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7月5日,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
这天,刘晗的步行量突破了7公里。从绿春坝村的最东边跑到最西边,从帮乡亲们代办宅基地复垦手续到和挖断村民水管的工程队协调沟通……他马不停蹄跑完了绿春坝村的全部小组,为乡亲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事实上,在过去的304天里,刘晗几乎天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去年他甚至在短短6天内行走了59.6公里。
刚到村里,刘晗就意识到,这里并不像村名有“绿”有“春”那样生机勃勃。在绿春坝村,有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涉及435人,村里产业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
为了让“绿春坝”名副其实,刘晗沉下身子、深入村子,用扎实的作风换来脱贫攻坚举措的有效落地。
访农户,找问题
跟着刘晗走在村里,质朴乡音绵绵不绝。
“刘书记,您又来啦?”
“刘书记,中午留在我家吃饭嘛!”
走到村民廖长俸家时,他家的花狗竟摇着尾巴尾随着刘晗到处溜达。
眼前的景象,源自刘晗天天泡在村里,对贫困户一户一户地摸排走访。
下村第一天,刘晗跟着绿春坝村党支部书记廖志伟到各处了解情况。
为了能够真正融入村里,拉近与乡亲们的距离,为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他开始用脚步丈量绿春坝村,带领着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
此后,绿春坝村的乡亲们总能看到戴着黑框眼镜、手上拿着笔记本、肩上搭着白毛巾的刘晗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屋院坝。
从村头到村尾,走到哪里记到哪里,两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乡亲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在走访过程中,刘晗把群众的问题都记在本子上,寻找资源一一解决:看到大家的土鸡卖不出去,刘晗联合廖家坝村第一书记乔亚军创建了“三建乡土特产”微店,为乡亲们卖出几百只土鸡,1万多枚土鸡蛋;了解到留守老人生活拮据,刘晗协调南岸区公益志愿者协会,募捐到一批棉毛衣、围巾和帽子,让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温暖冬天……
同时,为充分掌握全村实情,刘晗还走访了绿春坝村前帮扶干部、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等,通过一次次走访调研,全面掌握了绿春坝村的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月的摸排,我终于弄清了绿春坝村的交通、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现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公共服务急需解决的难点及帮扶措施到位等情况。”刘晗说。
找准问题后,刘晗开始精准发力。
跑工地,打基础
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让绿春坝村又“绿”又有“春”?
“第一步就应该完善基础设施,这是脱贫攻坚的前提。”刘晗说。
在前期的摸排中,刘晗发现绿春坝村有着“三山夹两河”的自然环境,高山绿树成荫,但耕地面积少;山路陡峭,龙河和双鹰河碧波长流,却让乡亲们出行不便;道路虽然都已经硬化,但路窄坡陡弯度大,而且没有安装防护栏。
“要致富,先修路。”去年下半年,绿春坝村争取到15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随后,刘晗天天协调用地、跑现场、催进度,监督施工。“村里发展等不得啊!”刘晗十分着急。
目前,村里大部分道路安装好了防护栏,道路改扩建项目也正在实施。
“道路改造后,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我们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了。”乡亲们纷纷点赞。
为了利用好地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刘晗经常深入山间和田间地头考察,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农旅结合”模式建设了竹海休闲园。休闲园不但设计了机耕道、产业路,还设计了登山步道及观景平台。
“绿春坝村地理位置优越,三建乡新场镇按照旅游小镇打造好以后,竹海休闲园将是三建乡的后花园,非常适合登山望远和休闲健身。以后,大家漫步山间就像在逛公园一样。”刘晗说。
钻竹林,找产业
一来到绿春坝村,刘晗思考得最多、问得最多、讨论得最多的还是:“到底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
绿春坝村产业基础薄弱,全村90%的土地都是丘陵。若是发展传统农业,乡亲们根本富不起来。
经过仔细调研,刘晗决定充分利用好村里的现有产业——雷竹。
这10年,绿春坝村一直在大力发展产业,先后种植了花椒、核桃、油茶等经济作物,但始终不见效益。
刘晗经过调研发现,绿春坝村之前搞产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村民重视程度不高,下种后,后期的养护没有跟上,最终导致产业发展失败。
“这次不能再让雷竹产业失败。”刘晗暗自下定决心。
“三分种,七分养。”找到问题的关键后,刘晗东奔西走筹集资金,引进了森林经营所,不但帮助乡亲们免费管护雷竹,还让他们在森林经营所获取务工收益。
