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①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②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③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谴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王若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若死之为愈 愈:较好
B.奕辈不能夺 夺:夺取
C.不意晚年乃造仙府 造:到达
D.谴子恕前行视夷险 夷:平坦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若虚"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
②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③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
④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⑤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
⑥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解的一项是( )
A.王若虚字从之,从小聪颖慧悟,好像老早就跟这些文字很熟悉似的。
B.天兴元年,哀宗奔逃到归德;第二年春天,崔立才率军改变这种局面。
C.元好问不满意刘祁草拟的碑文,于是和王若虚共同商议给碑文定稿。
D.王若虚晚年来到黄岘峰,面对山水美景,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懑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
(2)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
(3)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
参考答案:
1.B(夺:强制,强迫做。)
2.B(①只是说明王若虚从小聪颖慧悟;②只是陈述王若虚打算“以理谕之”这一事实;⑥根本不是王若虚的话语。)
3.A(B“崔立才率军改变这种局面”一句有误,应为“崔立发动兵变”。C“于是和王若虚共同商议给碑文定稿”一句有误,应为“元好问自己撰写,写成以后给王若虚看,共同删定几个字”。D“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懑之情”一句有误,应为“表达了终老归隐的志愿”。)
4.(1)任期满,百姓不分老幼都争着前来挽留送行,过了几天才能出发。(“秩满”“攀”句子大意各一分)
(2)有人或许稍稍顶撞他们,就进谗言,罗织罪名,立即被杀害。(“少”“见”句子大意各二分)
(3)以后几天,不断催促,刘祈就草定了碑文,交给了元好问。(“数日”“即”句子大意各一分)
①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②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③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谴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王若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若死之为愈 愈:较好
B.奕辈不能夺 夺:夺取
C.不意晚年乃造仙府 造:到达
D.谴子恕前行视夷险 夷:平坦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若虚"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
②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③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
④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⑤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
⑥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解的一项是( )
A.王若虚字从之,从小聪颖慧悟,好像老早就跟这些文字很熟悉似的。
B.天兴元年,哀宗奔逃到归德;第二年春天,崔立才率军改变这种局面。
C.元好问不满意刘祁草拟的碑文,于是和王若虚共同商议给碑文定稿。
D.王若虚晚年来到黄岘峰,面对山水美景,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懑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
(2)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
(3)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
参考答案:
1.B(夺:强制,强迫做。)
2.B(①只是说明王若虚从小聪颖慧悟;②只是陈述王若虚打算“以理谕之”这一事实;⑥根本不是王若虚的话语。)
3.A(B“崔立才率军改变这种局面”一句有误,应为“崔立发动兵变”。C“于是和王若虚共同商议给碑文定稿”一句有误,应为“元好问自己撰写,写成以后给王若虚看,共同删定几个字”。D“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懑之情”一句有误,应为“表达了终老归隐的志愿”。)
4.(1)任期满,百姓不分老幼都争着前来挽留送行,过了几天才能出发。(“秩满”“攀”句子大意各一分)
(2)有人或许稍稍顶撞他们,就进谗言,罗织罪名,立即被杀害。(“少”“见”句子大意各二分)
(3)以后几天,不断催促,刘祈就草定了碑文,交给了元好问。(“数日”“即”句子大意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