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准备,还要注重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书育人,需要融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于教学中,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了谈上好一节课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课前准备 师生互动 教法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准备,还要注重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书育人,需要融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于教学中,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这一堂课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注重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如果课前准备不认真、考虑不周密,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做好课前准备。
  1.课前准备,首先要从备课入手。备课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通常先从整体入手,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加以通盘考虑和安排,拟定学期计划;然后是进一步作好每堂课的教学准备,写出课时计划。这一工作过程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包括教学参考书)、了解学生、拟定授课计划以及准备教具等。
  2.课前准备,要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我认为预习课正如砍柴之前的磨刀功一样重要。预习时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寻求答案,久而久之,自己就会悟出一些方法来,越读越觉得有兴趣,越读获取的知识越丰富。如此,教师上课时就显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愉悦。
  3.课前准备,教师在把握教材教法的同时,更主要的是把握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6.课前准备,教师要做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课前准备,教师要预设课堂中将要发生的或出现的疑问,以便解决一些突发事件和疑难,以致于不让教师手忙脚乱。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新课改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教学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过程。如果教学过程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面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预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所以,现代教学中,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了有利于学生主动、自主、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选择教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讲授法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大量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谈话法和讨论法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读书指导法则更适用于阅读、归纳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在面对内容比较简单、条理明确的问题时,运用这种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过,就一堂课而言,往往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这样既适合教材和学生心理的需要,又可以调整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我们的教学中,不管文章描述多么生动,故事讲解多么感人,但是,总是存在着不够直观、形象的缺陷,学生学起来总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手段使信息表现为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的有机融合,使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就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很容易集中精力,并积极参与进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讲课的艺术性是赋予课堂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两者兼顾,缺一不可,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获得充分发展、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本文首先对意志和意志行动的理论内涵进行解读,提出意志构成中的四个核心要素:自信、果断、独立和坚韧,最后提出了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物质条件优越,很少吃苦受累,普遍缺少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意志和意志行动  意志是指人
期刊
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明确规定:“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未来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是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事情。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动机,而由动机转化成探索求知,然后由求知走向成功。这样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期刊
新课程英语标准指出:“要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成效,是激励笔者不断探索的源动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微笑教学”模式下的实践,谈变自己培养学生四个能力的想法与做法。  一、在“听”中学  听的能力在英语四项技能中排行首位,是培
期刊
摘 要:“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生 阅读能力
期刊
长期的科学实践研究证明,儿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在6岁左右。这个时期,儿童有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强烈欲望,不但学习语言的速度较快,而且还不感觉疲劳。这就警示我们这些低年级英语教师:必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发挥儿童感知和记忆的优势,把儿童学习英语的时间提前,在儿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适当加大外语信息的输入量,加强儿童学习英语的实践活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就是说,儿童学习英语应从6岁左右开始,也就是到了儿童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大力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初中物理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自行探索获得知识的能力出发,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因此,教师应成为问题情境的创造者和良好氛围的创设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做物理实验,多体验物理的魅力。  关键词:探究 转换 创设 实事求是  新课改大力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还远没有达到这种要求。在我国,“教师是绝对权威,教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突出了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设置 有效教学 师生互动  有效性是指一项测试所能测量出的其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它表明一种测试在预测参加者在未来业绩方面成功与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由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直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 合作 应用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
期刊
经过几年努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初具规模,各中小学校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时仍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一、不能以单纯的计算机教育替代信息技术教育  受发达地区早期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计算机基础知识一度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这种唯计算机技术的教育目标日益显得不切实际,不但教学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而且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
期刊
中学生是社会中庞大而又脆弱的群体,也是备受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群体。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校园学生安全事件,暴露了学校安全教育的缺失,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抓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保障中学生的人身安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  一、影响中学安全教育开展的原因分析  1.社会家长看重考试成才,忽视了学生健康成长。中学生的安全问题,社会很关注,家长很重视,但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