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技艺成为“国潮”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黃雪玲出生于泉州市一个木偶头雕刻世家,父亲是江加走木偶头第三代传承人。小时候,父母亲去木偶头工作室上班,就会把她一起带上。她站在父亲的身边,看父亲一刀刀地雕刻木偶头,她常常惊奇,一块不起眼的木疙瘩,在父亲的刻刀下竟然慢慢地有了眼睛、嘴巴,甚至有了表情,最后变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木偶头。通过父亲言传身教,她慢慢知道,木偶,是一种“刻木为偶,操偶作戏”的艺术。
  从艺术院校毕业后,黄雪玲回到父亲的工作室工作。20岁,正是爱玩的年纪。可是,黄雪玲却默默地守在工作台前,日复一日地从画木偶头的眼睛、嘴巴开始,这样枯燥的一画就是两年,但她完全沉浸到了木偶头雕刻绘画的工作中,她的绘画技术也日臻成熟。
  两年后,父亲才开始教黄雪玲雕刻木偶头。虽然从小看父亲雕刻木偶头易如反掌,但对刚学木偶雕刻的黄雪玲来说,手腕的力量毕竟有限,仅仅拿刻刀这项功夫,她就练习了好长一段时间。而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一不小心便会划破手掌、腿部,身体上的淤青更是经久不消。有一次,黄雪玲把木头放在腿上,拿着刻刀雕刻,一时不慎,锋利的刀片划伤了腿部,血液沾染了裤子和木头。那一刻,眼眶泛泪的她,把刻刀一把丢掉,并且还冲着父亲大嚷:“不做了,不做了……”可是,第二天她又早早地来到工作室,开始练习雕刻昨天没有雕完的木偶。就在与木偶雕刻的磨合中,她对木偶头雕刻着了迷。有时,晚上黄雪玲已经上床休息,但是忽然而至的灵感,让她赶快爬起来,拿出纸和笔把脑海里想到的木偶画出来。天长日久,她的雕刻技艺日渐精湛,功底更加扎实。而那些木头在她的巧手雕琢下,眉眼传神、栩栩如生,像是有了灵魂一般。
  2015年3月的一天,父亲忽然离世,让黄雪玲彻底懵了,父亲的坚韧、专注、一丝不苟和高要求,在经年累月的潜移默化中对她影响深刻,也让她在那一刻忽然醒悟:“人这一辈子总要做点什么,要不然一下子就没有了,我要把这门技艺完整地传承下去。”她决定创办自己的工作室、带徒弟,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甚至愿意学木偶头雕刻艺术。于是,黄雪玲经常利用创作之余的时间走进校园举办木偶雕刻讲座,向青少年讲述“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的历史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理念。她还在她的工作室,定期为小学员们传授木偶雕刻传统创作技法。
  有一次,在同学家聚会,黄雪玲无意中看到同学书桌上的一组人物模型手办。卡通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模型手办,顿时吸引了她。回到家后,黄雪玲重新设计了一组以《西游记》里神怪为代表的木偶头。“五福钟馗”是传统木偶头形象,它有着镇宅、辟邪、保平安的作用。也是黄雪玲喜欢做的作品之一,但是传统文化里的钟馗外貌凶悍、气势汹汹。于是,黄雪玲设计绘画时去掉钟馗的凶悍,加入卡通形象。选材上,以简约大方的葫芦为外形,然后在雕刻时加入3D技术,五福钟馗加上车载香水两者合二为一,一个新的作品《五福钟馗车载香水》诞生了。
  天道酬勤,黄雪玲创作的木偶头雕刻荣获首届中国海丝工艺品博览会“金奖”、首届泉州市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天工奖”优秀奖。在泉州市举办的“润物无声”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中,黄雪玲创作的《五福钟馗车载香水》木偶雕刻从300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大赛金奖。
  获奖后,有记者问她:“你是如何想到要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创新的?”黄雪玲淡然地说:“我生于木偶雕刻之家,我喜欢这门技艺,我不仅要把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还要加入更多创新的理念,让非遗技艺成为‘国潮’。”
  (编辑高倩)
其他文献
《说文解字》中说:“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所谓“衣”,自然是指上衣。所谓“裳”,是指裙。古人穿什么?自然是像裙子一樣的袍。《诗经·邶风》中有“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着绿衣,穿黄裳,娇俏的小模样什么时候才能忘记呢?  我没有绿衣黄裳,我喜欢布衣是棉、麻、真丝质地的衣裳,穿在身上轻柔,熨帖,舒心,像江南的春雨,像水墨烟雨图,好虽好,却是不经保存的,易旧,爱坏。  有些衣裳,当时是左挑右选,试了又
