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英语教学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教师观念更新,各种新课堂模式应运而生,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方式、作业布置等许多方面也发生着转变。 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一些新式课堂教学存在着误区,使新课程标准异化,一些教师执教的英语教学走入了迷失自我的境地,同时也有一些老师对新课程仍有迷茫和彷徨之感。有鉴于此,我认为要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取得成功,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处理问题
1 知识与能力相统一
1.1 知识与能力统一
任何割裂和对立二者关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知识发展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可是在课改强调能力的呼声下,不少的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教知识了,似乎如果还要坚持讲知识,就违背了课改精神,就是搞应试教育。于是乎,老师在课堂上千方百计让学生搞活动——做游戏、搞表演。虽然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课后学生做作业和考试时,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出现这样的偏颇,不能不说是矫枉过正,事与愿违。
1.2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初中阶段应重在打牢基础。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是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形成我们所谓的语言能力。初中英语基本上是我国英语教育的启蒙教育,其目的应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一些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而不应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过分地强调学生听说能力,则违背了英语学习的规律,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2 听读与说写相统一
2.1 听、说、读、写相辅相成
重视听说,不能忽视读写。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方式,也是英语学习所培养的技能。
结合新课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理念和目前我国的评价方式及考试制度,我赞同听、读为先,说、写跟上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可一些老师却片面理解这一观念,认为初中学生学英语就是抓听说。其负面影响就是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听得懂,说得出,就是英语学得好,其实则不然。我们许多老师发现虽然现在不少的学生听说能力较以往要好些,可落实到笔头上就差得惊人,结果到了初二便产生严重的分化,不少的学生更是一筹莫展。这可以说是过分强调听说而忽视读写的必然结果。
2.2 缺乏语言环境
过分注意说的能力,弊大于利。在中国,英语的学习缺乏像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那样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和依赖于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听听、说说、演演,单词不记不写,句型不操练,其结果只能是捡些英语的“只鳞片爪”。相反,如果我们充分尊重我国国情,加强读写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認知规律基础上,大量阅读英语文章,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笔头训练,教学效果定然更佳。
2.3 以阅读为突破口
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在我们整个的学习、工作中是大量的,即使对于从事于大中小学外语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概莫例外。我们学生广泛大量地阅读各种英语报刊、杂志,必然可收到积累知识、扩大词汇、提高能力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毕业的课外阅读量为15万字。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2.4 以写为载体
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在交际教学法盛行的今天,听说备受关注,读写却有被忽略的危险。一些人认为交际能力就是一个简单的听和说,听说能力较弱,交际能力就较弱,但实际上,我们写信、我们发E-mail,难道不是交际吗?我们读书看报,不也是与作者交流?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交际能力局限于听说,甚至仅仅是读的能力。只有通过各种写的形式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认知规律,培养自学能力。
3 教与学相统一
3.1 不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
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益。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位名人曾说:“真理是真理,可往前走一步,哪怕只一小步就成了谬误。”当今,人们在对待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正好犯了这个毛病。
初中阶段的学生尚处于不成熟的年龄阶段,自控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在老师的监控下学习(包括纪律和学习内容),而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其学习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老师的科学安排、深入浅出的讲解,说他们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不过常是痴人说梦而已。
3.2 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
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认为课堂上组织更多的活动,即任务,便是尊重了学生“主体”。于是不管是否需要,不管什么课,堂堂课都开展活动,热热闹闹,至于结果却不甚考究。因此,“以人为本”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义语,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把课堂控制权交给学生,更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
总之,新一轮外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伟大而复杂的革命,既需要我们热情参与,也需要我们理性思考;既需要我们改革创新,也需要我们对好的东西发扬继承。
初中英语教学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教师观念更新,各种新课堂模式应运而生,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方式、作业布置等许多方面也发生着转变。 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一些新式课堂教学存在着误区,使新课程标准异化,一些教师执教的英语教学走入了迷失自我的境地,同时也有一些老师对新课程仍有迷茫和彷徨之感。有鉴于此,我认为要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取得成功,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处理问题
1 知识与能力相统一
1.1 知识与能力统一
任何割裂和对立二者关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知识发展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可是在课改强调能力的呼声下,不少的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教知识了,似乎如果还要坚持讲知识,就违背了课改精神,就是搞应试教育。于是乎,老师在课堂上千方百计让学生搞活动——做游戏、搞表演。虽然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课后学生做作业和考试时,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出现这样的偏颇,不能不说是矫枉过正,事与愿违。
1.2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初中阶段应重在打牢基础。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是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形成我们所谓的语言能力。初中英语基本上是我国英语教育的启蒙教育,其目的应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一些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而不应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过分地强调学生听说能力,则违背了英语学习的规律,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2 听读与说写相统一
2.1 听、说、读、写相辅相成
重视听说,不能忽视读写。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方式,也是英语学习所培养的技能。
结合新课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理念和目前我国的评价方式及考试制度,我赞同听、读为先,说、写跟上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可一些老师却片面理解这一观念,认为初中学生学英语就是抓听说。其负面影响就是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听得懂,说得出,就是英语学得好,其实则不然。我们许多老师发现虽然现在不少的学生听说能力较以往要好些,可落实到笔头上就差得惊人,结果到了初二便产生严重的分化,不少的学生更是一筹莫展。这可以说是过分强调听说而忽视读写的必然结果。
2.2 缺乏语言环境
过分注意说的能力,弊大于利。在中国,英语的学习缺乏像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那样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和依赖于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听听、说说、演演,单词不记不写,句型不操练,其结果只能是捡些英语的“只鳞片爪”。相反,如果我们充分尊重我国国情,加强读写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認知规律基础上,大量阅读英语文章,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笔头训练,教学效果定然更佳。
2.3 以阅读为突破口
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在我们整个的学习、工作中是大量的,即使对于从事于大中小学外语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概莫例外。我们学生广泛大量地阅读各种英语报刊、杂志,必然可收到积累知识、扩大词汇、提高能力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毕业的课外阅读量为15万字。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2.4 以写为载体
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在交际教学法盛行的今天,听说备受关注,读写却有被忽略的危险。一些人认为交际能力就是一个简单的听和说,听说能力较弱,交际能力就较弱,但实际上,我们写信、我们发E-mail,难道不是交际吗?我们读书看报,不也是与作者交流?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交际能力局限于听说,甚至仅仅是读的能力。只有通过各种写的形式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认知规律,培养自学能力。
3 教与学相统一
3.1 不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
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益。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位名人曾说:“真理是真理,可往前走一步,哪怕只一小步就成了谬误。”当今,人们在对待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正好犯了这个毛病。
初中阶段的学生尚处于不成熟的年龄阶段,自控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在老师的监控下学习(包括纪律和学习内容),而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其学习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老师的科学安排、深入浅出的讲解,说他们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不过常是痴人说梦而已。
3.2 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
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认为课堂上组织更多的活动,即任务,便是尊重了学生“主体”。于是不管是否需要,不管什么课,堂堂课都开展活动,热热闹闹,至于结果却不甚考究。因此,“以人为本”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义语,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把课堂控制权交给学生,更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
总之,新一轮外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伟大而复杂的革命,既需要我们热情参与,也需要我们理性思考;既需要我们改革创新,也需要我们对好的东西发扬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