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x2基因调控胚胎心脏发育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胚胎心脏的正常发育有赖于各相关基因的精确表达,涉及复杂的基因调控模式,其中任一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导致心脏畸形的发生。不同物种的Tbx2基因表达最终都局限在非腔室心肌区域的房室管,这提示Tbx2基因在心脏发育中时空表达的一致性和进化过程的高度保守性。Tbx2作为T-box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参与心脏流出道和房室管的发生,通过调节下游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调节通路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bx2表达水平或调控异常导致了不同模式动物心脏畸形的发生。临床报道也证实TBX2所在片段的微缺失/重复及其非编码区遗传变异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Tbx2在胚胎心脏发育中的功能、可能的调控机制及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其他文献
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of the kidmey and urinary tract,CAKUT)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以先天性泌尿系统解剖学异常为临床特征的表型多样的一组疾病,发生率较高。CAKUT是导致儿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最主要原因,部分患者可隐匿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
苯丙酮尿症是最常见的一组遗传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导致,以血苯丙氨酸浓度增高为特点。苯丙酮尿症患儿一经诊断需早期、合理治疗,若未及时诊治,将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旨在降低血液苯丙氨酸浓度,减轻神经系统症状。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严格限制饮食苯丙氨酸摄入量。由于患儿长期饮食限制治疗依从性差、家庭负担重,选择应用新的营养和药物治疗,如四氢生物喋呤辅助因子、糖巨肽、大量中性氨基酸等均
目的观察孕期持续补充叶酸对儿童社会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孕期持续补充叶酸对儿童恢复能力与技术评分(RASP)、能力与挑战问卷(SDQ)和情绪智力特征问卷儿童简短版(TEI1ue-CSF)表现的影响。选取6~7岁的儿童,其母亲孕期持续补充叶酸者(22例),与其母亲仅在孕早期补充叶酸者(17例)进行对比。结果母亲在孕期持续补充叶酸的儿童,在情绪智力和恢复能力方面得分明显更高。多重回
期刊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全身血管性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就诊率低,可引起成年期高血压,儿童继发性高血压大多起病较急,常引起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症状,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在短期内引起严重并发症
目的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的时代,观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针对2009~2012年间出生的婴儿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包括:生后48 h内入院,胎龄22周+0至31周+6/7,出生体重400~1 500 g,校正年龄18~26月时行"贝叶氏婴幼儿发育情况Ⅲ"评分。根据NIH工作组的BPD定义,对151名婴儿进行BPD严重程度评分,并对上述因素进行总体线型模型及
期刊
非编码RNAs是指一类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分子,主要包括微小RNAs、长链非编码RNAs和环状RNAs等。脓毒症指因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肺脏损害首当其冲。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些非编码RNAs,尤其是微小RNAs,可以在基因转录、RNA成熟和蛋白质翻译等多个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起机体促炎因子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活化、血管内皮损伤等病理生理过程,最终导致脓毒
目的有横断面研究发现青少年睡眠问题与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的使用有关,但纵向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儿童6岁时睡眠延迟与12岁时电子产品过度使用之间的关联,主要针对发送信息的情况。方法本研究基于2001年的"21世纪日本新生儿纵向队列研究",于2013年调查了9607名拥有移动电话的青少年,分析他们每日对于移动电话、电视和视频游戏的过度使用情况。结果12岁时周末发送信息过多与6岁时睡眠延迟有
期刊
环状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具有封闭的环形结构,主要由外显子和(或)内含子构成,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环状RNA具有高度稳定性、物种保守性以及细胞、组织特异性。近年研究表明,环状RNA能够通过与微小RNA(microRNA)和其他分子相互作用来调节转录或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环状RNA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关系,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朊病毒疾病、神经障碍、骨关节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其最大的危害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在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联合阿司匹林为标准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川崎病,但仍有10%~20%的患者对初次IVIG治疗产生抵抗,这部分
5α-还原酶2缺乏症(5α-reductase type 2 deficiency,5α-RD2)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是46,XY性发育异常疾病(46,XY 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46,XY DSD)的常见类型之一。该病由5α-还原酶2缺乏引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46,XY DSD其他类型有较高的重叠,诊断比较困难。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