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的幻覺(四):仁義廢,有禮法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qsh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家思想的產生和法世的出現,一定是禮世墮落的結果——恭敬心淡漠下去了,恥心淡漠下去了,人連臉也不要了,社會就只能靠法來維持了,歷史就到了法世。禮世運轉的基本杠桿是教化,法世運轉的基本杠杆是賞罰。一個“以法治國”的社會,其運行原理,已經與馬戲團馴猴無異,一手拿糖,一手拿棍,聽話吃糖,不聽話吃棍。
  人的意志力益弱,豪情益淡,英雄益少,義世也維持不下去了。大道廢,有仁義;仁義廢,有禮法。義世之後,就進入了禮世,如莊子所言,“義可虧也,禮相偽也”——義玩不下去了,就要靠禮來“文”來“節”了。
   道德仁義四世,每一世都有個情志基礎,如天命,如悟性,如慈悲,如豪情,禮世的情志基礎是什麼?孟子說,“恭敬之心,禮也”——禮世是建立在恭敬心的基礎上的。“恭敬之心,人皆有之”——這大概是人的靈魂裡剩下的最後一點精神能源了。大道廢了,仁義也廢了,社會大廈的這些最重要的鋼筋骨架都沒了,就剩恭敬心這最後一堵道德“承重牆”了,靠它也能維持一陣子。
   《論語》雲,“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對人恭敬,就是不要使人蒙恥。恥者,臉也;知恥者,要臉也;蒙恥者,丟臉也;無禮者,無恥也;無恥者,不要臉也;恭敬者,給面子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臉與臉之間的關係,人做事為臉面,為他人印象,為社會評價,為不丟人。
   無恥,乃人之大惡,古聖先賢“知恥而後勇”(《中庸》)“無恥之恥是為無恥”(孟子)一類話,表達了恥之一字的道德含金量。尤其是,儒學在學理上把“知恥”的概念深化一步,由人前做好人深化成了神前做好人,其修行意義就更大了。“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大學》),頭上三尺有神明,獨處時做壞事,一樣丟人,一樣可恥。《大學》《中庸》強調慎獨、不自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愛心,可以自動地托出一個仁世來;豪情,可以自動地托出一個義世來;那麼,靠臉與臉之間的相互恭敬,能不能自動地搭建出一個禮世來?不能。禮世的形成有著較重的“人工色彩”——它多多少少是聖王造出來的社會。道德仁義四世的循序演化,都是自發的過程,自然歷史的過程,世與世之間並無明顯界限,更無哪個聖哲權威在特定時點上站出來宣佈說,彼世已去此世已來。而禮世,則是真實的歷史,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書經》《禮經》是真實的史料,夏禮,殷禮,周禮,都是先王以禮治世的史實。
   禮世是聖人締造的,禮也是聖人製作的。禮世者,王化之世也,教化之世也。禮為什麼要由聖人來作?或者反過來問,聖人為什麼要制禮作樂?這就要從道和禮的關係來理解了。聖人是得道之人,“聖人之止,無非至善”,“聖人威儀之間,亦可以進德”(朱子),聖人精神世界裡儲存著的真理,用理性梳理出來,表述出來,成為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能遵從的東西,道就具化成了禮。禮,是“道之華”(莊子),是對道的模擬。“道心惟微”(古文《尚書》),有道之人,率性而為,其悟其得,其心其靈,不可說,也不必說。而無道之人,依仁義做事,有克己行善之意,無自然中道之靈,碰上事,不知如何是好,往往需要聖人的指點,指點來指點去,說來說去,不可說的變成可說的,禮就形成了。例如《孟子》中講的那個“舜為天子,皐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的故事。舜和皐陶都是聖人級的人物,舜是君主,皐陶是舜任命的法官,有人假設了這樣一個故事,以向孟子請教:假如舜他爹殺了人,犯了罪,皐陶該不該殺他?孟子說,該殺。如果皐陶真要殺,舜該不該干涉?孟子說,不能干涉,因為正是你舜帝教導皐陶應該秉公執法的。那怎麼辦?舜這個大孝子難道就這麼看著自己的親爹死?