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阅览课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家都已经注意到,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就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阅读。因此,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语文阅览课。但在组织上阅览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无目的,无计划,很随意。
按理来说,不管是什么课,都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目的。语文阅览课,毕竟也是一种课。语文阅览课,自然应该由语文老师来组织上课,由语文老师来明确阅读目的。可是,有多少老师认真思考过:语文阅览课,要怎样上才可以提高效率?平时最常见的阅览课,就是让学生带上摘录本进阅览室自由阅读。学生走进图书馆,自由选择,想看什么看什么,没有任何要求与目的。于是,一些学生就是带着消遣的心理在阅读,看一些奇闻趣事,看一些八卦消息。这种阅读,能培养出学生什么样的阅读品质?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虽然古人有云:“开卷有益”。也有人说,要非功利化阅读,以享受阅读的快感为第一。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这里面大有不同。
二、阅读内容选择
虽然有人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即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所以,一切阅读,只要是看书,不管是什么书,都可以认为是语文阅读,都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阅读价值。但对于语文阅览课来说,要提高阅读课的效率,语文老师还是要对读什么作一些指导。
首先,老师要对学生的所读书籍与杂志进行筛选。按照语文教学的相关要求,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作品。
其次,老师对学生读什么要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有针对性地作出指导:
例如,可以进行人物专题阅读。例如读鲁迅先生,就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读一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集;读一读有关鲁迅研究的著作。这样系统阅读之后,学生才会对鲁迅先生有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印象,这样的阅读,才有深度,有价值。也可以进行古典名著专题阅读,例如《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作品及后人的研究专著。
三、阅读组织方式
先由老师给出相关的阅读建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组合,一般建议6人左右为一组确定一个主题进行阅读。这样组织,便于同一主题的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每位学生每周都要写读书心得,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评论,可以是仿作或续写等等,形式不限。每个组以一个月为单位,制作课件进行班级交流,交流读书心得,一学期完成一份小组的阅读报告,然后将好的随笔、阅读报告等汇编成册,以利于学生间、班级间交流。每个阅读小组要制定出每周的阅读计划,并由老师指导实施。每周阅览课时,学生按计划进行阅览,老师巡视并作阅读巡视、答疑与指导。总之,阅读任务要明确,每个学生都要带着阅读的任务进阅览室阅读。
四、阅读方法指导
尽管简单浏览也是阅读,而且书海浩瀚,有些书籍可以简单阅读了解。但读书,却绝不是简简单单地看一看、随手翻一翻那么简单,学生在阅览课上怎么读,还是要老师加以指导。
(一)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最容易上手的阅读方法。它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时将自己的阅读体会、感悟、疑问等,随手写在书上的一种阅读方式。批注的形式有注释、内容概括、阅读感想、评论等等。例如,对某一字、某一词或某一句,该怎么理解,有什么好处,读后有什么感想,就随手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式阅读。哪怕是最简单的就写一个字“好”,也是一种批注阅读。而批注式阅读又是可以有系统有深度的。就以古代批注而言,《红楼梦》的脂砚斋批本,《水浒传》的金圣叹批本,都是批注中的经典。所以,尽管学生间在语文阅读基础与能力上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是都可以采取批注式阅读。当然,因为书是图书馆阅览室的,所以,要提醒学生,用这种方式的学生,应该将自己的注释、感想等写在自己的阅读本上,或者是将有关书页复印下来进行批注。
(二)相关性阅读
顾名思义,相关性阅读是指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某一专题所进行的相关内容的阅读。相关性阅读的形式有比较阅读、归纳性阅读与扩散性阅读等。采用比较阅读,其好处是在比较中能够找出共同点,发现不同点,能在比较中更深刻地领悟文章的特点与妙处,还可以通过比较有新的发现。而且,文章也好书也好,可以比较的方面还很多,可以是文体,也可以是内容,还可以是语言等等,都值得我们作比较阅读。而归纳性阅读,是将所读的不同文本的内容按类归纳,在归纳的基础上,会发现一些单独阅读所不能发现的东西。这种阅读,最主要的是所分的类要清楚合理,这样才能归纳得更科学合理些。所谓的扩散性阅读,是指就一个阅读文本进行相关的扩充性阅读,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知识,从而得出更科学准确的结论。无论是哪一种相关性阅读,学生都必须真正动脑,或比较,或归纳,或扩充,并将自己的思考所得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才会有收获。
(三)探索性阅读
探索性阅读,是指在阅读中有所思考,并能深入探索,有新的发现的阅读。这种阅读,重在探索原因,或者探究结果,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收获。它可以是阅读中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主要观点或内容有所批判,还可以是就阅读提出疑问等等。发现、探索、求证、评论,是探索性阅读的重要方法。相比前两种阅读,这种阅读,对学生本身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其理解、分析与思辨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批判性的阅读,更需要学生有辩证分析的能力。因此,要不要用这种阅读方式,要视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总之,语文阅览课到底怎么上,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语文阅览课绝不是简单地放任学生随便读什么随便怎么读,老师的指导作用、组织作用还是要明确。一句话,语文阅览课必须引起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
