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北昌黎方言中的“听”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we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河北昌黎方言中,“听”既可以表示人类的听觉,也可以表示人类的嗅觉。笔者认为这是由于“闻”的类推所致,而“闻”既可以表示人类的听觉,也可以表示人类的嗅觉则是由于同感的原因。二者的共同之处也显示了方言与普通话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同之处。
  关键词:听;闻;听觉;嗅觉;通感
  一、引言
  “听”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表示听觉,但是在河北昌黎方言中,“听”既可表示听觉,也可表示嗅觉。关于河北昌黎方言中的“听”,目前还没有人做过研究。本文将从昌黎方言中的“听”与普通话中的“听”的对比入手,比较二者的“听”的异同点,从而探索“听”在昌黎方言中表示嗅觉的原因,进而探求方言与普通话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似之处。
  二、“听”在昌黎方言中的语义及语法特征
  “听”在昌黎方言中有两类意义,一是用耳朵接收声音,如“你的话我已经听清楚啦”,以及其引申义听从,如“你就听他的劝吧”;[1]二是表示嗅觉,即用鼻子辨别气味,如“你听听这花儿香不香”。[2]
  《汉语方言大词典》只收录了“听”作为“闻、嗅”讲的意义,其分布在冀鲁、胶辽官话区以及吴语区。《汉语方言大词典》作为一部方言词典,对于今天属于现代汉语普通话通用的词语是不予以收录的。因此,昌黎方言中的“听”表示嗅觉,是其方言意义,而“听”表示用耳朵接收声音则是普通话通用的意义。
  “聽”在昌黎方言中表示听觉的语法特征和普通话相同,可单独作谓语,可加补语,可独立使用,如“听,外边下雨咧”,[3]也可两个听字连用,表达一种埋怨不满的语气,如“你听听你这话说的”。
  “听”表示嗅觉的语法特征和其表示听觉的语法特征有所不同。“听”表示嗅觉,只能连用作谓语,如“你听听这鱼腥不腥”。如果单独作谓语,其后必须加补语,且补语必须是“着”或“见”,如“我听着/见了,这鱼不腥”,也可是否定,如“我鼻子不好使,听不着/见”。表示嗅觉的“听”在昌黎方言中不能独立作谓语,也不能独立使用,如“你听这花儿香不香”,这在昌黎方言中是不存在的。
  由此可知,昌黎方言中表示听觉的“听”在语义和语法方面的特征和普通话中的“听”相同,而表示嗅觉的“听”有其独立的语义和语法特征。昌黎人能够对于这两种意义运用自如,不会引起歧义。那么“听”为什么能够在昌黎话中表示听觉和嗅觉两种意义呢?
  三、“听”在昌黎方言中表示嗅觉的原因
  “听”在昌黎方言中表示嗅觉的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闻”的类推有关。“闻”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示听见,又可以表示嗅、嗅到。“闻”同时可以表示听觉和嗅觉,对此,前辈学者多有论述。
  张永言认为“闻”表示嗅觉义不能说是其晚起的新义,并对“闻”这一词义现象作了三种可能的解释:一是认为“闻”的最初意义包含听觉和嗅觉两个方面,后来转到指听觉,再后来又转到指嗅觉,中间经历了两个转化阶段;二是认为其在近代以前,表示听觉义和表示嗅觉义是一种共时的交替而非历时的演变;三是表示听觉义的“闻”与表示嗅觉义的“闻”二者的来源不同。[4]
  张先生的观点仍有有不足之处,在这里不加论述。但是从“闻”的词义发展脉络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闻”表示听觉和嗅觉之间的关系,继而也就可以探究“闻”字表示嗅觉的原因。
  “闻”字在甲骨文中作“ ”,其本义为“听见、听到”。从先秦到宋元,“闻”表示听觉的意义一直都在使用,但是随着后起的“听”的运用逐渐广泛,“闻”表示听觉的意义在明清时代的文献中逐渐减少,以致最后只出现在用于仿古的语句中。而“闻”字表示嗅觉的意义的使用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的文献,开始时表示嗅觉的感知状态,西汉以后,使用频率逐渐增多。直到明代,“闻”成为表示嗅觉的主要动词。
  由以上推论可知,“闻”字的初始意义为“听见、听到”,表示嗅觉意义的“闻”是其后起的意义,大约在明清时期,表示听觉意义的“闻”逐渐消失,退居于仿古句中,而表示嗅觉意义的“闻”成为其唯一常用词义,直到今天的现代汉语中,仍在广泛使用。
  “闻”既可表示听觉,又可表示嗅觉,笔者认为与通感有关。所谓通感,即“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引向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形成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5]基于人类的这一共同心理,汉语中的“闻”由听觉进而引申到嗅觉,就很自然而然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通感隐喻”。
  在汉语中,还有这样“通感隐喻”的例子,比如表示味觉的“酸甜苦辣”都可以通过“通感隐喻”映射到其他认知域,以下是例子:
  她长得很甜。
