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eam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有的孩子好静,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爱学,有的孩子贪玩;有的孩子内敛,有的孩子活泼……这些都是孩子各自的特点。
  可是,我们往往会给那些好动、贪玩的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差异性,差异性使整个世界文明得以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北京市第三幼儿园张菁老师班上有一位名叫赵姗的小朋友,她特别不爱说话,非常内向,做事情时动作也极其缓慢。有一次,张老师请她把《萤火虫找朋友》的故事复述给伙伴们听,她明显地表现出胆怯。张老师问她故事听明白了吗?她摇摇头,其实这个故事大家已经听了许多遍。张老师知道这是姗姗羞于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原因,于是在她耳边轻轻地说:“你不愿讲没关系,晚上你把故事磁带拿回家,再仔细听听,然后把你讲的录下来给我们听。”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张老师鼓励姗姗复述故事,孩子可能会更加害怕,由于说不好故事,又会越发自卑。而张老师采取了巧妙的教育方法,尊重了孩子的特点。如果我们父母能从正确的教育观出发,尊重孩子的特点,就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方法更加有效、更加艺术。
  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有特点,父母要接受孩子的独特之处,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特点,培养孩子的特点。
  建议:如何才能尊重孩子的特点呢?
  ★ 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特点。有些父母认为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会有出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的孩子并不喜欢读书,如果一味强求,也很难有大的改观。因此,在平时,父母应该多多观察孩子,看看他对什么最感兴趣,在哪些方面有天赋,及时地发现孩子的特点。
  ★ 承认差别的存在。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许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且总拿自家孩子的短处跟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这样做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之间的差异。父母应当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
  ★ 把孩子的特点变成特长。父母发现孩子的特点后,不要打击和压制它们,可以针对这些特点,引导孩子不断地发挥与运用,鼓励孩子将自身的特点变成特长。
  ★ 与孩子多交流。父母应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有些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因而常常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父母只有了解了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了孩子的喜好,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才能尊重孩子。
  (林格 著名学者,教育专家)
其他文献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    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应给予积极鼓励。    杜绝偏食、挑食    英国人
期刊
摔跤了自己起来,不去扶    从洋洋会走会爬,有了摔跤的可能性之后,这个观念我就一直实施着。在洋洋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洋洋摔跤了洋爸也不去扶,而是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回国的时候也告诉我们国内的亲人们不要去扶。所以洋洋摔跤了,不会哭,会自己爬起来。有时候我也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内心纠结挣扎,想要上去扶,可是洋爸一副“坚定不移的冷血模样”:  “不能去扶,这样会让他产生依赖和软弱的心理。”于是,洋洋摔跤,
期刊
对于那些想把孩子培養成音乐家的家长们来说,每一个成功者的经历,都有一种示范效应。打开郎朗这本书,真正具有教科书意义的,其实是他的父亲郎国任。那么,年轻的钢琴家郎朗是在他怎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呢?    第一招:树榜样    郎国任认为,孩子刚开始学琴,目标定得高没有什么坏处,不管专业还是业余,一起步就要冲着钢琴家、艺术家去,有的孩子一开始不喜欢弹琴,要启发他,为他树立崇拜的偶像,谁成功看谁。  郎
期刊
每个孩子從出生开始,伴随着他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洗脸、第一次穿衣服……这些代表成长迹象的瞬间,感动并温暖着每一位家长。还记得您家孩子成长中的第一次发生了哪些趣事吗?走进本期微访谈,和育儿专家一起来谈谈孩子第一次做某事的收获与成长吧!    【家长记录篇】     蛋蛋妈妈:孩子第—次坐飞机我家蛋蛋第一次坐飞机,还是那次全家去兰州。当时他虽然人小,但也按半价算,因为超过
期刊
女儿准备把我的外孙女送到西雅图的“金宝贝娱乐班”。在这个娱乐班里,每周家长可以带孩子来一次,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做各种幼儿游戏。当然,家长们也可以在一起交流育儿体会。女儿给孩子报名回家后,带回来一张精美的画片,上面写满了一条条的英文。我让女儿翻译过来一看,原来是幼儿家长育儿须知。我看过之后很受启发,特转录如下: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只是在试探你。  ●别
期刊
炎热的夏天,让人真想整天泡在水里,玩水自然是不错的选择。这时,你当然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游泳池。可是,还有什么无需出门,在家里就能玩耍的舒服法子吗?  快乐是可以制造的,和孩子在家里戏水吧,很简单的!现在就和孩子一起开始吧!    泡泡    地点:客厅  道具:水、盐、糖、醋、洗洁精、小贝壳、杯子、筷子、泡泡枪  游戏方法:  第一步,先用一个小杯子装水,在这个过程中可教孩子认识水:无色无味、透明
期刊
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出色,但回家却一副“小霸王”的样子,什么都依赖家长。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园”和“家”的教育有明显的区别:在园里过集体生活,几十个孩子围着两三个老师,孩子自然很多事情都要学着做,想依赖也不行;并且有这么多同龄人一起对比,每个孩子都有好胜心,当然要好好表现了。相反,在家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对孩子百般呵护、千般宠爱,所以孩子自然会在家养成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  
期刊
在各种儿童娱乐场所、幼儿园门口,我们可以不时听见“宝宝”之类的称呼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从心底把自己的孩子视作“心肝宝贝”、“心头肉”,因此,在有的家庭,这样的昵称自然而然就成了孩子的另一个名字。  “宝宝”之类的昵称产生于婴儿期,它对孩子的心灵抚慰和情感交流类似于无形的“奶嘴”,作用十分显著。但它是伴随着“奶嘴”而产生的,也应该随着孩子的“断奶”而终止。因为它和奶嘴一样,仅仅适用于只能以哭声或“
期刊
育儿焦虑面面观  现象1  2011年9月,新秦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对890位受访者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25%的受访者认为,和上一辈相比育儿的压力“增加”。在30.67%认为“没啥变化”的受访者和17.08%认为“减小”的受访者中,多是24岁以下的女性。另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热衷付费开发孩子潜能的会员里,60%是本科以上学历,家庭月收入过万,年龄在25岁到35岁之间的都市白领。同时,
期刊
妞妞妈:“妞妞,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怎么样?老师喜不喜欢你呀?”  解析: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家长常常忽视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