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李宁品牌深入人心的广告语。这句话富含哲理, 让很多人深思。的确, 人类之所以在很多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 恰恰源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怀疑。在传统教育中, 课本和教师的权威可能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需要一点智慧, 启发学生敢于怀疑,学会怀疑, 从而从文中真正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苏教版四年级课文《祁黄羊》中第11 节中有一句话:“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教学参考书上分析, 这句话体现了祁黄羊的公私分明。但课堂上在同学们反复朗读后, 我突然问学生: “祁黄羊真的压根儿没想吗?” 学生们愣了一下, 马上有人回答: “压根儿没想就是没想。” 我接着问: “你觉得这合乎人之常情吗?” 静静地思考了一会之后, 有人悄悄地说: “书上难道也会写错吗?” 她一说完, 马上就得到了一片支持声。我依然笑着, 说: “你们再想想。” 又过了一会儿, 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我觉得这句话好像不太对, 不合人之常情。” 一下子, 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身上, 他说: “祁黄羊在举荐解狐和祁午时, 一定和普通人一样会想到, 解狐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祁午是自己的儿子, 只不过他顾全大局,公私分明, 不计较这些。” 听完他的话, 学生中又有人悄悄地说: “他说的很有道理, 正常人都会想到。” 我当时就跷起大拇指说: “老师也同意你的看法, 祁黄羊是晋国的重臣, 他同样也是一个又爱又恨、有情有义的人。如果说‘压根儿没想’ 似乎就把祁黄羊神化了, 显得很不真实。那么, 祁黄羊在想到解狐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祁午是自己的儿子时, 还会想些什么呢?”
经过这么一说, 教室里很快就沸腾起来了, 同学们各抒己见, 议论纷纷。我趁势出示了一道思考填空题: 举荐解狐时, 祁黄羊想, 虽然 , 但是 。举荐祁午时, 祁黄羊想, 虽然, 但是 。顿时,教室里小手如林。有的说: “举荐解狐时, 祁黄羊想: 虽然他是我的杀父仇人, 但是他有军事才能, 在朝中无人能比, 我应该顾全大局, 不能计较个人恩怨。举荐祁午时,祁黄羊想: 虽然他是我的儿子, 但是他从小跟我练就了不少, 是个军事人才。我不能因为担心别人说我偏心眼, 而埋没了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也有的说: “举荐解狐时, 祁黄羊想: 虽然他杀了我的父亲, 但是为国家的安全考虑,我不能公报私仇。举荐祁午时, 祁黄羊想: 虽然他是我的儿子, 我举荐他后, 可能会有人说我不公正, 但是我胸怀坦荡, 一心为国, 不怕闲言碎语。” ……
同学们议论纷纷, 我连连点头, 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说得多好呀! 透过你们的话语, 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真实的、公私分明、胸怀坦荡的祁黄羊。” 这时候, 尽管下课铃声响过了, 可是同学们好像还沉浸刚才的思考中, 个个神采飞扬。
像这样的讨论, 我认为应当经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中。名师的课堂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上《落花生》一课时, 指出预习提示中的一句话“落花生的果实是落花生的花落了, 钻进地里结出来的。” 有科学知识方面的错误。特级教师贾志明上《惊弓之鸟》一课, 也指出第9 节中“它一使劲, 伤口又裂开了, 就掉了下来” 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问题。在这两个教学案例中, 面对老师的质疑, 学生的表现也是由最初的不相信, 到后来的逐渐理解和认可, 当然, 这离不开老师的耐心启发和点拨。
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 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但一切现存的事物都有值得改进和完善、怀疑和争论的地方。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多篇文章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论。作为老师, 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中的点滴细节,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 激发潜能, 畅所欲言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课文《祁黄羊》中第11 节中有一句话:“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教学参考书上分析, 这句话体现了祁黄羊的公私分明。但课堂上在同学们反复朗读后, 我突然问学生: “祁黄羊真的压根儿没想吗?” 学生们愣了一下, 马上有人回答: “压根儿没想就是没想。” 我接着问: “你觉得这合乎人之常情吗?” 静静地思考了一会之后, 有人悄悄地说: “书上难道也会写错吗?” 她一说完, 马上就得到了一片支持声。我依然笑着, 说: “你们再想想。” 又过了一会儿, 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我觉得这句话好像不太对, 不合人之常情。” 一下子, 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身上, 他说: “祁黄羊在举荐解狐和祁午时, 一定和普通人一样会想到, 解狐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祁午是自己的儿子, 只不过他顾全大局,公私分明, 不计较这些。” 听完他的话, 学生中又有人悄悄地说: “他说的很有道理, 正常人都会想到。” 我当时就跷起大拇指说: “老师也同意你的看法, 祁黄羊是晋国的重臣, 他同样也是一个又爱又恨、有情有义的人。如果说‘压根儿没想’ 似乎就把祁黄羊神化了, 显得很不真实。那么, 祁黄羊在想到解狐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祁午是自己的儿子时, 还会想些什么呢?”
经过这么一说, 教室里很快就沸腾起来了, 同学们各抒己见, 议论纷纷。我趁势出示了一道思考填空题: 举荐解狐时, 祁黄羊想, 虽然 , 但是 。举荐祁午时, 祁黄羊想, 虽然, 但是 。顿时,教室里小手如林。有的说: “举荐解狐时, 祁黄羊想: 虽然他是我的杀父仇人, 但是他有军事才能, 在朝中无人能比, 我应该顾全大局, 不能计较个人恩怨。举荐祁午时,祁黄羊想: 虽然他是我的儿子, 但是他从小跟我练就了不少, 是个军事人才。我不能因为担心别人说我偏心眼, 而埋没了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也有的说: “举荐解狐时, 祁黄羊想: 虽然他杀了我的父亲, 但是为国家的安全考虑,我不能公报私仇。举荐祁午时, 祁黄羊想: 虽然他是我的儿子, 我举荐他后, 可能会有人说我不公正, 但是我胸怀坦荡, 一心为国, 不怕闲言碎语。” ……
同学们议论纷纷, 我连连点头, 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说得多好呀! 透过你们的话语, 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真实的、公私分明、胸怀坦荡的祁黄羊。” 这时候, 尽管下课铃声响过了, 可是同学们好像还沉浸刚才的思考中, 个个神采飞扬。
像这样的讨论, 我认为应当经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中。名师的课堂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上《落花生》一课时, 指出预习提示中的一句话“落花生的果实是落花生的花落了, 钻进地里结出来的。” 有科学知识方面的错误。特级教师贾志明上《惊弓之鸟》一课, 也指出第9 节中“它一使劲, 伤口又裂开了, 就掉了下来” 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问题。在这两个教学案例中, 面对老师的质疑, 学生的表现也是由最初的不相信, 到后来的逐渐理解和认可, 当然, 这离不开老师的耐心启发和点拨。
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 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但一切现存的事物都有值得改进和完善、怀疑和争论的地方。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多篇文章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论。作为老师, 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中的点滴细节,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 激发潜能, 畅所欲言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