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是培养人才质量环节中最关键的环节。本文从顶岗实习认知、顶岗实习评价内容、顶岗实习的方法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的现状,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方面急需开展的研究工作内容,旨在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与管理的科学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质量评价 人才质量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最关键的环节,它具有连接学校与企业两个地点学生角色的转变功能,让学生真实体验,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也是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成长必需的过程,关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顶岗实习评价工作成为高职院校最关注的热点之一。除了政府加强发展高职政策和文件之外,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发展内容更需要顶岗实习评价的资料充实,不仅涉及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情况,更需要将这部分实习效果反馈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中,不断促使院校与企业“0”距离接轨。很多研究者分别从企业、学校和学生三个主题角度分析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和策略,对顶岗实习评价方面进行有效探讨,取得积极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顶岗实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典型而难以操作的问题,如企业重视度、院校过程跟踪、学生的心理素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中急需改变或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梳理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后续急需开展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给予理论与实践指导的意义。
1.顶岗实习认知
在国外没有顶岗实习一词,但普遍认同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特别是校企合作模式,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市场导向等。这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是把企业引入学校,在学校设立校中厂,按企业的实际岗位进行人才培养,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综合起来,较快适应企业岗位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上升到国家层次上,有利于推动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
在国内,许多研究者都定义了顶岗实习的概念,但是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如有的学者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像企业员工一样进行企业生产活动,它忽视了企业员工不等于实习生身份,更重要的是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效益问题。有学者认为顶岗实习是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下,让学生在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上产生飞跃。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融合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也是需要实践的反复操作一定程度上产生的,即不同的专业就需要过程时间差异就较明显。因此,顶岗实习的概念范畴包含是比较广泛的,在界定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虽然顶岗实习的概念没有统一界定范畴,但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上是一致的。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粗陋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2.顶岗实习评价内容
顶岗实习主体对象涉及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特别是学生主体的双重性,即准企业员工和学生两个身份同时存在,在实施顶岗实习环节过程中较为复杂化,但很多学者在顶岗实习评价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要求的人才素质。从企业岗位分析,企业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人文素质要求。有的学者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按企业的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的IS9001的2000质量体系,利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顶岗实习过程以市场营销理念动态构筑和管理顶岗实习企业资源库;以流程式管理提升管理执行力;以职业规划管理实现顶岗实习效果多元化。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应当主动积极承担指导顶岗实习的学生,而不是在形式上和表面上应付学校和学生。实际上从企业的利益看,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身份不是企业真实员工,没有义务和责任尽职管理学生。但事实上,从长远利益分析,企业应该按计划和步骤有选择性地进行人才储备,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某一层面上企业应该和自己的发展规划联系起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吸收可供企业可持续发展人才储备。
(2)高职院校管理方面。从高职院校管理顶岗实习评价方面研究探讨较多,主要集中在学校的顶岗实习管理、考核、信息化采集和信息反馈教育教学等方面。有的学者提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組建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专门机构;构建“跟进式”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搭建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平台;实施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学者提出了搭建优质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比如可参考澳大利亚Martin博士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使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络平台自主更新维护个人的信息平台,了解学校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对学生进行效率的指导。此外,建立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数据库,对学校建立良好的顶岗实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考核方面,主要依据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报告、顶岗日志及与教师相互交流等方面进行考核,但有学者指出这种评价顶岗实习质量仅仅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或过程化管理考核,不能够真实反映顶岗实习学生的真实成绩。对于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反馈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方面,通过调查顶岗实习的情况,调整学校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或行业的发展变化。近几年,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主要问题,在教育方面或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调整和吸收的信息方面是后期顶岗实习评价的主要探讨研究方向。
(3)顶岗实习学生方面。有学者从高职院校的单招的学生的时代特点出发,认为单招的高职学生心理、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事实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很多研究者都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吃苦精神、艰苦奋斗、语言沟通交流道德品德等方面都与企业的要求相差较大,在这方面在社会和高职院校方面引起重视。由于就业的双重选择,导致学生顶岗实习认识与学校学习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如工作性质、个人待遇等。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岗位进行选择跳槽频发,使部分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3.顶岗实习评价的方法
