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芯片技术在关节软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芯片通常指DNA芯片,其基本原理是将指大量寡核苷酸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芯片扫描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基因芯片能对微量样品中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检测和分析,其高通量、快速、并行化采集生物信息的特点均优于其他传统基因检测技术,故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研究.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关节软骨生物学特性、形成及发育、损伤与修复、退变及再生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期刊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LPS)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FAS介导凋亡途径存在缺陷引起的淋巴细胞内稳态失调所致.ALP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液和淋巴器官中双阴性T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增生,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和肿瘤倾向.笔者就ALPS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类,以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壳聚糖载氟喹诺酮类药物微球是一类新型的抗菌缓释剂,它既具有壳聚糖的抗菌、抑菌性能,又能发挥氟喹诺酮类药物良好的杀菌作用.将氟喹诺酮类药物负载于壳聚糖微球,可大幅提升其抗菌、杀菌及消炎抗感染性能.综述了近几年壳聚糖载氟喹诺酮类药物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本病好发于下肢,血栓形成后,血栓远端静脉压升高,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动脉供血,并使静脉瓣膜受损,遗留永久性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而影响生存质量.我科从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病人126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
期刊
植入式除颤器(ICD)自198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后,已经成为用于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减少患者死亡率的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如何正确对心律失常进行分类识别、避免引发不适当电击仍然是植入式除颤器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腔内心电图来识别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有:心率阈值、突发性、稳定性、形态学分析及时频分析,人工神经网络以及协方差分析等.其中节律检测识别算法和波形相关性分析是ICD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也是其他检测方法
目的 探讨脐带缠绕对妊娠结局及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分析2004年1~12月在我院分娩产后证实脐带缠绕、足月妊娠的初产妇31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无脐带缠绕的初产妇3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P<0.05,P<
纳米孔单分子DNA测序因兼具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而被视为最有发展应用前景的第三代DNA测序方法.其中,作为纳米孔DNA测序单元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尺寸易控制、工作可靠性高、适用性广的人造固体纳米孔是目前纳米孔DNA检测研究的研究热点,也是目前在该方向研究中遇到的主要挑战之一.详细介绍了纳米孔单分子DNA测序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讨论了现阶段纳米孔DNA检测的困难与挑战,并重点对比分析介绍了国内
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以导致肾脏损伤。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炎性因子释放以及氧化应激的增加等
胃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加深了对miRNAs在胃癌患者中异常表达的认识,把miRNAs当作胃癌诊断的一种新的筛选方法,用来评估预后以实现胃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被赋予了厚望。现将miRNAs作为胃癌潜在的肿瘤标志物,从胃癌发生机制、诊断和预后三方面来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