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和写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读,会读,又让学生乐写,会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就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行随文练笔做了一点尝试。
  一、仿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人提到“仿写”就很是不屑,不就是变相地抄吗?照样子去写,扼杀了孩子的创意。何谓“仿写”?顾名思义是模仿范文进行写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时就有模仿的天性,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一篇篇或优美、或深刻、或直抒胸臆、或耐人寻味的课文,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最佳范本吗?让它们引领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学着去表情达意,何乐而不为?
  1.仿其形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就是一个极具模仿性的例子。“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缥缈,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我们爱你——龙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诗人选取了最具中国特色的山水、物产等,通过工整的句式,并将修饰性的定语后置,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从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我让孩子们先熟读成誦,再仿照这样的句式创作两段话。于是,一个多彩的中国便跃然纸上:“我们爱你——北京烤鸭的皮脆肉嫩,新疆葡萄的酸甜可口;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长城的绵延万里。”“我们爱你——景泰蓝的神奇,双面绣的精美;潍坊风筝的色彩斑斓,无锡泥人的憨态可掬。”……
  习作无非就是表达,一个意思怎么表达,同样的意思如何表达得更好,从仿写中,从不断积累中,我们的孩子或许能摸着门道。
  2.仿其意韵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形似容易,神似,进而形神兼备,这样的仿写着实不易。不过,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们而言,有时试着从内在的意韵着眼,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新语文读本》第11册上有一篇《我喜欢》,作家张晓风以清新别致的语言描述着若干自己喜欢的人、事、物,读完这样一篇散文,你会顿悟:普普通通的生活中,原来静静地展开着这么多美妙的事物!于是,在读完文章后,我也让孩子们写写他们心中的各样喜欢。“我喜欢春天里的风,温柔得像母亲的手,它轻轻地抚摸着你,这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喜欢唱歌,喜欢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哼哼,喜欢在班级联欢会上一展歌喉,尤其喜欢在洗澡的时候放声高歌,妈妈笑我是神经病,可我觉得想唱就唱,那是最自在不过的事了。”……其实,借着这样一次练笔,从“我喜欢”的抒写中,孩子们细细去寻找生活的点滴可爱,或多或少都在感悟着生命的美好。而张晓风的这篇《我喜欢》之所以打动我们,谁说不是因为这字里行间流露的对生命的感动呢?
  二、续写——意犹未尽,再续华章
  1.大胆续写,放飞想象
  有些文章,文虽完但意未尽。凡遇到此类文章,也正是练笔良机,既回味了课文,又能训练想象、锻炼写作技巧,有的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课文《爱之链》教学进入尾声之际,我借鉴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练笔训练,让孩子们以“清晨,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进行一段环境描写,并用上乔依妻子的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虽然是当堂完成,不过,因为是随课文趁热打铁,孩子们刚感受到了助人的美好和乔依夫妇间的相亲相爱,此时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所以,短短几分钟,就有不少人一气呵成。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又怎会“作文作文做的头疼”?
  2.巧妙补白,突显美感
  有人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浅显的文字背后也许藏有深刻的道理;一个标点也许省略了一句话、一段话;看似什么都没说,也许一切意味尽在留白中……在教完《麋鹿》之后,让孩子们写一写,如果麋鹿能开口说话,当它踏上故土时,你想,它会说些什么。“还是自己的家舒服。”“叶落终于归根了!”“我们宁可呼吸祖国新鲜的空气,也不要在富裕的国外受人观赏。”“我为清王朝的腐败而痛恨,为中华之崛起而感到自豪。”“回来了,我又回来了,我骨子里永远是中国血、中国肉,我会把一切献给我的母亲——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我的祖国,永远是中国!”……对于麋鹿的同情,对于祖国的爱,这样的思想无需灌输,一切仿佛水到渠成。类似于这样补白式的小小练笔,本学期笔者做了不少尝试:《爱之链》中,改标点,补写乔依的想法;《郑成功》中,描写荷兰侵略者被打败后的惨状;《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想象这株柳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它又是如何挺过来的……小小的补白既是对课文教学的一个补充,又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难度不大,但比起完成成篇的作文来效果却极好。
  三、改写——变换角度,改头换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有些文章不妨换一种叙述方式,这样,既加深了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又很好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示儿》一诗包含诗人陆游强烈的爱国深情,读来令人心酸。将这样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以第三人称来写这样一个至死都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诗人,孩子们在了解陆游一生的经历之后,写起来格外投入。课文《负荆请罪》是一个剧本,于是尝试着将它改写成一个精彩的历史小故事,曾经指导过学生写剧本,如今,反其道而行之,学生兴味盎然。学完《麋鹿》后,我让孩子们以麋鹿的口吻写一篇自述,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他们会因为麋鹿“每胎仅产一仔”而埋怨“为什么妈妈不给我们多生几个兄弟姐妹呢”;他们会因为麋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奇怪“真搞不懂我们的祖先究竟是谁”;他们还会因为麋鹿“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而称自己为“运动高手”……原本说明性极强的课文在孩子们活泼灵动的语言下,显得幽默风趣,让批改也变得轻松而乐趣无穷。