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促进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强化教与学的共享共赢,让教育主体的重新定义,但是价值观传播渠道快速多元发展,稀释了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政治意义和精神内核,削弱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把握和深度思考,使价值观传播呈现多元化、快捷化、碎片化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性、系统性和主体性,将价值观教育虚实相合、理论引导与实践体验相统一,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下热词。2015年“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15 年7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对“互联网+”作了官方解释,即“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时代强化知识自由获取、主体平等对话、大众民主参与,为价值观教育提供机遇。但价值观取向的多元交织、冲突和碰撞更加激烈,大学生在自由获取信息与价值的同时,也容易受多元价值影响,不仅挑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1]当代大学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 又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其价值观正处于逐步成长定型的阶段,需要教育引导下的价值祛魅和价值重构。
  一、“互联网+”视野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现正在以迅雷之势席卷中国教育领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需要,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不少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改革了教育的资源分配、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一定机遇。一是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 “互联网+”对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和重新配置,最大程度地整合了各方资源,最大可能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及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地方和每个人。这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变得更加公平和更有价值。 其次,“互联网+”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创新与共享共赢,形成教学和学习共同体,整体提高教学水平。这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形式更加丰富,进一步容纳古今人物事件,纵观南北风景名胜地展现其精神内核,核心价值观显得更充实和富有感染力。二是教育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 “以学生为中心”。互联网时代下,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教学成为了流行,大量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喷涌而出,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的革命性的冲击,学生逐渐地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主体正由 “以教师为中心”变为 “以学生为中心”。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习要创新模式,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更加自由与主动。三是教学模式突破时空界限,实现了4A教育。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是跨越时间、空间的,是实现了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向任何人(Anybody)学习的4A学习模式[2],这必将会颠覆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与规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时间得到扩展,教育途径和教育渠道得到了丰富,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显得更加顺畅。
  ·教师与学生·“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当然,信息网络化时代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大挑战。
  首先,价值观传播渠道快速发展,稀释了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政治意义和精神内核。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信息源,网络信息以几何倍数式的增长,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难免会鱼龙混杂。在信息轰炸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特殊的政治意义和精神内核也被不同程度地稀释。互联网时代下,价值多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更加贴近时代特点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才能引领大学生思想导向,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理想效果。
  其次,多元价值的传播,文化霸权与文化渗透弱化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而网络信息传播渠道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各种主义、各种信仰、各种价值观的交织并存的复杂局面,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或西方媒体,利用其自身在互联网的软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积极宣传西方核心价值观,透过网络教学、影视作品、移动广告等载体加强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在高强度的信息轰炸下,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会好奇想去了解。而在繁荣零乱信息的背后,是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评价,是同一种评价有着不同的措辞,一旦大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政治悟性,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就会极易迷失方向,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最后,碎片化、兴趣化的互联网+学习方式,容易削弱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把握和深度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在海量信息和众多知识前,学习者学习能力面临巨大挑战。虽然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随处可见的知识分享和信息传播给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导致了学习者懒于思考,对知识“囫囵吞枣”,更谈不上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加工。放之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如果这样的局面长期盛行,大学生就无法真正了解感受到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精神所在,教育就会流于一场司空见惯的形式。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战略任务。
  二、“互联网+”时代下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支配着人的理念、行为、态度、理解等,一种价值观要为人们所认同,通常需要经过“知-信-行”三个步骤。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价值观传播的多元化、快捷化、碎片化,我们要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导向性、主体性和系统性,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   (一)重视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加强价值观的正面导向和大学生网站宏观监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保障。大学生是活跃度和开放度最高的群体,意味着他们在互联网时代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侵扰程度也是最深的。因此,在推进互联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就要把握住方向,坚持政策引导,把握网络话语权,加强大学生网站的理论导向与宏观监管,做到宣传不偏向,教育不变色。