目前,顶岗实习评价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构建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对于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涉及的内容较宽泛,有学者从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的对象分析构建;有的学者顶岗实习的专业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但也有学者明显提出不同的专业顶岗实习评价的内容会有所差别,研究或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不断深层次探讨顶岗实习的内涵和发展。对于构建顶岗实习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数学法、层次法和专家咨询法等。虽然有学者指出,这些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但是是目前在顶岗实习评价方法的主流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4.顶岗实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
(1)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程度低下。作为顶岗实习的主要主体企业而言,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程度非常低下,据有关实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企业对于顶岗实习的热情度都非常低,由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因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影响生产。如果企业对此没有兴趣,学校即使通过各种关系把学生勉强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也很难长期维持。
(2)顶岗实习的专业不对口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与毕业设计存在脱节。毕业生就业具有双向选择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获得企事业单位的编制具有较多障碍,导致较大一部分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据有关调查表明,有近20%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致使顶岗实习专业不对口率接近30%的比例。据有关学者近年的调查研究,这一专业不对口率有上升的发展趋势。除了社会普遍要求本科学历之外,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临近业很多学生更多考虑的是就业问题,尽管学校联系了足够的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但是由于实习单位没有用人意向或用人需求远远低于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在就业压力面前,学生当然不愿意去,而自己联系的实习岗位往往不能做到专业对口;二是部分学生本身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更不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同样的就业压力下,也不会选择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需要收集、思考毕业设计方面的资料,由于专业的不对口率上升,导致部分学生与毕业设计内容相脱节。
(3)顶岗实习评价形式较为单一。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的主要形式是依据顶岗实习报告等基础材料给学生进行考核。部分学者认为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主要缺乏顶岗实习的过程方面的考核。但顶岗实习过程考核存在较多困难,主要原因是顶岗实习單位大部分由学生自主联系,统一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存在较大困难,导致实习学生岗位差别较大,分散程度偏高等,致使学校难以跟踪顶岗实习的学生。
(4)顶岗实习评价管理效率普遍低下。目前顶岗实习评价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方面为管理失位问题。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实习分散,容易造成顶岗实习管理方面松懈,对实习学生教育指导缺乏力度,甚至对学生顶岗实习放任自流,实习质量效果难以掌控,加之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造成顶岗实习评价管理工作不到位,致使顶岗实习评价管理效率低下。
(5)顶岗实习评价的信息化集成程度不高。据有关统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顶岗实习评价信息系统化研究,利用网络平台集成顶岗实习的相关动态资料,如日志等,对顶岗实习评价信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学生操作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不能及时登录系统或进入系统进行顶岗实习相关操作出现问题等。对于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缺乏信息化统计分析反馈到教育教学中。
5.顶岗实习评价展望
通过对目前顶岗实习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今后顶岗实习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参与管理顶岗实习评价的机制研究;
(2)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承接联系关系研究;
(3)顶岗实习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
(4)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研究;
(5)顶岗实习评价的信息化系统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素云.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07):64-68.
[2]陈堃.高职毕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72-73.
[3]凌玲,徐金寿.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国内综述[J].辽宁高职学报,2012(29):73-75.
[4]张艳.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194-196.
[5]吴冬平,熊德敏,吴晔.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01):101-102.
[6]李俭.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职业研究,2009(11):26-27.
[7]姜泽东,张鑫,史维琴.高职院校多层次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261-262.
[8]张秀丽.企业顶岗实训期间学生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52-54.
[9]颜晓雪.谈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94-95.
[10]吴晓明.顶岗实习学生的网络化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0(9):12-13.
[11]唐小燕,李建新,周敏.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J].新课程研究,2010(1):151-152.
[12]林松.校企合作下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0,29(29):164.
[13]王元元,田永力.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践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4(12):81-83.
[14]何卫华.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1(10):73-75.
[15]侯建军.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机制的构建[J].职教技术教育,2014,35(29):64-65.
[16]左凤林.基于CIPP评价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3(27):85-88.
[17]张志东,刁洪斌.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网络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86-89.
