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功能性习作与语文关键能力培养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杭州师范大学任为新教授和浙江省淳安县第七小学的郑晓露老师以《司马光》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对该实验课进行了点评。
  第一课时中,郑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特点,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式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沉着冷静,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在郑老师执教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任老师上了第二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大家都能准确复述了。现在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这个故事讲得丰富一点,“添油加醋”地来讲这个故事?比如,开头加一句“这天天气晴朗”,中间和结尾都可以添加内容,把故事讲得长一点。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
  生:我们组给掉进缸里的孩子做了点说明,取了个名字,叫“小强”……
  师:名字取得好,“小强”,掉进缸里都没事,淹不死的小强。(哄笑)你们说明小强什么?
  生:我们说明他调皮捣蛋,像猴子那样跳来跳去,所以才会掉进缸里。(教师表扬)
  生:我们组在“众皆弃去”上做文章。朋友落难,自己却跑掉了,这些是坏孩子。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插几句批判的话……(有学生补充:这些小朋友是怕受牵连,出了事情,怕家长怪罪,所以他们跑掉了)(哄笑)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但老师这样想,孩子们小啊,当时他们吓蒙了,慌张地跑了。不能说坏,最多是不懂事。还有,作者这样写,是文学手法,和司马光形成对比,用其余人的慌张来衬托司马光有责任、有担当,还沉着冷静——如果大家都留下来救人,司马光的故事就没得讲了。
  生:我们结尾要加几句:遇到危急情况,不要慌张。朋友有难,一定要相互帮助。还有,交朋友要慎重……(哄笑)
  (教师进行了肯定,然后请两个学生针对刚才讨论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把故事完整地讲一遍)
  师:同学们真不错。我们学经典课文,不但要简单复述、详细复述,还要能够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添油加醋”地讲——这叫“创造性复述”,是比较高级的表达能力。不过老师还有进一步的要求:我们仍然讲这个故事,但要用不同的身份来讲——
  1.让得救的小朋友讲,也就是让小强来讲这个故事。
  2.司马光做了好事。开表彰大会了,司马光要说“获奖感言”。他自己怎么讲这个故事?
  3.让逃掉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他们会怎么讲?
  (三选一,仍然小组讨论、汇报,注意体会讲话人的心情,思考用什么神态和语气讲,哪几句话是重点句,必须特别说明……)
  生:我们组以司马光的身份说“获奖感言”。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要低调,要轻描淡写,比如“没什么啦,这是我应该做的……”“其实我当时也想跑掉的,怕惹麻烦啊,只是回头一看,看见小强那可怜样,有点不忍心,就拿起石头……”(哄笑)
  生:我们组以得救的小强的身份讲。要又惊又恐、声泪俱下地讲这个故事,最好跪下来仰头说:“要是今天没有司马光,我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啦……”(哄笑)
  生:我们以跑掉的小朋友的身份说的。要有点羞愧的样子,“对不起,我们当时吓蒙了……我们再也不这样了”“其实我们跑开了,是想去找大人来帮忙的……”(有学生反驳,认为这是狡辩,“等你们找来大人,小强早淹死了!”)(哄笑)
  教师总结,表扬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又提出新的要求:仍然讲这个故事,现在听的对象变了。我们要讲给不同的对象听。能不能讲好它?
  1.讲给庭院和水缸的主人听。
  2.讲给逃掉的小朋友的家长听。
  3.讲给小强的父母听。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予指导:在讲给逃掉的小朋友的家长听时,要顺便进行责任担当教育,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如果帮不了,要尽快向大人求救,千万不可一走了之。讲给小强的父母听时,要强调别让孩子太调皮了,要好好管教,以后千万别到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去玩……
  这一教学环节讨论得较多的是如何讲给庭院和水缸的主人听。教师特别设置情境:“现在我是庭院和水缸的主人——看我,我生气了:‘谁把我的水缸砸破了?庭院搞得这么乱,赔钱!’”
