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钺《六如亭》传奇中的佛道思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jil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乾隆二十七年举人,晚年主讲于湘潭、昭潭书院,诗学太白。九钺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在戏曲方面的才能也非常人所及。《六如亭》是九钺于乾隆四十九年所作,被世人称为奇文。就如同其序所说:“固一场之春梦,实千古之奇踪。”作者纂此传奇一乘禅赠,立教撒手悬崖;五迹灵扶,即是腾身觉路。因之感临行诵偈,亭额六如;合赠句悼文,名传全集,《六如亭》由此而来。为了禅门一段公案,谱写一曲浮生若梦的传奇,即是“情生文,文生情,伤心人别有怀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参偈者作如是观。将佛道思想融入戏曲作品中为其增添了别样的意味,揭示了“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是为六如。
  关键词:佛道思想;六如亭;影响
  作者简介:田艺(1993.3-),女,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戏剧戏曲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2
  一、《六如亭》的由来和内容
  在《六如亭》的题词中作者就已经点名作此传奇的缘由,“从祖姬人何姓,善音律,亦解吟诗。尝随从祖由江右而海南,巾履亲持,贞操不改。从祖一吟一咏,一动一静,赖以安焉。乾隆癸卯,从祖以解组,薄游太行、嵩、洛间。未逾年,姬人以疾卒于里。濒行,犹口占七言十绝,倩人邮寄河南,以慰老年岑寂。六如亭之记盖始如此。”[1]六如亭位于广东惠州西湖,与东坡的侍妾朝云的渊源颇深。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惠阳。他在困顿时期身边侍妾纷纷离去,唯有朝云伴随左右,为红颜为知己。在东坡被贬的日子里,是她的爱给了东坡力量,使东坡焕发精神,治理惠州他不遗余力。“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这是东坡到惠写下的诗句,他得朝云相伴患难与共,又得西湖明月相随,心胸豁然开朗。东坡对朝云的追随不舍是满心感谢的,他赞美朝云为天女维摩,与朝云彼此忠敬若一,把彼此的热情化為共寻不朽的友谊。朝云对佛学的参悟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苏轼内心的了解得以成为他一生的知己。朝云信佛,在临终时诵《金刚经》勘破尘世。栖禅寺的僧人为了悼念这位虔诚的信徒,化募善款,在墓上建一小亭,名曰“六如亭”。亭子上有东坡亲自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谈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形象真切的概括了东坡与朝云在那段贬谪时期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仅追忆了自己坎坷的仕途,也将对朝云的思念和留恋表现得淋漓尽致。六如亭不仅是为纪念朝云而建,更是朝云和东坡情感的见证,是最终看破红尘、顿悟世俗,了此一生的归宿。
  九钺取坡公海南旧闻,并侍妾朝云诵经偈化,及宋人志中惠阳温女超超听吟许婿殉志遗事成之。宋哲宗时,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章惇、蔡京把持朝政,时事日非朝局尽变。苏轼被贬英州,仅有朝云相伴左右,历经磨难。有一重金刚经因果,苏轼原是五戒禅师转世,而其侍妾朝云乃罗浮仙子谪降尘凡,一生忠顺勤劳,他二人在尘世历经坎坷,得《金刚经》点化看破红尘终修得正果,体现了佛教前世今生,抛却凡尘俗事静心修行的佛道思想。
  二、佛道思想对清代文人的影响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尊崇理学,佛教理论虽没有实质性的创新。民间对净土宗教的信仰却大为普及,不少文人也研习佛理。黄宗羲说:“夫人只有人口,当恻隐自能恻隐。当羞恶自能羞恶,辞让是非,莫不皆然。不失此本心,无有移换,便是允执厥中。”(《南雷文定三集》卷一)他认为“人心”即“本心”,实际把“本心”等同于禅宗的“自性清净心”,也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在大清“繁荣”的背后,文字狱盛行,文人处于郁闷和苦恼之中,仕途坎坷抱负难以实现。