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家庭心理辅导的对策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man9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小学阶段需要处理的发展危机是勤奋进取与自卑两极之间的冲突,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出现人际矛盾与冲突问题,缺乏温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的管教方式以及家长对儿童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都可能造成儿童的高攻击性,这一问题如果无法及时解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严重影响,甚至会让他们终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及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正如弗洛伊德认为的,早期社会以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 校园;欺凌;家庭;辅导
  近年来,小学校园常有发生在学生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学生身心健康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小学阶段需要处理的发展危机是勤奋进取与自卑两极之间的冲突,这一问题若无法及时解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受严重影响,甚至会让他们终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及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正如弗洛伊德认为的,早期社会经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儿童时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与特征
  校园欺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故意伤害的意图,造成身心伤害的结果。校园欺凌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主要表现为直接对被欺凌者拳打脚踢、进行语言谩骂和抢夺食物等,男性儿童主要采用直接欺凌。间接欺凌则表现为背后说他人坏话、出言恐吓、嘲笑侮辱、起绰号、无中生有、操纵人际关系使对方孤立等,女性儿童常采用这种方式攻击。[1]
  欺凌者往往具有较强的控制欲和支配欲,自控力低,处理事情急躁,以自我为中心。被欺凌的群体,情况各异,但大多性格比较内向、懦弱、孤僻、不合群、过分敏感、胆怯、缺乏安全感,还有的学生缺乏与同学相处的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被同学排挤。多数孩子在学校受到辱骂、恐吓、嘲弄、勒索、排挤等欺凌后,选择独自承受,不敢让家长知道,也不愿向老师求助。据调查,有52.6%的学生在被欺负后因为怕丢脸而选择独自承受,具有隐蔽性。受到欺凌后,缺乏反抗意识,受到欺凌害怕对方报复,也不敢将发生的事情向家长、老师及时告知,进而助长欺凌者的攻击。50%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一年里曾经欺负过别人,47.5%的学生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被辱骂、拳踢或被嘲弄过。
  二、小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家庭和影视文化因素
  1.父母对儿童缺乏关爱和陪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问题不断出现。有些学生经历了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成长上的爱的缺失,18.2%的学生父母离异带来孤独心理。欺凌事件的发生与父母缺位所造成的安全感降低有关,欺负他人正是因为缺失安全感。父母离异造成双方无精力管理孩子的学习问题,导致小学生厌学、贪玩和学习兴趣淡薄及学习动机缺乏(没有习得内驱力)。当今的时代由于大家忙着追求利润,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减少,儿童在生长的环境中从周围人群中得到的爱也在减少。事实证明,缺乏爱和陪伴、内心孤单的学生,往往处事极端,这些是引发攻击行为的原因。
  2.家庭不良的教养方式
  家长习惯将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孩子进行攀比,成绩有差别就批评。长期攀比的结果导致儿童失去自信,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使他们变成了不受欢迎的学生,有19%的小学生认为自己不被同学欢迎。不受欢迎的学生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常出些坏主意和恶作剧,并具有攻击性。家长的控制、命令或对犯错误的孩子往往采用暴力打骂,就可能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意志力;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对他人抱着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
  3.家暴行为引起的模仿
  调查显示,10.2%的家庭父母有身体和言语的暴力,长期家暴的影响使小学生从父母的行为中模仿攻击性。[6]有些家长习惯以强势的手段来解决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也学得了以同样的方式去解决同学之间的问题,认为谁能骂过别人或打过别人,谁就是强者。
  4.影视媒体中暴力内容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看什么电视节目没有加以监管,影视节目中的暴力内容影响了孩子。[1]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儿童的天性就是模仿别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受影视作品、游戏中暴力行为的感染,易形成好斗、好欺负的性格特征。往往情绪化处理现实的问题,遇事不考虑后果,经常欺负他人者,可能造成以后的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
  5.家长对校园欺凌问题的不当处理
  一旦家长知道孩子在校园受到欺凌,父母都非常气愤和痛心。孩子受欺凌后,家長一味指責孩子,暴跳如雷要找对方算账。家长不管孩子的想法,强行介入使问题更严重,导致孩子在学校更加孤立。责骂自己的孩子懦弱无能,恨铁不成钢;有的父母会去责问班主任,要求学校立即处理欺凌他孩子的学生;还有的甚至会立即给孩子转学;还有许多家长认为,校园欺凌是个问题,但不是他们孩子的问题。
  三、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家庭心理辅导的对策
  1.父母要积极应对和孩子沟通,寻求有效的处理方式
