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低碳时代的高校环境教育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552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低碳时代生产、生活以及消费方式都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法律制度的创新以及建构也对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行为提出了较高要求,大学生作为引领时代前进的生产者和建设者,其环境意识、环境素质、环境行为的高低将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低碳时代对高校环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阐述了低碳时代发展低碳经济与高校环境教育的关系,高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低碳时代进行高校环境教育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高校 环境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低碳经济视野下大学生环境教育研究》(JY110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赵静,大庆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7-219-02
  一、低碳经济与高校环境教育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要想使低碳经济全面推进,必须改革现有经济模式、改进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等,而这一切能得以成功推进的重要推力就在于新型的低碳文化,环境教育又是构建低碳文化的主要因素。正如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所言:“一個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高校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群体是新生的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推动力,大学生中不乏各个层次的决策者、管理者,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因此,低碳时代,发展高校环境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低碳经济与高校环境教育存在多重复杂的关系:
  (一)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促进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
  1.低碳时代的法律制度创新等能够强化高校环境教育的内容
  低碳时代,我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颁布了《清洁生产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以及一些强化指导碳交易、碳排放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紧密结合低碳时代的特点,提出节能、环保、循环、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等观念和理念,这些崭新的、科学的观念和理念对高校来说本身就是最好的环境教育内容。
  2.低碳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转变能提高高校环境教育开展的实效性
  低碳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实际建设者、管理者和环境保护的主要执行者,必须改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奉行健康、文明、节约、适度的消费观,自觉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追求绿色环保、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做低碳时代的环保卫士。而大学生群体这种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也因其示范效应能较好地带动全社会。这种种的努力本身就是从实践角度给高校环境教育提供的最好教育材料,这势必会反过来提高高校环境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为高校环境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3.低碳时代公众的环保行动、环保实践是高校环境教育内容和价值的体现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本身就是高校环境教育的最好内容,也应是高校环境教育的价值所在。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环境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的经验,以此来丰富高校环境教育的内容,体现其价值。比如,西班牙的环境教育活动包括在环境中的活动、关于环境的活动和为了环境的活动。对环境与公众活动进行这样明确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成功组织高校学生参与各类由社区、环保团体、高校、政府等不同主体组织的风格迥异的环保实践活动,丰富环境教育的内容。
  (二)加强高校环境教育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1.通过高校环境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环境意识,培养出具有较高环境素质的人才,能够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环境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的环境意识就是其环境观,也就是个体对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认知。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公民环境意识的认知程度。因此,加强高校环境教育在低碳时代就很有必要,因为这能够影响和增强高校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他们的环境敏感性,增强他们的环境使命感,促使他们自觉参与环保行动、环保实践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2.通过高校环境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自觉按照低碳时代的规律做人、做事,具有较好的社会示范作用
  要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仅靠思想观念、意识的转变,还必须通过改变全体成员的行为来实现。而全体成员行为的转变则需要先进群体的引领、示范,大学生无疑是最好的示范群体。通过高校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强化法制观念,通过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能引领时代进步、贯彻执行低碳政策的领军者。
  3.通过高校环境教育能够协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重构现行法律体系,形成新的制度框架,重新进行制度安排。而制度安排的核心是要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行新的规制管理,纳入市场运行机制之中。这必将重新安排与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高校环境教育,通过环境教育的手段来学习重构了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以此来衡平低碳时代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冲突,因其对环境的关注,故而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低碳的要求。
  二、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比较欧美、日本等高校环境教育施行得比较好的国家,不难发现,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环境教育意识淡薄,环境教育理念缺位
  环境教育的意识始终没有在高校师生中建立起来,高校师生对高校环境教育认识不够、环境教育理念缺位,依然是为了环境教育而去进行环境教育这样一个较低层级、较低水平的教育模式,这样被动的进行环境教育就使得环境教育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环境教育互动体系没有形成
  环境教育互动体系是由公众、企业、政府等相关主体组成的围绕如何开展环境教育的良性体系。目前,高校的环境教育与社会基本相脱节,只是高校内部自身对学生进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与社会结合的不紧密,甚至脱离了具体的社会实践,单纯搞教育,这样的教育必定是空中楼阁,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参与和实践,只有建立起由上述相关主体组成的互动体系,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到高校环境教育中,形成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高校环境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环境教育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没有配套的法规、政策支撑
  法律和教育是保护环境的两个最重要的武器。低碳经济需要自由与平等竞争,但这种自由与平等竞争必须在国家法律的规范下,才能实现低碳时代所要求的真正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否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美国国会1990年就通过了《环境教育法》,但在我国,有关环境教育的立法尚属空白,很难想象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的高校环境教育能够开出奇葩。