  火辣辣的太阳晒在人们的头上、身上。
  “闻”通过“通感隐喻”从表示听觉映射到表示嗅觉,而昌黎方言中表示嗅觉义的“听”则是受“闻”的类推所影响,由表示听觉引申出表示嗅觉。“听”产生的时间很早,在甲骨文中已有“听”表示听觉的用例,而在之后的几千年文献中,“听”并没有产生表示嗅觉的意义,仅在冀鲁、胶辽官话区以及吴语区的口语中产生用例,因此“听”产生嗅觉义是由于“闻”的类推。
  四、结语
  昌黎方言中的“听”和普通话中的“听”有所不同,“听”在昌黎方言中可以表示听觉和嗅觉两种感官。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受“闻”的类推。而“闻”表示听觉和嗅觉是由于通感。通感是基于人类的共同心理产生的,在普通话和方言中都有用例,是普通话和方言在发展过程中的相通之处。
  参考文献:
  1.许宝华,宫田一郎 1999 《汉语方言大词典》,北京:中华书局.
  2.吕叔湘,丁声树 2012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3.邹华清 2010 《汉语大字典》,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
  4.赵艳芳 2000 《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谢晓明 2011 《“闻”的词义发展及其与“嗅”的共时比较》,汉语学习第6期
  注释:
  [1]《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1298页
  [2]《汉语方言大词典》第2628页
  [3]本文所举的昌黎方言的例子均来自笔者的母亲,其从未离开过昌黎到外地生活
  [4]谢晓明 2011 《“闻”的词义发展及其与“嗅”的共时比较》,汉语学习第6期
  [5]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
其他文献
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普通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分解成一些由较短的多糖链构成的、分子量3 964.84~6 448.65 u之间的化合物,不能催化凝血酶的抑制,但仍保留与抗凝血酶Ⅲ的结合
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 ,提倡在阅读教学中的质疑和提问 ,引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培养能否
从技术与设备选择和人员管理两个角度探讨目前电力设计施工的造价控制管理工作所产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发达地区以打工谋求,而这一部分打工者的子女大多数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由于一系列原因,他们暂时无法解决孩子进城上学等问题,他们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
健身气功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汲取传统气功精华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新功法,它包括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183
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近些年一直不间断地进行,基本完成了电力设施遍布全国,重点建设的是一些偏远地区。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建设本身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但
校园数字化已成为衡量高等院校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校园网络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主要研究校园网规划设计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以及合理解决方案,对于
随着大数据技术被应用到交通领域中,我国交通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缓解交通压力起到了较好的积极影响作用。为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价值,本文就从交通领域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部分心功能指标、左房内径、心房纤颤转复率、心脏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平均几何滴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98例缺血性心肌
目的探讨口服1200 IU维生素D3对维生素D缺乏老年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