夜里突然起了风,四五点钟醒来,风还在呼啸,门窗吹得咣咣响。天色昏暗朦朧,空气里凝结着寒凉,被窝里也冷兮兮的。  六点钟起床,风依旧在呼啸,屋子里空荡荡的冰冷。把一家人的厚衣服都搬出来,看外面风的架势,今天大降温,要他们都穿厚点。洗漱吃饭,忙忙叨叨一个小时后,心里和外在的对寒冷的抵御准备就绪,下楼出门。  推开楼道的门,置身在冷风里,竟不怎么冷了,风也没有想象的大。另一个单元的门里也有人走出来,在我
夜里突然起了风,四五点钟醒来,风还在呼啸,门窗吹得咣咣响。天色昏暗朦朧,空气里凝结着寒凉,被窝里也冷兮兮的。  六点钟起床,风依旧在呼啸,屋子里空荡荡的冰冷。把一家人的厚衣服都搬出来,看外面风的架势,今天大降温,要他们都穿厚点。洗漱吃饭,忙忙叨叨一个小时后,心里和外在的对寒冷的抵御准备就绪,下楼出门。  推开楼道的门,置身在冷风里,竟不怎么冷了,风也没有想象的大。另一个单元的门里也有人走出来,在我
我有三张书签,极珍贵,它们于书页间,悠然宁静,简默端然。  一张名为山间草木。  我的书架上有一本近三十年前买的唐诗三百首集,书页里夹着当年采的小花小草,虽已枯尽,总还能寻到一丝绿,一缕红,极淡,依旧有风华,有温度。  我一直把这些小花小草看成我的书签,夹在我少年的诗意与茫茫岁月之间。每每翻起,看一眼,总觉得它们似在提醒我,我是从诗行里走来的人,露红烟绿,秋吟窗月,此间人生,不可迷失。  一张名为
在塑料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前,谁家里没有几件陶器呢?大到瓦盆瓦罐,小到碟子勺子,并且塑料制品不过几十年的光景,而陶器有多少年了?几千年?几万年?肯定还更遥远!  小时候,每到农闲季节,村里便会有卖瓦盆瓦罐的人出现。他们拉着架子车,车上绑着木棍,超出了车架,上面放着好几层瓦盆瓦罐,而且大的套着小的,中间用麦秸填塞,再用绳子细密地揽着,远看像一座灰色的小山丘在移动。卖陶器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他们穿着灰色
1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余秋雨先生幽幽一句话,却浸染了万千柔软,宛似一缕清风,掀起人心中一池微澜。  柔软之物,往往抵达心灵。  2  万丈山崖,陡峭而森严,又光秃如刀削,了无生趣。  幸有滔滔白水涌来,自上而下,在崖壁上奔驰成一幅如画巨瀑。  水本柔软,与崖壁成绝配。  水以它丰盛的柔软,修饰了崖壁裸露的苍凉,创造了一种奇美。这种美,美到令人心醉。  3  一片山岩,嶙峋如骨,冷硬
春,是一个美好的字眼。看到春字,人们就会想到春天,想到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细腻的春雨,碧绿的春草,绚丽的春花,想到朝气蓬勃的孩子、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想到爱情,想到许多美好的事物……  那么,春字是怎么产生的呢?  有人把简体字春拆开来,拆成三、人、日,说春就是三个人在晒太阳。这是一种有趣的说法,看似多少有点道理,却并不符合文字起源发展的事实。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春字有多种写法。  甲骨文字形
1984年夏季的一天,在德国柏林一家餐馆里,一位教授与几个博士毕业生举行一场告别宴会。宴会的气氛相当不错,博士毕业生们轮番向导师敬酒。教授很高兴,面对即将离别的学生们,他打开了话匣子。  “大家想不想听我讲个有趣的故事?”教授笑眯眯地问。  “当然想听。我们当它是您讲的最后一课。”  “那好,我开始讲了。”教授喝了一口葡萄酒,“这个故事在德国高等院校里流传了很久,非常有意思。”接着,他兴致勃勃地讲
主权财富基金的出现,使得资本市场更加错综复杂。    资本市场是各路人马斗狠的猎场:投资者中有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也有集体捕食的金融机构。从理论上说,弱小个体必须团结起来,而大机构可以单打独斗、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但现实正好相反,越是弱小者,越容易被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机构越大,越是结伴而行、主导市场、引领潮流。  主权财富基金就是这样的巨无霸。中国农业银行在香港和上海两地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之前号
古代有“人生四喜”之说:“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但都是在特殊的环境、机遇之中形成的,日常难得、少见。又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辛弃疾词云:“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见,凡俗生活中,烦恼总是多于欢喜,琐事、小疾、困惑……可谓按下葫芦,却又浮起了瓢。那么,日常中,如何能每天都保持身体舒适、心情愉悦呢?我体会,通过三件事可以做到,即,跑步、洗澡和读书。此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