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东征路上蹦满虱子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12年,拿破仑在俄罗斯惨败,教科书给出的原因是缺粮和严寒,但那并非全部真相。
  21世纪初,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附近,一群建筑工人正在挖掘铺设电话线的壕沟,顺带拆除一片早已人去楼空的苏联军营。突然,挖掘机碰到一堆白色硬物,原来竟是大批的人类遗骸。经考古学家鉴定,这些遗骸是拿破仑麾下士兵的,且有感染斑疹伤寒的痕迹。
  当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并没过硬的借口,只是为了开辟东征之路,逼印度及英国臣服。在中欧平原上,法军起初行进畅通无阻。拿破仑命补给单位走在主力部队前面,确保军粮及时供应,士兵非常健康,所以,虽然法军在前往波兰的沿途设了流动医院,但很少派上用场。
  而在进入波兰后,形势急转直下。法军发现这个国家“脏得令人难以置信”——农民从不梳洗,乱蓬蓬的头发里满是虱子和跳蚤;每个村庄都被蟑螂充斥,水源也不干净;道路平时铺满浮土,暴雨过后一片泥泞。
  在这种情况下,数万匹军马因疫病而接二连三地倒毙,补给单位被主力部队越拉越远,提供食物和饮水愈发困难。由于兵力太过庞大,保持队形完整几乎不可能,掉队的士兵成了无人管束的劫匪,肆意抢夺当地人的牲畜和庄稼。随着法军逐渐接近俄罗斯边境,痢疾等常见的肠道疾病开始冒头,新的战地医院虽相继建立,但仍跟不上病号的爆發式增长。
  刚跨过涅曼河,就有士兵开始发高烧、出红疹,甚至脸色变青,不久便一命呜呼。最可怕的传染病——斑疹伤寒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在医疗卫生条件恶劣的19世纪,斑疹伤寒在波兰和俄罗斯属于常见病。
  1812年夏秋之交,疫情尤其严重——俄罗斯人撤离波兰前捣毁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加上天气异常炎热,各种寄生虫迅速繁殖,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就存在于虱子的粪便中。
  混杂着泥土的汗水浸透了法军的制服,而一套制服往往要穿好几个星期,虱子便以衣缝为家、以血肉为食,如影随形地缠上法军。一旦皮肤被虱粪污染,伤寒胚芽就会从细小的伤口钻进体内。更糟的是,因为担心被俄军夜袭,法军只能成群结队地睡在封闭的房合里,结果几乎没人能从“虱口”下幸免。进入俄罗斯不到一个月,拿破仑就损失了八万人马,众多失去行动力的病号进一步拖累了后勤。
  一个随军医生在私人笔记中描述了法军被虱子折磨的惨状,“勃艮第很快被虱子弄醒,他脱掉衣裤并将其扔到火中,虱子燃烧的爆裂声就像两个步兵团正在交战……”
  几名军官向拿破仑表达了担忧之情,称与俄军的决战恐有变数。拿破仑起初流露出撤兵的意思,但很快又改弦易辙,说:“我们在莫斯科面前认输才是最可怕的,只有赢得胜利才能拯救自己。”他率领疲惫不堪的法军强行突破,俄军则且战且退,诱使法军深入无边无际的旷野。
  损失惨重的法军总算进入莫斯科,而这里早被俄罗斯人烧毁,成了一座空城,食宿都很艰难,法军再也无力前行。天气急剧转冷,拿破仑终于打起退堂鼓,而沿途的医院全被法军病号挤满。
  拿破仑手下只剩两万人马,此时“波旁王朝余党企图在法国搞政变”的流言传来,生怕后院失火的拿破仑匆忙奔向巴黎,他的东征之梦彻底告吹。
其他文献
1909年春,上海滩刮起一股霍元甲旋风。旋风起源于前来中国走穴淘金的一位英国大力士,他主要在上海某戏院表演举重、健美等。严格地说,这名大力士无非是个走江湖、耍把势的洋艺人,在技击格斗方面,只会些花拳绣腿。  洋人卖艺当然也要吆喝,指望清朝百姓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但大力士的吆喝有点儿过头。他在舞台上公然表示,要与中国人打一场擂台。这一消息被报刊记者一炒作,成了对“东亚病夫”的挑衅与侮辱。
国民党要员何键自称“佛教徒”,每每升官晋职,他都会将其看成是佛的旨意,上苍的护佑。坐上湖南省主席的宝座后,他自然不敢怠慢,进香还愿成了必修科目。  有一次,何键来到一座名寺,虽没通报官职名讳,但住持毕竟见多识广,从阵势和派头就已猜出一二。于是住持不失时机,上前讨好地说道:“施主是有缘之人,若结善缘,日后必然扶摇直上,百事顺遂。”何键本就迷信,对住持的话自然深信不疑。为了得到佛的眷顾,何键还匪夷所思