  实施正面灌输是我国我党多年进行理论普及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在人民头脑中自然生成的,它需要适度和科学的灌输。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演变及价值观的渗透是西方国家熟悉的手段,如果中国在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推广方面上只重视传统手段,对网络系统不够重视,会导致在很多问题上形成“被动局面”。比如,在南海问题、民族争端问题上,不少“热点论坛”中有的人故意制造不利于国家稳定发展的声音,引导不明真相的人跟风,而从众心理又导致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受到负面的冲击。所以说,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适度和科学的灌输”可以通过在发挥各类传媒优势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信息系统,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答疑团队,抢占热点论坛阵地,进行积极导向,用群众理解熟悉的语言,结合就业、医疗、住房等大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取向,形成理论学习与工作生活良性互动的局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提供重大契机。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组建以师生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网络答疑团队。网络时代,国内外重大事件往往在网络上发布快捷及时。而“热点论坛”及其跟帖追帖成为当代中国民众一个时髦而又民主的参政议政的途径。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热点论坛”上发布谣言,导致舆论导向出现与国家、社会及个人利益相悖的局面。因此,“互联网+”时代做好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意建好网络评论员、网络志愿者、网络意见领袖三支队伍,让一批有立场、有思想、有影响的专家教授培养带动一批优秀青年学生,组成网络舆情管理团队,既发挥专家导向作用,又培养一批学生团队。
  此外,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分辨洞察能力,引导其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理性上网。
  (二)重视系统性,开展专题辩论赛和主题经典研读,强化价值观教育的整体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与制度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特定的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
  首先,坚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价值观层面上的高度浓缩。习近平总书记继党的“十八大”提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又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意味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努力践行价值准则、遵循价值取向,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而奋斗。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学习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也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想源泉。当代大学生要认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通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开展系专题辩论赛方式,强化价值观教育的整体工程。其中,开展诸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大学生创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还是创利”等主题辩论赛,以青年喜闻乐见的辩论赛形式,为大学生搭建思考、辩证、探索的交流平台,遴选符合当下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辩题,引导青年积极正向地阐述核心价值观,将青年认为“高大上”的“大道理”转化为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小道理”,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进一步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教育资源的协同性。既实施“互联网+核心价值教育”又实施“文化+核心价值教育”方式,整合基于大数据的价值观教育资源。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库、多媒体素材库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平台基础。同时,实施“文化+核心价值教育”形式,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把地方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传递文化正能量,为改革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找到新的切入点。近年来兴起的体验式学习、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等,正体现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中的历史遗存、文化积淀、革命故居、文化习俗以及名人事迹,用具体的、立体的地方文化资源来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成为厚重的教育素材,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坚持教育机制的创新性。构建协同创新育人机制。2015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曾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主张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骨干等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培育建设网络评论队伍,是全面落实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可见,一个成熟的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应该是学校相关部门、各领域专业教师、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是高等院校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群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是高等院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同时,高校可利用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同国际上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国别之间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借鉴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三)重视主体性,坚持教育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符合大学生口味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多主体自由平等参与的时代,其中,主体性是一个突出标志。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就要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大学生作为网络学习的权利与责任主体作用,让大学生在多元化、立体化学习中,学会在选择中扬弃,在比较中升华,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
  1.强调真学,创新教育形式,实现课堂理论引导与现场体验教学相结合。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极力避免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扎不下根的尴尬局面。要想价值观教育不流于形式,不变成“一言堂”,就必须要让大学生学进去,并且是带着兴趣学进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讲好故事,谈清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大学生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要对教育内容作层次化梳理,作生活化解释,既要有抽象理论,又要有具体事例。特别通过现场教学方式,带领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历史和地方的红色景点,触摸到身边事、身边人,具体细微的场景和具体可感的故事,使得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实践它,使得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指针、心灵的罗盘,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同时,开发一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新资源和新平台。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慕课系统、在线教育系统、在线互动问答系统等各种各样的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相继迸发,为核心价值观的诠释提供了新形式、新方法。我们可以完善网站“百科知识”,大家随时可查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名词概念及理论逻辑。又如开发“百词斩”形式的APP,以采取在线学习的模式,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演化为有趣的问答题、判断题、情景模拟题,让大学生登录相对应的APP,做题听题懂题,从题目中领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此外,透过互联网技术,开发孕育一批富有正能量的、贴近身边的教学资源,例如尝试建设一批富有权威性、专业性、知识性的网站,设计一批有质量的微信公众号,制作一批富有宣讲力度的教育视频和音频资料。这些教育资源既可以宣扬身边的突出人物事件,讲述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核,又可以宣传校园文化、学校校史校迹,在课堂、学生社团、宿舍、校园网等不同平台对学生加以教育。
  2.重视真信,强化共识,开发核心价值观动漫游戏。
  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要争取“让全部学生都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让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让一部分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因此,我们要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困扰,我们要尝试“变”,在谋变中寻找发展进步。
