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巴·攘迥多吉两次进京事略

来源 :中国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dkja51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元代西藏佛教领袖与蒙古皇室的交往中,萨迦派及款氏家族诸人的活动自然是占据首要地位的,无论是从对皇室的影响力、权势的显赫、在西藏占有的地位等各方面看,萨迦派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不过,要想全面地研究元代西藏佛教与元朝皇室的关系,其他各教派与元朝的交往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内容。噶举派中的止贡、蔡巴、达垄、噶玛、帕竹等支派都曾与元朝皇室有过重要联系,它们与皇室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萨
其他文献
<正> 觉慧论总分三科:甲、性相,乙、类别,丙、各别义.甲、显了,为觉之性相;了别,为识之性相。觉、显了、了别三者为一.乙、类别有三:七分、三分、二分等是.此中七分应有,现量、比量、重悟知、伺察意、显而不定、犹豫、倒识等七有故.丙、说各别义。先说七分:一、说现量有二:性相、差别.离分别不错乱之觉,为现觉之性相;离分别不错乱之新生无欺觉,为现量之性相.差别有四:根现量、意现量、自证现量、瑜伽现量.由自之不共增上缘有色根所生离分别不错乱之觉,为根现量之性相.又分为五种:持色根现量、持声根现量、持香
<正> 藏医学《四部医典》这部论著,是作者精通了人体、疾病与治疗的本质后完成的。故在任何一个年代,都具有千古不朽的实用价值。是一部符合科学的最佳医典。这部医典的内容包括八支,故具广泛性,它还以气、胆、液三者作为主体,因此又具有层次性和完整性。在此,对八支集要中关于人体四元素,和气、胆、液等的本性、功能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联系作一略述。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教育部指定的首批五家"全国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试点单位之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位居A类行列.学科建设体系完善、特色鲜明.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设七个二级学科.2017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突显出在党的建设研究领域的优势和领先地位.2018年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成为全国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招生单位,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
期刊
奈格里和哈特认为,生产性劳动在后工业时代发生了从马克思时代的物质劳动向"非物质劳动"或"生命政治生产"的转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效应.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不再是劳动时间,取而代之的是"共同性"成为价值衡量的"质"的标准;相应地,无偿占有共同性成为资本剥削的主要形式",诸众"成为资本剥削的主要对象.他们由此提出了新的生产劳动理论、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通过深入研读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可知:(1)奈格里和哈特的非物质劳动概念,不仅混淆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而且混淆
傅斯年的"中华民族是整个的"观点,为顾颉刚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说开辟了先路;但同中有异,其中包含富有智慧与个性的中华民族观.国难当头,傅斯年强调政治与学术相统一,以民族大义为重,表现出有别于单纯读书人的政治敏锐与远见卓识.费孝通、白寿彝当年同属学生辈,新中国成立后都超越了自己原来对"民族"的认识",殊途同归".他们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思想创获,无疑在于前者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后者则提出了关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撰成《中国通史》鸿篇巨制.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研究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原创性贡献研究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研究5.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6.伟大建党精神研究7.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8.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究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10.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研究.
期刊
纳斯鲍姆基于认知情感论立场分析了通常的愤怒的五个要素,认为通常的愤怒要么走上了"报复之路",要么走上了"地位之路",因此她否定了通常的愤怒的道德地位,提出了"转型愤怒"的理论观点.尽管纳斯鲍姆对愤怒的分析细致而独到,但完全否定愤怒的道德地位则有失偏颇.
爱德华·P·汤普森与佩里·安德森之争是二战后西方左翼的重要理论争鸣,他们的论战对于在资本高速发展的时代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新路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革命道路方面,双方表现出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分:汤普森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应当立足于民族实际,走具有本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安德森主张扬弃本土民族文化的局限性,走国际主义的革命之路.在理论范式方面,双方存在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方法之分:汤普森的文化主义方法强调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具有强烈的经验主义倾向;安德森的结构主义方法则重视理论建构和宏观
<正> 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国外曾经出版若干部系统地讲西藏历史和藏族文化史的著作,一时颇有风起云涌之势,在这一浪潮过去后,近二十多年来,虽然西藏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国外这一类出版物反而不多。读过1987年出版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助教授谭·戈伦夫(A.Tom Grunfeld)著《近代西藏的诞生》(The Making of ModernTibet)我觉得它宛如一声惊蛰的春雷,给关心西藏历史研究的人们启示一个新的研究天地的到来,也给渴望了解西藏的一切的人们带来了温润的知识的新雨。本来,在学
<正> 在此对尚未见史或未曾正确记载的西藏昌都地区丹玛岩上吐蕃赞普时代的摩崖刻文作简单介绍。在过去的藏族史料及近期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吐蕃金石录》、《吐蕃文献选读》等书中没有记载或未曾正确记载。其原因是:西藏史料《王统世系明鉴》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