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权利,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与发展,重视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建构与生成新知识。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把数学课堂向课前开放,给学生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不仅让学生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辅助分析、理解、探究新知识,还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认为课前开放的学习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课前开放的类型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材料准备型
把课堂上必须使用、且课上解决时可能会占用较长时间、学生又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开放到课前。
教学“相邻数”一课时,课本上设计了填写1-100的数字表,让学生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书写较慢,如果在课上填写数字表并发现规律,至少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这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把这一内容开放到课前,即作为前一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填充并发现规律。这样在课上只展示数字表,交流数字排列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整节课的教学轻松自如,效果很好。
二、建立表象型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最适合向课前开放。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更好地感悟出空间概念的真谛,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观察操作人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联系和比较,概括出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们进行教法的对比,有三个班先讲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然后每天布置学生课外做观察物体的练习。首先从小的静物观察开始,然后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再到观察运动中的汽车等物体。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结果,教师再布置新任务。一周后,新课的教学非常顺利。
三、总结归纳型
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梳理知识的能力,在复习课教学时,我们侧重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我们常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组长带领。课前预习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课上充分交流,学生相互借鉴。
四、储备资源型
在教学中,有些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对此常有陌生感,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这时,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布置作业,为储备知识资源向课前开放。
小学生对于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知识知道得不多。在学习“数字编码”一课前,教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资料,并向家长咨询了一些与身份证、邮政编码相关的问题。课上我们首先交流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的教学片段足以说明学生课前储备的知识对课堂教学多么有益。
教师出示两个身份证号码:130225198909010010、13022319660702002X。
师:先让我们一起数一数,每个身份证号码共有多少位数字?
生:18位。
师:别小看这18位数字,它里面可藏着很多信息哟!这是我们家庭里两个成员的身份证号码。通过这些信息,你们能知道它的主人是谁吗?分组讨论,交流想法。
根据各组学生汇报了解的有关身份证编码的知识,教师相机提问,并板书。
交流汇报:
组l:我们认为第二个是老师您的,因为第17位上的数字是偶数,说明身份证的主人是女的。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哦!看来课前你们小组了解了很多有关的知识。该身份证的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其中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这张身份证的倒数第二位上是“2”,所以你们认为是老师的。
组2:从第二张身份证的出生年月日看,我们也认为是老师的,因为这个年龄与您相符。
师:那么,你看出老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哪几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呢?
生:1966年7月2日,身份证号码的第7~第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
师:对吗?大家认为呢?
生:是这样的。
组3:我们组认为第一张身份证是您儿子的。因为这个号码的倒数第二位是“1”,说明主人是男性,从他的生日看是1989年9月1日出生的,只有21岁,所以一定是您儿子。
师:看来你们对于身份证号码的知识掌握的不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本节课有效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观察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同时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无限性。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上网、咨询、调查等方式收集到身份证编码的知识,通过师生交流、教师讲解,明确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式,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编码”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数学课堂向课前开放,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前开放的类型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材料准备型
把课堂上必须使用、且课上解决时可能会占用较长时间、学生又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开放到课前。
教学“相邻数”一课时,课本上设计了填写1-100的数字表,让学生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书写较慢,如果在课上填写数字表并发现规律,至少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这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把这一内容开放到课前,即作为前一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填充并发现规律。这样在课上只展示数字表,交流数字排列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整节课的教学轻松自如,效果很好。
二、建立表象型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最适合向课前开放。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更好地感悟出空间概念的真谛,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观察操作人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联系和比较,概括出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们进行教法的对比,有三个班先讲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然后每天布置学生课外做观察物体的练习。首先从小的静物观察开始,然后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再到观察运动中的汽车等物体。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结果,教师再布置新任务。一周后,新课的教学非常顺利。
三、总结归纳型
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梳理知识的能力,在复习课教学时,我们侧重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我们常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组长带领。课前预习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课上充分交流,学生相互借鉴。
四、储备资源型
在教学中,有些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对此常有陌生感,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这时,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布置作业,为储备知识资源向课前开放。
小学生对于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知识知道得不多。在学习“数字编码”一课前,教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资料,并向家长咨询了一些与身份证、邮政编码相关的问题。课上我们首先交流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的教学片段足以说明学生课前储备的知识对课堂教学多么有益。
教师出示两个身份证号码:130225198909010010、13022319660702002X。
师:先让我们一起数一数,每个身份证号码共有多少位数字?
生:18位。
师:别小看这18位数字,它里面可藏着很多信息哟!这是我们家庭里两个成员的身份证号码。通过这些信息,你们能知道它的主人是谁吗?分组讨论,交流想法。
根据各组学生汇报了解的有关身份证编码的知识,教师相机提问,并板书。
交流汇报:
组l:我们认为第二个是老师您的,因为第17位上的数字是偶数,说明身份证的主人是女的。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哦!看来课前你们小组了解了很多有关的知识。该身份证的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其中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这张身份证的倒数第二位上是“2”,所以你们认为是老师的。
组2:从第二张身份证的出生年月日看,我们也认为是老师的,因为这个年龄与您相符。
师:那么,你看出老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哪几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呢?
生:1966年7月2日,身份证号码的第7~第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
师:对吗?大家认为呢?
生:是这样的。
组3:我们组认为第一张身份证是您儿子的。因为这个号码的倒数第二位是“1”,说明主人是男性,从他的生日看是1989年9月1日出生的,只有21岁,所以一定是您儿子。
师:看来你们对于身份证号码的知识掌握的不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本节课有效运用了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观察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同时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无限性。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上网、咨询、调查等方式收集到身份证编码的知识,通过师生交流、教师讲解,明确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式,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数字编码”这一看似很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数学课堂向课前开放,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