  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网络基地”。阵地建设一直是我们德育建设的重要途径和经验总结。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发展不可避免需要实践基地支撑,但实践基地毕竟不可能天天去。所以说,如果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网络基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民主平等、系统性、时效性、适度性等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文章、富于感染力的视频、双向自由的交流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网络基地”将会呈现内容丰富性、方式开放性、学习自主化等特点。当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网络基地”建设,需要做好几点:一是要在回答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二是要在满足个体成长需求上下功夫,三是要在抢占阵地和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如果能做到这几项工作,将能更有效、更全面地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教育。
  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游戏。[4]现在的80年、90后的青少年都是伴随全球化与网络化而长大的,也是在“玩游戏”中成长的,何不因势利导,开发具有能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游戏,强化互动性和穿透力,实现思想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游戏既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广大网络游戏爱好者在娱乐中既可有效地提高学习,又可减少正面灌输所带来的抵触情绪和负面作用。同时,网络游戏强调互动性和穿透力。我国现在的游戏主题中,有不少是通过间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而得到青少年青睐,如“三国”、“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网络游戏。我们可以根据网民的认知特点、关注点、兴趣点,通过开发网络游戏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例如,利用“汶川大地震”等事件开发游戏,设计地震场境,通过指导人们如何应对自然灾难,将科学精神与价值观念结合起来,将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发挥这些事件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和崇高的精神,引领广大群众学会如何在利己与利他、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中实现个人价值。为了让网民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可以设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如何走向繁荣昌盛的。这种游戏主要利用软件和网络模拟中国的内外环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模拟环境中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探索中国的发展,体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的英明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游戏,实现理论宣传的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统一,让大学生在内化与外化双向互动中实现灌输与渗透、自律与他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重视真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将价值观内化为行为准则,外化为行动。
  “真用”体现为运用核心价值观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并践行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于实践,参透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成才当中。
  借助网络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建立线上线下意见反馈机制,广开言路,给学生创造表达意见的机会、场合与条件。 “在社团活动中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的讨论或辩论活动;在互联网上创建核心价值观论坛,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提供学生表达和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的机会、场合和条件,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这项系统的工程落到实处。”[5]透过一系列的“拍砖灌水”,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与领悟,使学习不再是表面化,走过场。
  现场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感受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采访一个抗日军人, 参加一次公益活动,讲一个自己亲历的诚信故事,改掉一个陋习,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等都是很好的自我教育。如组织开展各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到革命村庄开展关爱革命老区留守儿童的志愿行动和体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领悟、进取,促进自我伦理精神和道德人格上的生长生成。
  总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研究要坚持原则性与针对性、时代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要铭记互联网+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一种提高教育质量的技术手段。我们要从内容上着眼,从育人上出发,在当前最具渗透力和冲击力的网站平台、网络论坛和网络游戏入手,有目的、有需求、有针对地使用互联网,让大学生真学、真信、真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在为大学生的价值诉求,外化为其行为规范,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新华,何小青.互联网裂变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20).
  [2]赵大伟.互联网教育:玩法与困境[EB/OL].http://tech.163.com/13/0620/08/91Q5J9DE000915BF.html,2015-12-30.
  [3]刘晓云.大学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N].中国青年报, 2014-07-02.
  [4]陈东英. 立足“三个世界”探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1(1).
  [5]马鑫一,王婉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探索[J].出国与就业-理论探讨, 2012(6).
其他文献
2015至2016年,欧洲新的《银行恢复与处置指引》(BRRD)以及单一处置机制相继生效。根据其中的自救条款,银行在困境中将采用自有资金及合格债务来吸收损失,政府对于银行的隐性
在钻井水溶法开采过程中,利用局域网微地震技术可以有效地测出地下裂缝的方位,在测出的裂缝上钻打对应的生产井可以实现对井快速连通,从而提高矿床的开采速度,取得较好的经济
加拿大钾盐产能预计将净增长38%,到2013年达到3230万t(折纯)。由于在2013年之前没有其他项目确定投产。因此上述增长仅来自于三家己知的生产商。项目形式包括产能扩大以及两座新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体位干预,观察患者急性期12~24小时内的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体位变化对其颅内压的影响;同时在术后急性期12~24小时内,将空气波压力
运作式研究是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项目的管理者以及研究机构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它是一种以保证项目成功和改善服务的可及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基本目标的研究方法,又是一种项
金秋,本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沉甸甸的季节、一个可以安然过冬的季节。可当前,又有谁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内心拥有坚实的安全感"?当企业高层没有安全感君不见,国美控制
〔摘 要〕通过对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可用于实现统一检索的技术,并对现有的一些检索平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统一检索;异构资源;检索平台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9-0173-02    Research on the Unified Searchin
2006年,国土资源部在总结前几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生产煤、铁、铜、铝等矿种的矿山实行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制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矿山原有储量数据得到了修正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图书馆管理的本质也在于创新。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以创新促发展,则是图书馆生存价值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管理创新的角度.研究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