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说这些步骤包您选中一位优秀且合适的总经理,那未免过于轻狂。韦尔奇曾经说过:为GE选CEO是他一生中最难的商业决策。
朋友委托我们帮他寻猎一位新项目事业部总经理,在初步了解了他们集团的组织架构及产品特性后,我们就此职位做了详尽的沟通。最后,朋友特地交代:“我们公司用人非常慎重,特别是这个岗位,这个人必须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影响力、计划性与执行能力、项目控制力。”
我静静听他一口气说完8个“力”,不禁一声苦笑。
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每个企业都希望找到的职业经理十全十美,但到底如何去选这样一位“八力齐全”的总经理呢?企业文化的差异、产品特性的差异、品牌阶段的差异、团队构成的差异导致选择标准五花八门,有些更是凭感觉去挑选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在服务企业的过程可总结了一些粗浅的反向思维,与广大企业共勉。
三问定优劣
第一问:“可否讲一件您做过最难或者最让您记忆犹新的决策?”
一个经历过涅重生的管理者更能经受起风云变幻的市场格局,不管是人事变动带来的阵痛,还是四面受敌经营决策承受的压力,都会让一个真正有管理经历的人印象深刻。
情节可以编造,但细节不能杜撰。在他叙述决策过程时,你可以从他讲的那些故事细节中判断出所讲是否属实。
为什么总经理一定要有独自决策的能力?因为无论用什么民主方式和团队组织进行管理,商业决策总有不确定性,有些决定只能一个人拍板!这个拍板的经历就是管理者成熟的必要条件。
譬如朱元璋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系列韬光养晦的动作之后,面对两大劲敌——张士诚和陈友谅到底先拿下谁的生死攸关难题面前,决绝判断,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可见,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即时的决策能力在关键时刻相当重要。
如果一个候选人,讲来讲去总是讲到“我们或者我们公司”怎么样,那说明他还没有经历过独自决策的痛苦,这样的人暂时还当不了总经理。
第二问:“您犯过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拿一些不痛不痒的错误来敷衍你,这只能说明两点:一,他是个高级马仔,没有独自做过决策;二,他尽管独自做过决策,但没有承认错误的习惯。
这两点中任何一点都不适合担当总经理的职务。一个人如果还没有承认错误的自嘲能力,不可能是个自信的人,总经理首先要自信。他连面对错误并相信错误不会重复出现的自信都没有,还能率领一家企业走向成功?
所以管理经历越丰富的人,做的判断越多,错误的判断也越多,商场上没人是常胜将军!
第三问:“能否评价一下您的上一个东家?”
如果候选人用“还不错”、“很糟糕”这样的词汇想蒙混过关,那对不起,至少说明他还不够级别做总经理这个职位。一个深度接触企业的高管,如果任职时间足够长,定能客观并很有原则地分析一家企业的优胜劣势,并能从他的叙述当中捕捉到他既有心灰意冷又心有余力的两面性。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会做事情只考虑眼前而不考虑企业的将来,不会总是动用太多资源而不考虑成本付出,不会对下属只考虑使用而不考虑耐心培养。所以,不求与企业同生死、共患难,但至少全情投入的总经理,才会对曾就职过的企业有种欲说还休的心境。
四个反思维选择
第一选:一个有过优秀业绩的候选人和一个业绩一般的候选人,选谁?
第一感觉,大多数人都会选优秀业绩的候选人。可是仔细想一想,哪个人的成功没有偶然因素?如果把偶然因素剔除掉,那个优秀业绩的候选人还会那么优秀吗?答案是不一定。
特别是一个刚刚取得优秀业绩的人,常常会因为做出成绩后有点找不到“北”,以为自己真的很能干。这就是管理学说的内外归因理论——对别人的成绩,我们往往会归结为幸运;对自己的成绩,往往归结为能力。
管理企业不同于心脏手术,一个医生过去手术的成功率基本能代表下一个手术的成功率;而成功的总经理无迹可寻,管理者过去的成功,不代表他今天能成功。为什么?因为管理者的成功靠的是一群人,每个企业的这群人都是独特的,人的心态也都是不断变的。
第二选:表达能力强和表达能力弱的候选人,选谁?
符合常识的答案当然是表达能力强的人,因为沟通是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可是根据生物学的功能补偿理论,这个结论就有问题了。功能补偿说的是,当一种生物眼睛不太行,它的耳朵和鼻子就分外灵敏。这种现象在残疾人身上也得到验证,失明人的耳朵格外好使。
这个理论反过来对不对——一个能说的人,是不是行动力就弱?好像也是这么回事,我们往往说:这个人很能说,其实,言外之意往往是这个人不怎么能做。
管理者的确需要超强的沟通能力,但管理者同别人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不是语言,而是行动。比如,一项人事任免,一笔特殊奖金的发放,往墙上一贴,不用任何解释,员工马上就会明白:公司鼓励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一句话没说,沟通完了。
所以,挑选管理者,最重要是看他的做事能力,而不是看他的表达能力;而一个人能说,并不能代表能做。其实我们都碰到过很多语言表达差,但行动能力强的人,可惜一旦当选总经理时,往往把这种人忘了。所以,选总经理要警惕那些能讲的人。
第三选:高学历和低学历的人同台竞技,选谁?
