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及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006804680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培养模式、教师资源以及招生对象等几个方面研究了现有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几点切合实际的可行性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实践和动手的能力,适应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校企协同;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5-0224-02
  一、绪论
  近几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政策的推动下突飞猛进,随之而来的社会竞争也愈演愈烈。同时,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是重中之重,正带领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企业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遥遥领先。然而在推动技术进步的所有因素中,人才处于核心地位,顾名思义,这场竞争的背后其实是一场人才大战。所以,具备创新头脑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才,越来越能得到企业的青睐。而当前的人才培养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研究生不但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需要锻炼更多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研究生教育应逐渐承担起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任。因此,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与目前社会对人才种类以及数量的需求两者之间正逐渐呈现出不协调的矛盾问题。
  1984年,我国批准招收工程类型的工程硕士,虽然也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是并不等同于现在的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是针对特定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以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事实上,我国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大都进入了高校或者科研单位工作,极少数留在企业;根据研究表明,从1980年到2000年这20年期间,我国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进入企业工作的不足10%[1-2]。同时,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也颇为严重,大多数都跳槽到外企。这种现象导致企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缺乏,进而我国的自主研发处于被动状态,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产品创新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大范围地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增强国民经济实力,就必须提高我国的自主研发水平。因此,这就需要足够多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设置是为了缓解当今社会人才供需结构性质的矛盾,所以与传统的学术学位研究生不同。后者注重的是围绕理论知识而展开的相关调研、论证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创新;而前者则更加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即有针对性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实施和运用。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应既懂理论,又能动手,且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可是在实际培养过程当中,因为多种原因,至今还未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培养体系。本文将针对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展开讨论,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培養模式的先天不足及改进措施
  众所周知,学术型研究生注重的是理论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学位研究生看重的是应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我国专业学位制度是在学术学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其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较,究其本质,实际上是基本雷同的。而出现这种现象的第一个原因来自于指导教师。首先,给专业学位研究生授课的教师仍然是过去给学术学位研究生授课的教师,因此期望在短期内实现完善的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及完成应用型课程的授课,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直待在象牙塔内的师资本身水平的局限。其次,长期以来能够指导研究生的导师,其资格的获得无一例外,都不得不主要通过从事大量持续性的理论研究而实现,故多数指导教师本身工程实践经验就不足,于是就导致导师们其实并不善于以工程实践为目的来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从而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因此造成了多年来企业要么仍旧争抢学术学位研究生;要么退而求其次,但只招聘3年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另外,即便是在公务员招考中,许多限定专业的职位仍以学术型学位专业为主。
  另外,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急剧扩张,各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存在“质”的问题。一些高校甚至把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看作是学校或者学院计划外的一种主要收入渠道。致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投入少、教学环境差,以及社会对这一学位认同度不高的问题。比如,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投入的经费太少,没有专门供研究生使用的实验室以及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等,教学设施落后,降低了学生们动手的积极性,无法满足学生展开实践学习的要求。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建议丰富目前研究生培养仅以教师指导为主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等协同培养的力度等。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有利于将高校的科研力量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为企业赢得利益的同时,也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研究了一种以工程项目为引导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其顾名思义就是基于企业的实际项目、设备以及资金优势,同时借助校内外导师的前瞻性眼光及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先期了解,挑选合适的企业引领学生进入有助于专业技能提高的工作岗位,实现产、学、研的相辅相成,从而完成企业的技术改造及新产品的开发,使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3]。对于以工程项目为引导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项目可以来源于企业,也可以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开发。其次,导师根据项目特点,可以从招生开始就选拔适合项目所需的学生;同时在研究生先期的在校培养过程中,导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向企业推荐其可以从事的职位,以便企业更好地进行人才的合理调配。另外,针对项目本身的需求,导师可以灵活调整学生在校所学课程的侧重点,以便达到企业对学生所掌握技能的基本要求。建立在以项目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平台上,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培养的研究生才能解决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且以项目作为引导,可以使学校、导师、企业各取所需,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这样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才不会成为空谈,专业学位的含金量才会得到提升。其次,在扩充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时,为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宗旨,同时应适当增加有工程实践经验教师的比例,可以招收有从事横向课题研究背景的博士;或降低招聘教师的学位要求,招收在企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硕士和高级工程师作为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储备师资。另外,在聘用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时,学校也应充分考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在聘用资格上着重考虑实践能力的指标,以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聘用条件。   三、招生对象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教育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迅速扩大招生规模,招生对象由过去的在职员工为主转变为以应届生为主,且由于应届生应试能力較强,在职研究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录取比例逐年缩小(尤其体现在理工学科)。对于考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届生而言,他们本科期间大都是待在校园学习理论知识,且多数是由于自身对于考研科目的信心不足,故而选择考取考试难度相对较弱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这部分学生往往由于对理论知识学习不深入,导致其在本科学习期间对专业实验或实践缺乏兴趣且不具备实际操作的相关动手经验。因此,即便是考取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其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也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改观。且由于前文中所提到的学校和导师若均不能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那么学生们依旧是在与本科相同的学习环境之下进行学习,那么所谓的提高实践技能就只能还是纸上谈兵,故而陷入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双弱”的困境。