  (四)环境教育的手段单一、实践活动匮乏
  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手段非常单一,仅仅是在教学环节和一些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了环境教育的内容,没有把环境教育贯穿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高校举办的环境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脱离生活、沉闷、乏味,甚至成为了脱离于实践的空洞说教,学生看不到这种教育对他们实际生活的具体影响,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提不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五)环境教育投入不足
  美国国家环保局每年拨出300万美元作为专项环境教育资金,学校和非政府组织可以申请赠款来搞环境教育项目。而在我国,教育投入历来是政府财政投入上的薄弱环节,连占GDP的4%这样的最低要求我们都很难达到,将这本来就杯水车薪般的教育投入再分一杯羹给高校搞环境教育就更可谓难上加难。
  三、加强低碳时代高校环境教育的对策
  (一)培养环境意识,转变理念
  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的总和。高校学生培养环境意识,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起到较好地社会示范作用。环境教育,理念先行。低碳、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应该取代传统高校环境教育中的被动、孤立的教育理念成为贯穿环境教育始终的基本理念。高校、环保团体、政府、公众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将这些理念主动落实。
  (二)完善低碳经济的配套政策法规和措施是成功进行高校环境教育改革的保障
  这也是低碳经济下,深化高校环境教育改革的重点。企业以及社会各主体都是高校环境教育的主要施行者,但是靠他们的自觉是很难取得改革成功的,因此,必须通过制定配套政策法规来约束相关主体的行为。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如何制定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配套法规、这些法规具体的效力层级如何定位,而这必须在实践中一点一点地摸索。
  (三)市场化的手段、多样化的实践形式是发展高校环境教育的有效形式
  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因此,在低碳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等方式鼓励、刺激社会各主体发展高校环境教育。比如,可以参照美国的“总统环境青少年奖”,设立“国家环境大学生奖”奖励和表彰那些在环保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学生,提高他们的环保积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高校学生参加由社区组织的环境活动、学校组织的环境活动、政府组织的环境活动以及环保团体等组织的环境活动。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渗透在高校环境教育日常教学中的类似体验性教学、情景式教学的方式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来丰富高校环境教育的具体形式,提高高校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四)加大对环境教育的资金投入是高校环境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
  资金投入是高校环境教育的基础,没有资金支持,高校环境教育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增加环境教育的资金投入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比如高校环境教育的资金可以由政府投入、环保团体投入、社会公众捐款、企业和其他组织自愿支持等部分构成。高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机制确保将这些资金全部用于高校环境教育的施行上,这样才能推动高校环境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前进。
  (五)加强环境教育中教育施行者与接受者的沟通与诚意合作是低碳经济下高校环境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高校环境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重要的是要让教育的接受者自觉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突出强调的是激发受教育者自觉守法的积极性,因此要淡化教育者的主导意识,重点要从改革政府的环境教育方式入手。具体可以采取行政奖励、行政指导和与受教育者签订行政合同的方式激励他们,以成功实现高校环境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英]塞缪尔·斯迈尔斯著.品格的力量.宋景堂,等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祝怀新,刘晓楠.西班牙环境教育的政策與实践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4(7).
  [3]鄢斌.公民环境意识的变迁与环境法的制度调整.法学杂志.2007(3).
  [4]王蓉.资源循环与共享的立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5]王娅.北美环境教育掠影.山东环境.1995(6).
  [6]马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无论采取何种高效课堂模式,都不能违背一定的认知和教学规律。本文主要探讨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遵循的几个规律:认知规律(有意注意、深加工规律、遗忘规律),教育规律(突
【摘要】“醉驾”是否应该入刑?这总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数理的研究视角出发,运用了弹性理论、博弈均衡理论以及微分博弈理论等,对《刑法修正案(八)》在适用过程中出现的“醉驾是否应一律入刑”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再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犯罪特征、刑法原则以及现行刑法体系的严谨性、适用性等原则,研究结果表明,“醉驾应一律入刑”。  【关键词】醉驾入刑;弹性理论;纳什均衡;微分博弈  2011年5月1日起
许多初中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课枯燥无味,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除了课前要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目的 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ICU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74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治来保障,乡村社会法制建设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难题。在乡村社会法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关系。羌族
[摘要]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用列表法来将题目所给条件和要求反映的基本量用表格呈现,使较为复杂的关系条理清楚、明朗,能较快发现等量关系,准确快速列出方程,降低解题难度。  [关键词]应用题 列表法 分析 分式方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77-01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之一,怎样使学生快速分析题意,准确列出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三种新型盗窃行为虽然没有规定“情节恶劣”或“数额较大”这类定量要件,但在对新型盗窃行为进行评价时,仍应当在分则犯罪构成的基础上,适用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对其入罪标准进行限制,理性把握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犯罪行为的界限,贯彻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八);新型盜窃;“但书”条款  2011年新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法律规定进行了重大
在我国,严格的教育制度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然而这种教育制度也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造成了教育者和教育机构一味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后果。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摘要]教育政策是管理和指导考试各项工作的依据和保障,本文从有关学业考试方面的教育政策,进一步论证了教育政策在考试管理、考务管理、考风考纪等方面规范性要求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育政策 学业考试 规范性要求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78-01    教育政策是指为了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由政党、立法机构、政府等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