学历只是证明学习教科书的能力,而工作需要的是另外一种能力,两者有共通之处,但不重合,所以无需按照学历确定人才,尤其是总经理的人选,更要打破这个浅薄的标准。
依高学历为招聘标准的企业,我知道两个,一个是神州电脑,他们的销售人员都要求重点大学毕业,看看神州电脑做的那个烂样,这就是重学历的下场。还有一个清华阳光太阳能,他们的决策层绝对都是清一色的清华硕士以上学历,但是,你看看,这个曾经是个开创中国太阳能产业的领军企业,现在落魄成什么样子了?中国十大太阳能,他还排得上号吗?
千万别迷信学历,尤其是高学历。高学历最多代表读书能力强,总经理可是一个更需要情商和耐力的活。
第四选:一个60后和一个70后,选谁?
按照年轻化的原则,现在可能没人再会重用60年代的人了。
可是当代人平均要活75岁以上,如果条件允许,一个50岁的人至少还能健康工作10年。更关键的是:管理是实践的艺术。什么是实践的艺术?就是说工作时间越长,技艺越精湛! 比如韦尔奇、李嘉诚、王永庆、柳传志就是管理实践艺术的最好代表。难道他们老了吗?从生理角度的确老了,但是请千万不要忘记管理职业,姜是老的辣!
可是按照法定退休习惯,对他们不能再委以重任了。这恰恰是最大的浪费!他们刚刚犯完了足够的错误,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到了遇事不惊的年龄,少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从管理职业来说,他们正是最黄金的年龄!如果不用他们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损失!
如果我说这些步骤包您选中一位优秀且合适的总经理,那未免过于轻狂。韦尔奇曾经说过:为GE选CEO是他一生中最难的商业决策。注意:他没说是最难之一。而那3个候选人都曾跟韦尔奇共事超过15年。
记住:选对总经理七分技巧三分运气。
按照法定退休习惯,对60岁以后不能再委以重任了。这恰恰是最大的浪费!他们刚刚犯完了足够的错误,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到了遇事不惊的年龄,少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从管理职业来说,他们正是最黄金的年龄!如果不用他们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损失!
朋友委托我们帮他寻猎一位新项目事业部总经理,在初步了解了他们集团的组织架构及产品特性后,我们就此职位做了详尽的沟通。最后,朋友特地交代:“我们公司用人非常慎重,特别是这个岗位,这个人必须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影响力、计划性与执行能力、项目控制力。”
我静静听他一口气说完8个“力”,不禁一声苦笑。
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每个企业都希望找到的职业经理十全十美,但到底如何去选这样一位“八力齐全”的总经理呢?企业文化的差异、产品特性的差异、品牌阶段的差异、团队构成的差异导致选择标准五花八门,有些更是凭感觉去挑选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在服务企业的过程可总结了一些粗浅的反向思维,与广大企业共勉。
三问定优劣
第一问:“可否讲一件您做过最难或者最让您记忆犹新的决策?”
一个经历过涅重生的管理者更能经受起风云变幻的市场格局,不管是人事变动带来的阵痛,还是四面受敌经营决策承受的压力,都会让一个真正有管理经历的人印象深刻。
情节可以编造,但细节不能杜撰。在他叙述决策过程时,你可以从他讲的那些故事细节中判断出所讲是否属实。
为什么总经理一定要有独自决策的能力?因为无论用什么民主方式和团队组织进行管理,商业决策总有不确定性,有些决定只能一个人拍板!这个拍板的经历就是管理者成熟的必要条件。
譬如朱元璋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系列韬光养晦的动作之后,面对两大劲敌——张士诚和陈友谅到底先拿下谁的生死攸关难题面前,决绝判断,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可见,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即时的决策能力在关键时刻相当重要。
如果一个候选人,讲来讲去总是讲到“我们或者我们公司”怎么样,那说明他还没有经历过独自决策的痛苦,这样的人暂时还当不了总经理。
第二问:“您犯过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拿一些不痛不痒的错误来敷衍你,这只能说明两点:一,他是个高级马仔,没有独自做过决策;二,他尽管独自做过决策,但没有承认错误的习惯。
这两点中任何一点都不适合担当总经理的职务。一个人如果还没有承认错误的自嘲能力,不可能是个自信的人,总经理首先要自信。他连面对错误并相信错误不会重复出现的自信都没有,还能率领一家企业走向成功?
所以管理经历越丰富的人,做的判断越多,错误的判断也越多,商场上没人是常胜将军!
