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春是贾府众多女子中的佼佼者,她有才情,有远见,敢说敢做,具有精明的才干;她机敏灵巧,工于心计;她自尊自强,极力维护自己的不容人侵犯的尊严。但由于“庶出”的身份,囿于世俗的偏见,她内心深处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她的才干与她的身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有补天之才,可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有心比天高的傲气,却在内心深处有着对自己出生的鄙视,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折磨着她,曹雪芹想让探春来“补天”,无奈她先天残疾,在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红楼梦》这部作品“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探春;叹春
在《红楼梦》里三姑娘探春是一朵娇艳的玫瑰花,香艳无比,惹人喜爱,不过玫瑰花径上长满了刺,十分扎手。若只是单纯的漂亮也就罢了,红楼里边美人多了,纵使多了这一个花瓶又怎样?倘若这探春没有自己的特别之处,那她也就泯然于众矣。但其并非是个金玉其外的主,而是贾府四艳之中除了元春之外的另一位有才干的女子,而且较之于元春,在她身上更多了一份魄力和精明,少了一份伤怀。
探春漂亮,能干,有见识,连王熙凤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在诸小姑之中也独独对她畏惧三分。探春敢作敢为,而且善于吸取经验,大张旗鼓地在大观园里改革起来了。探春将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三权有效分离,其实已经得了现代改革的精髓。
但探春是可悲的,她的可悲是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可悲还在于她所处时代里她的性别。
探春生长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而且是在皇权集中以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没有任何人可以打破这种格局。探春很精明,知道那种制度、礼法的不可改变,也难以抗争,为了摆脱自己与生俱来的劣势,便以正经小姐自居,不承认赵姨娘为自己的母亲,而将自己与王夫人加上一条人工的脐带,这是探春自己无法主导的。尽管他是赵姨娘的亲生女儿,但她从不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弟弟相亲近,而是拼命的向正经主子靠拢,还特别亲近贾宝玉。她在处理这些冷酷的嫡庶关系时,环境逼着她不得不采取那样的方式。自卑的行为也是在那种环境中被逼出来的,这也说明了那种礼法的吃人本质。
她生性反对迎春的懦弱忍受,也反对惜春的绕着是非走,她反对这种弱者行为。因此每当触及到她的出身时,她是不惜一切的抗争。这固然反映了她强的一面,但也透露她极为“敏感”的一面。作为压迫她迫害她的等级制度,她自己想去挣脱,但是在对于有人想打破这种等级制度时,她毫不犹豫的加以维护,例如在抄件大观园的时候,给王善宝家的一巴掌并且在那里声色俱厉,义正词严,这里维护的不仅是她个人的自尊心,而且维护整个家族的尊严。这种“狗仗人势”的奴才,欺负的不仅是一个小姐,是在颠倒一种社会关系,这才是探春所不能容忍的。这又是探春身上的另一层悲剧:等级本来就是压迫她的东西,现在她自己却加以维护,而且不容他人侵犯她小姐的尊严。她的“庶出”身份,她行事起来不免有些乖张。她喊自己的生母为“姨娘”,而喊正室太太王夫人为“母亲”,把自己的亲舅舅当作奴才对待。她一方面恨自己是“庶出”,另一方面她又摔不掉“庶出”的名分。她觉得“庶出” 是她前途的绊脚石,于是,她拼命往上爬,时时刻刻的强调自己的“主子小姐”身份,对赵姨娘贾环倍加冷淡,亲舅舅死了也不肯多拨一分银子,对奴婢平儿颐指气使、指手划脚。
在她主持家务的时候,处理作为仆人的舅舅的丧事赏银问题上,毫不徇情的依旧例行赏甚至公然与赵姨娘争执名分问题,否认赵国基是舅舅,又显得过于绝情。她是小姐,尽管是庶出的,她必须要有小姐的尊严和架势,下人必须恭敬她,她对待下人怎么样是她对夏热你的体恤和关爱,完全是属于她的恩赐,她给及想给的,不给的东西也不许外人去争取,就算是亲身的母亲也不行,她必须对于她小姐的身份尊敬和尽忠;赵国基是她舅舅,却是一个仆人,从伦理方面她又要尽孝道。可是在尽忠与尽孝之间有着强烈的冲突,这样矛盾的事情她必须舍弃其中的一方面,让读者感觉探春的矛盾性,可是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时,探春显得独到老练,绝对不会拖泥带水,她选择了尽忠,而在这里面表现的居然是封建伦理的矛盾性。首先,探春是庶出的,她极力去打破这种先天不足;其次,她又要在仆人面前去维护这种等级观念,不让其他人打破,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最后,在这种矛盾中,探春的这种矛盾性也可能是曹雪芹想着去“补天”,可是不知道怎么样去补天的无可奈何吧!因为自尊,所以她自强,成为大观园中一个才思精细绝无仅有的理家能手。