  本文针对目前的招生现状,建议在现行的降低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考试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加强或补充对本科期间参加学科专业竞赛或横向课题、专利申请等与专业实践相关的考核因素,政策性地引导学生在本科期间就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以使学生在考取研究生的前期就养成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良好习惯。此外,建议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我国每年研究生的初试时间为在校本科生大四的第一学期末,而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则主要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内完成。因此,对于已经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初试环节的这部分本科生,在接下来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主动地引导学生选择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的课题或题目,从而为以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事实际研究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体制如同人体的骨架,只有骨架完好无损,人体才得以健康地生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只有拥有了完善的教育体制,专业学位教育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本文主要从培养模式、指导教师和招生对象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主要弊端,并且研究了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案和建议。以通过有效汇集现有的资源和要素,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为开展创新培养提供宏观的应对思路以及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东红.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胡松青,张军,郭文跃,燕友果.论理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
  [3]别敦荣,陶学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基本理念,要求教师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潜力,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多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  关键词:主体地位;参与意识;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摘要:不能适应快节奏的教学方式,不善于对知识进行综合总结,缺乏动手做习题的主动性,抄袭作业,是影响学生大学数学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因素,本文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如改进学习方法、培养与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抄袭风气等。  关键词: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205-02  一、适应新节
2006年2月18日,日本N.H.K[注]英语部记者宝田俊幸(TakaradaToshiyuki)、裕香贯奈(YukaNukina)在东京N.H.K大楼对中国作曲家金湘教授进行独家采访。记录如下:  记者:金先生,欢迎你来到N.H.K.和广大听众见面。  金湘:谢谢!我很高兴和大家谈谈。  记者:金先生,去年十月,你的两部大作(一部是:歌剧《杨贵妃》,一部是:小交响曲《巫》)接连在东京和大阪上演,
摘要:根据培养创新性人才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开展“知识迁移”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本科生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在本科生课堂教学当中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形成有效关联,编排促进“知识迁移”学习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对“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了有效实践,实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基础。  关键词:知识迁移;本科生课程教学;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
摘要:高职教育培养一线技术人才。随着对外交往的日渐扩大,民航业对从业人员要求必须具备基本的对外交往和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达到以英语为媒介来处理一些通用性的问题。因此乘务专业乘务英语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方面对乘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特色做了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乘务英语;实践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
摘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跨地域职业流动加速等原因,导致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出现了弊端,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了符合中国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发展了二十多年,但究竟服务质量水平如何尚无可知。因此本文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大连市沙河口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评估,为社区居
摘要:通过对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和国内某高校材料科学基础的本科课程体系,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对两校存在的教学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国内某高校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52-02  美国俄亥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实现语言知识与言语技能转化之间的平衡,文章以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阶段应以两条主线贯穿教学过程,以功能的实现为明线,以语法体系规则为暗线,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灵活结合,以实现初级阶段既打好理论基础又最大程度获得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言知识;言语技能;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开发的障碍,并以某中职院校开展医学检验专业院校合作为例,通过引入行业专家授课和实验实训项目临床化,破除现阶段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进程中专业老师缺乏、设备滞后等障碍,为中职医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明新方向。  关键词:中职;院校合作;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23-02  一、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软件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出发,在对企业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企业需求、现代教学理论和高校教育改革,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应用技能为导向的软件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基础英语EGP教学模块与软件专业英语ESP教学模块相结合、与时俱进的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软件专业;英语教学;ESP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