[18]李绍中,欧阳葵.开放式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155-157.
[19]吴君,陈开考,谈黎虹,等.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54-5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质量评价 人才质量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最关键的环节,它具有连接学校与企业两个地点学生角色的转变功能,让学生真实体验,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也是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成长必需的过程,关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顶岗实习评价工作成为高职院校最关注的热点之一。除了政府加强发展高职政策和文件之外,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发展内容更需要顶岗实习评价的资料充实,不仅涉及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情况,更需要将这部分实习效果反馈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中,不断促使院校与企业“0”距离接轨。很多研究者分别从企业、学校和学生三个主题角度分析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和策略,对顶岗实习评价方面进行有效探讨,取得积极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顶岗实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典型而难以操作的问题,如企业重视度、院校过程跟踪、学生的心理素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中急需改变或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梳理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后续急需开展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给予理论与实践指导的意义。
1.顶岗实习认知
在国外没有顶岗实习一词,但普遍认同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特别是校企合作模式,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市场导向等。这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是把企业引入学校,在学校设立校中厂,按企业的实际岗位进行人才培养,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综合起来,较快适应企业岗位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上升到国家层次上,有利于推动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
在国内,许多研究者都定义了顶岗实习的概念,但是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如有的学者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像企业员工一样进行企业生产活动,它忽视了企业员工不等于实习生身份,更重要的是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效益问题。有学者认为顶岗实习是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下,让学生在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上产生飞跃。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融合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也是需要实践的反复操作一定程度上产生的,即不同的专业就需要过程时间差异就较明显。因此,顶岗实习的概念范畴包含是比较广泛的,在界定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虽然顶岗实习的概念没有统一界定范畴,但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上是一致的。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粗陋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2.顶岗实习评价内容
顶岗实习主体对象涉及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特别是学生主体的双重性,即准企业员工和学生两个身份同时存在,在实施顶岗实习环节过程中较为复杂化,但很多学者在顶岗实习评价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要求的人才素质。从企业岗位分析,企业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人文素质要求。有的学者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按企业的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的IS9001的2000质量体系,利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顶岗实习过程以市场营销理念动态构筑和管理顶岗实习企业资源库;以流程式管理提升管理执行力;以职业规划管理实现顶岗实习效果多元化。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应当主动积极承担指导顶岗实习的学生,而不是在形式上和表面上应付学校和学生。实际上从企业的利益看,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身份不是企业真实员工,没有义务和责任尽职管理学生。但事实上,从长远利益分析,企业应该按计划和步骤有选择性地进行人才储备,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某一层面上企业应该和自己的发展规划联系起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吸收可供企业可持续发展人才储备。
(2)高职院校管理方面。从高职院校管理顶岗实习评价方面研究探讨较多,主要集中在学校的顶岗实习管理、考核、信息化采集和信息反馈教育教学等方面。有的学者提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組建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专门机构;构建“跟进式”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搭建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平台;实施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学者提出了搭建优质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比如可参考澳大利亚Martin博士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使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络平台自主更新维护个人的信息平台,了解学校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对学生进行效率的指导。此外,建立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数据库,对学校建立良好的顶岗实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考核方面,主要依据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报告、顶岗日志及与教师相互交流等方面进行考核,但有学者指出这种评价顶岗实习质量仅仅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或过程化管理考核,不能够真实反映顶岗实习学生的真实成绩。对于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反馈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方面,通过调查顶岗实习的情况,调整学校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或行业的发展变化。近几年,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主要问题,在教育方面或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调整和吸收的信息方面是后期顶岗实习评价的主要探讨研究方向。
(3)顶岗实习学生方面。有学者从高职院校的单招的学生的时代特点出发,认为单招的高职学生心理、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事实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很多研究者都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吃苦精神、艰苦奋斗、语言沟通交流道德品德等方面都与企业的要求相差较大,在这方面在社会和高职院校方面引起重视。由于就业的双重选择,导致学生顶岗实习认识与学校学习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如工作性质、个人待遇等。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岗位进行选择跳槽频发,使部分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3.顶岗实习评价的方法
