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硐法过大断层回采工艺应用分析

来源 :山东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9106-1工作面回采期间过F6断层时破岩量大、机械设备损坏严重、回采效率低等技术难题,四明山煤矿对工作面传统过断层回采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导硐法过断层回采工艺,大大降低了机械破岩量,提高了过断层期间围岩稳定性,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其他文献
为缓解矿井采掘接续紧张局面,以新元煤矿3108工作面辅助进风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和工业性试验的方法,提出了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方案,包括基本支护与补强支护及巷旁充填支护与顶板加强支护,设计了相关参数,留巷围岩稳定,控制效果良好.
为研究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不合理掘进参数等与TBM刀具异常损坏、刀具消耗的关系,以利于TBM掘进效率和施工成本的控制,在系统阐述TBM刀具常见失效形式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总推力、刀盘转速、刀具贯入度等掘进参数及不同围岩单轴抗压强度、石英质量分数等地质参数对刀具磨损及异常损坏的影响规律.以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和中天山隧道工程为例,对刀具消耗及失效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并从刀具选型、检查及维修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法.最后,基于目前刀具配置及监测技术存在不足的现状,提出应进一步研发刀间距可调的刀具配置技术,以确保不同
为了确保成庄矿5314大采高工作面顺利通过空巷,采用数值模拟对支柱支护过空巷效果进行分析,设计了支柱支护充填方案和充填系统.现场试验表明,空巷最大顶板下沉量469 mm,两帮收缩量最大为313 mm,整体状况良好,工作面顺利通过空巷.
动压巷道面临变形严重、支护难度大等问题,以王家岭煤矿181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在工作面胶运顺槽采用水力压裂对顶板进行卸压,以削弱采动应力对工作面辅运顺槽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此,设计了动压巷道顶板水力压裂卸压方案,有效提高了煤柱的稳定性,有利于18103工作面辅运顺槽的稳定控制.
针对目前隧道数字化运营管理中存在的视频碎片化、视频与业务数据分离、缺乏二三维联动响应手段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视频融合的隧道运营管理创新应用方法.1)对隧道运营过程中视频监控的应用现状与需求进行分析,为三维视频融合技术应用与创新实践提供方向;2)利用BIM与点云重建技术构建隧道场景三维模型,形成隧道虚实融合的静态模型基础;3)提出一种隧道监控视频三维注册与虚实融合绘制方法,将多路视频实时融合到三维隧道场景模型中;4)在融合后的三维场景中汇聚融合多源物联传感数据,形成与真实隧道交通运行场景基本一致的数字孪
为保障8103工作面5103巷掘进期间围岩的稳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进行护巷煤柱宽度的分析.基于煤柱塑性区计算模型推导得出侧向支承压力应力降低区范围为5.2~7.8 m,结合5103巷的具体情况确定护巷煤柱宽度为6m.根据工作面赋存情况,设计巷道采用锚网索支护方案,顶板及两帮均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在巷道掘进期间进行矿压监测分析.结果 表明: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变形量小,锚杆索受力正常,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为解决81108工作面回风巷原有支护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通过现场观测围岩变形特征及过程,得出需提升巷道两帮围岩支护强度.基于巷道原有支护下围岩变形特征,确定巷道采用顶帮协同支护技术,进行支护优化和围岩变形监测分析.结果 表明:支护优化方案实施后,沿空掘巷期间围岩变形量大幅降低,保障了围岩的稳定.
超前采动影响巷道维护困难,易产生大变形,以干河煤矿2-1261巷为工程背景,提出了超前采动影响围岩控制技术,该技术包括锚网索联合支护和超前采动临时加强支护.监测结果显示,在巷道掘进期间以及超前采动影响时期,其变形均在可控范围内.
针对9#煤层和10#煤层间距较小,10#煤层回采过程中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等方法,提出采用高强锚杆搭配11#工字钢棚的支护方案.根据不同的煤层间距,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支护方案,并在10-102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结果 表明: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大值为332.8 mm,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为286.5 mm,巷道围岩整体变形量在预计范围之内,且稳定性较好.
受开采条件变化及地形影响,综放工作面两部生产溜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窜溜现象.为了杜绝窜溜事故发生,新景公司积极探索综放工作面调窜方案,对15303综放工作面生产溜窜动进行动态监测及调窜方式探索,得出15303工作面生产溜窜动调整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为结合调整进度差、单向顶溜及倒移支架耳轴的位置三者共同作用,同时应该根据巷道的变形量及两巷高差等地质条件制定调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