而佛教所推崇的“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道教所推崇的“无为”思想等都使得文人在多年坎坷的道路上得到了精神的寄托,成佛得道就是一条解脱现实苦恼的最好途径。这种佛道思想文人将其在戏曲、诗歌作品中完美地呈现出来,儒佛道三教合一是明清小说的重要思想背景,统治者对儒佛道三教的肯定,文人学者对儒佛道三教的会通,佛道二教在宗教日益世俗化的过程中,通过三教合一获得了话语权和生存空间。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避难所,那么宋明理学与阳明心学对佛道思想的援引,使得佛道二教在明清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佛道思想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得一大批文人学者浸淫于佛学当中,将自身的抑郁不平之气寄托于佛学。
  三、《六如亭》中的佛道思想
  戏曲作品中蕴含佛道思想的有很多,如《目连救母》彰显了佛教中因果报应的佛教教义,具有儒家思想中的孝悌节义思想。《黄粱梦》、《陈抟高卧》都是宣传道教教义的神仙道化剧,《渔阳三弄》、《阴阳判》中那些恶人生前在世作威作福,死后在阴间受到阴报,体现了劝人为善的道教思想,同时又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因果报应。作家对宗教的理解和宗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戏曲作品产生奇特的魅力。《六如亭》中就蕴含了很多佛道思想,在题词中作者便透露“罗浮山下证前因,说法如来偶现身。勘破金刚般若经,梅花香里梦魂醒。”题词早已道明朝云、东坡、温超超,都是经《金刚经》的点化最终看破红尘,得以脱离尘世位列仙班,体现出人生空幻的佛道思想。第三出的《经旨》刻画了众多神佛,及其宣讲《金刚经》的盛会。并点破东坡与朝云的前身,那东坡学士原是五戒禅师转世,古人常说聪明智慧的文人大都是从佛教高僧大德投胎转世而来,《扪虱新语》记载:“苏东坡为五戒禅师转世,他们之所以有高超的造诣,都是前世禅宗智慧的积累。”《冷斋夜话》也有记载:“东坡的弟弟苏辙被贬到高安,与云庵僧人及其聪禅师成为莫逆之交,一天夜里三人都梦到去迎接五戒禅师,当日东坡来信说不日便可相见。三人将梦说与东坡,东坡也常梦到他是和尚,往返于陕右之间。其母在怀他之时曾梦到一僧人来托宿,僧人风姿挺秀,一只眼睛失明。”这些都与五戒禅师相符合,众人仔细一算,五戒禅师于五十年前坐化,现在东坡正好四十九岁,由此推断,东坡是五戒禅师转世无疑。”五戒禅师为佛教高僧,作者将侍妾朝云,前生为罗浮仙子谪降尘凡,“坡公、朝云,皆现出遭磨难,故抽出十波罗蜜中忍辱一种。”[2]阐明苦海无边,历经磨难才可荣登极乐,彰显出我佛慈悲普度众生的佛教思想。
  佛道虽有别,但在《六如亭》中作者将佛道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经旨》一出四菩萨问我佛:“市上善男子,善女人,诵经修偈,功德圆满,为甚么到头证果,分仙佛两路。”(末)三教源流合一,能于四相皆空悟出天地万物运行循环至理,成仙成佛如水传器,虽有大小深浅,实无差等。道教求仙问道,羽化登仙;佛教普度众生,脱离尘世的苦海,二者的终极目标皆为堪破尘世抛却杂念,一心求道或者一心向佛。<仙导>一出仙翁接引,导引本心。此处接引有灵雀、哑虎,掌花群女亦让百花齐放,仙雾缭绕歌声渺渺,现出罗浮洞天。朝云亦言:“妾身到此,心安意惬,如回自己家中一般,不知何故?暗示前文所提朝云前身乃罗浮仙子,尽显道家的风范。文中还以因果报应尽显忠臣的气节,“饶你穷凶极恶,难逃鬼艺神诛。吾乃梅州山神是也。可恨土豪,奉了奸相之命,要害刘君。上帝命俺将他击死,以显善恶之报。凡事劝人休碌碌,举头三尺有神明。”将佛家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用三世因果业将命运的本质阐释的清清楚楚。包含了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宗教主题。“维摩经云,缘合则起,缘散则离。涅槃经云,要因烦恼而生其生。悟透这个关头,有何爱恋,亦无知觉。”以《金刚经》点化警醒世人声色、情欲背后的空幻本质,劝诫世人不可沉溺于欲望的苦海。
  第十九出《建亭》写朝云仙逝,出殡之时,异香满路。既葬三日,风雨之余,印出多少五踪灵迹,都是金刚和大仙巨拇。道路见者,皆为合掌。用墓志铭中语,以证王姬解脱而去。九钺在行文中以“六如”为主线贯串全书,凡人的情欲、坎坷、苦难、烦恼、执着终归是如泡、如影、如梦、如幻,皆作如是观。也透露出九钺对宦海沉浮、人生坎坷的感慨喟叹。全文写尽世俗官场的勾心斗角、人心险恶,也道尽人间的忠孝仁义、爱恨离愁,但归根到底都是富贵荣华一场春梦,如梦幻泡影皆归于尘土。
  注释:
  [1]张九钺撰、雷磊校点,《陶园诗文集》,湖湘文库编辑出版社,2013年,第709页.
