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您用多媒体了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课一:一堂初一的公开课上,教师用Powerpoint制作了课件,每切换一次内容,音响中要么发出打字机的“啪啪”声,要么发出照相机的“咔嚓”声,引得学生议论纷纷……
  听课二:教师在不停地切换幻灯片: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
  面对着语文课堂上这类随处可见的多媒体教学现象,我们不仅提出了疑问:多媒体教学,仅仅就是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吗?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您慎重考虑了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鼓励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但这决不意味着多媒体教学可以随心所欲,想用就用。
  首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使用价值。
  多媒体教学可以凭借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等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视觉感知,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还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不等于教学最优化”,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多使用或是不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学生会减少感悟的空间。例如在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有的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利用多媒体反复呈现出一幅幅黄沙漫漫、大河滔滔的塞外风光图,这的确有利于学生体会王维诗的雄浑壮丽,但恐怕学生再也难以有《红楼梦》中香菱的“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真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字,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的体验和感悟了。
  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诵读。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真正明诗意,才会感受到文中作者的情,从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交流。2005年韩军老师曾经来章丘中学举行了一堂观摩展示课《让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交响乐》。整堂课上,没有采用任何多媒体技术,只是尽情诵读,认真体味,却博得了学生和听课者的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所以说,语文最重要的还是诵读,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要让我们的学生亲近语言、热爱语言、运用语言,至于语文课上是不是一定要使用多媒体,一定要慎重考虑。即使是使用,那也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起到的也只能是辅助作用,不需要多媒体的时候千万不要用,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度,绝对不可以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其次,要熟练操作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了解多媒体的使用及其性能。
  教师要知晓所用多媒体产品的基本性能,会进行熟练的操作,尤其是教学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教师要能对多媒体的使用作出及时的调整。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听课一”情况,教师只要不使用切换声音或是关闭多媒体音响,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2.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宜的多媒体媒介。
  计算机的普及,让许多教师产生了一个误区,认为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是使用计算机。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像前面“听课二”把计算机变成了现代化的“小黑板”,教师成了“放映员”,就会传为笑谈了,所以教学中能板书就不用PPT,能用音频资料的也不必绞尽脑汁去寻找视频资料,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适宜的媒体媒介才是最好的选择。
  3.要具备多媒体操作应急能力。
  能按照我们事先设想的步骤顺利地使用多媒体,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所盼望的,但是多媒体出现故障无法按原计划正常使用,也是屡见不鲜的,如果教师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不如脱离多媒体教學,因为我们的任务是教学,而不是使用多媒体。
  第三,要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虽然也是学习资源的一个载体,但绝对不能成为课堂板书的升级替代产品。要想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效用,仅靠“拿来主义”是不够的,我们要本着精心选材,提炼课件的内涵美;精心布局,重视课件的节奏美;精心设计,追求课件的艺术美的理念,去开发制作自己的多媒体课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文章,尤其是古典诗词和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如果用过于具体、生动的画面来展示,就会削弱文章的朦胧美、模糊美,就会影响作者给我们创设的那种独特的奇妙意境。这时,我们不妨借鉴中国绘画艺术的高明之处——“余白”,既然“画留三分空,灵气随之发”,在语文多媒体课件中多给学生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不也会起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吗?
  总之,多媒体的使用,确实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多媒体仅仅是用来辅助教学的,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与之相应的教学媒体,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福建省委的成立时间,存在两种不同看法:①1938年6月成立;②1938年6月决定成立,8月正式成立。最近,笔者查阅了历史文仆和原福建省委主要领导人的回忆录,初步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
生物实验设计题是当今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难以跨越的障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该类型题的解题策略,使学生能够较轻松解答此类型题,促使学生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重视掌
目的:梳理、总结名老专家邵长荣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探索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现代思路和方法。   方法:通过数年跟随邵长荣教授临证的学悟和交流促谈,不断记录邵老的对肺系
学位
时代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史学。史学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现实的变革而变革。党史科学亦然。当今,改革开放和科学整体化,两大潮流汇合,形成了新的时代精神。党史研
英语(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受原先基础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花费了极大的精力,结果却难尽人意。
摘 要:体育考试工作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措施。体育升学考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促进了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使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更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成为自觉行动,本文从考试体育的作用与社会影响和发挥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作用两方面进行论述,说明体育升学考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对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的涉及面极广,故学好语文,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成了人们的共识,但如何提高语文能力又成了一大难题。  语文的学习是多途径、多形式的,譬如多读、多写、多练。但这里,我要说的是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性,不管是自学,或是通过学校老师的讲授,这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一种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手段。对于“阅读”,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它,一是“阅”,即
本文从治未病思想、整体观、阴阳观、气血观及标本观等五个方面论述了严世芸教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学术思想。严世芸教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推崇“治未病”的科学理
学位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担负母语教学重任的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学科的基础,为民族和国家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看,我国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方法,从学前教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