此外,刘晗还组织村里的种植大户和企业,在绿春坝村组建了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雷竹的加工、销售,从而打消了乡亲们对雷竹产业发展的顾虑。
“今年参加西部農交会,有两家企业与我们达成了雷竹笋购买协议,不用担心竹笋卖不出去。”刘晗充满信心地说。
有了合作社“撑腰”,村民才吃下了“定心丸”,积极性被全面调动起来。
“目前,绿春坝村的雷竹林已经发展到1100多亩,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亩产值约5000元。”廖志伟算道,绿春坝村户均种植雷竹约2亩,每户年收益近万元。
在此基础上,结合绿春坝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刘晗经过多番努力还争取到1000万元乡村旅游示范点项目。
“过去,‘三山夹两河’的自然条件被看作是阻碍绿春坝村发展的天堑,但现在它却成为推动发展的一种优势。我们村四个组,其中1组搞乡村旅游点,2、3、4组搞竹海休闲园,两大项目实施好以后,不但能把产业发展好,乡亲们也能吃上旅游饭。”刘晗笑眯眯地说。
办实事,解民忧
伴随着产业的逐渐上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新旧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很多村民因竹海休闲园占地没有补偿以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等极力反对。”刘晗介绍,村民秦大祥就是其中之一。
秦大祥家祖祖辈辈都靠着田地生存,他家在“竹海休闲园”产业项目中占地最多,不愿意把土地拿出来修建休闲园。
面对乡亲们的不理解、不支持,刘晗并没有放弃,他会同村干部,通过召开院坝会,一家一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分析利弊。
在刘晗一趟又一趟的登门拜访中,秦大祥终于认识到:“只有村里发展好了小家才会好。”
于是,秦大祥找到刘晗,表示他不仅愿意拿地修建休闲园,还带头申请创办农家乐,成为绿春坝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刘书记真心实意地要带我们脱贫致富,我们怎能不支持!”秦大祥赞叹道。
目前,竹海休闲园已经动工,预计今年底就能建成。
渐渐地,刘晗在乡亲们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我们1组那座滚水坝去年被大水冲断了,是刘书记筹集资金修好的。”
“我老公在外打工时不幸身亡,是刘书记帮我找保险公司要到了5万元的意外死亡补贴。”
“我年纪大了,干不动庄稼活,是刘书记给我争取到了一年有1万多元收入的公益性岗位。”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自从刘书记来了,我们村就跟以前不大一样了。”村民开心地说道,刘书记来了后,大家的笑容多了,愁眉少了;聯络多了,矛盾少了……
如今,绿春坝村的新房越盖越多,雷竹越来越茂盛,刘晗的坚守亦逐渐开花结果。
“每次到村里,大家总会热情地留我吃饭,逢年过节也能收到乡亲们的祝福问候,这让我觉得那些付出是值得的。”刘晗欣慰地说。
【札记】
5个月前,刘晗和几个第一书记到县上开会。曾参加过渝宜铁路全县征地的一位负责人进门便问道:“谁是绿春坝村的第一书记?”
刘晗虽不知所以,却也答道“我就是”,只听见该负责人大声说道:“恭喜你,选到了三建乡群众工作难度最大的贫困村之一!”
绿春坝村,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生机。刘晗到村的第一天,望着这片劳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薄弱、90%都是丘陵的土地,深感扶贫任务的艰巨。面对此情此景,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刘晗通过走访调研,迅速摸清了绿春坝的“穷根”,因地制宜编制了《三建乡绿春坝村2017—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扶持起摇摇欲坠的雷竹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起乡村生态旅游。
在刘晗来到绿春坝村之前,因为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村中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农民出身的刘晗深知真心才能换得真情,从细节入手,设身处地为乡亲们着想,为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不仅得到乡亲们的广泛赞誉,也为政府赢得了信任。
如今,跟着刘晗走在路上,总能听到绿春坝村民的亲切问候。这位用脚步丈量民情的第一书记,不断用实绩凝聚着民心,让绿春坝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这天,刘晗的步行量突破了7公里。从绿春坝村的最东边跑到最西边,从帮乡亲们代办宅基地复垦手续到和挖断村民水管的工程队协调沟通……他马不停蹄跑完了绿春坝村的全部小组,为乡亲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事实上,在过去的304天里,刘晗几乎天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去年他甚至在短短6天内行走了59.6公里。
刚到村里,刘晗就意识到,这里并不像村名有“绿”有“春”那样生机勃勃。在绿春坝村,有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涉及435人,村里产业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
为了让“绿春坝”名副其实,刘晗沉下身子、深入村子,用扎实的作风换来脱贫攻坚举措的有效落地。
访农户,找问题
跟着刘晗走在村里,质朴乡音绵绵不绝。
“刘书记,您又来啦?”