绍熙三年(1192年),辛弃疾去福建做官,顺道去看望好朋友朱熹。两人见面,朱熹提议喝两杯,辛弃疾欣然答应。酒端上来了,却没有菜,辛弃疾说: “干喝没意思。”朱熹想了想,让仆人用盐水煮了一碟黄豆,喝一杯酒,吃一粒黄豆,如果喝一杯酒吃两粒黄豆,他的脸色就会沉下来……  朱熹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朋友呢?第一种解释是他为了教育辛弃疾。辛弃疾豪奢之名播于天下,花钱如流水,娶了很多小老婆,影响很不好。朱熹请客如此
文徵明曾孙文震亨是家中的老来子,他出生那年父亲已经56岁,哥哥文震孟11岁。年事已高的父亲对待这个幼子已不像管教长子时那么严苛,给了他更多的私人空间。  作为“冠冕吴趋者,几近百岁”的书香世家,文家不仅以诗、书、画闻名于世,家中的藏书也极为丰富。自幼博览群书的文震亨小小年纪就显露出非凡的才情,只是他并没有像其他学子一样致力于科考,他读书涉猎的范围极广,喜欢看一些有趣的杂书。  长洲(今江苏苏州)文
顺治二年(1645年)夏,大清英亲王进至九江,命令降将金声桓进取江西。六月,金部进入南昌,随后平定江西大部,金声桓因此被任命为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次年十二月,清军袭取广州,南明永历朝廷退缩到湖南、广西一带苟延残喘。金声桓自以为立下收取江西的大功,至少可以割据一方,结果却只得了一个江西提督,因此相当不满,于是暗中与南明势力联络。  1648年,金声桓举兵反清,自称豫国公,其副将王得仁称建武侯,并任命
人们常说,要活出真实的自我,但受各种牵绊,很少有人能活得真实洒脱。纵使《水浒传》里的英雄豪杰们那样生猛豪爽,也都有各自的情不得已,但在108将里有一个人活出了本真。明朝思想家李贽评价道:“他是仁人、圣人、勇人、神人、罗汉、菩萨、佛。”金圣叹则评价他:“妙哉此公,令人神往,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  他就是鲁智深。  能集这么多标签于一身,纵观《水浒传》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其实,鲁智深最大的特点就是简
“苏珑!”一声呼唤打破雾夜的宁静,说话的是一名男子,他脚步生风,颀长的身影快速地飘近。  少女苏珑轻轻地往后退了一步,身体恍若无形的风,穿透她背后的槐树。树旁还有一把玉骨的油纸伞,伞沿缓缓地滴着血,死人的血珠一颗一颗溅在凸起的树根上。尸体就倒在苏珑的脚边,死者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村妇。  男子逼近的时候,痛心地看了一眼尸体,道:“苏珑,你不能再杀人了!”苏珑皱眉盯着他,假装要辩解,却突然弯腰捡起伞转身
1894年7月25日,护送清军到朝鲜的两艘军舰在返航时遭遇日本军舰。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日本军舰首先开火,大清军舰被迫还击。最恶劣的是,日军将悬挂英国国旗、实为运送清军的“高升”号击沉,导致清军死亡达七百人。按说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应不宣而战,但清廷并没有这样做。  之所以没有立即宣战,是因为清廷在观望外国列强的态度,希望以夷制夷。当时英国已经与俄、法等国家商议,企图勒令日本在朝鲜退兵。英国公使欧格
1945年8月9日早晨,关东军司令官和参谋长慌慌张张地来到同德殿,给溥仪带来了一个消息:苏联已向日本宣战。从这天晚上起,溥仪再没有脱衣睡过觉,口袋里还揣了一支手枪,并亲自规定了内廷的戒严口令。  第二天,关东军司令官和参谋长又来了,这次是宣布日军要退守南满,“满洲国”也要“迁都”通化,并要求溥仪当天动身。溥仪考虑到自家财物和人口太多,当天无法搬走,再三要求之后得到了三天时间。  但接下来的这几天,
徐志摩家世代经商,徐父除了独资经营祖传的徐裕丰酱园外,还广泛投资钱庄、商业和实业,家资日丰,成为当地首富。1897年,25岁的徐申如喜得贵子,即徐志摩。  为了让儿子将来能光宗耀祖,徐志摩刚满三岁,徐申如便迫不及待地为他聘请塾师进行启蒙教育,次年又请来了当地一位著名教授给他当老师。后来,经他人推荐,徐申如又安排儿子拜政学两界的重量级人物梁启超为师,还拿出1000银圆作为拜师礼,这在当时是相当隆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