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官员铨选制度得失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17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之前,中国历朝的官员铨选制度留给我们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军功与养士的铨选制给了世卿世禄制致命一击
  现有史料可稽的最典型的任官莫过于商周时的世卿世禄制。世卿制不仅王位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宗法制,而且各级官职,也是在贵族内部世袭。
  商周实行分封制,商王、周王的子孙,除储位与在朝廷任重要官职外,余封诸侯,即封邦建国,享有特权;而职官世袭,官的子孙也世代为官,虽然不排除个别较为贤明的王、诸侯可能将某位才干出众的平民或奴仆提拔到政府任职做官,如商汤用伊尹,周文王用姜尚,或也有低级官吏从平民中选任的,但这从来不是一种制度,而是取决于统治的需求。例如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就属个别统治者需要人才。曹操吟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的就是这一内容。王、诸侯与官职世袭,待遇当然是如影随形,这就是世禄制。合称世卿世禄制,也就是王位、爵位、官职、待遇的世袭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展,使商周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因为它根本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在争霸中,无适合的人才担任官职,不但不能取得争霸的胜利,甚至会“不用贤则亡”。于是各诸侯国纷纷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这些改革、变法给了世卿世禄制致命一击:在铨选官员方面,代之以军功与养士。军功就是按照作战功劳的大小赏给爵位,即“食有劳而禄有功”和“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只有对国家立下功劳的人才能得到俸禄和爵位。在此原则下,对于组成军队的武士,也用一定的标准进行考核,“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就是经考试合格的武士,可以得到免除全家徭役的待遇,分到较好的田地、住宅。久之,无功无能、仅凭血缘关系享受官爵待遇者必然会被逐渐淘汰出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国君的宗室如果没有军功,也不得列入宗室簿籍,其爵禄也随之丧失。国君的宗族尚且如此,一般的贵族岂能例外?“所谓一赏者,利禄官爵专出于兵,无有异施也”。一句话,人们能否取得利禄官爵,唯一的条件就是军功,而非血缘,制度面前大家平等。总之,军功制不仅可以使平民做官,还可以使农民取得田宅,经济改善了,社会地位提升了。贵族没有军功,失去物质待遇,可能沦为普通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社会流动了,有活力有生气,就会推动生产力进步。
  养士之风盛行,是因争霸,要图强,诸侯国争相延揽人才,以发展自己,遂有养士之风。如齐国在稷门外(临淄城西门附近)建大公馆,号“稷下学宫”,招文人学士上千人在这里讲学论道,进行学术研究,称“稷下学士”。著名的代表人物淳于髡、慎到、荀子等都曾在这里讲过学。再如燕国的昭王筑黄金台,置黄金于台上,礼聘天下贤人智士。秦穆公为了得到身份低贱却本领超群的百里奚,用五张黑公羊皮把他从楚国买来,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
  养士最著名的,是魏國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号称战国“四公子”。这四人各养士数千人。贾谊《过秦论》述及养士尊士时指出:“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士食有鱼出有车。
  战国时期的士是社会的新兴阶层。他们不受国家、宗族、经济地位的限制,只要有文化、善谈说,具备一定才能,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礼遇,甚至委以重任。从整个战国的历史来看,士是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一支力量。做个不很恰当的比喻,这些士很有点类似今西方中产阶级。士品类复杂,有在各诸侯国出将入相的,更多的是游说之士,也不乏鸡鸣狗盗之徒。他们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为重用自己的诸侯国效力,成为那时各国政治斗争的主角。像商鞅、吴起、李悝、范雎,以及搞“合纵”“连横”的苏秦、张仪,哪个不是士?养士之风一直延续到秦朝建立初,还未退出历史舞台,秦相吕不韦仍养士3000人。
  养士风气形成后,由此产生了许多流传至今的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千金市骨、鸡鸣狗盗、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荆轲刺秦王、毛遂自荐、悬梁刺股、三寸不烂之舌……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至今传承不衰。
  在战国七雄中,秦能统一六国,其中一个原因是养士高于东方六国。所谓高于是指养士用士的“彻底”。东方六国养士,但所用的相,基本仍是宗室贵族。如齐国的田忌、田婴、田文,韩国的公仲、公叔,赵国的奉阳、平原君,魏国干脆用太子做相,全是宗室贵族。而秦国则不然,所用相,既非宗室,甚至不是本国人,如商鞅是卫国人,吕不韦是韩国商人,李斯是楚国平民,秦王“皆委国而听之不疑”。所以,秦能兼并天下,实是铨选制度优于他国,能集天下之人才为秦所用而致。熟悉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也说:“世界上人是人世间第一可宝贵的。”毛泽东讲的人就是人才,肯定不是庸才、蠢才。何况庸、蠢哪是才?