第三问:“能否评价一下您的上一个东家?”
如果候选人用“还不错”、“很糟糕”这样的词汇想蒙混过关,那对不起,至少说明他还不够级别做总经理这个职位。一个深度接触企业的高管,如果任职时间足够长,定能客观并很有原则地分析一家企业的优胜劣势,并能从他的叙述当中捕捉到他既有心灰意冷又心有余力的两面性。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会做事情只考虑眼前而不考虑企业的将来,不会总是动用太多资源而不考虑成本付出,不会对下属只考虑使用而不考虑耐心培养。所以,不求与企业同生死、共患难,但至少全情投入的总经理,才会对曾就职过的企业有种欲说还休的心境。
四个反思维选择
第一选:一个有过优秀业绩的候选人和一个业绩一般的候选人,选谁?
第一感觉,大多数人都会选优秀业绩的候选人。可是仔细想一想,哪个人的成功没有偶然因素?如果把偶然因素剔除掉,那个优秀业绩的候选人还会那么优秀吗?答案是不一定。
特别是一个刚刚取得优秀业绩的人,常常会因为做出成绩后有点找不到“北”,以为自己真的很能干。这就是管理学说的内外归因理论——对别人的成绩,我们往往会归结为幸运;对自己的成绩,往往归结为能力。
管理企业不同于心脏手术,一个医生过去手术的成功率基本能代表下一个手术的成功率;而成功的总经理无迹可寻,管理者过去的成功,不代表他今天能成功。为什么?因为管理者的成功靠的是一群人,每个企业的这群人都是独特的,人的心态也都是不断变的。
第二选:表达能力强和表达能力弱的候选人,选谁?
符合常识的答案当然是表达能力强的人,因为沟通是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可是根据生物学的功能补偿理论,这个结论就有问题了。功能补偿说的是,当一种生物眼睛不太行,它的耳朵和鼻子就分外灵敏。这种现象在残疾人身上也得到验证,失明人的耳朵格外好使。
这个理论反过来对不对——一个能说的人,是不是行动力就弱?好像也是这么回事,我们往往说:这个人很能说,其实,言外之意往往是这个人不怎么能做。
管理者的确需要超强的沟通能力,但管理者同别人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不是语言,而是行动。比如,一项人事任免,一笔特殊奖金的发放,往墙上一贴,不用任何解释,员工马上就会明白:公司鼓励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一句话没说,沟通完了。
所以,挑选管理者,最重要是看他的做事能力,而不是看他的表达能力;而一个人能说,并不能代表能做。其实我们都碰到过很多语言表达差,但行动能力强的人,可惜一旦当选总经理时,往往把这种人忘了。所以,选总经理要警惕那些能讲的人。
第三选:高学历和低学历的人同台竞技,选谁?
学历只是证明学习教科书的能力,而工作需要的是另外一种能力,两者有共通之处,但不重合,所以无需按照学历确定人才,尤其是总经理的人选,更要打破这个浅薄的标准。
依高学历为招聘标准的企业,我知道两个,一个是神州电脑,他们的销售人员都要求重点大学毕业,看看神州电脑做的那个烂样,这就是重学历的下场。还有一个清华阳光太阳能,他们的决策层绝对都是清一色的清华硕士以上学历,但是,你看看,这个曾经是个开创中国太阳能产业的领军企业,现在落魄成什么样子了?中国十大太阳能,他还排得上号吗?
千万别迷信学历,尤其是高学历。高学历最多代表读书能力强,总经理可是一个更需要情商和耐力的活。
第四选:一个60后和一个70后,选谁?
按照年轻化的原则,现在可能没人再会重用60年代的人了。
可是当代人平均要活75岁以上,如果条件允许,一个50岁的人至少还能健康工作10年。更关键的是:管理是实践的艺术。什么是实践的艺术?就是说工作时间越长,技艺越精湛! 比如韦尔奇、李嘉诚、王永庆、柳传志就是管理实践艺术的最好代表。难道他们老了吗?从生理角度的确老了,但是请千万不要忘记管理职业,姜是老的辣!
可是按照法定退休习惯,对他们不能再委以重任了。这恰恰是最大的浪费!他们刚刚犯完了足够的错误,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到了遇事不惊的年龄,少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从管理职业来说,他们正是最黄金的年龄!如果不用他们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损失!
如果我说这些步骤包您选中一位优秀且合适的总经理,那未免过于轻狂。韦尔奇曾经说过:为GE选CEO是他一生中最难的商业决策。注意:他没说是最难之一。而那3个候选人都曾跟韦尔奇共事超过15年。
记住:选对总经理七分技巧三分运气。
按照法定退休习惯,对60岁以后不能再委以重任了。这恰恰是最大的浪费!他们刚刚犯完了足够的错误,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到了遇事不惊的年龄,少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从管理职业来说,他们正是最黄金的年龄!如果不用他们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