  大家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叙述情节的最后,还要加这样的话:“你家院子的门为什么不关好?大缸里还装了那么多水。你不知道孩子容易钻进来玩吗?如果没有司马光,今天出了人命,你这个主人有连带责任,还想我们赔钱,你都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哄笑)
  教师最后总结:(1)讲故事的能力很重要,要会讲故事。(2)会以不同的身份讲故事,体会别人的心情。(3)生活中讲故事要有特定的立场、意图和倾听对象。(4)如实转述,要客观;如是当事人,说话要慎重,要考虑后果……
  这节课的最后,教师展示了马云和阿里巴巴公司的图片,一边介绍,一边出示数据:“同学们知道阿里巴巴有多大吗?……大家知道马云有多少资产吗?……你们知道吗?马云能够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会讲故事——找創业资本的时候,向日本的孙正义讲了一个好故事,孙正义就对他进行了风险投资……”
  下课前,教师布置作业:同一个故事,有六种讲法——三种是身份不同的讲法,三种是听众不同的讲法。课后选择一种,把它写成一篇小作文。
  【专家点评】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更不用说小学了。《司马光》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第一篇文言文。面对三年级学生,该如何教?任老师的教学实践做了别开生面的探索。课上得很精彩。
  一、打破了文言文教学碎片化的倾向
  凡阅读教学,总得对文本进行基本理解,现代文教学如此,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但当下的文言文课堂,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常见的总是实词、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词法、句法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枯燥乏味,知识的呈现也是碎片化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总处于一种断断续续、一知半解的状态,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学生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存在严重的厌学、怕学情绪。反观任老师的课,可谓生动活泼,热火朝天。学生兴味盎然,欲罢不能。为什么?追求的目标不一样,任老师的课通过设计有创意的复述,既检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现代汉语表达能力(包括课上口头的讲故事和课后书面的小作文),可谓一箭双雕。   二、用表达来检测阅读素养富有新意
  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或阅读素养,一般都通过释词、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等单项练习来进行。久而久之,“刷题”也就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常态。但是从国际上看,《PISA2018分析框架草案》明确提出了把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的阅读素养检测新思路,即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个人思考以“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阅读测试。换句话说,文本读懂了没有,理解了多少,看写(或说)出来的内容就清楚了。因此,大家也就形成了关于阅读素养的两点共识:一是阅读素养不只是有关阅读的知识储备,也不是朗读能力,而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运用、评估、反思的一整套认知与语言能力。二是阅读的目的不仅是增加知识,还在于帮助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学生能否在阅读中达成自身的目标并感到快乐?能否通过阅读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否利用阅读慢慢铺就走向社会的阶梯并形成未来阅读的兴趣?这些才是阅读教学中最应被关注的亮点。由此可见,任老师要求学生学经典课文,不但要简单复述、详细复述,还要能够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添油加醋”地讲,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不仅教学设计极富创意,而且符合阅读素养培养的国际趋势。