  征辟制有利于不拘一格用人才
  秦朝短命,二世而亡,很多制度处于草创阶段或根本没来得及制定。两汉的铨选制度,有军功、察举、征辟、赀选、任子等,但最主要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
  察举制是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地方的郡守等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平民与下级官员推荐给朝廷,平民授予官职,是官员的予以提拔。察举定期进行,由皇帝下诏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或在三辅(都城附近地区),或在全国举行,或由朝廷直接派人到某地进行察举。
  察举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孝悌力田、茂才、孝廉、直言极谏等,还有举荐勇武而熟知兵法或掌握某种技艺的人。如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下诏:“与内郡国举方正能言极谏者各一人,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秋,举勇武有节、明兵法,郡一人”。西汉时以举贤良方正为多,东汉时以举孝廉为多。其中大多出自普通人家。孝是指“善事父母”,廉是指“清洁有廉隅”。因此,孝廉最初分别是“孝”与“廉”两科,所谓“孝以选民,廉以察吏”。西汉中期逐渐混同,到东汉时完全合为一科,称“孝廉”。曹操即是通过举孝廉入仕的。孝廉先到郎署任职,然后再由郎官转迁为尚书、侍御史、县令等职。而贤良方正与孝廉不同,孝廉侧重于品行,贤良方正侧重于文化与才学,到唐宋时成为制科的一项科目。   被察举者,还需接受一次考试——策问,以考察被举荐者的才干学识。具体做法是:皇帝出题,内容是关于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问题。策问内容依据难易程度分为甲、乙等科,策问试题一律密封。被举荐者在现场任意抽取问题作答,叫做射策,最后根据射策的成绩授予相应官职。董仲舒被举荐为贤良文学,接受汉武帝策问,他回答的“天人三策”受到汉武帝赞赏,被任命为江都王的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的。
  射策入仕试用一年,胜任即转为正式官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进入编制了。若不胜任,撤职,举荐人也要受到处罚。倘若受贿赂而举荐,一旦查实,即刻免官。东汉顺帝时,太尉施延在察举中收受贿赂,坐实后免官。东汉时,因为“孝廉”一目举荐者多,遂规定了每年举荐孝廉的名额:郡国每20万人口可以举送孝廉1人,40万人口举送2人,以此类推;不满20万人口的,两年推举1人;不满10万人口的,三年推举1人。对朝廷官员按官位高低,规定每年可举荐孝廉的名额。根据《后汉书·百官志》的记载,三公可以举茂才(即秀才,避光武帝刘秀名讳)各1人,廉吏各2人;光禄寺官员举茂才四行(指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各1人,察廉吏3人;中二千石每年可举廉吏1人;廷尉、大司农每年各举2人;将兵将军每年可举廉吏各2人;监察御史、司隶、州牧每年各举茂才1人;等等。后来又规定被察举者年龄不得低于40岁。总之,被察举者有年龄限制,有名额限制,要参加考试,察举不实要受处罚。察举制是汉代铨选官员的正途。
  征辟有两个含义,“征”是征召、征聘,由皇帝直接聘请名气大的士人到朝廷出任高官;“辟”是辟除,又称辟署、辟举,是中央政府聘请士人来不同部门任职做官,以及地方主要行政长官招聘士子为僚属,简单说就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与征召合称“征辟制”。如汉初刘邦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如意。吕后恐惧,请教张良,依计聘请名望很高的“商山四皓”夏黄公、园公、绮里季、角里来京辅佐太子。刘邦见太子羽翼已成,只好放弃另立太子的念头。只不过“四皓”没有正式安排官职。汉武帝得知著名学者枚乘(《七发》的作者)很有学问时,枚乘已老,但汉武帝仍旧派车接他进京做官。有一个叫鲁申公的有名气有学问,汉武帝派车接他入京,并致送“束帛”。中央政府也常常礼请文人学者来首都任职,担任博士。如夏侯胜口才好,且精通礼、饰,被召为博士。疏广精通《春秋》,朝廷慕其名征为博士。贡禹以明经洁行闻名于世,被征为博士。东汉时,被征名士往往被授予高官。光武帝刘秀即位之初,听闻卓茂有才干,征至京师,任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衣一袭,絮五百斤”。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然而他精通天文、历算,精于机械制作,于是汉安帝征他为郎中,再升迁为太史令。
  征召是皇帝的人事专用权,直接给予被征者高官厚禄,不过不常用;辟除是官员自辟僚属的选聘制度。与察举制相比较,征辟制可以达到不拘一格用人的效果。
  赀选是指富人向政府缴纳若干资财,便可以自备车马、装备到京城听候选用。最初商人是被排除在外的,汉武帝时放宽了这一限制。这种制度后来直接变为政府卖官鬻爵。所不同的是西汉卖官收入归政府,而东汉时卖官的钱就变成了皇帝个人的收入了。《资治通鉴》载汉灵帝说:“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曾无私钱,故卖官聚钱以为私藏。”赀選除非迫不得已,如国家财政危机一时解决不了,作为权宜之计,偶然为之尚能说得过去,一般不能出此下策,更不能成为人事制度。政府公开卖官鬻爵,上行下效,贿赂公行,廉耻全无,成何体统!其结果势必国将不国,道德水准必如江河溃堤,一泻千里而世风日下。
  任子是官僚贵族子弟的一种特权,凡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任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如丞相瞿方进的小儿子瞿义是“少以父任为郎”;苏武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大将军霍光则是以兄(霍去病)任为郎踏入官僚队伍的;反对独尊儒术的汲黯“以父任,孝(汉文帝)景(汉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汲黯死后,汉武帝“官其弟仁至九卿,子偃至诸侯相”。这是商周“世卿世禄”世袭制度的流弊。可见,凡是对权贵集团有利的东西很难退出历史舞台,它总要以各种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借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品评任官的九品中正制难脱人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随着政治腐败,掌控铨选权力的官僚朋比为奸,徇私舞弊,于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在这样的背景下,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
