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秀的美术作品中大多隐含着信仰、理想、审美、价值取向等人文意蕴,而这些人文意蕴正是培养人文精神所必须吸取的营养。美术鉴赏为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和向伟大的美术大师学习的机会,美术学习不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优秀文化的学习。本文将阐述通过美术鉴赏,学生在收获美的感受的同时,也形成了多元的审美理念,陶冶了审美情怀,提高了综合人文素质等美术鉴赏中的人文意义。
【关键词】美术鉴赏 人文意义 美术
本文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第二批科研基金项目计划(研究生项目12项):2013-32。
美术从它形成那天起就注入了人类情感,美术作品是倾注了美术创作者对生存、生活、人性、价值等人文观点的产物,优秀的美术作品必定包含了美术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着美术创作者对事物独特的审美眼光,并在表现美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融入对理想文化价值的追求,从这一点上讲,每一位有成就的美术创作者,都是我们人格的榜样[1-2]。
工科类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
美术鉴赏课在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对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实施人文精神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不高,觉得美术鉴赏太抽象,现实生活中鉴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也不多,而且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高职院校的课程多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技能要求高,学生不愿意花费多余的时间对美术鉴赏进行深入了解。最后,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教师与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情交流,致使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兴致不高。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多元的审美观念,养成优良的精神文化品格,我们必须改变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鉴赏过程中,营造师生良好互动的氛围,为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创造条件。
美术鉴赏中体现的人文意义
1.促进学生形成多元文化审美观念
人类历史生活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伟大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产生。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认识体验,也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审美文化心态和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这对于建立具有包容性的豁达的人格品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2]。美术鉴赏教育可以使学生广泛接触世界优秀美术作品和多元优秀文化,识别并领会不同地区、时代的文化含义,学会理解各民族艺术的价值,认同并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3]。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
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大胆运用朱红、粉白等色彩,仕女们身穿纱衣长裙,挽着高高的花髻,高髻上簪牡丹,下插茉莉,让人物显得优雅、高贵、明丽。画家巧妙地将仕女手臂上的轻纱染成淡色,完美地展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给人以柔和、恬静的美感。
美术鉴赏课程带领学生欣赏了古今中外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创作背景的美术作品,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喜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美的感受,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感受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渊源、不同的创作意图后,了解到了丰富多彩的异国他乡的文化,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充文化思想储备,懂得欣赏不一样的美术形式,形成多元的审美眼光。
2.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
美育可以使学生以审美的和艺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高校美术鉴赏则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的体验便是在对作品的感知和价值评价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在“赏心悦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养成高尚情操[2]。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和菊花,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是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梅花最令美术创作者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桃李在春光灿烂时争艳,而选择在天寒地冻、万物枯萎时,独自傲然挺立。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傲然挺立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就是那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为世人赞赏。
空谷生幽兰,兰花总是生长在深山野谷,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在南宋灭亡之后,宋人郑思肖隐居吴中,平素喜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叶,不着泥土,暗喻南宋大好河山被异族践踏,表明自己不忘故国,誓不与元朝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大凡生命和艺术的最高“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中国人善于将自己一片真情负载于花草树木之中,从而使花草树木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这些不同美术作品的认识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多样的审美文化心态和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在不知不觉的美术鉴赏过程中,弥补了学生审美体验的缺失,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审美水平[5]。
3.在审美中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品格和综合人文素质
美术是艺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并且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美术鉴赏学习不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优秀文化的学习[4]。美术鉴赏中的许多优秀人物故事和艺术作品,对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积极的指导作用[6]。
齐白石家境贫寒,干过农活,学过木匠,绘画生涯从雕花木工和民间画开始,既摹古人真迹,又习诗文书法,游览名山大川,他谦虚朴实又自立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并济,工书俱佳。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他的画善于从经典样式中推陈出新,故而能直接感动人心,向世人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完美统一,使中国画受到国际的重视,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晚年先生面对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给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不跟任何人来往,宁愿挨饿,也不屈服于恶人,这些不畏贫寒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畏敌人,勇于对邪恶势力说不的民族精神,更深深触动了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吴冠中先生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性画家之一,被誉为是中国艺术市场上的奇迹。晚年的吴冠中先生,生活非常简朴,一直“蜗居”在自己的袖珍书房里,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临窗的书桌和椅子,简简单单,这便是书房的全部。对待作品的态度,却不似对待生活这般随意,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拿出去,也从不为金钱画画。吴冠中先生在取得了如此大的艺术成就后,仍然能够艰苦朴素地生活,不骄奢淫逸,不被金钱腐蚀,对自己的作品高标准严要求,试问现在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些美术大师的优良品格,就是学生人生旅程中的灯塔,每当遇到现实的挑战而无从下手的时候,请想想他们曾为我们作出的表率,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总之,美术鉴赏并不仅仅是对画画技巧的学习,它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不同的创作背景下认识美术,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精神和故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特殊贡献,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分享人类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的同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4],并逐渐形成了多元的审美理念,提高审美能力和自身的综合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德平:《让美术鉴赏充满人文的情感和关怀》,《文学教育》2010年第8期,第95-96页。
[2]解玺:《试谈高中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第4期,第53页。
[3]付龑:《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任务》,《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4期,第145页。
[4]陈颖魁:《让美术鉴赏教育散发人文气息探究分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11期,第191页。
[5]黄斌:《人文精神的体现——试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美与时代》2006年第7期,第89-91页。