  三、突出学习情境创设和典型任务设计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那么,用什么来引领学生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呢?针对司马光的故事,任老师除了要求学生“添油加醋”地讲以外,还设计了两项活动:同一个故事,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身份来讲,再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不同的对象听。这两项活动实际上都包含了“创设学习情境”和“设计典型任务”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国际上看,无论是PISA还是PIRLS等阅读测评项目,都强调阅读评价的情境,如为获取文学体验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等。而用典型任务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也是国外语文课程评价的通例,因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就至关重要了,这里不作展开。不难发现,任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本质上是通过创设建构性学习情境(以情境为载体)以及设计典型任务,引领学生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与语言能力,为小学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为任老师的这种新教法点赞。
  至于课尾所举的阿里巴巴的例子,以我之见,可以省略,因其与课文内容并无实质性联系。
  【课后反思】
  对于本课的得失,倪文锦老师做了非常专业的点评,在此不作赘述。作为执教人,笔者再作几点补充。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日后走上社会,需要的知识储备和关键能力,现在无法预测,但假如可以为他们准备什么的话,那么“讲故事”的能力肯定是其中之一。美国学者丹尼尔·平克是耶鲁大学博士,杜鲁门学者奖获得者,擅长根据大数据预测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头衔为“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他在其著作《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进行了预测,说未来有以下6个方面素养的人会活得很滋润: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情商,会玩儿,追求意义。即拥有“6大能力”: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意义感。注意哦,“故事力”排在第二,这说明培养讲故事的能力多么重要,对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很有用——其实也不是之后,可以说从来如此。各行各业中,大凡故事讲得好的人,从来都有优势。本实验课中举马云的例子,想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从语文课的角度说,这一笔有点画蛇添足,倪老师批评得很对。
  我们都知道,表达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我抒发——重自我思想情感的体察和表达,不太管对象和目的。二是与人交流——表达者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对象,对观点进行调整与组织,用对方容易接受的形式表达。前者或是私密写作,或是文学性创作,这种能力其实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运用得不多,而后者则指向真实世界中的表达。与人交流,必有两个关键环节:首先要知道为谁写(说),干什么用的;其次要思考措辞、布局谋篇,确定用什么语气和风格。
  现在的语文教学重视阅读,重视写作,这当然不错。但如果过于侧重文学性的读写训练,不重视功能性、应用性表达,就会让学生成为“跛脚鸭”。这是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语文教学,是对学生的未来不负责任。就面向生活而言,有一些书籍可以借鉴,比如安东尼·海恩斯的《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非常重视表达训练的功能性、应用性和生活化,仅仅罗列写作目的,居然就有107种之多,比如为庆祝、为禁止、为安慰、为澄清、为说服、为道歉……细致、具体到让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在实验课中训练学生用幾种方法讲同一个故事——根据特定的立场和目的,以及当下的场景、语境、听众类型来讲,同时教学生裁剪、整合、处理相同的内容,为不同的对象、场景和目的所用。口语交际如此,笔者布置的作文训练,其背后的逻辑也是如此:依据学习任务,创设任务情境(真实或拟真情境)—组织学生参与—经历活动,完成相应任务—发现问题,指导学生改进—总结表达技法,形成新的习作经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有很多共同之处。
  最后说句题外话,不要以为讲故事很简单,讲故事的学问可是很大的,能上升到哲学和叙事学、诠释学那样的学术高度。著名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作品《罗生门》就经典在讲故事上——对一个凶杀事件的描述,当事人各执一词,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表述或编织,最终使真相扑朔迷离。由此,“罗生门”也有了经典的象征意义——借指人世与地狱之界门,事实与假象之别。这样的作品也因为能以独特的方式讲故事,让人更深刻地思考人性和生活,也就有了恒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杭州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热点。不少专家、名师、一线教师撰写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经验、做法,给了广大读者有益的启示。笔者感觉不满意的一点是阅读方法的称谓有点“乱”,有的用“对比阅读”,有的用“比较阅读”,有的混合两种阅读(对比阅读与比较阅读)。笔者调查了我市教学一线的几位教师,他们提出了一个有必要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阅读?笔者倾向“比较”之说。这里就几位教师的论文,结合有