我們看孟子是如何破解這個倫理學難題的:“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欣然,樂而忘天下。”國君不當了,天下不要了,晚上偷偷揹上老爹就跑,跑到沒人的荒涼海邊藏起來,爺兒倆“終身欣然,樂而忘天下”。你看,既不給皋陶出難題,自己又能踐行孝道。實現此一道德圓滿的代價,就是舜自己要扔掉君位。典型的克己為人。這就是孟子的解決方案。孟子為什麼有這個智慧?朱子解釋說:“蓋其所以為心者,莫非天理之極,人倫之至。學者察此而有得焉,則不待較計論量,而天下無難處之事矣。”聖人是悟了道的人,已經把“天理之極,人倫之至”悟透了,故而“天下無難處之事”。成聖,不容易,但聖人的處事方法,凡人則是可以一點點兒學的,把所學、所解、所得,記下來,整理出來,寫成凡人能理解的、成體系的行為規範,寫成“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一套,禮就形成了。禮是理性化了的靈性,是具象化了的道心,是信條化了的哲學,是凡人化了的聖教。禮不但可說,而且可做,沒見哪套禮的體系對人的天賦有什麼特殊要求,沒有哪個禮條是常人難以做到的,《孟子》說“人皆可為堯舜”,從禮的角度尤能說得通。
   道家是批禮的。老子說,“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意思是,制禮、講禮、崇禮,會破壞天真質樸,破壞仁義道德,為社會大亂埋下禍根。老子此話,對一半錯一半。禮世確實沒有道德仁義這些世道好,這是事實,但認為人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歷史時代,自由地選擇返樸歸真,自由地選擇搞不搞禮,認為如果人們不搞禮,歷史就會停留在更好的世道上,這就不對了。如同人穿衣服,你可以說,是因為人的禦寒能力越來越低,所以人穿的衣服越來越厚;你也可以反過來說,是因為人穿的衣服越來越厚,所以禦寒能力越來越低。這兩句話都對。歷史,本就是在這兩種邏輯的辯證互動之下而自然墮落的過程,人的禦寒能力總之會越來越低,衣服總之會越穿越厚,這是誰也擋不住的。禮,不過是聖賢們為了抵抗歷史墮落的車輪而付出的努力、而想出的緩衝辦法而已。說“孔老二開歷史倒車”,這句話是罵他還是贊他,蓋決於你持什麼歷史觀。你只要把歷史觀顛倒過來,由進步史觀改為退步史觀,“開倒車”就成了偉大的壯舉。禮世之後,很可能真地就是亂世,真地就是“禮崩樂壞”,但這可不是禮之一世造成的,而是整個人類歷史的大命運。人類的終極下場就是滅亡,無奈的是,人類在它面前並無選擇。誰也沒有辦法把歷史勸回去。
   《荀子·禮論》說:“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在荀子眼中,禮的功能是政治性的,經濟性的——人有欲,所以爭;因為爭,所以亂;因為亂,所以窮;聖王故而作禮以平衡,以救世,以綏靖,以“維穩”——禮,是純粹用來調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的。    荀子此解,並不符合孔子的本意。聖王作禮,設計上確有“維穩”的動機成份,但這並不是主要的。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從這句話中可以提煉出禮的真正哲學含義:禮的功能,主要不是宏觀的,而是微觀的;不是社會的,而是個人的——通過克己,達致複禮,進而歸仁。克己復禮是修行!理解這一點,對於理解儒學乃至整個中國哲學,至為關鍵。說到修行,人們往往會聯想到返觀內省、靜坐禪定一類功夫,而聖人認為,循禮,守規矩,恭敬他人,自覺維護社會秩序(複禮),也是修行。此理,佛教之律學可為最好之佐證。佛家修行,謂戒定慧三學,其中“戒”的修行角色,相當於儒家的禮。理論上,戒是三學中的基礎功夫,但實際上在末法時代,它已是佛法修行的中心。佛教中律宗一門,一生專修戒,戒即是定,戒即是慧,一心持戒,即可成佛。佛滅度前“以戒為師”的遺訓,與孔子“克己復禮為仁”的話,可相互印證。行者,或嚴循儒禮而為,或嚴持佛戒而行,只要做到“行站坐臥,不離這個”,一絲不苟,就是大修行。世道的墮落,是人的墮落,社會秩序的崩壞只是其表。聖人作禮,直指病根,而為墮落的世道開闢一個適宜的個人修行法門,使人在一言一行中“以戒為師”,以禮為修,昇華人格,成聖做賢,實現人生意義。道德仁義禮一線相穿,禮,作為修行體系中的初始次第,基礎法門,行者守禮而生義,生義而歸仁,歸仁而修德,修德而成道,一路修回去,如此,亂世修行便有了下手做功夫的切入點——應這樣來理解禮的功能!孟子說“聖之時者也”,說的是亂世之下因時制宜而修行的意思。離開了修行,離開了人格昇華,離開了成聖做賢的個人追求,去理解禮的本質,不但是離開了儒門的基本教理,而且也離開了中國哲學之根本。中國哲學,三教相通,通就通在以個人修行為本上。到了宋明理學,儒學內部生出“主靜”“主敬”之爭,讀書靜坐之辨,所爭所辨者,何為真修行耳。到了清初,更產生了顏李學派,以刻苦勞作為真修行。以筆者之見,蓋根機方便之議,全無大異,只“用心”二字即可一概而論。
