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来源 :昆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ua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的家乡是牟平县龙泉乡枣园南夼那个被群山环抱、绿水环绕、百年来始终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孔家庄。
  我们孔家庄三面环山,只有北面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与外界沟通。往南走山路,翻过南口子,也可以与山前的村庄相通,但因为山高路险,只有个别有亲戚关系的人才走这条路,一般人是不走的。
  我们这里的山,光是有名字的山头,自西向南、向东转着数,就有猫耳朵、尖尖山、鹁鸽窝、月牙口、夹拉石、老长坡、老爷陡、双顶石、人儿头口子、牛蛋子、牛肋巴、铎子尖、猴儿炕等等,而整个枣园夼就在这群山环抱之中。这些大山头下面还有一些小山头或景点,自西向东计有西风婆子、小饽饽山儿、石窝坡、凤凰石梁子、老鱼洞、簸箕掌、牛石前、牛石后、樗树崖、花儿夼、西南山、里葫芦头等等。
  以村庄为基准定向,进山劳作的通路,主要分为西山和东夼。西山这条路可以通往西夼、月牙口、里夼、夹拉石、老爷陡;东夼很浅,只能通到里葫芦头。按山与太阳的关系,还可以分为前坡、后坡,前阳头儿、后阴头儿,或称前阳儿、后阴儿。如“西山前坡”“西山后坡”等等。
  山上草木繁茂,草药、山菜、野花、野果种类丰富。草药有饽饽儿丁(蒲公英)、黄芩、苍术、柴胡、紫草、练草、棺材盖(灵芝)、猫儿眼、光棍儿头(桔梗)、和尚头、灰爆窝儿、石菢窠子(莲花落);山菜(野菜)有蚂蚱儿菜、山麻楂、爪爪(zhu )儿(龙须菜)、镀金钻、老母鸡肉、石榴儿香、山桑、张十八、山应儿、紫花菜、山菠菜、酸醋溜、扫帚花儿;菌类有黏莪儿、扎莪儿、松伞、木耳、地干皮等等。
  山上丰富的野菜不仅帮助我们世世代代充饥度荒,而且也惠及山外的穷苦人。例如1948年胶东闹灾荒,山外的人们成群结队来采野菜。每到傍晚,只见人们扛着野菜往外走。
  最令我魂牵梦萦的是家乡那漫山遍野的烂漫山花儿。自正月底以后,次第开放的野花就有迎春花、老公花、小老鼠儿(柳花)、山野红(当系“三月红”的音变,亦即杜鹃花)、侧柳花(一种类似榆叶梅的小型灌木,秋后结李子般的果子)、喇叭枝儿、大喇叭枝儿、山斗子(山丹)、老婆扇子、萝卜指甲儿等等。至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山斗子开过的初夏时节,才算一年花事了。但老婆扇子直到初秋才开出一串蓝色花朵。
  一年到头,我们上山薅菜,采药,割草,扛草。割草包括割牲口草和割烧草两种。烧草也叫青枝子,主要是灌木,大致有白瓤木(又称“老金干粮”)、铁扫帚、鸦鹊食、老鼠梁、侧柳窠子、爪爪儿花子(老了的龙须菜)等等,割回来晒干了烧火做饭;牲口草割回来喂牲口,种类很多,有芦子、马骨节、驴齐口、驴面汤、山绿豆、被草、线儿被草、山稻子秸儿、山箭子、烟袋女婿儿等等。
  我们一群小伙伴儿,割了草,捆起来,百八十斤,扛在肩上,赤着脚往下跑。因为长年赤脚,脚掌磨起一层厚趼,山路上的石子儿也扎不破。
