础知识课或者练习课较为适合,因为这些课中教师可进行自制课件的演示或让学生自行操作练习,不至于浪费课堂资源。
2 一堂讲一堂练模式
时下,很多的学校配置的是单机房或者是無盘工作站的网络机房,还有为各学科教学而设的配有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这种配置学生的情况下的整个教学过程还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存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不能统一管理,一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就自顾自地操作,课堂秩序较差,教师在这种课堂环境下的讲授效果甚微。对于这种配置,笔者认为一堂讲、一堂练的模式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就是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在教室上课,有时在机房练习。需演示教学课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就在大屏幕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过程,而操作性比较强的DOS命令、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课,教师讲授在大屏幕教室进行,学生练习在机房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既集中又个别,教师既传授了知识,保证了课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及时操作,不能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这是这种模式的一个缺点。特别是每个学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得比较少,而且两次课的间隔时间又比较长,这样会导致学生容易忘记,造成教学过程的重复。
3 围绕一个活动进行练习模式
围绕一个活动(或主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模式,可以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学校给学生搭建一个进行练习的平台(活动或主题),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展示创造的才能。我们学校为了创建南通市绿色校园,学校需要利用网页和媒体来对外宣传和展示绿色校园形象。为此,笔者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中去,规定每一名学生必须制作一个宣传学校校园环境的网页。于是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把文字、图片、视频等合成,制作出了一个个风格各异、精彩靓丽的网页。笔者把经过全班同学认真评选出的十个“最佳网页”先后上传在学校的网站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网民们纷纷发帖对我校的校园环境表示由衷的赞赏。2007年,我校创建“南通市绿色校园”一举成功。这样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练习的模式,既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
当然,无论教师是采用哪一种模式,都要做精心充分的准备。此外,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形式都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教法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凸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藉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践教学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教育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日臻完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了。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不断探索信息技术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大现代化的教学措施力度,不断丰富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现代科技意识和创造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从其实质和意义而言,就是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的综合,是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教育。然而,笔者调查与观察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诸多的原因,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低下,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出现这些问题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是学校对信息技术课时的安排不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匆忙赶出来的结果。笔者一直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实践中就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技能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中,利用计算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此基础上,信息技术教学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懂得,信息技术教学既不是单纯地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不是谋求工作的职业培训,而是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及其作用
“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这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名言。实践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新奇好动的特点,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操作计算机,通过认真反复地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研究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他们也就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实践教学的作用具体体现为这样四点。
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计算机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属于尖端技术。大多中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对于电脑的了解是通过媒体而来的,许多的学生对电脑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感觉。但如果教师利用实践教学法,就完全可以解释他们的神秘感,使他们明白计算机只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实际操作其实也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地只要操作键盘或鼠标就可以了。了解了这些之后,学生们就会很自然地走近电脑,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光盘、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学生也就会消除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从而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教学过程更直观化、具体化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要求是严谨、实在、有效。自然科学的教学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如氢气能燃烧,这是学生所知道的,但他们并不一定认同,在给他们看了实验结果后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在介绍电脑的无数种功能时,学生们会觉得有点神乎其神,但当教师给他们一一做演示,百闻不如一见。他们就叹为观止,深信不疑。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学生们会认为是非常复杂而繁琐的,然而当教师详细地解剖和说明整台计算机后,学生们便会觉得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教师在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教学中,对于语句写得是否正确?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只要在机器上运行一下,答案立刻就会出来。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疑点课堂中就能解决,不会留到课后或者是下一节课。
3 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
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结合,使得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过分强调教师讲的作用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离不开粉笔、黑板幻灯,整个教学过程非常单调乏味;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學。情况则大为改观,学生有了新颖感、惊奇感、直观感、独特感,而且手、脑、眼、耳并用,最大限度地唤起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个别化教学促进学生平衡发展
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但学校与学校之间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差距的实际状况和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严重。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会失去学习的信心。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别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接受。因为信息技术个别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正确定位,确定学习进度,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要有的放矢自制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校园网的网络资源对于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很大辅助作用,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获取各自所需,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每个学校计算机资源的配置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方法。
1 边讲边练模式
这种方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学生可以随时上机操作练习。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作本课演示必需的教学 课件,调控好上课和上机。实效性是这种模式的特征,教学过程是双向互动的,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而这种模式的机房一般需要配置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需要配专门的软件。这种模式要求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发挥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的作用。但是这种边讲边练模式也会由于学生程度的不同而造成在时间上的等待,从而导致课容量不足,课堂效率降低。这种模式对于上基础知识课或者练习课较为适合,因为这些课中教师可进行自制课件的演示或让学生自行操作练习,不至于浪费课堂资源。
2 一堂讲一堂练模式
时下,很多的学校配置的是单机房或者是無盘工作站的网络机房,还有为各学科教学而设的配有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这种配置学生的情况下的整个教学过程还会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存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不能统一管理,一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就自顾自地操作,课堂秩序较差,教师在这种课堂环境下的讲授效果甚微。对于这种配置,笔者认为一堂讲、一堂练的模式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就是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在教室上课,有时在机房练习。需演示教学课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就在大屏幕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过程,而操作性比较强的DOS命令、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课,教师讲授在大屏幕教室进行,学生练习在机房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既集中又个别,教师既传授了知识,保证了课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及时操作,不能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这是这种模式的一个缺点。特别是每个学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得比较少,而且两次课的间隔时间又比较长,这样会导致学生容易忘记,造成教学过程的重复。
3 围绕一个活动进行练习模式
围绕一个活动(或主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模式,可以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学校给学生搭建一个进行练习的平台(活动或主题),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展示创造的才能。我们学校为了创建南通市绿色校园,学校需要利用网页和媒体来对外宣传和展示绿色校园形象。为此,笔者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中去,规定每一名学生必须制作一个宣传学校校园环境的网页。于是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把文字、图片、视频等合成,制作出了一个个风格各异、精彩靓丽的网页。笔者把经过全班同学认真评选出的十个“最佳网页”先后上传在学校的网站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网民们纷纷发帖对我校的校园环境表示由衷的赞赏。2007年,我校创建“南通市绿色校园”一举成功。这样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练习的模式,既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
当然,无论教师是采用哪一种模式,都要做精心充分的准备。此外,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形式都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