《我的老师》《我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一个我喜欢的人》《一个熟悉的人》《一次神游经历》《假如我能七十二变》《森林大胃王比赛》,这是某小学一个三年级学生最近七次写的作文。我把这些作文拿来做了一个比较,发现后面三次明显比前面四次好很多。也许是因为前面四次都是写“实的”,也就是现实中有的,而后面三次都是写“虚的”,也就是现实中没有的,写“虚的”的作文里有大量的联想和想象,比较容易出彩。  所以,台湾
同学A说:“你爸爸简直是个吝啬鬼,你看,他是一个制鞋匠,可你还穿那么破的鞋。”  豆豆說:“你爸呢?他是个有名的牙医,可你的弟弟只有一颗牙。”
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呢?我不知道。你想知道我的童年是怎样的吗?我的童年呀,是多彩的、明亮的。  我的童年是绿色的。  小时候,我住在爸爸的乡村老家。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村子里的动植物。每天早上一起床,出了门满眼都是绿色。在那里,有很多草木和花朵,非常漂亮。早晨,我去散步玩耍,在乡村水泥路上走着,我会听小鸟的歌声,看水珠从树叶滑落,瞧停在花朵上的蝴蝶。那时我还不懂事,看到花就想摘回去,等我回家时已经捧着一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晴  昨天,班里举行了数学测验。今天,老师抱着一沓试卷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把试卷往讲台上重重地一扔,生气地说:“这次你们考得也太差了,不知道你们是来干吗的,特别是郑赫拉,有好多题都是不该错的。你们把试卷拿回去,好好反省一下。”同学们“唰”的一下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的脸瞬间变得通红,恨不得有条地缝能钻进去。天哪,真丢人啊!  試卷发下来后,我看了看分数,哎,只有85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四(3)班 张思晓  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不停地转动,仿佛两颗闪亮的黑宝石,一身乌黑的毛发,四条短短的小腿,两只耷拉着的长耳朵,再加上小巧的鼻子,这就是我家活泼可爱的小狗“汪汪”。  汪汪是舅舅出差的时候买回来的。它刚见到我们的时候,比较“拘谨”,可是没过两天就和我们熟悉起来了,在家里开始追着我和弟弟跑。当它跑累了的时候,就在地上缩成一团,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它这个时候看起来
我记得,夏天一入伏,树林里就“伏凉儿—伏凉儿”地叫起来。这是一种蝉的叫声。我们都管这种蝉叫“伏凉儿”,这是因为它叫得好听,所以就用拟声词代替了它的名字。  它的声音的确好听,幽细绵长,缕缕如丝,一叫就是一整天。记得从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早晨,我一睁眼,耳朵里就灌满了这“伏凉儿—伏凉儿”的叫声;它一叫,别的声音都被压住了。当初,我就凭着这叫声,想当然地以为这种蝉的个头一定会很大。  后来,有人捉住了它
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还有爷爷坐三轮车路过一片田野。田野旁边有许多蜂箱,是养蜂人的。我们向养蜂人买了一罐槐花蜂蜜。回家后,我发现蜂蜜很好喝,不禁产生了疑问:这样香甜的蜂蜜是如何酿造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妈妈再次来到了养蜂人的“家”—一个临时搭起来的帐篷里。一进帐篷,叔叔阿姨就亲切地向我们问好。阿姨坐在椅子上忙活,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她正在从蜂巢里取蜂王产下的卵。我好奇地问叔叔:“叔叔,蜂巢里的蜜
我们家有一个调皮鬼,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的弟弟。  每当妈妈去厨房做饭,他就開始大闹“天宫”。只见他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到阳台上,快速地抬起小胖手,一边冲我坏笑,一边娴熟地把手伸向绿萝,用力地拔、揪、拽……刹那间,绿萝由“三千青丝”变成了“地中海”。唉,可怜的绿萝已经不是第一次遭殃了!  我正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突然,弟弟像一阵风似的跑回了客厅。他看看电视,又看看我,眼珠一转,一个坏主意冒
妈妈,为什么  您不去买自己  喜欢的连衣裙、高跟鞋?  可是,您只要知道了  我想要什么,  就会以最快速度买给我。  妈妈,为什么  每次吃饭时,  您的碗都装不满?  可是,我的碗,  却常常盛不下——  您总把好吃的菜夹到我碗里。  妈妈,为什么  您生病了不休息,  还照常工作?  可是,我一生病,  您就帮我请假,  还照看我,为我唱歌……  当我们长大了,  妈妈却老了。  我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