  据老辈子人说,我们刚搬到这个山沟来的时候,山上树密草茂,上山搂草时,抓子(草耙,也叫抓撒子)都打不进树缝去,称“一抓爪子打不透”;山上的草没过人头,从山下望去,只见长虫(蛇)从草丛爬过,深草才裂开一道缝儿。但上世纪40年代之后,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越来越稀少,特别是连年闹松狗子(松毛虫),松树多次遭遇灭顶之灾。由于家家割青草烧火、喂牲口,秋后又割草、搂草,致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很多山头几乎成了荒山秃岭。
  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有关方面几次飞机洒药,消灭了松狗子,山林恢复了生机。80年代之后,又逐步实现了机耕制,无需依靠牲畜,因此解放了山草;一部分村民用上了液化气,减少了柴草的需求。如此十几年之后,满山遍野林丰草茂,生机一片。就连上山的路都长满了草树,80年代之后,我每次回家逛山,已经找不到路了。那时人们就说山上已经有了狼之类的野兽。
  二
  我们家乡的山水有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无论多大的山沟、山谷都有山泉流淌。我们小时候上山干活,渴了,就可以随便在哪个山沟趴下喝水。春旱的时候,水比较难找,而且如果是死水湾儿,水不流动,不能轻易喝,否则可能中毒。人们相传一个方法,遇到不流动的水,先吐口痰,如果痰能迅速散开,这水就能喝,否则不能喝。有时春旱严重,也会连跑几个山头也找不到水,但最终总是会找到的,不用大老远地跑回家去喝水。
  因为家乡的山水如此,我就以为天下所有的山水都是这样。其实大谬不然,我如今所在的泰山山系,较大的山谷一般也都有水,但很多小山沟,不下大雨,一般都没有水。而最不可思议的是河北北部的燕山山脉的一些山沟,绝对是滴水不见。
  今年夏天,二女儿夫妇要带中考结束的女儿出去散散心,邀上我们老两口,连司机共7人一同乘车旅游了秦皇岛、承德避暑山庄、京北草原、北京故宫。在去京北草原时,当汽车路经河北北部丰宁县的崇山峻岭时,只见千山万壑,拔地通天,到处是悬崖峭壁,除较为平缓的山坡好像有一层人工短草、几丛灌木之外,全是巨石穿空,荒山秃岭,一棵乔木也看不见。更奇的是不管是深山峡谷,还是慢坡小沟,一路上竟然看不见一滴水,而此前一天刚下了一场大雨。这同我们家乡深谷浅沟无处无泉的景象真真是天差地别。
  我家东西各有一条小河。西河大一点儿,它实际上是由西山和南口子两股水汇合而成的。其汇合处就在我们家西面。
  西山上下来这股水由月牙口、夹拉石、老爷陡几个山谷的水汇合而成,因为这几个山谷土质肥沃,植被丰厚,所以下来的水清澈见底;南口子是沙土地,植被又稀薄,所以下来的水呈淡黄色。这一点在夏天发大水的时候看得最清楚,此正所谓泾渭分明。
  我们家乡的水清澈甜美,只怕城市里出卖的矿泉水、纯净水都没法比。我们那里农业合作化以前很少打井,就吃河水。一般是在下游洗衣服,在上游挑水吃。野菜、黄菜叶子(萝卜叶)之类炸(焯)了,装进筐子,也放在河水里拔(除去苦味等)。如今,村里从西山上把水引下来,家家都安上了自来水。山外的人们听说这里的水好,也想从这里引自来水。   这里山上山下到处都有山泉,田边地头或田地附近一般也都有小河或水沟,种地时都可以就近取水,非常方便。我们上山割草、砍柴、薅菜、采药,口渴了,随处都能找到清澈甘美的泉水喝。
  山上有各种野菜、野果,有些野菜可以生吃,如山蒜、山韭菜、山应儿、酸酒儿、酸醋溜、羊奶子、栝楼、老母鸡肉(一种野菜的主根)等等;野果有破门斗儿、红眼儿眵、侧柳儿、卷枣儿、山樱桃儿等等。我们上山玩耍或干活儿,都没少吃了这些东西。
