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给老师起绰号这种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生。从教多年,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通过分析总结得出行之有效之法。对于青春期的学生给老师起绰号之事,不能当洪水猛兽看待,操之过急,而是应正确认识,以静制动,宽严有度,善意化解,真正做到用心去“经营”绰号背后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经营;绰号;以静制动;宽严有度;善意化解
在学校,学生给老师起绰号的现象并不少见,解决方法也层出不穷。笔者从教多年,已经不止一次被学生起绰号,以下是其中一例: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第一节课的铃声响了,笔者像往常一样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正准备叫“上课”二字,突然,一向多管闲事的小柏大声说:“老师,有人给你起绰号,也就是花名……”笔者一愣,情不自禁地顺着小柏指的方向挪移讲台上的第一块白板,果然,在下一块白板上用白板笔清清楚楚、歪歪斜斜地写着两个名——“江尼玛”“将你妈”,这不是骂人的话吗?这班家伙反了,居然敢在“老虎头上叮虱子”!这不是明摆着要宣战吗?正欲发火,却转念一想,就算把肇事者揪出来,批一顿,以后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在其背后将会引发出更多的问题。况且,“江尼玛”和“王尼玛”(暴走动画的主角)有相似点,也许不是敌意吧。于是,笔者立马平静下来,理智地解决了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正确认识,以静制动
六年级毕业生,刚步入青春期,心理发展极其不稳定,感情、意志、个性发展不成熟,对新鲜事物很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试探新任班主任并非奇怪之事。如果此时我真发火了,那就是中了學生的圈套了。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在白板上写下了“班会主题:学会尊重”八个大字。首先,笔者向学生讲述了人类的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其中,尊重的需求既是教师所需要的,也是同学们所需要的。接着分析,自古以来,人类把老师比作春蚕、园丁,无非是想说明,老师是乐于为学生、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不需要回报什么,但是,他们需要“尊重”!什么礼物都比不上“尊重”二字!笔者情绪激昂,语气坚定,犹如千斤压顶,学生一听,都傻眼了,一个个低着头,似乎思考着什么……《荀子》有述“仁者必敬人”,接着,笔者表扬了一批会尊敬老师的好学生。一分钟过去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把乱写乱画的两位同学揭发了出来。但这两个同学只承认写了第一个“江尼玛”,而剩下一个是谁写的?此时,铃声响了……
二、宽严有度,小心呵护
青春期的学生与老师相处,往往不轻易袒露内心的世界,有时也容易产生对抗情绪,但他们往往又害怕舆论,害怕在同学面前丢脸。此时,必须严肃慎重,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要注意科学性,讲究思想性,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在没人承认又无法揭发出谁的情况下,笔者担心影响全班,只能让大家下课,但却留给学生两句话——这个同学再不承认的话,下午的队活动课,大家继续讨论、研究,看是谁写的。如果这位同学能勇敢地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向老师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说明这个同学心中有集体,不想拖累大家,够义气!立刻,同学们七嘴八舌:“快承认了吧、我们得活动啊!快……”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其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经过笔者的细心呵护,宽严有度。最后一个“作案者”终于自首了——偷偷地在老师办公桌上放下了一张小纸条。
三、深入了解,善意感化
卢梭认为:“人性的本来面目便是善的,只不过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等外界原因污浊了人类那颗善良的心,而此时,教育的良好引导十分有助于天性之善继续向前发展。”为了教育好这三位学生,笔者对其及时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以一颗善良的心感化了她们。首先弄清了学生给老师起绰号纯粹是闹着玩,并无恶意,让她们自觉承认了错。其二,面向全体,分析了起绰号的利与弊。如“博士、牛顿、大文豪”等一些绰号是善意的,反映出大家对老师渊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书写能力的崇敬之情。但是,如“监狱长、暴君”等之类的绰号则反映了对教师的态度欠端正,必须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以促进班集体和谐,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最后,笔者送给学生一句话,“尊重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从此,班里再也没有人给别人起不雅的绰号,而后来承认错误的学生还说老师最理解她。毕业当天,该生还送给老师一个爱心卡,上面写着:“老师,您让我懂得了尊重,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
事实证明,如果善于考虑师生关系的根本问题,用心去“经营”绰号背后的师生关系,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反之,将不得而知了。
参考文献:
[1]陈锋,王慧敏,曹莹,等.爱与自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杨同根.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指导[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经营;绰号;以静制动;宽严有度;善意化解
在学校,学生给老师起绰号的现象并不少见,解决方法也层出不穷。笔者从教多年,已经不止一次被学生起绰号,以下是其中一例: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第一节课的铃声响了,笔者像往常一样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正准备叫“上课”二字,突然,一向多管闲事的小柏大声说:“老师,有人给你起绰号,也就是花名……”笔者一愣,情不自禁地顺着小柏指的方向挪移讲台上的第一块白板,果然,在下一块白板上用白板笔清清楚楚、歪歪斜斜地写着两个名——“江尼玛”“将你妈”,这不是骂人的话吗?这班家伙反了,居然敢在“老虎头上叮虱子”!这不是明摆着要宣战吗?正欲发火,却转念一想,就算把肇事者揪出来,批一顿,以后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在其背后将会引发出更多的问题。况且,“江尼玛”和“王尼玛”(暴走动画的主角)有相似点,也许不是敌意吧。于是,笔者立马平静下来,理智地解决了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正确认识,以静制动
六年级毕业生,刚步入青春期,心理发展极其不稳定,感情、意志、个性发展不成熟,对新鲜事物很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试探新任班主任并非奇怪之事。如果此时我真发火了,那就是中了學生的圈套了。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在白板上写下了“班会主题:学会尊重”八个大字。首先,笔者向学生讲述了人类的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其中,尊重的需求既是教师所需要的,也是同学们所需要的。接着分析,自古以来,人类把老师比作春蚕、园丁,无非是想说明,老师是乐于为学生、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不需要回报什么,但是,他们需要“尊重”!什么礼物都比不上“尊重”二字!笔者情绪激昂,语气坚定,犹如千斤压顶,学生一听,都傻眼了,一个个低着头,似乎思考着什么……《荀子》有述“仁者必敬人”,接着,笔者表扬了一批会尊敬老师的好学生。一分钟过去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把乱写乱画的两位同学揭发了出来。但这两个同学只承认写了第一个“江尼玛”,而剩下一个是谁写的?此时,铃声响了……
二、宽严有度,小心呵护
青春期的学生与老师相处,往往不轻易袒露内心的世界,有时也容易产生对抗情绪,但他们往往又害怕舆论,害怕在同学面前丢脸。此时,必须严肃慎重,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要注意科学性,讲究思想性,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在没人承认又无法揭发出谁的情况下,笔者担心影响全班,只能让大家下课,但却留给学生两句话——这个同学再不承认的话,下午的队活动课,大家继续讨论、研究,看是谁写的。如果这位同学能勇敢地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向老师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说明这个同学心中有集体,不想拖累大家,够义气!立刻,同学们七嘴八舌:“快承认了吧、我们得活动啊!快……”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其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经过笔者的细心呵护,宽严有度。最后一个“作案者”终于自首了——偷偷地在老师办公桌上放下了一张小纸条。
三、深入了解,善意感化
卢梭认为:“人性的本来面目便是善的,只不过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等外界原因污浊了人类那颗善良的心,而此时,教育的良好引导十分有助于天性之善继续向前发展。”为了教育好这三位学生,笔者对其及时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以一颗善良的心感化了她们。首先弄清了学生给老师起绰号纯粹是闹着玩,并无恶意,让她们自觉承认了错。其二,面向全体,分析了起绰号的利与弊。如“博士、牛顿、大文豪”等一些绰号是善意的,反映出大家对老师渊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书写能力的崇敬之情。但是,如“监狱长、暴君”等之类的绰号则反映了对教师的态度欠端正,必须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以促进班集体和谐,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最后,笔者送给学生一句话,“尊重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从此,班里再也没有人给别人起不雅的绰号,而后来承认错误的学生还说老师最理解她。毕业当天,该生还送给老师一个爱心卡,上面写着:“老师,您让我懂得了尊重,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
事实证明,如果善于考虑师生关系的根本问题,用心去“经营”绰号背后的师生关系,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反之,将不得而知了。
参考文献:
[1]陈锋,王慧敏,曹莹,等.爱与自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杨同根.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指导[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