  九品中正制,就是每州设一大中正,郡设中正,根据“身材德行”几个方面,将本地人物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作为选任官员的依据。品第越高得官越大,品第低的只能任低级官。每三年评报一次,以定升降。这在初始阶段,多少改变了州、郡等地方长官随意荐举的局面,能够选拔出一些有真才实学者充实到官僚队伍。如东晋的陶侃,出身寒微,列为下品。羊晫很欣赏陶的品行才识,在做十郡中正时,“举侃为鄱阳小中正,始得上品”。初始时,中正官“论人才优劣,非关世族高卑”,不看门第,注意人才优劣和舆论的褒贬,保证了入选者的质量,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来了:“权归右姓”(那时以右为上,“右姓”即指排列在前的望族大姓),豪门大族把持了大小中正之职,品评人物、选择官员,均以门第为唯一标准,重家世,轻才德,从而出现了重重积弊。这种做法,使真正的贤能之士妄遭排斥,而阀阅膏粱子弟则高居显位,最有名的四大姓“崔卢王谢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带”。有才干的寒士只能发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喟叹。西晋大臣刘毅指出其存在的严重问题有“三难八损”:
  三难:人物难知,爱憎难防,情伪难明。
  八损:门阀之弊: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州郡之弊:难以一人之力了解一州之事;
  舍德之弊:“才德优劣易地,伦辈首尾倒错”;
  中正官之弊:中正官品人论事,“纵横任意,无所顾惮”,又没有法纪可制约;
  超越实际之弊:缺乏品评人才的能力,听信官府毁誉,既不是乡议又不是考核,不伦不类;
  虚饰声名之弊:不重实际才干一味图虚名,助长浮华而废考绩;
  品评不实之弊:“以品取人,非才能之所长”。由于所依据的品状不一致,标准混乱,名不副实;
  私欲之弊:中正官所评“清浊同流,以植其私。”褒贬不明,是非混乱,以感情、私欲替代了标准。
  综上所述,我国在实行科举制度前的铨选制度,始终是在人治窠臼中打转,无实质性突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更何况人性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其恶必然膨胀而恣意妄行,荀子强调“有治人,无治法”,即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去执行。可人性是靠不住的,人人以做官为上,极易败坏官风。你教育官员不要贪污,他就不贪污了?所以,铨选制度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主从关系。
  (作者系江苏省工运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彭安玉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综述国际近10年(1995-2004)来LUCC研究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理论上的进展,推动中国LUCC研究的持续深入.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论:国际上LUCC研究除了体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新兴学科,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与企业需求脱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通过校企联合设立研究
传热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传热学教学将承担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课程目标与现行的本科生科创能力培养体系一致。南京工业
为了研究瓯江特大斜拉桥在多维多点非平稳地震动激励下的响应,首先,考虑了地震动相干性、局部场地土特性、多维性和地震动非平稳性,基于相位差谱法合成地震动,再根据目标反应
自2013年9月11日省政府正式批复《海宁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夏宝龙书记、李强省长的多次调研、直接推动下,经省级相关部门
我省明确提出,2035年要基本建成交通强省。“十四五”是交通强省建设的加速期。如何“加速”?2月25日,四川交通强省建设推进会召开,透露出这些新信号。“十三五”期,四川交通
1995年办公室第—次会面一见面让我出乎意料rn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通过各种载体,把浙江的声音传播出去.rn1995年,忽然看到新闻说,中国
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全球供应链暂时性中断,以城市为单位的产业发展面临系统性风险。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增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维持经济运转和生产生活
实验室是高校组织实验教学、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重要阵地。重庆大学以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全面
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走向和国际关系演变。疫情对中国和非洲以及中非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最早遭受病毒攻击,但目前在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