   也只有從修行的角度理解禮的本質,才能把它與後來的“法”,區別開來。而荀子之謬,正在此點。當他把禮的功能從純粹維持社會秩序的角度去理解時,禮與法之間就一步之遙了,荀子與韓非子之間也就一步之遙了。儒家向法家的“修正主義”過渡,荀子起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當然,這只是從純學理的邏輯說的,法家的產生,自有其實際歷史的客觀原因,歷史由禮世墮落到法世,當然不能由法家學者負責,更不能由荀子負責。歷史的墮落是必然的。
   關於老子其人的身世、《老子》一書的成書年代、乃至老子與《老子》的關係,史家向有爭議,按《史記》的說法,孔、老乃同時代人,“五千言”自然也是那個時代的。史學界也有《老子》成于漢初之說。筆者在此以下面的理證為司馬遷的說法提供一個佐證:《老子》若真是漢初才成書的,那它的作者肯定認識韓非,肯定知道法家,因而肯定會在穿“道德仁義禮”一串糖葫蘆時再加上一個山楂球,“法”,變成六球串。邏輯很清楚:法家思想的產生和法世的出現,一定是禮世墮落的結果——恭敬心淡漠下去了,恥心淡漠下去了,人連臉也不要了,社會就只能靠法來維持了,歷史就到了法世。
   而這正是真實的歷史。
   法世,也許是人類的最後一世了。老子沒來得及加上的那第六個山楂球,兩千年後我們為他補上:失禮而後法。
   關於禮與法的區別,有一種流行的說法,“禮者,禁於將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後。”(《大戴禮記·禮察》)此話膚淺得很,于禮法之別,完全不得要領。筆者的定義是:禮,約之以恥,無禮者丟人;法,約之以刑,犯法者傷身。禮世建基於人的自尊,法世建基於人的利害。禮世運轉的基本杠桿是教化,法世運轉的基本杠杆是賞罰。一個“以法治國”的社會,其運行原理,已經與馬戲團馴猴無異,一手拿糖,一手拿棍,聽話吃糖,不聽話吃棍。法世之人,是徹底的“理性人”,除了花花腸子比禽獸多,其他方面的人格品質要素,已與禽獸無異,至少,社會的管理哲學,已與管理禽獸無異——制度而已,賞罰而已。
   耐人尋味的是,中華民族用了兩千年時間,直到四十年前,才完成了由禮世向法世的徹底蛹變,才產生了制度決定論,產生了“只要有個好制度,壞人也能幹好事”的可怕哲學。而在歷史進步主義者眼中,法制社會,是人類最美好的社會。
其他文献
為加強公眾對澳門電影及相關行業的關注,瞭解澳門放映業百年發展,文化局製作以澳門戲院及放映業歷史為主題的紀錄片《解畫》,並在戀愛·電影館特設公眾放映活動。由於放映活動反應熱烈,於3月至5月加開10場公眾放映活動。《解畫》澳門放映業紀錄片由劉景愉擔任導演,集結了本地影視創作力量,透過採訪學者及影院從業人員,講述澳門放映業百年滄桑故事,呈現澳門戲院發展歷程。  主辦:文化局 查詢網址:www.icm.g
期刊
1999年澳門回歸時,澳門的政府財政非常緊張,我們建築行業也是一份工兩個人打,就業問題嚴重並出現工人上街遊行事件,當時勞工局將建築業團體召集起來討論建築工人的就業問題,呼籲聘用更多員工。由於回歸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不能亂,澳門的建築商基本都是打工出身,明白打工仔失業的苦況,故此,我們馬上增加聘用工人開工以穩定人心。   毛主席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回歸初期大家都沒什麼經驗,當時針對澳門建築
期刊
其它地區文化設施的建設與發展經驗,有哪些值得澳門借鑒?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魏鵬舉院長:文化設施建設需要政府、社會、市場等多主體、多層次、多方式的合作創新才能做得更好也更有效率、效益。如河北省邯鄲市“陽光娛樂”文化惠民措施就很有啟發意義。從2014年開始,邯鄲市政府依託網吧行業協會和娛樂業協會,以政策引導、政府採購的方式鼓勵網吧、KTV等商業文化設施拿出部分閒置的空間和時間來提供公共文化