  东河从东夼流出,严格地说不能算是一条河,而只是一条山涧或小溪。它发源于东夼深处的里葫芦头,只是一股涓涓细流,流到东夼外门儿比较平坦的地段,才形成一条小溪。由于流动缓慢,所以溪水清澈,河底还长有水草,两岸长满茂密的芦苇。小溪的东岸是我大伯父的一排梯田,紧靠岸边的是几块小菜地。浇水时,连水桶都不用,直接用水瓢往地里舀就行了。大伯的菜长得葱绿柔嫩,那个勺儿白(油菜)、老儿白(薹菜)长得齐膝深。还有一块小地儿栽的地瓜,叶子长得有一尺深。小溪水量很小,但常年不干。
  小溪再往下流,遇到一个小崖头,不高,但已无水可流,因此没有形成瀑水。只有夏天下大雨时,才能形成小瀑布,飞流而下,很漂亮。偶尔河水还会溢出河岸,流进农田或村北几户人家的街上或院子里,但不至冲毁庄稼或造成水灾。最终,绕过村东,与西河合流。小山崖并没有名字,但它的北坡有块平地却叫小岭儿后,解放前是一片乱葬岗,专供人们扔死孩子的。农业合作化以后开辟成了农田。
  三
  我们家乡的山水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结构复杂,内容丰富,每一个山谷或山夼里面,又有山门、山口之类界限,每进一处,都是一片新天地,其间山水、山色、山势、土壤、植物、环境气氛,各有特色,无一雷同。这同我实地见过或从电视上所见的名山大川的一目了然、一览无余大不相同。如东夼是黄土,所以西河里流出来的水是浑的;南口子和西夼虽然都是黑沙土,但西夼树木繁茂,植被丰厚,所以流出来的水清澈见底,甘甜可口,烧水绝无水锈。大雨之后的山洪更为对比强烈,三股山水,黄、白、蓝,正所谓泾清渭浊,泾渭分明。三股水在我家房西头崖下合流,奔向北海。1990年,我们村就引来西夼的水作了自来水,很快,北面的邹家庄、王石夼也来引出了自来水。城里人知道了,要来建自来水厂,被村里拒绝了。我听说了,连声叫好!好歹留住家乡这一角好山好水,一旦开发,后果不堪设想!
  进入一个山谷,都有一个类似大门的空间,我们那里称作“外门儿”或“外门子”,如“西夼外门儿”“老爷陡外门儿”“里夼外门儿”“牛石前外门儿”等等。
  每个山谷,从外门儿进山之后,都是一片各具特色的广阔天地。如过了西山,进入西夼外门儿,便有紧挨山边一条临河的羊肠小道通往“夹拉石”。这所谓“夹拉石”是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小的石头夹道,上去之后,就是葛子沟、凤凰石梁子、老长坡这些山谷、山坡;夹拉石东侧是里夼外门,进入里夼,眼前展现出一片开阔的山洼,两边山势较缓,草木繁茂,生长着各种木本野菜,有镀金钻、石榴香、山桑等等,地面还有草本野菜如山麻楂、张十八、抓抓儿等等。谷底淌出清澈的山泉,泉边还有紫花菜之类高级野菜。所以里夼是个丰饶的天然的大野菜园。
  我们家乡不少关于野菜的歌谣,如《山麻楂》——
  山麻楂,
  拌臭虾,
  孩子孩子你别抓
  留给倷爹就粑粑。
  还有《张十八》——
  张十八
  满锅馇,
  三个媳妇儿撑死俩,
  剩下一个拉擦货,
  豆沫子锅没人刷。
  而这所谓“张十八”我至今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写。只知道这种草本野菜叶面儿长着一层毛毛儿,馇豆沫子并不像上述民谣说得那么好吃。
  再如从西山前坡爬上老爷陡外门儿,左边紧靠陡坡底端是一条天造地设的羊肠小道;右边是通往夹拉石的深山峡谷,其间有山水丁冬而下。这老爷陡从山顶到沟底,土质肥沃,水分充足,树木茂盛,草深齐腰,而且春天杜鹃花漫山遍野,美不胜收。20世纪90年代我与儿子回家时,在这里的多处杜鹃花丛中拍了不少照片。那时儿子不到20岁,他那潇洒帅气的英姿和俊秀细润的面容与杜鹃花交相辉映,实在是美不可言!
