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源型省区产业结构重构和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问题的思考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ntou_2001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重构,推进产业结构的质的变化。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也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资源型省区的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问题是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资源型省区产业结构重构主导产业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骨骼,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也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可以说,现代区域经济的成长,首先是区域主导产业的成长。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一、区域产业结构重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在生产领域的综合反映。生产力的演进必然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伴随着这一进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分工和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的影响表现为去物质化倾向。创新、研究与开发、先进生产服务业、科技走廊成为发展的新要素。
  知识经济的产业支柱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高科技为最重要的资源依托,高科技正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动力。区域生产要素信息和知识相对于资源、资本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于价格等传统竞争优势正日益成为决定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同时,不仅代表高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型产业迅速发展,而且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对传统产品的发展正逐步构成致命的威胁。因此。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问题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重构,推进产业结构的质的变化。产业结构重构,本质上并非是简单的某些产业部门比例的上升或下降,而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迭为特征的结构上的飞跃式变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否,不仅表现在一、二、三产业各占比重的消长,更表现在三大产业内部关系的协调。产业结构调整还要有上有下,对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行业,对其中设备落后、改造不易的企业,应当坚决实行关停并转。
  
  二、资源依赖型省区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要素禀赋的不同,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非均衡性。区域经济发展除了区域经济增长外,还包括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主导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驱动轮,是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通过发挥区域主导产业的作用,有助于带动其它许多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可以推动整个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资源依赖型省区大多集中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仍是产业结构问题。从总体上看,这些地区还处于以能矿资源开发、生产初级产品的资源导向阶段。在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属于低层次的结构形式,资源优势远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发展上看,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替代性以及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引起开采条件的恶化趋势,容易导致区域发展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资源品供求关系出现逆转,相关企业出现了大面积亏损现象,而且在经济下行条件下这些地区短期内还面临着“保增长”任务。因此,资源型省区所面临的产业结构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佳路径是实现主导产业转换,要实现产业结构的顺利升级转化,战略性接替主导产业的选择、培育和支持是第一要务。
  
  三、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应关注的重点
  
  区域产业结构要保持其合理性与有效性,就必须实现主导产业的有序演替。合理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合理性与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但是,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定要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水平相适应。为此,各区域在主导产业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产品附加值问题
  资源依赖型省区的产业选择一定要考虑区位这一约束条件。不能坚持发展初级产业和初级加工业,要不断提高外向发展能力。,为此,资源型省区主导产业选择要考虑产品开拓外部市场的成本,应选择产品体积小、附加价值高的产业,即产品选择要以“短小轻薄”导向。
  
  (二)从主导产业培育的角度,产品要起步容易
  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确立和培育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无非通过自行开发、嫁接引进、全盘移植和现成选择几种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利弊,但生命力最旺盛的是自行开发产业,而如何增强产品自行开发的起步容易程度,就成为重要的问题。所谓容易程度,应该包括起步时产品即有广阔的区域市场,稍加更新,应有更广阔的国内市场。没有这些市场支持,自行开发就会变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为继。
  
  (三)从需求的角度,产品要有广度和深度
  具有直接和广阔需求的产业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准则。所谓直接,就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反之要是仅仅作为一种中间投入物,就具有被科技新发明产生的新产品淘汰的危险。只有拥有直接而广泛的需求,该产品才具有向纵深扩展,持续开发新产品的潜力,而且只有广泛的需求,产品的需求面才宽广,这个因素一开始就决定着区域外向型产业能否具有超速成长能力和较大乘数。
  
  (四)从产业的生命力的角度,最好是能够综合利用高科技的产业
  增长型产业要能在为期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带动区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本身要能综合利用高科技,即属于能够综合利用当代机械、电子、光电、信息、通讯、材料等新科技成果的产业。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经验看,越是能够综合利用各种当代先进的技术。就越能延长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周期,而且还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使用科技的重点。大幅度改变产品性能和用途,使自己获得新的生存空间。
  
  四、区域主导产业培育的关键
  
  (一)资源型省区培育主导产业宜采取自力更生与区际、国际资源相结合的途径
  以“内”为主,就是以区域自身的企业为主体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即区域本地企业的创业是最主要的途径,而企业的创业,归根到底是靠企业家来实现的。因此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精神,是依靠区域自身力量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借助“外力”,包括依靠区际资源和利用国际资源两种。利用区际资源的前提是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但在我国区际要素流动远不如国外的相关情况,这是我国资源型省区依赖区际要素流动来培育主导产业的一大障碍。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方面,资源型省区要实现跨越发展,必然面临如何引进、依靠外力来发展区域经济的选择,而区域自身的创新和创业环境又是吸引区外要素到区域落脚、生根的关键;另一方面, 大型跨国企业入驻资源型省区,必将促进本地创新环境的完善。刺激围绕跨国企业上下游生产的产业兴起。因此,资源型省区在主导产业培育的途径上,必须把“内”“外”两条道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为重要的是,在吸引区外要素的过程中,资源型省区要及时培育区域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家创业、注意开发新产品。
  