期刊
體育委員會3月9日早上11時假塔石體育館會議室舉行全體會議,會議由社會文化司司長、體育委員會主席歐陽瑜主持,討論了多項議題。   會上,歐陽瑜司長指出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特區政府將舉辦多項大型體育賽事及大眾體育活動,並持續優化體育設施的管理工作及積極引入電子化服務,便利市民辦理申請手績。歐陽瑜司長也邀請各委員就本澳未來體育發展提出意見。   會議第一項議程是介紹2021年度固定資助及特別資助的預算
期刊
由體育局及中國澳門龍舟總會主辦,市政署及行政公職局協辦的“2021澳門國際龍舟賽”活動,將於本年6月12日至14日一連三天在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舉行。賽事組委會3月23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活動詳情。出席新聞發佈會的嘉賓包括體育局局長潘永權、中國澳門龍舟總會理事長鍾漢權、市政署文康及公民教育廳廳長高佩珊、行政公職局公職福利處處長梁少峰、體育局副局長劉楚遠及林蓮嬌。   “2021澳門國際龍舟賽”將於
期刊
北京:玉淵潭公園櫻花如雲似霞  3月29日,遊人在北京玉淵潭公園賞櫻。最佳觀賞期的櫻花如雲似霞,蔚為壯觀。  廣州:“城市小菜園”工程正式啟動   3月27日,廣州“城市小菜園”工程啟動儀式現場展示的“智慧LED種菜機”。該工程以“政府引導、建園自願、社會參與”模式,鼓勵市民自願自主利用門前屋後、陽臺、房頂、外牆、庭院空地及其他可用空間建設“小菜園”。  貴州:苗族“春耕大典”   3月20日,苗
期刊
1、現時澳門文化設施不足,如繁華的市區鮮見有特色的大型書店或現代化的大型影院,與鄰近城市相比亦顯落後,對此您怎麼評價?有何建議?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魏鵬舉院長:在我看來,澳門的文化設施是否不足這個問題即簡單又複雜。簡單的看法就是常識意義上的典型文化設施比如地標性大型美術館等,澳門在這類文化設施相對是不足的。另一個角度來看文化設施的充足性衡量,不簡單是城市間橫向比較,更要考慮澳門這個社區
期刊
由體育局及澳門田徑總會首次舉辦的“2021金沙中國澳門國際十公里長跑賽”將於本年4月11日舉行。賽事分為十公里及歡樂跑兩個比賽項目,提供合共10,000個報名名額。   歡樂跑項目將於早上7時起跑,十公里項目則於7時30分起跑,起跑地點為西灣湖廣場,比賽路線將途經孫逸仙大馬路、觀音蓮花苑以及西灣大橋,終點為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各參賽組別的名額分別為:十公里6,000名及歡樂跑4,000名。賽事
期刊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以轄下澳門博物館及澳門藝術博物館豐富的館藏資源,融入創意設計、生活美學和流行文化等元素,開發了5個系列共18款別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已陸續於本澳多個地點公開發售。   文化價值與內涵是文創產品的核心,而中西文化在澳門匯聚碰撞四百多年,底蘊深厚。多年來兩所博物館積累不少珍貴文物和藝術品,是次精選了多件具代表性的館藏作為研發對象,包括著名旅澳英國畫家錢納利素描畫、明代洪武朝官窯玉壼春瓶
期刊
二戰結束後,蘇聯為了挑戰美國霸權,謀求全世界領導者地位,同時為了推銷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在第三世界開展了大規模的援助行動,尤其到蘇聯後期,進行了超出國力範圍承受的不切合實際的援助,投入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可以說超過了同時期的美國。蘇聯在獲取一定戰略主動權的同時,也成為國家沉重負擔,多數資金都有去無回。  一、蘇聯援助到底花了多少錢   二戰結束後至斯大林逝世,蘇聯即開始對社會主義陣營12個國家大力開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