  四
  离开家乡以后,从上学到工作直至退休,六十多年来,我每次回家,无论什么季节,除到外祖母家走走之外,一般不去走亲访友,而主要是爬山,我们那里称作“逛山”。学生时代,还有些不大好意思,怕乡亲们笑话,以后,特别是年纪大了之后,就不管那一些了。于是,每天登山,经常一天两三次。几次与夫人或子女回家,也带领他们一起登山。
  最难忘的是有一年大年三十日晚上吃了饺子之后,我在院子里一站,在这深山深处的农家小院中,只见满天星斗,离我们这样近。我突然有一种到山上去看蓝天星斗的强烈愿望,于是带领儿子登上一个山洼,走进一片柞树林。微风中,枯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山中景物却看不清楚。置身这寂静的深冬寒林中,大有远离尘世回到太古之感。儿子并不说话,似乎有些害怕,我也觉得胆虚虚的,于是赶紧下山。
  就是这么个逛法,仅我家周围的山头、山谷,还有很多我至今没去过。
  当年我和儿子还有住在城里的妹妹一起爬山,徜徉在老爷陡的杜鹃花海中,妹妹颇有感慨地表示她现在才理解我每次回来逛山的心情。从那以后,每逢与小妹一起回家,她总是和我一同逛山。
  五
  几十年来,我曾多次拿起笔来或打开电脑要歌颂家乡的山和水,但几次都没有写下去,原因有二:一是家乡美景美不胜收,无从写起,写不胜写,我深感笔下无力;二是我至今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就是鉴于中外各地,只要一发现一处风景胜地,立即被开发,立即游人蜂拥而入,立即垃圾遍地,立即遭到破坏,连喜马拉雅山都难幸免。记得1980年我在上海进修,随导师去武汉参加全国语言学会,路过庐山,看到一所宾馆后面垃圾堆积如山,填满山谷,心里说不出的惋惜。此后唯恐一旦将家乡山水写出发表,为家乡带来厄运,因此迟迟不肯动笔。我要留住家乡这一角处女地,保护这一片世外桃源。
  孔昭琪,山东牟平人,牟平一中毕业。泰山学院退休教授,现年80岁。自幼酷爱文学。大学毕业后从事现代汉语教学,退休后开始从事文学研究与写作。
其他文献
李达飞,浙江临海人,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诗潮》《星星》《诗探索》《绿风》《草原》《文学港》《浙江作家》《天津文学》《星河》《椰城》《佛山文艺》《少年文艺》等。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乌有之诗》。2015年度《昆嵛》文学签约作者。  时光是一个杀手(组诗)  悬空寺  僻静,冷清,荒凉  小小的悬空寺  偏安于京郊一隅  香客罕至,鲜有供奉  佛的寂寞如同我的寂寞  巉岩
期刊
梁东,男,1966年11月生人。1985年毕业于牟平第12中学,1993年毕业于烟台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牟平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宣传科,二级警督警衔。自1987年开始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1200多篇(首),共计50余万字,并多次获奖。曾经担任《东方文化艺术报》《交警时报》《山东法制报》特约记者、《未来诗丛》特约编辑、《皇冠诗丛》执行编委。  1、致九龙池  谁说山石没有
期刊
母亲今年74岁,一年之前她病倒了,半边身子瘫痪,整日卧床。虽有儿女的精心照料,无情的岁月和病魔却在一年的时间里将一个无比坚强的老人尽情折磨,一头青丝早已变成了缕缕白发,曾经饱满健康的脸庞变得松弛无光,眼里再也寻不见往日的睿智和坚毅,就连那双牵着我走过大半辈子的大手现在却是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当她熟睡的时候我鼓起勇气细细端详,我的母亲,她真的老了。母亲苦了一辈子,年经的时候一个人扛下了家里所有的粗
期刊
我在参观很多古今名人的旧居时,常常在旧居的一张雕花的或一张简陋的床边,看挂着“XXX诞生地(处)”的字样。那时,我总是肃然起敬驻足良久,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膜拜油然而生。我在想着:许多年前,在这里曾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在这里,一个母亲曾为新生命的诞生流着汗流着血流着泪,痛苦地挣扎着熬煎着,和腹中的胎儿共同闯过生命的难关。还或许没等到看一眼刚出世的骨肉,就付出了精疲力尽的生命!  在很多信奉基督教的国