她极力想抗争的等级观念又是她必须加以维护的,怎么一个“悲”字了得!这是探春的第一“叹”。
探春的第二“叹”表现在她的性别上面。她是女性,先天不足还加上后天的残疾,一“悲”到底。
曹公给她的判词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终究是个女子,她不是没有反抗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女性身份限制了她才能的发挥,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性,必须遵守封建社会的礼仪规范,必须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必须遵守“神权、君权、族权、父权”,在这层层的压迫下面,女性被潜规则了,她们没有的话语权,她们的话语长期处于被压抑、被噤声的状态中,处于一种失落的自我状态下去做一些事情。中国传统对待女性的态度就是在家里面相夫教子,而当男性无所作为的时候,有需要女性去做一些事情。《红楼梦》中的男性大部分是污浊的,贾府中的男主子们大多精神空虚,如贾敬妄求长寿,服丹致命;贾赦作威作福,沉湎酒色;贾政还像个正人君子,却庸碌无为,一筹莫展;下一代的贾珍、贾琏,都是道德堕落的淫乱之徒,在这座雍容华贵的府邸中,没有男性出来掌控局面,却让打字不识几个的王熙凤掌握了大权,尽管她后面是王夫人和贾母,都代表着女性群体。而探春也是里面的一员。
当王熙凤小产的时候,身体抱恙,于是李贽、探春、宝钗开始管理这个大家庭,但是主要管理者是探春,她做了三件事情;探春当事之初,恰遇到她的舅舅——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亡之事,关于赏银的事情;第二件便是蠲免了贾环贾兰宝玉上学的点心纸笔的月银。另一件事,便是探春看了她家的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的管理方法,感到大观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完全糟塌,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方案。我们不在这里谈论她的管理怎么样。我们仅仅是说这几件事情在封建大家庭里面是不是应该都由男性化来做,特别是第三件事,但是贾府里面没有一个男性出来做这些事情,而基本上全部是女性在做事情,这与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又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一方面封建论理让女性“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强烈的压迫她们独立的自我和女性的独特意识,让她们的话语被禁止被压抑:而另一方面又在依靠着他们维护自己的统治,贾府中的女性就在这样的畸形的环境下不断的成长,在不断的实践中,探春感觉到自己可以思考可以去做一些男性也可以做的事情,这样在挣破封建伦理道德的同时还在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识,但是她有承受着无比大的压力,因为她是女性。
作为女性,她首先不能在家里面有狠激烈的反映,没有那样的环境给予她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贾府那座即将倒塌的大厦里面,男性无用,只有女性来做,她们开始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尝试着去改变,去补天。探春在管理大观园时,表现出来的魄力是很多男性都比不上的,如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对她的评价:“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女性在那时只有一个可能离开自己的家,就是出嫁,可是出嫁了也只是从一间房子移到了另一间房子而已,没有多大的变化,她们所处的环境可能就那间屋子那么大,接触的人就那几个,压抑在她们身上的锁链是沉重的。因为一般家庭不会要女性去做什么。而封建社会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伦理是在宣扬女性无才便是德的,就连宝钗在教训黛玉“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最怕看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药了”,可见封建礼教的强大性。
探春作为女性即需要严格的遵守封建礼法,又要在贾府这个具体的时空中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需要去管理这里面的事情,这样的矛盾严重的摧残着探春的精神和打击她心理,生不逢时的悲剧情结油然而生。
人最可悲的就是清醒着,因为清醒,所以痛苦。喜欢探春,因为她的才情与魄力,喜欢她“我最喜欢芭蕉,就叫‘蕉下客’吧”的小儿女状,喜欢她两行泪珠滚将下来时的悲凉,喜欢她改革大观园时的女强人样。
曹雪芹如此去描写探春,通过这先天不足和后天残疾的两种形式,彻底的给探春打上了悲剧的底蕴,读者一看便知道探春的悲从何来,然而她生于末世,命运不佳,只有千里东风与她相伴。