诸多尝试,你不得不承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简介: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井淘三遍出好水,文改三次添新意。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达意。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把如何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作为作文教学重点之一。  《我错了》是一篇考场作文,很多学生一拿到手,会有一个错觉——简单、好写,但结果很多孩子没能拿到高分。小A同学的《我错了》第一次作文是写“自己没听家长的话,偷偷在家玩游戏耽搁了做作业,结果被家长发现了,而后知道自己错了就把游戏从手机上
期刊
一、缘起  作文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学生如果有了强烈的写作动机,那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作文动机的激发,可以有很多方法,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的作文拥有更多的读者。这可以从《神经语言学》中找到科学依据。该书把人的表达动机归纳为以下几种。1.陈述思想,即向交际对方叙述自己的想法,诉说一件事,表示一种观点或看法。2.表示愿望,即向交际对方提出希望和要求,求对方做点什么事。3.加强接触
期刊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儿童诗语言生动优美,充满丰富的想象,画面感强,情感真挚。儿童写的诗更是天籁之音,是纯真情感的抒发。叶圣陶先生将每个学生比喻成“一朵花,一株草,在作为一颗种子的时候肯定了其发荣滋长的可能性”。那么教师引领孩子走进儿童诗具体的方法可以落实在以下视域。  一、倾听自然,与诗意对话  自然是真实、可感的,它就仿佛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沉醉其中;它也像一首清新隽永的诗歌,吟诵一花一草、
期刊
《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精彩片段,我以此文为例,共享一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名著微读”。作家茅盾在《试谈短篇小说》里谈道:“环境描写怎样的为主题服务呢?如以风景描写为例,一小段的风景描写甚至少到只有几句的风景描写,其目的不是为风景而写风景,即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渲染或衬托故事发生时的气氛,或者为了加强故事发生时人物的情绪。”这席话至少告诉我们两点:一是环境描写为主题服务;二是环境描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么一节突发奇想的作文课,现在回想起来,它带给我的触动和启示,甚至可以说是感动,至今仍记忆深刻。  那一天,按照预定的计划,我走进教室准备上作文课《美丽的春天》。就在我习惯性地关门的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学生个个都无精打采的。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孩子们怎么了?为什么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丝毫的活力?  这节课该怎么上?我在快速地思考着。这时,窗外传来了几声鸟鸣,再看看,外面阳光很好。久违了
期刊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后一次习作要求是给老师写一封信。教到这篇习作,预示着孩子们六年小学生涯即将结束。每当这时,作为老师心中不免有众多感慨和不舍,孩子们应该也是满怀感激与留念吧。习作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回忆往事,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写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际手段之一,信也是最能传达心声的一种载体。薄薄的信纸赋予了书信“安全距离”,让人在信中能畅所欲言。  既然是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不如让
期刊
《爷爷一定有办法》图、文作者——菲比·吉尔曼。此书荣获加拿大克力斯堤先生书奖、露丝·史瓦兹奖及维琪·麦卡夫奖。书中的故事,充满亲情之爱和智慧,很适合用来阅读,以此来提高孩子的情商。绘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约瑟的妈妈每次让他扔掉衣服时他都舍不得,而他那充满智慧、爱孙子的爷爷则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纽扣。故事里活泼、可爱、有趣的角色形象,优美的语言以及生动的画面情节非常符合幼
期刊
古代文学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优秀的文学遗产。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大多数文言文因为年代久远、晦涩难懂的原因,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常常采用“字字落实,句句对译”的传统方法,过于强调文言文的翻译讲授,往往忽略了阅读文言文的趣味性。  怎样让文言文教学既充满趣味性,又不弱化对文言文字词的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细读文本,导入激“趣”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语言是主要的教学行为,老师用语言教,教的是语言;学生用语言学,学的是语言。如果把师生在课堂中的语言活动视为“做”,那么课堂教学显然是凭借语言运行的“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可以让我们在审视、思考中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源——“教学做合一”。  至诚:为着全体儿童  师: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生:心灵手巧。  师:怎么个心灵手巧?  生:
期刊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长篇小说的节选,如五年级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也有描写名著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如五年级下册的《海伦·凯勒》和《我和祖父的园子》。学习这些节选的文本,只是带学生来到了一座座文学宝库的门口。我们不能仅让孩子们站在门口好奇地向里面张望,而应引导他们推开宝库的一扇扇大门,进去欣赏一个个神奇的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悉心研读这些名篇巨著中的精彩篇章,选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领他们踏上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