“刘书记,中午留在我家吃饭嘛!”
走到村民廖长俸家时,他家的花狗竟摇着尾巴尾随着刘晗到处溜达。
眼前的景象,源自刘晗天天泡在村里,对贫困户一户一户地摸排走访。
下村第一天,刘晗跟着绿春坝村党支部书记廖志伟到各处了解情况。
为了能够真正融入村里,拉近与乡亲们的距离,为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他开始用脚步丈量绿春坝村,带领着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
此后,绿春坝村的乡亲们总能看到戴着黑框眼镜、手上拿着笔记本、肩上搭着白毛巾的刘晗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屋院坝。
从村头到村尾,走到哪里记到哪里,两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乡亲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在走访过程中,刘晗把群众的问题都记在本子上,寻找资源一一解决:看到大家的土鸡卖不出去,刘晗联合廖家坝村第一书记乔亚军创建了“三建乡土特产”微店,为乡亲们卖出几百只土鸡,1万多枚土鸡蛋;了解到留守老人生活拮据,刘晗协调南岸区公益志愿者协会,募捐到一批棉毛衣、围巾和帽子,让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温暖冬天……
同时,为充分掌握全村实情,刘晗还走访了绿春坝村前帮扶干部、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等,通过一次次走访调研,全面掌握了绿春坝村的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月的摸排,我终于弄清了绿春坝村的交通、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现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公共服务急需解决的难点及帮扶措施到位等情况。”刘晗说。
找准问题后,刘晗开始精准发力。
跑工地,打基础
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让绿春坝村又“绿”又有“春”?
“第一步就应该完善基础设施,这是脱贫攻坚的前提。”刘晗说。
在前期的摸排中,刘晗发现绿春坝村有着“三山夹两河”的自然环境,高山绿树成荫,但耕地面积少;山路陡峭,龙河和双鹰河碧波长流,却让乡亲们出行不便;道路虽然都已经硬化,但路窄坡陡弯度大,而且没有安装防护栏。
“要致富,先修路。”去年下半年,绿春坝村争取到15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随后,刘晗天天协调用地、跑现场、催进度,监督施工。“村里发展等不得啊!”刘晗十分着急。
目前,村里大部分道路安装好了防护栏,道路改扩建项目也正在实施。
“道路改造后,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我们出行更方便、更安全了。”乡亲们纷纷点赞。
为了利用好地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刘晗经常深入山间和田间地头考察,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农旅结合”模式建设了竹海休闲园。休闲园不但设计了机耕道、产业路,还设计了登山步道及观景平台。
“绿春坝村地理位置优越,三建乡新场镇按照旅游小镇打造好以后,竹海休闲园将是三建乡的后花园,非常适合登山望远和休闲健身。以后,大家漫步山间就像在逛公园一样。”刘晗说。
钻竹林,找产业
一来到绿春坝村,刘晗思考得最多、问得最多、讨论得最多的还是:“到底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
绿春坝村产业基础薄弱,全村90%的土地都是丘陵。若是发展传统农业,乡亲们根本富不起来。
经过仔细调研,刘晗决定充分利用好村里的现有产业——雷竹。
这10年,绿春坝村一直在大力发展产业,先后种植了花椒、核桃、油茶等经济作物,但始终不见效益。
刘晗经过调研发现,绿春坝村之前搞产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村民重视程度不高,下种后,后期的养护没有跟上,最终导致产业发展失败。
“这次不能再让雷竹产业失败。”刘晗暗自下定决心。
“三分种,七分养。”找到问题的关键后,刘晗东奔西走筹集资金,引进了森林经营所,不但帮助乡亲们免费管护雷竹,还让他们在森林经营所获取务工收益。
此外,刘晗还组织村里的种植大户和企业,在绿春坝村组建了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雷竹的加工、销售,从而打消了乡亲们对雷竹产业发展的顾虑。
