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法治、德治:国家治理方式三重奏r——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zdh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政治的要旨是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实际上是一个对国家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的过程,主要包括认清主要矛盾,确立发展目标,选择科学路径,明确具体步骤,分析制约因素,形成对策举措,有效贯彻实施等环节.法治的要旨是良好的法律获得普遍的遵守.通过宪法和法律确立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确定国家的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奋斗目标,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将国家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法律化、制度化,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提供基本依据.政治和法治之所以得到公众普遍服从,并不是单纯依靠政治的强制,也不是单纯依靠法治的严峻,而是出自公众对于政治的认同,对于法治的信守.这一切与德治息息相关.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其他文献
“中国Cookie隐私第一案”从一审到二审判决的反转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一审法院认定Cookie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利用Cookie信息进行商业活动侵犯用户的隐私权;二审法院从规
文艺批评进入了以移动智媒为载体的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加速”,速度通过数字规定和记录生活而解构了人类完整的生存体验。移动智媒的“泛视觉”转向重塑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也重新定义了我们的审美方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年轻世代从社会文化的学习者、被驯化者一跃而成新的公共话语的建构者、主导者,使得当代文化具有“后喻文化”的特征。由“加速”文化而形成的“微批评”,使批评者沦为被碎片化信息所驯服的沉默的大多数;“泛视觉”文化颠覆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形成了以感官认同为代表的"
马克思引导的哲学革命不仅是哲学观点与体系的变革,同样也是思维方式与理论逻辑的范式转换.马克思从哲学问题与社会现实出发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进行批判与清算.他将实践
网络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政策谱系中的重要机制,在提高扶贫精准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扶贫绩效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对网络扶贫政策的体系、着力点、工
贯彻能力低下,难以最大限度地动员起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实现国家意志,是近代中国长期陷于内忧外患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清政府因此无法在甲午战争中与日本抗衡,北洋政府也因此沦为舆论眼中的装饰品。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因而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是仍存在很大缺陷。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政权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可谓是贯彻水平最高的政治力量,不仅在国内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也改变了国家民族的命运。竭力克服贯彻危机可谓是近现代中国国家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具有高度贯彻性的中国
秦简所见“走马”身份为爵称而非官称,目前的资料并不支持“秦代的‘走马’兼具爵称与官称于一身”这一说法。“走马”与“簪袅”的关系为: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走马”与“簪袅”并行使用,但是“走马”是爵称,而“簪袅”为官称,二者并不能通用;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即秦始皇二十六年后,“走马”爵称被“簪袅”爵称替代,并且在一段时期内,“簪袅”既是爵称又是官称。因此,“‘走马’的使用在前,‘簪袅’的使用在后”的观点,也仅适用于“簪袅”的爵称意义。
秦汉都乡既非城中之乡,也非城郊之乡,其地理范围包括城市及以外的广大地区,行政范围亦兼有城市内外。汉时,县及以上各级治所所在的乡皆为都乡。县内新设离乡常以都乡为中心用方位字命名,然而各离乡在地理上并非都围绕于都乡。因战时都乡农业人口易随城市受损,战后农业人口恢复不及离乡,故两汉初期皆无列侯食邑于都乡。且为避免治所城市周边的农业人口被抽空,都乡无法以其全部户口用于分封,导致东汉都乡可食邑户数长期普遍少于离乡。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宝贵传统,也是新时代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爱国主义的坚定传承者和忠实实践者,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主题、本质、内容和目的等方面具有新的内涵,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内容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政治认同、理性爱国、引导正确认知、青少年教育等方面存在难点。在对内涵、特征、难点三个维度进行审视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思想引领,聚焦青少年重点人群,优化教育传播体系,完善教育体制机制等应对策略。
现实题材电影不仅是中国电影的重要传统,也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题材影片自觉与主流靠拢,自觉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像,为时代明德,形成了现实题材主流化、喜
本文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当前碳排放达峰理论分析基础主要包括Kaya恒等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以诺德豪斯为代表的资源最优配置动态均衡方法等,相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