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目前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在小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師不仅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语文集文学内涵与常识于一体,蕴含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荟萃了名人文学的精髓,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认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本文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增添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实践研究
  语文教学的传统教法是应试教育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方法形式死板,内容始终得不到改良,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学生学习没有动力。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的日常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遵循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着重强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十分有必要,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主总结合适的学习方法,把握自身的学习方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自身教学内容的吸引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趣的课外作业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套路陈旧,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来说,新型的教学方法无疑非常有效。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提出问题,采取互帮互助的方式,将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勇敢地说出来,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技巧及学习的规律,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
  情境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设计一些活动和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合理调整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还要积极创建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增添一些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中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动力。
  案例:《菜园里》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很多蔬菜的名称,“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我闻了闻,还有一股清香味呢!”“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包菜。”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毕竟学生无法脱离生活。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认识这些蔬菜,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去感受蔬菜是什么,这样就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自己做主的学习中,学生学到了知识,通过进一步的总结认知,其语言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课堂指导,传递学生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能够自律,通过独立阅读或者探究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是一种有利于小学生提高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加以引导的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该将良好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思考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小学生往往思维、心智不成熟,自律意识不强,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如果放任学生,完全打开课堂,气氛过度活跃,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细心引导,将课堂开放程度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主能动性,建立自主学习模式。
  (三)延伸课堂,加入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在诸多学科中,语文同生活的联系是最紧密的,其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能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课外实践。实践对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培养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自身的文化视野,提高自主实践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日常培养中,教师可以在学以致用的思想指导下,让学生充满干劲,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
  (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助力学生自律成长
  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比较零散,不具有规范性、系统性,而且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往往自律性不高。过于开放的教学方式,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起不到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过多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法将精神集中在课堂学习当中。因此,教师规范的教学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设置相对紧凑的课堂进程,维持适当的课堂开放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具体的方法上,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的学习进程和任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思维模式,指导学生搭建系统的学习框架,引导学生总结出规范的学习规律,同时督促学生按照进度进行学习。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紧握教书育人的理念,传授知识的范围不限于书本专业课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规划和控制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实践探究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力度,从而寻找出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保驾护航。
其他文献
摘 要:《无风之树》是当代作家李锐1994年创作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暖玉与唐代李复言《续玄怪录》卷五中化现为“延州妇人”的“锁骨菩萨”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佛教美学的视角对《无风之树》中的暖玉和《续玄怪录·延州妇人》中的“锁骨菩萨”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引发读者对文学与宗教、人性与佛性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无风之树》 暖玉 《续玄怪录》 锁骨菩萨 佛性  《无风之树》是当代作家李
摘 要:晚清民初时期,社会风俗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渗入而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娼妓作为女性群体中極为特殊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职业女性,这样的特殊身份对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女性近代化的脚步也由此产生了迥异于传统封建社会的新的发展。女性服饰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风俗变迁的重要标志。华裔作家赵淑侠塑造的赛金花形象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诠释了这一时期女性近代化的新发展。  关键词:赛金
摘 要:《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品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我”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的过程,虽然青春已经流逝,但是“我”依然不放弃理想,坚持为理想而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从北方的河流中得到了很多指导,河流的涌动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整部作品中,始终诠释着青春的灼熱和昂扬,在奔腾不息的河流中呈现出生命的张扬和灵魂的搏击,给人留下非常大的震撼力。  关键词:《北方的河》 主题 青春 理
人到中年,爱上了旗袍。  一下子网购了四件旗袍。我给每一件旗袍都取了个有意思的名字。有一件青绿的底色上有片片草黄色的叶子,叶间开着一朵朵或一簇簇鲜红的和暗红的蔷薇花,像是走进了一个偌大的蔷薇园中。这件旗袍透着成熟内敛的韵味,它有个好听而特别的名字,叫“沉香”。有一件是淡淡的灰色麻布料,上面有许许多多深蓝色和浅紫色的蝴蝶在翩翩飞舞,色调深浅相间,突出画面的层次感,就像真的置身于花间,身边有无数蝴蝶在
摘要:通过分析五感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内在设计思维,研究五感设计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创意表现形式。利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结合五感设计的隐喻性,阐述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同时从用户体验、设计中的服务意识论述五感设计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关键词:五感设计 平面广告设计 人性化  一、五感设计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一)现状分析 五感设计通过感官器官感受外界刺激,使人产生各种感
摘 要:《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不仅仅是一部喜剧,也是一部谋略剧。它巧妙地化用中国古代“金蝉脱壳”“无中生有”等策略,而这些策略之下又有着深刻的隐喻。但剧中“猎人赫恩”的故事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策略的一部分,又是莎士比亚隐喻中的高潮部分,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金蝉脱壳 无中生有 隐喻 “猎人赫恩”故事  一、引言  目前对《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解读,大都集中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剧本做简单阐述
摘 要:郝杰新作《美姐》借助“铁蛋的情歌”,展现了那片具有朴素力量的乡土。在这片乡土上,有着民众喜爱的传统二人台舞蹈,亦有着因时代变迁而带来的歌舞表演,这里的一切都传达着当地人群的生存密码。  关键词:《美姐》 舞蹈 乡土  郝杰的力作《美姐》以直面人生、直面现实的创作态度讲述了铁蛋个人成长史的故事。影片中穿插多处舞蹈,尤其是二人台舞蹈。作者借助舞蹈方式去表现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感情、
摘 要:刚踏仕途,人生初展的苏轼,在给弟弟的答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以“雪泥鸿爪”的精妙比喻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暗合了作者内心潜藏的一种宗教情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无需常驻不流,固守一隅,何必痴心凝结,执着一物,这就为他日后沉沉浮浮的旷达人生打下了精神的底色!  关键词:雪泥鸿爪 常驻 执着 无住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
摘 要:《当你老了》是叶芝的传世名作,对影射了诗人一生挚爱情感的这首诗,历来好评如潮。然而,人们更多地关注了其朝圣般爱情的瑰丽,却忽视了光华之下爱而不得的单恋者的复杂情感。本文试图揭开备受褒扬的情感之下的另一重意蕴。  关键词:挚爱 镜照 痴恋者 矛盾 潜伏  一、诗人挚爱情感的艺术镜照  在被誉为“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叶芝的众多传世名作中,他早年创作的《当你老了》是最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传
摘 要:关于穆旦的爱情组诗《诗八首》的主题,一直存在颇多争议。北京大学孙玉石教授将此诗释为一篇爱情的启示录,也是一首生命的赞美诗。笔者则认为,《诗八首》演绎的是一场由“我”的孤独开始也在“我”的孤独中结束的爱情悲剧,而导演这场悲剧的正是人类的理智。  关键词:《诗八首》 孤独 理智 悲剧  现代诗人穆旦创作于1942年的爱情组诗《诗八首》是他的代表诗作之一。同中国古代许多“无题”一类的爱情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