现在,大家都已经注意到,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就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阅读。因此,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语文阅览课。但在组织上阅览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无目的,无计划,很随意。
按理来说,不管是什么课,都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目的。语文阅览课,毕竟也是一种课。语文阅览课,自然应该由语文老师来组织上课,由语文老师来明确阅读目的。可是,有多少老师认真思考过:语文阅览课,要怎样上才可以提高效率?平时最常见的阅览课,就是让学生带上摘录本进阅览室自由阅读。学生走进图书馆,自由选择,想看什么看什么,没有任何要求与目的。于是,一些学生就是带着消遣的心理在阅读,看一些奇闻趣事,看一些八卦消息。这种阅读,能培养出学生什么样的阅读品质?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虽然古人有云:“开卷有益”。也有人说,要非功利化阅读,以享受阅读的快感为第一。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这里面大有不同。
二、阅读内容选择
虽然有人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即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所以,一切阅读,只要是看书,不管是什么书,都可以认为是语文阅读,都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阅读价值。但对于语文阅览课来说,要提高阅读课的效率,语文老师还是要对读什么作一些指导。
首先,老师要对学生的所读书籍与杂志进行筛选。按照语文教学的相关要求,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作品。
其次,老师对学生读什么要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有针对性地作出指导:
例如,可以进行人物专题阅读。例如读鲁迅先生,就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读一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集;读一读有关鲁迅研究的著作。这样系统阅读之后,学生才会对鲁迅先生有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印象,这样的阅读,才有深度,有价值。也可以进行古典名著专题阅读,例如《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作品及后人的研究专著。
三、阅读组织方式
先由老师给出相关的阅读建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组合,一般建议6人左右为一组确定一个主题进行阅读。这样组织,便于同一主题的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每位学生每周都要写读书心得,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评论,可以是仿作或续写等等,形式不限。每个组以一个月为单位,制作课件进行班级交流,交流读书心得,一学期完成一份小组的阅读报告,然后将好的随笔、阅读报告等汇编成册,以利于学生间、班级间交流。每个阅读小组要制定出每周的阅读计划,并由老师指导实施。每周阅览课时,学生按计划进行阅览,老师巡视并作阅读巡视、答疑与指导。总之,阅读任务要明确,每个学生都要带着阅读的任务进阅览室阅读。
四、阅读方法指导
尽管简单浏览也是阅读,而且书海浩瀚,有些书籍可以简单阅读了解。但读书,却绝不是简简单单地看一看、随手翻一翻那么简单,学生在阅览课上怎么读,还是要老师加以指导。
(一)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最容易上手的阅读方法。它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时将自己的阅读体会、感悟、疑问等,随手写在书上的一种阅读方式。批注的形式有注释、内容概括、阅读感想、评论等等。例如,对某一字、某一词或某一句,该怎么理解,有什么好处,读后有什么感想,就随手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式阅读。哪怕是最简单的就写一个字“好”,也是一种批注阅读。而批注式阅读又是可以有系统有深度的。就以古代批注而言,《红楼梦》的脂砚斋批本,《水浒传》的金圣叹批本,都是批注中的经典。所以,尽管学生间在语文阅读基础与能力上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是都可以采取批注式阅读。当然,因为书是图书馆阅览室的,所以,要提醒学生,用这种方式的学生,应该将自己的注释、感想等写在自己的阅读本上,或者是将有关书页复印下来进行批注。
(二)相关性阅读
顾名思义,相关性阅读是指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某一专题所进行的相关内容的阅读。相关性阅读的形式有比较阅读、归纳性阅读与扩散性阅读等。采用比较阅读,其好处是在比较中能够找出共同点,发现不同点,能在比较中更深刻地领悟文章的特点与妙处,还可以通过比较有新的发现。而且,文章也好书也好,可以比较的方面还很多,可以是文体,也可以是内容,还可以是语言等等,都值得我们作比较阅读。而归纳性阅读,是将所读的不同文本的内容按类归纳,在归纳的基础上,会发现一些单独阅读所不能发现的东西。这种阅读,最主要的是所分的类要清楚合理,这样才能归纳得更科学合理些。所谓的扩散性阅读,是指就一个阅读文本进行相关的扩充性阅读,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知识,从而得出更科学准确的结论。无论是哪一种相关性阅读,学生都必须真正动脑,或比较,或归纳,或扩充,并将自己的思考所得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才会有收获。
(三)探索性阅读
探索性阅读,是指在阅读中有所思考,并能深入探索,有新的发现的阅读。这种阅读,重在探索原因,或者探究结果,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收获。它可以是阅读中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主要观点或内容有所批判,还可以是就阅读提出疑问等等。发现、探索、求证、评论,是探索性阅读的重要方法。相比前两种阅读,这种阅读,对学生本身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其理解、分析与思辨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批判性的阅读,更需要学生有辩证分析的能力。因此,要不要用这种阅读方式,要视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总之,语文阅览课到底怎么上,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语文阅览课绝不是简单地放任学生随便读什么随便怎么读,老师的指导作用、组织作用还是要明确。一句话,语文阅览课必须引起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