  (1)家长第一时间保持和孩子的亲密联结。有的孩子被欺负后会出现哭泣、入睡困难、木讷等表现。这时,家长需要陪伴孩子,不急于询问发生了什么。家长可以用双手抚触孩子的背部或拥抱,这种肢体上的安抚可以让孩子情绪平缓下来并能获得安全感。身体和心理上处于“应激反应”的第一阶段(大约1—2天),联结的目的是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建设。做好一个倾听者,让孩子将自己经历的一切告诉你,了解欺凌的严重性如何,看看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2)当孩子哭诉对方如何伤害自己时,家长首先可以用同理心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比如说“这不是你的错”,“我明白你的感受”,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此时的感受,让孩子能从家长的语气态度中获得力量。还有,无论家长多么心疼,都不宜过度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过激的情绪反应,会感染孩子情绪并能强化作为“受害者”的角色,对孩子后续心理的修复不利。   孩子若一直啼哭,家长在不勉强孩子的前提下,转换环境地点,因为时空的改换,人的情绪就不会固着在一种状态中,视野空间的变化,也有助于情绪的改善。
  在孩子激动情绪得以宣泄后,则应以平复受伤孩子的心情为主,需要父母尽量让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习惯与过去没有太多的差别,必要时家长请假在家和孩子一起做些感兴趣的事,帮助孩子重新建立信心。教会孩子自我排解负面情绪的技巧。例如腹式呼吸,一吸、二憋、三深深呼出,连续做12次能让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多接触外部有趣的事情,如到动物园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情绪能冷静下来。
  (3)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学校校长联系,如实反映,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严重者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和帮助指导。
  如果发现自己孩子受到校园欺凌了,或者孩子主動和家长说明自己被欺负了。家长不应该认为是孩子间的“打闹”“玩笑”,让孩子无休止地忍耐。这样容易助长欺凌者变本加厉。家长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才能消除由微欺凌升级成严重欺凌而产生的伤害行为。[5]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平时有没有别人抢自己喜爱的东西等这些微小的欺凌,遇到这样的问题告诉孩子要抗争而不是一味地忍让。
  问题不严重的话,家长可以提供一些解决冲突的建议,让孩子自己尝试去解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平时可多培养及训练孩子对伤害自己的行为,大胆地说“不”。多关心了解孩子在校的人际互动状况,如遇严重的人身伤害和侵犯受辱情况,建议家长先给孩子办请假休息手续。当家长希望介入找老师谈时,先问孩子:“希望妈妈怎么做?”孩子觉得父母也可先借助心理老师的专业技术,处理好自己的愤怒和情绪。就算决定帮孩子转学,也应将事情妥善处理后再转学。在孩子选择沉默的情况下,就需要家长对孩子多了解多观察,因为经常受欺负的孩子通常会出现情绪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课,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行为。如果欺凌事件特别严重,卷入欺凌事件的孩子,由于对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遭到破坏,孩子易有退缩、回避、警觉的表现,以及对学校过度敏感,或者出现容易惊恐、经常做噩梦的情况,家长则不可强迫孩子去面对,要给孩子一段休息的时间。如果还不能自行缓解,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和帮助指导。
  2.建立家长心理辅导培训机制提高心理辅导能力
  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家长举办发展心理学的培训,让家长懂得学校是在老师指导下,懂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父母对孩子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同伴关系、情绪和兴趣爱好。学会如何学习是小学生基本的任务。小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现在如外在的我、行为表现、习惯爱好、运动能力、是否被大家喜爱等,他们很在意家长和同学间的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理解,往往把外在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自我评价好的小学生自信,正性情绪也多,对周围的同伴容易产生亲密关系,对自己评价不良的小学生经常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对同伴容易有敌视心理。[2]小学生与父母、教师的交往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小学生的这种人际交往规律值得父母的重视。家长要调整好教育方式,要给孩子有选择和决定的权力,又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过分强制他们,也不能过分溺爱和过分保护他们。同伴关系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同伴交往能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可以满足儿童归属感、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以达到健康成长。
  3.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氛围
  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父母有关怀他的情绪,懂得体贴他,那么这个孩子应该是对人有安全感的,热情的,性格非常好的,他的成长过程没有积压什么情绪,在原生家庭中学到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父母若压抑孩子的情绪,那么他长大以后容易脾气比较急,甚至是暴躁,而且他与人打交道的方式也往往用征服而不是示好的方式。[3]调查显示,家庭成员间父母情绪越正向,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越高。父母的消极心境会往往会投射并传染给子女。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而孩子的实际表现也影响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和表现。另外父母婚姻关系的质量对小学生心理发展也具有深刻影响。因此家庭及人际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最重要最深远。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具有目标导向的,同时也相信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家长还可以通过手工坊教授青少年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定期举办创意大赛,鼓励小学生自主创造,提升小学生的自我效能得以培养自信心。
  激发儿童运动的热情能培养坚毅的品质,这些品质的形成为完成学习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增加生活的乐趣。当小学生知道为所当为时,新的价值观或新的人生目标形成理论的自我,并抑制某些社会不赞许的行为,小学生的认同作用可作为社会化的重要心路历程。
