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安徒生童话拓型课程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y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从环境·人物·情节·主旨感受童话之美。
  2.理解“从儿童视角诠释沉重话题”的赏析方法。
  3.感悟经典作品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童话,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童话大师安徒生,台湾作家张晓风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为什么不同年龄段读他的童话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开启一段童话之旅。
  (二)预习作业分享。
  预习题:找出两篇童话中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说说美的原因?(可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入手)
  小结:听了大家对童话中美的原因分析,我发现童话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时代和社会,他反映的是真实的情感,才能拨动你的心弦,震撼你的灵魂,让你感受到真善美。
  (三)研读两篇童话,找出童话中的沉重话题。
  引用安徒生的话 “我的童话与其说是写给孩子的,不如说是写给成人的”,结合预习作业分享中提到的“童话立足于现实生活”展开。《野天鹅》表现家庭破碎,母亲过世,后母迫害,兄妹分离,丈夫误解,无法辩解,面临极刑;《小意达的花儿》表现花儿枯萎,面临死亡。
  (四)如何用兒童的视角诠释生命中那些沉重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什么是儿童的视角------幻想,它贯穿在童话的各个方面。用幻想的人物,情节,环境来诠释沉重的话题,使之温暖,让我们对生活不绝望,让我们感受到爱与美好。
  在《野天鹅》中艾丽莎被后母赶出家门后来到的是一个美丽幽静温和的森林,哥哥被后母变成天鹅后有仙女的指点迷津,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艾丽莎成功寻找并编织荨麻解救哥哥,还有善良英俊的国王爱上艾丽莎,并在误会解除后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小意达的花儿》中年轻学生告诉小意达花儿并没有死,只是花儿参加舞会累了,等到明年花儿还会再来,夜晚小意达偷偷起床,真的瞧见了花儿跳舞的盛大景象,最后小意达在花园为花儿举行了葬礼,等待它们明年长出更多美丽的花朵。
  (五)现场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独立分析这种诠释方式,与大家分享。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是直面死亡的话题------小女孩贫穷孤苦,在新年前夕独自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最后死在街角。但读完整篇文章,我们没有绝望,反而带着丝丝温暖,这得益于作者将死亡做了诗化的描述。想象小女孩擦亮火柴看到了美好的幻觉世界,在那里没有寒冷和饥饿,没有贫穷和苦难,那里有了温暖,有了美食,还有最爱她的祖母,最后在和祖母的团聚中小女孩飞到天堂,和上帝在一起。
  (六)课件介绍现实生活中安徒生的坎坷经历。
  总结: 安徒生面对这样的坎坷人生,并没有绝望,消沉,他在30岁时转而创作童话,用童心呵护这个世界,在他的笔下,哪怕再沉重的话题,他也要传递美好和信心,爱和温暖,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它不仅仅呼唤真善美,它可以跨越时代,跨越国界,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勇气和力量。所以经典作品就是需要反复的读,因为每一次读你都会有新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课外再读《海的女儿》,写下你的新感受。
  五、教学设想和反思: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初中教材中,童话占的篇幅很少,主要集中在七年级教材中,选取的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很多人会认为童话的读者是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读童话就太幼稚了。儿童文学博士徐丹说过“不要以为童话只能给孩子看,真正好的童话,应该适合任何人,就是0到99岁都可以读的。” 的确,童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 它最天然地保存了人类文化的诗性智慧和艺术幻想力,承担起了文化的激活和继承,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广阔的文化图景。尤其是经典的童话作品,必然是经得起反复的阅读,而且是常读常新,所以以课本中出现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为引,以他的经典童话《野天鹅》 《小意达的花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进行了安徒生童话作品的拓展型课程设计。
其他文献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改变命运”,这些意识已变成了人们思想的主流。学习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资料显示,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快, 20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70年代以前为15—20年;70—80年代为5—10年;90年代以后为3—5年。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應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理念,养成自觉学习、完善自我的习惯。而我家也正在悄悄地努力着:  一、明确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有了目标,可
期刊
思辨性对于议论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如何才能写好充满思辨色彩的文章呢,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加强思辨训练,其中“对比思辨”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思辨方法。我们可以巧用以下几种对比思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辨思维,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正反对比思辨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成功就有失败,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正反对比思辨,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
期刊
笔者上完一节魔术习作课后进行反思,试图借助本课来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达成习作的“三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操作一】让学生“言之有物”:创设言语平台  课堂情景: 比较“开门见山”的导入与创设情景的导入  (修改前)导入: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板书“魔术”(开门见山)  效果:学生对魔术表演感兴趣,听到魔术比较好奇。  反思:这样的导入,内容上是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然而开
期刊
从1999年7月15日参加工作到现在的2017年,我已经站在讲台上18年了。刚开始,老师可以满堂灌,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认真记笔记,然后死记硬背考一个高分就可以了。那时,考核老师的标准不外乎就是及格率、升学率、优生率等等。后来,新课改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的。比较出名的有盘锦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定向自學、释疑、探究互测、自结” ;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提倡“预习 展示 反馈”;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先学
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实用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期刊
现代阅读理论指出,文本的意义,实质上是在读者与文本之间,经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对话中逐步建构的。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目前对话教学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新的景观。”然而,深入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轻视了对话教学的本质与目的,导致课堂对话出现浅表化、空泛化的状态。那么,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开拓学生阅读的心灵空间,引
期刊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通过实践探索,我认为应改变学生的被动局面,课堂教学就要从单向交流变为多向交流,学生从静听变为口、耳、手、嘴、脑并用。  一、把握心理,因势利导  每位学生总是带着某种情绪来参加学习的,积极的如喜欢、愉快、满意,消极的如紧张、烦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该把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某男生,他体格健壮,头脑灵活,学习上比较优秀。因而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很好。但不久他身上的种种问题就展现出来了。科任老师跟我反映:该同学上课小动作很多,爱捉弄别的同学,课上说话很随意,特别爱笑话课上回答问题出错的同学等等。根据他的行为分析,他自制力较差,但不可否认他自己的学习能力强。比较自我,与人相处存在问题,特别是不知道如何和异性同学相处。如何让这位德困生改掉身上的毛病,做到品学
期刊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些文本由于感情和表现手法等因素的限制,有些地方会略写,因此对人物或情节的描写就形成了“空白”。但是空白处并不空白,有些课文,它所反映的思想和作者渗透的情感及语言技巧往往也蕴含在空白处。“无字处皆其意也”它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阅读教学中可以从文中标点符号、文章的插图、概述性的语句、结尾等处入手练习补白,利用文本情境进行语言训练,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结合。  一
期刊
一说起教师,人们大概头脑中就会立即蹦出诸如“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之类无比高尚的词语。正因为这份高尚,所以我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于1994年踏上了教师岗位,我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放在第一位,把真诚的爱奉献给学生,把师爱作为我永远的追求。  我带数学课,由于爱学生的本能不仅能使我很快叫出班里所有学生的名字,而且能够很快了解她们各自的学习情况。我爱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无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