期刊
走进陈雨露老师的工作室,我们立刻被满屋子琳琅满目的彩塑作品所震撼!  古朴的胶东民居,奔放的海阳大秧歌,幽默的醉八仙,洋溢着丰收喜悦之情的摘苹果,可歌可泣的胶东抗战群像等等,这些源自古老的胶东彩塑艺术的精美作品,充满浓郁的胶东民俗特点,造型上更是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也正是凭着这些作品,陈雨露老师曾分别在2010年、2011年和2013年,第五、六、七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三次获得
期刊
人的生活有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物质生活是滞重的,下坠的,现实的;精神生活是轻灵的,飘逸的,理想的。  人的物质生活无非是吃喝拉撒睡,生存需求,各种生理的欲望。人的身体最终要经历一个从高向低的衰落过程,一个从美到丑的变化过程,一个从生到死的演变过程。虽然像美容整形之类的人为干预能够暂缓甚至一时逆转这个过程,但是最终的衰败不可避免。当年华老去,红颜不再,人不得不变得沮丧,不愿意照镜子,不愿意再看自己。
期刊
伸张正义的刀笔孙孰  刀笔,原指古代文人用笔在竹简上写字,写错了再用刀削去,所以,古代读书人常随身带着刀和笔,用以随时修改错误。后顾名思义,专指代人书写诉状的人,深谙法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其职责近乎现代的律师。不过,旧时的刀笔,往往操纵如刀之笔,使许多案件乾坤陡转,或无中生有,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为追求胜诉,以一字千金的效果,做出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因此,名声都不太好。  凡事都有个例外。
期刊
淡淡的书香扑鼻而来,读到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令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那些激昂豪迈的词语令我心动,创作歌词的灵感油然而生,执着创作的力量不可阻挡。唐诗、宋词造就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辉煌,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能够亲临其境地创作,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和梦想,成为人民中热爱创作的一员,我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  一  说起我的创作梦,时间应推到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回村务农一年,参加工作到了糕点酱菜加工厂,
期刊
一  想必是远古水多,故而处处汪洋,要不然身处中原的仓颉,何以见鸟爪兽蹄而触发他的灵感,把鸟儿迁徙时作中途停留休息的水中山头称作“岛”呢?  有了这样的概念,我从济南坐上高铁,朝着大海,一路急速东行。  火车,小时候的记忆是“噢噢”嘶叫的,年轻时的记忆是“哐当哐当”的。那时候的火车,颜色是绿色的。而这次坐上火车,火车是无声无息的,而且最为要命的是以前的蜗牛,今天成了“精”,稍不留神便无影无踪。  
期刊
云的岛  在我们家乡,晨起观天象,谓之看老天。天蓝蓝的,云丝儿在天空飘渺,就会说,天气真好。普通的百姓,肉眼是看不出大气污染的数据的,只能从天空的颜色看污染的程度。  到了烟台,我仍习惯性地看天,它似一幅无边的画布,纹理清晰,着色明朗,同行的作家乔洪涛醉心地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蓝天?我望了望天空,不仅湛蓝如洗,而且还白云如羽。大片大片的云朵,遮挡住太阳,投下一团团不规则的云影,给白云下的山川洒下一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