  (二)资源型省区要形成自己的知识基础,增强自主创业和创新能力,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制的建设。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重要的是加强移植、开发、应用现有技术成果的能力。因此。要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制的建设,就要为企业提供技术储备,充分发挥被确定为推进技术创新的科研开发机构的示范作用。
  其次,建立起技术创新的宏观调控体系。确立政府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保障体系,逐步规范、扶持、引导、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建立技术创新的宏观导向体系,组织投人支持体系,通过国家和地方财政、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投入,促进主导产业、关键产品、共性技术上档次、上水平。
  再次,探索企业自主创新的新模式。自主创新必须与开放紧密结合。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不仅要依靠企业或国内的力量更新技术和产品,而且包括在国际范围的以我为主和为我所用。对于我国欠发达地区而言,无论是现成产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还是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如果要自主开发,技术难度相当大。更为有效的途径是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既可以提高技术创新的基础,也可以减少技术创新的时间。
  
  (三)发挥区域政府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政府日益成为国民产业竞争的有力促进者。世界区域经济实践的经验表明,一个强有力的区域政府对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源型省区在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中,区域政府比中央政府负有更加重要的职责。
  对资源型省区而言,区位劣势制约着该地区企业率先开发新兴产业的意愿和拓展区外市场的决心,而且这些地区的企业尚不具备统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能力。因而资源型省区要培育输出型产业,完全依赖企业是难以实现的。只有在政府的规划、指导和协调下,才有可能达成。因此,政府的介入是必须的。资源型省区开发输出型产业要抢占市场先机,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区域政府的作用无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发挥产业规划、服务和导向的作用,改善要素的供给。并妥善地把区内外要素优先转移到选定产业上,形成这些产业的聚集和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为开拓这些产业的外部需求空间做好对外宣传和行政协调工作。落实在我国区域主导产业培育的具体工作上,最重要的是培育产业聚集的各种环境。因此。科技人才、经营人才和风险资本的聚集,区域创新环境的营造,以及以主导产业发展为中心的招商设计和服务,是区域政府应该而且必须有所作为的领域。
其他文献
摘要:内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为应对经济危机,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和措施,效果开始显现。但作为长效机制,拉动内需不能依靠政府的深度干预,而是仰赖不断完善的市场体系。  关键词:拉动内需 行政干预 市场分割 国退民进    今年以来,我国为应对经济危机,出台了一系列主旨在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短期效果明显,长期看可能弊大利小。如何拉动内需,是值得深刻思考
为探明LED光源对甘蓝蚜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暗期使用红、蓝、绿和白色4种LED光源对甘蓝蚜繁殖的影响,以暗期不使用光照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1)蓝光下若蚜逃逸率显著高
摘要: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关注并维护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得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逐渐成为其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观意愿。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析入手,通过分析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试图提出相应措施,改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不容乐观的现状。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博弈 均衡    企业
一、2000年以来内蒙古投资的变化以及主要特征    (一)2000年以来内蒙古投资的变化  进人21世纪以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以能源、水利、交通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为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内蒙古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都保持了较高水平,对地区经济
循环经济落实到实处,不仅需要从技术端不断推进新技术在生产活动各领域的应用,更需要一个整体的资源和能源管理体系.物质流核算即是通过对国家、地区或产业的实物流的核算,理
当中央银行将消费信贷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的选择性调节工具时,笔者认为现行的市场利率机制是以生产性信贷为基础的,对消费信贷的收缩或扩张不具有调节作用。要运用利率杠杆来调节
通过分析大量气象资料,系统地统计分析近30年山东石岛地区春季气温,从日、月、季三个方面寻找气温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科研提供有益的参考。
日前,同济大学科研人员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废旧机电产品综合利用工业园区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示范”通过验收。评审组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对我国再生
本文以《担保法》实施四年来的实际情况为参照,分析了仍在相当范围内存在的担保失范行为,并就银行贷款担保、涉外贸易担保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经济危机对全球的影响    2007年夏季开始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凸显出四个“前所未有”:国际市场震荡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大型金融机构倒闭之频繁前所未有;危机影响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各国联合救市的联合性前所未有。发达国家经济初现衰退,发展中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金融危机已演化成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无论规模之大,还是影响之深,均可谓百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