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有为:变法虽败犹可敬
康有為1858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82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接触了一些资本主义事物。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1895年4月,康有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极为愤慨,连夜起草万言书欲上书皇帝,此事件即“公车上书”。他连续三次上书,只是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直到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光绪帝才于次年1月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1898年光绪帝准康有为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同年康有为组织成立“强学会”,并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同年,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希望通过报纸扩大自己的阵地。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戊戌变法”虽然短暂且难言成功,但却给了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沉重一击,由此拉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曾飘扬海外,游历各国,于1913年回国。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其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张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他虽然在晚年顽固地提倡君主立宪制,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但这并不影响其伟大爱国者的形象。
于右任:落落乾坤大布衣
于右任1879年生,两岁时丧母,由伯母房氏抚育成人。17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庚子年国难当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于右任剃成光头,脱去上衣,光膀子提大刀,以一副“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的对联为背景照了张相,意决清廷,颇有杀气。不料照片落入三原县令德锐手中,遂下令通缉他。于右任得讯后逃至上海,就读于马相伯的震旦学院。1905年震旦学生反对洋教会,集体退学,马相伯接受于右任建议,撷取《卿云歌》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复旦”两字为校名组建新校,创建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次年,于右任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入同盟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于右任84岁华诞时,台湾“邮政总局”发行了一枚“元老记者于右任”的纪念邮票。票上印有于氏的亲笔题词“为万世开太平”。端详这枚纪念邮票,于右任感慨万千:“在我生活的历程中,最使我难忘的也最使我怀念的还是从事新闻记者时期。”他曾在上海先后创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四种报纸。虽然报纸存续时间短暂,但影响很大,且一个胜过一个。
于右任一生布衣粗食,早年穿的布衣布鞋,都是夫人亲手缝制。被国民党强迫挟持到台后,由一南洋华侨家属供给,直至临终。他做高官、享厚禄,但他是真正的一介布衣。1964年,86岁的于右任僵卧在床已3个月,神志不清,言语乏力,到11月10日驾鹤而去。
康有為1858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82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接触了一些资本主义事物。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1895年4月,康有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极为愤慨,连夜起草万言书欲上书皇帝,此事件即“公车上书”。他连续三次上书,只是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直到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光绪帝才于次年1月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1898年光绪帝准康有为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同年康有为组织成立“强学会”,并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同年,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希望通过报纸扩大自己的阵地。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戊戌变法”虽然短暂且难言成功,但却给了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沉重一击,由此拉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曾飘扬海外,游历各国,于1913年回国。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其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张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他虽然在晚年顽固地提倡君主立宪制,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但这并不影响其伟大爱国者的形象。
于右任:落落乾坤大布衣
于右任1879年生,两岁时丧母,由伯母房氏抚育成人。17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庚子年国难当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于右任剃成光头,脱去上衣,光膀子提大刀,以一副“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的对联为背景照了张相,意决清廷,颇有杀气。不料照片落入三原县令德锐手中,遂下令通缉他。于右任得讯后逃至上海,就读于马相伯的震旦学院。1905年震旦学生反对洋教会,集体退学,马相伯接受于右任建议,撷取《卿云歌》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复旦”两字为校名组建新校,创建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次年,于右任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入同盟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于右任84岁华诞时,台湾“邮政总局”发行了一枚“元老记者于右任”的纪念邮票。票上印有于氏的亲笔题词“为万世开太平”。端详这枚纪念邮票,于右任感慨万千:“在我生活的历程中,最使我难忘的也最使我怀念的还是从事新闻记者时期。”他曾在上海先后创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四种报纸。虽然报纸存续时间短暂,但影响很大,且一个胜过一个。
于右任一生布衣粗食,早年穿的布衣布鞋,都是夫人亲手缝制。被国民党强迫挟持到台后,由一南洋华侨家属供给,直至临终。他做高官、享厚禄,但他是真正的一介布衣。1964年,86岁的于右任僵卧在床已3个月,神志不清,言语乏力,到11月10日驾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