[6]韩路:《对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和建议》,《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33(6)期,第154-156页。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陕西渭南
【关键词】美术鉴赏 人文意义 美术
本文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第二批科研基金项目计划(研究生项目12项):2013-32。
美术从它形成那天起就注入了人类情感,美术作品是倾注了美术创作者对生存、生活、人性、价值等人文观点的产物,优秀的美术作品必定包含了美术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着美术创作者对事物独特的审美眼光,并在表现美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融入对理想文化价值的追求,从这一点上讲,每一位有成就的美术创作者,都是我们人格的榜样[1-2]。
工科类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
美术鉴赏课在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的同时,对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实施人文精神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不高,觉得美术鉴赏太抽象,现实生活中鉴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也不多,而且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高职院校的课程多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技能要求高,学生不愿意花费多余的时间对美术鉴赏进行深入了解。最后,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教师与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情交流,致使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兴致不高。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多元的审美观念,养成优良的精神文化品格,我们必须改变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鉴赏过程中,营造师生良好互动的氛围,为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创造条件。
美术鉴赏中体现的人文意义
1.促进学生形成多元文化审美观念
人类历史生活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伟大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产生。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认识体验,也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审美文化心态和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这对于建立具有包容性的豁达的人格品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2]。美术鉴赏教育可以使学生广泛接触世界优秀美术作品和多元优秀文化,识别并领会不同地区、时代的文化含义,学会理解各民族艺术的价值,认同并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3]。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
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大胆运用朱红、粉白等色彩,仕女们身穿纱衣长裙,挽着高高的花髻,高髻上簪牡丹,下插茉莉,让人物显得优雅、高贵、明丽。画家巧妙地将仕女手臂上的轻纱染成淡色,完美地展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给人以柔和、恬静的美感。
美术鉴赏课程带领学生欣赏了古今中外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创作背景的美术作品,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喜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美的感受,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感受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渊源、不同的创作意图后,了解到了丰富多彩的异国他乡的文化,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充文化思想储备,懂得欣赏不一样的美术形式,形成多元的审美眼光。
2.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
美育可以使学生以审美的和艺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高校美术鉴赏则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的体验便是在对作品的感知和价值评价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在“赏心悦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养成高尚情操[2]。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和菊花,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是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梅花最令美术创作者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桃李在春光灿烂时争艳,而选择在天寒地冻、万物枯萎时,独自傲然挺立。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傲然挺立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就是那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为世人赞赏。
空谷生幽兰,兰花总是生长在深山野谷,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在南宋灭亡之后,宋人郑思肖隐居吴中,平素喜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叶,不着泥土,暗喻南宋大好河山被异族践踏,表明自己不忘故国,誓不与元朝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大凡生命和艺术的最高“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中国人善于将自己一片真情负载于花草树木之中,从而使花草树木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这些不同美术作品的认识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多样的审美文化心态和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在不知不觉的美术鉴赏过程中,弥补了学生审美体验的缺失,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审美水平[5]。
3.在审美中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品格和综合人文素质
美术是艺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并且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美术鉴赏学习不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优秀文化的学习[4]。美术鉴赏中的许多优秀人物故事和艺术作品,对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积极的指导作用[6]。
齐白石家境贫寒,干过农活,学过木匠,绘画生涯从雕花木工和民间画开始,既摹古人真迹,又习诗文书法,游览名山大川,他谦虚朴实又自立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并济,工书俱佳。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他的画善于从经典样式中推陈出新,故而能直接感动人心,向世人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完美统一,使中国画受到国际的重视,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晚年先生面对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给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不跟任何人来往,宁愿挨饿,也不屈服于恶人,这些不畏贫寒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畏敌人,勇于对邪恶势力说不的民族精神,更深深触动了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吴冠中先生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性画家之一,被誉为是中国艺术市场上的奇迹。晚年的吴冠中先生,生活非常简朴,一直“蜗居”在自己的袖珍书房里,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临窗的书桌和椅子,简简单单,这便是书房的全部。对待作品的态度,却不似对待生活这般随意,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拿出去,也从不为金钱画画。吴冠中先生在取得了如此大的艺术成就后,仍然能够艰苦朴素地生活,不骄奢淫逸,不被金钱腐蚀,对自己的作品高标准严要求,试问现在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些美术大师的优良品格,就是学生人生旅程中的灯塔,每当遇到现实的挑战而无从下手的时候,请想想他们曾为我们作出的表率,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总之,美术鉴赏并不仅仅是对画画技巧的学习,它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不同的创作背景下认识美术,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精神和故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特殊贡献,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分享人类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的同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4],并逐渐形成了多元的审美理念,提高审美能力和自身的综合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德平:《让美术鉴赏充满人文的情感和关怀》,《文学教育》2010年第8期,第95-96页。
[2]解玺:《试谈高中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第4期,第53页。
[3]付龑:《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任务》,《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4期,第145页。
[4]陈颖魁:《让美术鉴赏教育散发人文气息探究分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11期,第191页。
[5]黄斌:《人文精神的体现——试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美与时代》2006年第7期,第89-91页。
[6]韩路:《对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和建议》,《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33(6)期,第154-156页。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陕西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