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窦汉卿针灸理论中的时间因素

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汉卿的针灸理论对时间因素非常重视,他认为针刺的深浅、针灸的部位禁忌、针灸的选穴、针灸补泻的时机与禁忌等方面均与时间因素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方面涉及针灸学的各个领域。时间因素在针灸学中的应用与现代科学对生命节律的认识和应用有异曲同工之处,值得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式头针组、单纯头针组和头针+认知训练组,每组200例。3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运动治疗,单纯头针组采用头针治疗,头针+认知训练组将头针和认知训练分不同时间进行,互动式头针组将头针与认知训练同时进行,共治疗8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Fugl-Meyer评估(FMA)评分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CASI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后C
目的观察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左阴右阳取穴法针刺,对照组采用Meta分析中应用最多的辨证分型取穴法针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和胃镜下黏膜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6.1%)明显高于对照组(68.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和胃镜下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镜下黏膜评分优于对照组,
摘 要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月江西康宁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初始剂量为1 mg/次,2次/d,1周后剂量调整为4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初始剂量为0.2 g/次,2次/d,1周后剂量调整为0.8 g/d。两组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长正五聚蛋白3(PTX3)、5-羟色胺(5-HT)、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116例COPD稳定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百令胶囊口服,研究组给予电针联合百令胶囊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肺功能[第1秒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
摘 要 目的:了解上海奉浦社区户籍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分布状况。方法:选取生活在上海奉浦社区辖区内,并于2020年3-10月自愿参加2020年老年人健康体检的10 10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 246人,女性5 854人。年龄60~99岁。分析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状况及性别和年龄的差异。结果:社区老年人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58.06%。女性老年人群的血脂異常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1
杜晓山(1923—2010),江苏无锡人,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第一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带教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4年参加创办了无锡第一联合中医院即无锡市中医院,为该院奠基人之一。曾担任针灸科主任、无锡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江苏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无锡市针灸学会会长等职。学术上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及危急重病症,在诊断上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治疗上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理法方穴施治,特别对针刺手法能博采众长、师古创新,将复杂的古典手法加以提炼改进,赋予新的应用
针刺量效关系是目前国内外针灸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未来针灸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黄帝内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巨著,对针刺之过与不及进行了极尽详细之论述,溯源经典可使针刺有法可依,有则可循。该文从针刺深浅、得气与气至、针刺时间、针数次数、针具选择5个方面对针刺获效的影响进行论述,以期从文献学角度为临床针刺量效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摘 要 目的:觀察针刺治疗配合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五项语言功能进行评估,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
目的观察不同施灸温度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A组、B组、C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营养治疗,A组、B组、C组均予多功能艾灸治疗仪行艾灸治疗,分别设定艾灸温度为40℃、50℃、60℃,艾灸时间为30 min,每日2次。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包括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排便、经口进食时间,以及最终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包括腹胀、呕吐、腹泻、腹围值、肠内营养完成度情况;比较胃肠激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中药对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促生长素(ghrelin)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SA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A组43例,对照B组43例。3组均予口服甲泼尼龙片,于此基础上,对照A组予以清热消瘿汤口服,对照B组予以隔姜灸,观察组予以隔姜灸联合清热消瘿汤口服。观察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生化指标[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