  4.家长通过孩子的绘画及时把脉孩子的心理动态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采用艺术感知的方式了解外部世界。在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当他们的内心有纠结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时,就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把内心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这对于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释放负面情绪有着积极的作用。绘画活动为释放排解消极的能量提供了一个途径。通过绘画告诉如何孩子如何与人相处,要具备乐于助人、尊重别人、樂观、懂得分享、感恩这些品质才会受别人喜欢,知道自己的哪些缺点是不受欢迎的。家长在孩子绘画中加入道德教育,[4]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集体接纳。家长还可以通过榜样示范,行为训练,指导社会交往技能。小学生的心理品质有了很好的提升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好成绩又能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容易获得良好的同伴关系,将更有助于学生勤奋进取性格的养成。
  总之,我们可以选择,从已发生的事件中亡羊补牢、总结经验、升华,以预备未来的教育、成长和变化之需,提升家长的家庭心理辅导能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具备很好的学习能力,独立活动能力强,热情,善于交往并有合作助人的能力,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健全小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爱.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3).
  [2]郭一建.社会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同伴欺凌行为的实践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1).
  [3]李琼,姜洋.校园欺凌现象及其防治策略[J].甘肃教育2009,(3).
  [4]李静.儿童欺负的家庭影响及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05.
  [5]赵雪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3).
  [6]张诗雅,黄甫全.校园欺凌问题的调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7,(03).
  责任编辑 蓝光喜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由18个“学习任务群”组成。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可对课程结构进行归类化简,分别构建阅读研习课型的“读—思—用”教学模式、写作表达课型的“感—写—评—改
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正悄然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网络环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无限广泛的空间,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材料。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读写教学,
1956年,国家气象局从全国大规模气象站网布局的科学性、覆盖性、代表性考虑,特别是修建中苏(苏联)友谊铁路的需要,决定在铁路出境点博乐县阿拉山口建立一个气象站,以填补该地
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要提高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光要教授英语知识,更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
英国中等教育分普通水平(Ordinaiy level)和高级水平(Advancedlevel)两级,与旧中国四年制中学及大学预科水平相当。考得“A”水平的普通教育证书才能申请进入正轨大学各系学
图腾是人类原始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本源。学校作为文化的“集结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行为取向、生活态度、文化选择、伦理道德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在文
[摘 要] 合理使用教材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话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意识到语文教材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但并非是唯一的。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语文课程的开发者。将语文教材资源有效利用,使其价值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切不可满足于一成不变地“教教材”,而是应当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灵活地“用教材”。 根据教材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简单。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
[摘 要] 素质拓展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教师通过深入了解素质拓展的分类、特点、基本环节和意义,详细综述素质拓展对大学生心理、身心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素质拓展对大学生团队精神及人际关系促进方面的研究情况,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素质拓展;大学生;研究综述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模拟现实生活情景对参训人
[摘 要] 汉语拼音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少儿学习汉字的基础。在移动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特点,为少儿设计开发了一款汉语拼音移动学习软件。该软件让学生在图文声并茂的环境中学习拼音,既能激发少儿学习拼音的兴趣,又能保障少儿在有精准发音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而且还能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利用零碎时间开展学习的需求。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款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包括学习理论指导、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