目前,顶岗实习评价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构建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对于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涉及的内容较宽泛,有学者从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的对象分析构建;有的学者顶岗实习的专业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但也有学者明显提出不同的专业顶岗实习评价的内容会有所差别,研究或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不断深层次探讨顶岗实习的内涵和发展。对于构建顶岗实习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数学法、层次法和专家咨询法等。虽然有学者指出,这些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但是是目前在顶岗实习评价方法的主流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4.顶岗实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
(1)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程度低下。作为顶岗实习的主要主体企业而言,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程度非常低下,据有关实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企业对于顶岗实习的热情度都非常低,由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因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影响生产。如果企业对此没有兴趣,学校即使通过各种关系把学生勉强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也很难长期维持。
(2)顶岗实习的专业不对口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与毕业设计存在脱节。毕业生就业具有双向选择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获得企事业单位的编制具有较多障碍,导致较大一部分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据有关调查表明,有近20%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致使顶岗实习专业不对口率接近30%的比例。据有关学者近年的调查研究,这一专业不对口率有上升的发展趋势。除了社会普遍要求本科学历之外,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临近业很多学生更多考虑的是就业问题,尽管学校联系了足够的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但是由于实习单位没有用人意向或用人需求远远低于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在就业压力面前,学生当然不愿意去,而自己联系的实习岗位往往不能做到专业对口;二是部分学生本身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更不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同样的就业压力下,也不会选择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需要收集、思考毕业设计方面的资料,由于专业的不对口率上升,导致部分学生与毕业设计内容相脱节。
(3)顶岗实习评价形式较为单一。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的主要形式是依据顶岗实习报告等基础材料给学生进行考核。部分学者认为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主要缺乏顶岗实习的过程方面的考核。但顶岗实习过程考核存在较多困难,主要原因是顶岗实习單位大部分由学生自主联系,统一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存在较大困难,导致实习学生岗位差别较大,分散程度偏高等,致使学校难以跟踪顶岗实习的学生。
(4)顶岗实习评价管理效率普遍低下。目前顶岗实习评价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方面为管理失位问题。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实习分散,容易造成顶岗实习管理方面松懈,对实习学生教育指导缺乏力度,甚至对学生顶岗实习放任自流,实习质量效果难以掌控,加之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造成顶岗实习评价管理工作不到位,致使顶岗实习评价管理效率低下。
(5)顶岗实习评价的信息化集成程度不高。据有关统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顶岗实习评价信息系统化研究,利用网络平台集成顶岗实习的相关动态资料,如日志等,对顶岗实习评价信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学生操作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不能及时登录系统或进入系统进行顶岗实习相关操作出现问题等。对于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缺乏信息化统计分析反馈到教育教学中。
5.顶岗实习评价展望
通过对目前顶岗实习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今后顶岗实习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参与管理顶岗实习评价的机制研究;
(2)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承接联系关系研究;
(3)顶岗实习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
(4)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研究;
(5)顶岗实习评价的信息化系统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素云.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07):64-68.
[2]陈堃.高职毕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72-73.
[3]凌玲,徐金寿.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国内综述[J].辽宁高职学报,2012(29):73-75.
[4]张艳.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194-196.
[5]吴冬平,熊德敏,吴晔.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01):101-102.
[6]李俭.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职业研究,2009(11):26-27.
[7]姜泽东,张鑫,史维琴.高职院校多层次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261-262.
[8]张秀丽.企业顶岗实训期间学生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52-54.
[9]颜晓雪.谈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94-95.
[10]吴晓明.顶岗实习学生的网络化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0(9):12-13.
[11]唐小燕,李建新,周敏.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J].新课程研究,2010(1):151-152.
[12]林松.校企合作下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0,29(29):164.
[13]王元元,田永力.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践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4(12):81-83.
[14]何卫华.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1(10):73-75.
[15]侯建军.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机制的构建[J].职教技术教育,2014,35(29):64-65.
[16]左凤林.基于CIPP评价的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3(27):85-88.
[17]张志东,刁洪斌.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网络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86-89.
[18]李绍中,欧阳葵.开放式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155-157.
[19]吴君,陈开考,谈黎虹,等.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