  [2]张九钺、雷磊点校 《陶园诗文集》.
其他文献
摘 要:豫剧目前作为河南最著名的文化品牌,其语言文化也是以河南方言为载体表现出来的,一个是地方方言,一个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二者却紧密相连,豫剧以河南方言为载体而发展,河南方言以豫剧为表现形式广泛流传。一直以来都有对河南方言的研究,也有对河南豫剧的研究,但很少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因为以豫剧为切入点研究河南方言,虽然特别但也有局限性。豫剧与河南方言都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如此,彼此之间联系紧密,
摘 要: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位黑人青年在以白人主导的社会里饱受种族歧视,不断寻找自我身份的艰辛历程。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深刻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把黑人群体在白人主导的社会里心灵上的创伤和满腔悲愤刻画得真切感人,极富感染力。本文从拉康三界理论的视角来解读《看不见的人》中的主人公从想象界到象征界,最终到实在界的主体性建构过程及心理嬗变。  关键词:拉尔夫·
摘 要:废名的小说《桥》以乡村生活作为背景,以小林与琴子、细竹三个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穿梭全文,小说通过对众多意象的描写来象征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体悟。尤其在桥与塔两个意象的象征意蕴及二者的关联中,更是蕴含了人物独特的生命意识。小说对意象描绘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意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独白联系起来,使得诸如桥与塔等一些看似不相关的意象,在同时放到人物身上时,都暗示出一种人物对人生的感悟、对个体存在的思索。
记得8月23日那天下午,我们85人苏州支教团抵达喀什机场,分别乘四辆车前往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在这条路上,在我二十几岁的人生里,第一次看到了广袤无垠的戈壁滩。它是那样的冷峻,让我充满敬畏。如果把苏州的山比作翡翠,那阿图什的山就是黄金。放眼望去,山体覆盖的都是黄色的砂土,几乎看不到任何植被,属于典型的风蚀性“雅丹”地貌。出于生物老师的敏感,随即就开始思考,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哪些生物呢?它们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性视域下的英国戏剧研究》(编号:17YJA752010)阶段性成果。  摘 要:《寻找格林先生》是索尔·贝娄的著名短篇,故事情节以芝加哥为背景来展开描述。该篇小说短小精悍,其中的典型场景充分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芝加哥的城市和城市人物特征,本文从城市的角度入手,分析《寻找格林先生》中的芝加哥城市形象与城市中的边缘群体特点,为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02  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流派,现实主义一般讲究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绘,在写作方式上更加强调站在旁观者角度通过精确细腻的语言对生活本来模样进行描绘。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是描绘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典型性,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发展历程中,现实主义始终是非常重要的流派,而且伴随着各国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而
摘 要:在河南沈丘方言中,“叫”字句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使役义与被动义,同时还可以表处置义。只是,不同的句式对句子成分的要求各不相同。  关键词:沈丘方言;“叫”字句;语法标记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  一、沈丘县的地理位置与方言  沈丘县隶属河南省周口市,地处豫皖交界处,居淮河最大的支流颖水中游。沈丘东接界首,西邻项
摘 要:吴文英是南宋著名词人,也是我国词学史上争议较大的一位词人。自宋南宋张炎《词源》以梦窗词就被视为凝涩质实,隐辞幽思始,而后世之论词者多从张氏之说。直到清代周济、陈廷焯、戈载等人,谓其词“奇思壮采”“运意深远”,对梦窗词推崇备至。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给梦窗词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本文从“质实”的角度,来探讨何为质实、梦窗词质实的原因以及清代对梦窗词新的理解。  关键词:梦窗词质实;用典套语;
摘 要: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是其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和巨大成就,而鲁迅在创作早期就对芥川龙之介的创作表示过关注和认可。在鲁迅以《故事新编》为代表的历史小说创作中,也对芥川龙之介的写作加以借鉴和吸收。本文以《鼻子》和《奔月》为例,分析两者在历史小说写作中的题材选择、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的异同。  关键词:鲁迅;芥川龙之介;《狂人日记》;《鼻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相当受欢迎的作品,如此受欢迎,究其原因有很多。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对一些作品品评的文章,可以从中找到很多这部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本文将从本作品的内在的原因即故事情节、作品创作背景和写作特色来试着分析其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现实主义;自闭  作者简介:俞芳(1984-),女,江苏苏州人,学士学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