最后通过远嫁时的一首歌曲来表现探春的无奈和伤悲:“一帆风雨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挂。”她最后只能怪自己“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了。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郜文静,《贾探春的管理才能研究述略》,《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三辑
关键词:《红楼梦》;探春;叹春
在《红楼梦》里三姑娘探春是一朵娇艳的玫瑰花,香艳无比,惹人喜爱,不过玫瑰花径上长满了刺,十分扎手。若只是单纯的漂亮也就罢了,红楼里边美人多了,纵使多了这一个花瓶又怎样?倘若这探春没有自己的特别之处,那她也就泯然于众矣。但其并非是个金玉其外的主,而是贾府四艳之中除了元春之外的另一位有才干的女子,而且较之于元春,在她身上更多了一份魄力和精明,少了一份伤怀。
探春漂亮,能干,有见识,连王熙凤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在诸小姑之中也独独对她畏惧三分。探春敢作敢为,而且善于吸取经验,大张旗鼓地在大观园里改革起来了。探春将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三权有效分离,其实已经得了现代改革的精髓。
但探春是可悲的,她的可悲是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可悲还在于她所处时代里她的性别。
探春生长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而且是在皇权集中以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没有任何人可以打破这种格局。探春很精明,知道那种制度、礼法的不可改变,也难以抗争,为了摆脱自己与生俱来的劣势,便以正经小姐自居,不承认赵姨娘为自己的母亲,而将自己与王夫人加上一条人工的脐带,这是探春自己无法主导的。尽管他是赵姨娘的亲生女儿,但她从不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弟弟相亲近,而是拼命的向正经主子靠拢,还特别亲近贾宝玉。她在处理这些冷酷的嫡庶关系时,环境逼着她不得不采取那样的方式。自卑的行为也是在那种环境中被逼出来的,这也说明了那种礼法的吃人本质。
她生性反对迎春的懦弱忍受,也反对惜春的绕着是非走,她反对这种弱者行为。因此每当触及到她的出身时,她是不惜一切的抗争。这固然反映了她强的一面,但也透露她极为“敏感”的一面。作为压迫她迫害她的等级制度,她自己想去挣脱,但是在对于有人想打破这种等级制度时,她毫不犹豫的加以维护,例如在抄件大观园的时候,给王善宝家的一巴掌并且在那里声色俱厉,义正词严,这里维护的不仅是她个人的自尊心,而且维护整个家族的尊严。这种“狗仗人势”的奴才,欺负的不仅是一个小姐,是在颠倒一种社会关系,这才是探春所不能容忍的。这又是探春身上的另一层悲剧:等级本来就是压迫她的东西,现在她自己却加以维护,而且不容他人侵犯她小姐的尊严。她的“庶出”身份,她行事起来不免有些乖张。她喊自己的生母为“姨娘”,而喊正室太太王夫人为“母亲”,把自己的亲舅舅当作奴才对待。她一方面恨自己是“庶出”,另一方面她又摔不掉“庶出”的名分。她觉得“庶出” 是她前途的绊脚石,于是,她拼命往上爬,时时刻刻的强调自己的“主子小姐”身份,对赵姨娘贾环倍加冷淡,亲舅舅死了也不肯多拨一分银子,对奴婢平儿颐指气使、指手划脚。
在她主持家务的时候,处理作为仆人的舅舅的丧事赏银问题上,毫不徇情的依旧例行赏甚至公然与赵姨娘争执名分问题,否认赵国基是舅舅,又显得过于绝情。她是小姐,尽管是庶出的,她必须要有小姐的尊严和架势,下人必须恭敬她,她对待下人怎么样是她对夏热你的体恤和关爱,完全是属于她的恩赐,她给及想给的,不给的东西也不许外人去争取,就算是亲身的母亲也不行,她必须对于她小姐的身份尊敬和尽忠;赵国基是她舅舅,却是一个仆人,从伦理方面她又要尽孝道。可是在尽忠与尽孝之间有着强烈的冲突,这样矛盾的事情她必须舍弃其中的一方面,让读者感觉探春的矛盾性,可是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时,探春显得独到老练,绝对不会拖泥带水,她选择了尽忠,而在这里面表现的居然是封建伦理的矛盾性。首先,探春是庶出的,她极力去打破这种先天不足;其次,她又要在仆人面前去维护这种等级观念,不让其他人打破,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最后,在这种矛盾中,探春的这种矛盾性也可能是曹雪芹想着去“补天”,可是不知道怎么样去补天的无可奈何吧!因为自尊,所以她自强,成为大观园中一个才思精细绝无仅有的理家能手。
她极力想抗争的等级观念又是她必须加以维护的,怎么一个“悲”字了得!这是探春的第一“叹”。
探春的第二“叹”表现在她的性别上面。她是女性,先天不足还加上后天的残疾,一“悲”到底。
