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外项目组织能力等是外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目标。随着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组织学生参与校内的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外语人才;跨文化交际;校内实践
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外語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强调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才是当前外语专业建设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外语人才需求发展趋势
单一的外语专业基础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已远不能满足岗位职业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对语言人才的需求对外语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人才除了须要具备扎实的外语知识,掌握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国际化和文化发展世界化的新形式要求外语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趋势不断向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发展。
二、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校内专业实践的特点
校内实践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目的在于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基础能力训练、模拟实战训练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开设具体的专业课程,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针对各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突出实践环节,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二是课外专业实践实习环节。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如话剧表演、达人秀等)或语言知识技能比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大赛等)提高外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使得各国高校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参与频繁的外事交流活动,担任青年志愿者,也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专业知识的实用技能,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随着国际交往增多,各行业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外语专业人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就业的迫切需求,只有熟悉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技能才能将所学的外语知识发挥得更好,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
四、在校内专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开设相关应用型涉外课程供学生选修
在应用型涉外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开设系列应用型涉外课程,如涉外礼仪、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规等。通过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知识的内化问题,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重视度,使教学过程生动、丰富、有趣,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并掌握运用相关知识。
(二)鼓励学生参与校内举行的各类国际交流活动
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参与校内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可以开阔视野,以更加国际化、综合化的思维方式更好地进行外语学习;从交流中直接体会知识的运用,进一步巩固或更新专业知识。
1.参加国际交流团体的接待服务工作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促使大批的各国学术、文体交流团队、汉语学习者涌入中国高校校园,外语专业学生可以把握不出国门就能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实践所学专业知识。
2.协助教师进行留学生管理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配合教师进行留学生管理工作。这个过程有利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伙伴的形式与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异国文化,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
(三)引导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社团活动
为学生提供机会开展活动,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促使学生掌握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举办各类能体现外语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并引导学生探究引起文化冲突的深层原因,提高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包容度,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学生学习外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接触目的语国家或更多国家的文化,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利用校内条件,让外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实践中将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体验融合,进一步促进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实现外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Weaver,G.R.(1993).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cross-cultural adjustment stress[A].In R.M.Paige (Ed.), Education for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C].California: Intercultural Press,Inc.122-139.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1997.
关键词:应用型;外语人才;跨文化交际;校内实践
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外語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强调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才是当前外语专业建设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外语人才需求发展趋势
单一的外语专业基础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已远不能满足岗位职业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对语言人才的需求对外语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人才除了须要具备扎实的外语知识,掌握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国际化和文化发展世界化的新形式要求外语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趋势不断向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发展。
二、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校内专业实践的特点
校内实践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目的在于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基础能力训练、模拟实战训练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开设具体的专业课程,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针对各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突出实践环节,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二是课外专业实践实习环节。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如话剧表演、达人秀等)或语言知识技能比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大赛等)提高外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使得各国高校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参与频繁的外事交流活动,担任青年志愿者,也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专业知识的实用技能,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随着国际交往增多,各行业所需要的是面向世界、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人才。外语专业人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就业的迫切需求,只有熟悉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技能才能将所学的外语知识发挥得更好,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
四、在校内专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开设相关应用型涉外课程供学生选修
在应用型涉外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开设系列应用型涉外课程,如涉外礼仪、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规等。通过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知识的内化问题,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重视度,使教学过程生动、丰富、有趣,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并掌握运用相关知识。
(二)鼓励学生参与校内举行的各类国际交流活动
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参与校内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可以开阔视野,以更加国际化、综合化的思维方式更好地进行外语学习;从交流中直接体会知识的运用,进一步巩固或更新专业知识。
1.参加国际交流团体的接待服务工作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促使大批的各国学术、文体交流团队、汉语学习者涌入中国高校校园,外语专业学生可以把握不出国门就能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实践所学专业知识。
2.协助教师进行留学生管理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配合教师进行留学生管理工作。这个过程有利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伙伴的形式与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异国文化,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
(三)引导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社团活动
为学生提供机会开展活动,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促使学生掌握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举办各类能体现外语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并引导学生探究引起文化冲突的深层原因,提高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包容度,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学生学习外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接触目的语国家或更多国家的文化,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利用校内条件,让外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实践中将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体验融合,进一步促进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实现外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Weaver,G.R.(1993).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cross-cultural adjustment stress[A].In R.M.Paige (Ed.), Education for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C].California: Intercultural Press,Inc.122-139.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