“今年参加西部農交会,有两家企业与我们达成了雷竹笋购买协议,不用担心竹笋卖不出去。”刘晗充满信心地说。
有了合作社“撑腰”,村民才吃下了“定心丸”,积极性被全面调动起来。
“目前,绿春坝村的雷竹林已经发展到1100多亩,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亩产值约5000元。”廖志伟算道,绿春坝村户均种植雷竹约2亩,每户年收益近万元。
在此基础上,结合绿春坝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刘晗经过多番努力还争取到1000万元乡村旅游示范点项目。
“过去,‘三山夹两河’的自然条件被看作是阻碍绿春坝村发展的天堑,但现在它却成为推动发展的一种优势。我们村四个组,其中1组搞乡村旅游点,2、3、4组搞竹海休闲园,两大项目实施好以后,不但能把产业发展好,乡亲们也能吃上旅游饭。”刘晗笑眯眯地说。
办实事,解民忧
伴随着产业的逐渐上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新旧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很多村民因竹海休闲园占地没有补偿以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等极力反对。”刘晗介绍,村民秦大祥就是其中之一。
秦大祥家祖祖辈辈都靠着田地生存,他家在“竹海休闲园”产业项目中占地最多,不愿意把土地拿出来修建休闲园。
面对乡亲们的不理解、不支持,刘晗并没有放弃,他会同村干部,通过召开院坝会,一家一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分析利弊。
在刘晗一趟又一趟的登门拜访中,秦大祥终于认识到:“只有村里发展好了小家才会好。”
于是,秦大祥找到刘晗,表示他不仅愿意拿地修建休闲园,还带头申请创办农家乐,成为绿春坝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刘书记真心实意地要带我们脱贫致富,我们怎能不支持!”秦大祥赞叹道。
目前,竹海休闲园已经动工,预计今年底就能建成。
渐渐地,刘晗在乡亲们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我们1组那座滚水坝去年被大水冲断了,是刘书记筹集资金修好的。”
“我老公在外打工时不幸身亡,是刘书记帮我找保险公司要到了5万元的意外死亡补贴。”
“我年纪大了,干不动庄稼活,是刘书记给我争取到了一年有1万多元收入的公益性岗位。”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自从刘书记来了,我们村就跟以前不大一样了。”村民开心地说道,刘书记来了后,大家的笑容多了,愁眉少了;聯络多了,矛盾少了……
如今,绿春坝村的新房越盖越多,雷竹越来越茂盛,刘晗的坚守亦逐渐开花结果。
“每次到村里,大家总会热情地留我吃饭,逢年过节也能收到乡亲们的祝福问候,这让我觉得那些付出是值得的。”刘晗欣慰地说。
【札记】
5个月前,刘晗和几个第一书记到县上开会。曾参加过渝宜铁路全县征地的一位负责人进门便问道:“谁是绿春坝村的第一书记?”
刘晗虽不知所以,却也答道“我就是”,只听见该负责人大声说道:“恭喜你,选到了三建乡群众工作难度最大的贫困村之一!”
绿春坝村,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生机。刘晗到村的第一天,望着这片劳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薄弱、90%都是丘陵的土地,深感扶贫任务的艰巨。面对此情此景,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刘晗通过走访调研,迅速摸清了绿春坝的“穷根”,因地制宜编制了《三建乡绿春坝村2017—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扶持起摇摇欲坠的雷竹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起乡村生态旅游。
在刘晗来到绿春坝村之前,因为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村中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农民出身的刘晗深知真心才能换得真情,从细节入手,设身处地为乡亲们着想,为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不仅得到乡亲们的广泛赞誉,也为政府赢得了信任。
如今,跟着刘晗走在路上,总能听到绿春坝村民的亲切问候。这位用脚步丈量民情的第一书记,不断用实绩凝聚着民心,让绿春坝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