曹公给她的判词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终究是个女子,她不是没有反抗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女性身份限制了她才能的发挥,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性,必须遵守封建社会的礼仪规范,必须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必须遵守“神权、君权、族权、父权”,在这层层的压迫下面,女性被潜规则了,她们没有的话语权,她们的话语长期处于被压抑、被噤声的状态中,处于一种失落的自我状态下去做一些事情。中国传统对待女性的态度就是在家里面相夫教子,而当男性无所作为的时候,有需要女性去做一些事情。《红楼梦》中的男性大部分是污浊的,贾府中的男主子们大多精神空虚,如贾敬妄求长寿,服丹致命;贾赦作威作福,沉湎酒色;贾政还像个正人君子,却庸碌无为,一筹莫展;下一代的贾珍、贾琏,都是道德堕落的淫乱之徒,在这座雍容华贵的府邸中,没有男性出来掌控局面,却让打字不识几个的王熙凤掌握了大权,尽管她后面是王夫人和贾母,都代表着女性群体。而探春也是里面的一员。
当王熙凤小产的时候,身体抱恙,于是李贽、探春、宝钗开始管理这个大家庭,但是主要管理者是探春,她做了三件事情;探春当事之初,恰遇到她的舅舅——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亡之事,关于赏银的事情;第二件便是蠲免了贾环贾兰宝玉上学的点心纸笔的月银。另一件事,便是探春看了她家的奴才赖大家的花园的管理方法,感到大观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完全糟塌,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方案。我们不在这里谈论她的管理怎么样。我们仅仅是说这几件事情在封建大家庭里面是不是应该都由男性化来做,特别是第三件事,但是贾府里面没有一个男性出来做这些事情,而基本上全部是女性在做事情,这与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又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一方面封建论理让女性“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强烈的压迫她们独立的自我和女性的独特意识,让她们的话语被禁止被压抑:而另一方面又在依靠着他们维护自己的统治,贾府中的女性就在这样的畸形的环境下不断的成长,在不断的实践中,探春感觉到自己可以思考可以去做一些男性也可以做的事情,这样在挣破封建伦理道德的同时还在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识,但是她有承受着无比大的压力,因为她是女性。
作为女性,她首先不能在家里面有狠激烈的反映,没有那样的环境给予她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贾府那座即将倒塌的大厦里面,男性无用,只有女性来做,她们开始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尝试着去改变,去补天。探春在管理大观园时,表现出来的魄力是很多男性都比不上的,如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对她的评价:“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女性在那时只有一个可能离开自己的家,就是出嫁,可是出嫁了也只是从一间房子移到了另一间房子而已,没有多大的变化,她们所处的环境可能就那间屋子那么大,接触的人就那几个,压抑在她们身上的锁链是沉重的。因为一般家庭不会要女性去做什么。而封建社会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伦理是在宣扬女性无才便是德的,就连宝钗在教训黛玉“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最怕看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药了”,可见封建礼教的强大性。
探春作为女性即需要严格的遵守封建礼法,又要在贾府这个具体的时空中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需要去管理这里面的事情,这样的矛盾严重的摧残着探春的精神和打击她心理,生不逢时的悲剧情结油然而生。
人最可悲的就是清醒着,因为清醒,所以痛苦。喜欢探春,因为她的才情与魄力,喜欢她“我最喜欢芭蕉,就叫‘蕉下客’吧”的小儿女状,喜欢她两行泪珠滚将下来时的悲凉,喜欢她改革大观园时的女强人样。
曹雪芹如此去描写探春,通过这先天不足和后天残疾的两种形式,彻底的给探春打上了悲剧的底蕴,读者一看便知道探春的悲从何来,然而她生于末世,命运不佳,只有千里东风与她相伴。
最后通过远嫁时的一首歌曲来表现探春的无奈和伤悲:“一帆风雨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挂。”她最后只能怪自己“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了。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郜文静,《贾探春的管理才能研究述略》,《红楼梦学刊》2011年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