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相机的普及让我们有了新的误解——照片质量与摄影器材的多寡优劣直接相关。专业体育摄影师是众多准摄影发烧友膜拜的对象,他们总是在脖子上挂着若干相机,不同款式的广角、长焦镜头在体育赛事的空地上一字排开,为了抓住一个八分之一秒的动作。且慢,《钱经》并不鼓励大家像专业体育摄影师一样花钱——干了这行,只能带上无上限的支票本,而且绝对不能计较价格。好照片跟精明消费其实一点也不矛盾,本次《钱经》特别邀请了职业摄影师RedRocks来讲述好照片的秘密,一台相机、若干配件,足以应付一次环球之旅。
出发:
RedRocks从丹佛出发,经由伦敦飞往卢克索,潜水红海,然后从埃及再次出发,越过赤道去位于南半球的肯尼亚大草原,历经迪拜,然后去海岛马尔代夫稍作休息,并继续行程经过新加坡、日本再飞赴加拿大。
你只需要这些设备!
主要设备:尼康D300S机身
备用机身:尼康D300
镜头:尼康35/1.8, 12-24和200-400
说明: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行李的分量,两个机身都没有安装附加手柄。D300S的高速连拍功能在拍摄野生动物时绰绰有余。最大的考虑是机身本身是否能经历极端环境的考验。
连续完成的行程,路途遥远,地域和气候的变化之大都是过去不曾经历过的。出发前的体能训练和对工具设备的选择都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环球旅程
从赤道和海岛的炎热到极北的寒冷,长距离的旅行,要求随身携带的一切都必须极度精简和高度可靠。相机是摄影师的生命,一如士兵的武器。平时的拍摄任务里都会携带多台相机互为备用,多只镜头保证可靠性。经过一番仔细思考后,我新配置了一台尼康的D300S机身,过去使用的那台D300也带着,作为备用机身,用18-200为主镜头。这镜头的焦距范围覆盖了日常最常用的广角到长焦,能满足至少九成以上的拍摄需要。相机包里还携带了尼康的35/1.8, 12-24和200-400三个镜头。
埃及的风沙是这次旅行中的第一次考验。金字塔附近的荒原里,风沙起时,细沙漫天飞舞。这是摄影师最头疼的拍摄状况之一。细沙如果进入镜头和机身,几乎就是灾难性的后果。顶级专业相机的天价中,相当大一部分是花费在改善设备对恶劣环境的抵御能力。即使知道自己设备的可靠性,摄影师也依然会尽量让自己的设备避开这样的环境。我的摄影包里中总会有几顶浴帽,需要时可以直接套在手里的设备上。
在红海潜水时,隔着潜水相机套,常规的光学取景器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新配置的D300S的实时机身LCD取景显示此时发挥了巨大的功能。觉得现在的水下摄影师赶上了好时候。D300S充满电的电池配合16G的存储卡,一次能完成至少500张高分辨率图片和同步备份的拍摄。很难想象,不到20年前,水下摄影每次每台相机只能拍摄36张胶片。然后就必须浮出水面,冲洗相机换片才能继续。
出发前就久有耳闻肯尼亚的道路状况。身临其境,才知道这些传闻并不夸张。我们的司机斯蒂芬是条当地汉子。斯蒂芬开车的习惯很奇特,每次难得路况正常时,他就开得无精打采。但一旦到了到处都是的烂路和搓板路上,他一定精神抖擞,油门到底一往直前,绝不会打方向盘去绕开路上的坑坑洼洼。于是我们的车每天从早到晚都处在疯狂的抖动中,紧紧抓住把手的乘客们固然苦不堪言,车里的相机设备也经历了几天超强度的抗震测试。幸运的是,人和相机都成功通过了这次考试,倒是斯蒂芬的车因为底盘刮地,最后离合器被烧坏,只能被拖去大修。
疯狂的颠簸之后,到达非洲大草原。从车顶天窗探出身去拍摄,长焦距的镜头因为车身的抖动和同伴们的来回移动,无法使用三脚架,只能靠手持才能完成。这种情况下,机身控制界面的合理设计和整体的平衡手感就极度重要。拍摄中发现最长焦距的200-400的变焦镜只有常规的机械对焦马达,定位的速度相对其他有超声波驱动的镜头要慢不少,对变化迅速的场面拍摄有一些限制,但此时尼康在这个焦段的镜头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期待着这个镜头的更新版早日出台。
迪拜是行程里让人比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地方。中东石油资源换来的大堆财富堆出了这座海市蜃楼般的城市,用金钱堆出的一切。拍摄世界第一高建筑迪拜塔和近乎奢华的大清真寺时,D300S在参观城市周边的沙漠时掉在沙中,无比心痛地捡起,小心吹去表面的沙尘,居然平安无事。
北极熊的拍摄大概是此次行程里最激动人心的经历。八天八夜,我们扎营在两层楼高的大型冰原车里,全部的生活和拍摄都局限在车内和车前后的平台上。北极熊的极度攻击性让下到冰原成为不可能,而加拿大哈德逊湾的寒风将白夜的气温降至零下20度。每次拍摄时都会带几块备用电池,不停地更换电池,并将换下的电池放进有暖宝宝的手套里加温。
北极熊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它们不惧怕人类。它们会走到离开我们的冰原车很近的地方,甚至扶着车身直立而起,将黑鼻子顶到离开车窗不到一米的高度。此时探头出去和北极熊做个四目对视,颇有些超乎自然的感觉。为了节约体力,北极熊的移动速度通常不会很快,带来的几个镜头完全满足了从远到近的拍摄需要。同车的摄影师们有不少带着超大型的长焦大炮,但携带那样的设备完全不现实。拍摄过程中,同车的一个德国姑娘在换镜头时不小心把她的尼康600/4镜头从三米高的平台上坠落下面的冰原,当场摔成两截,女孩心疼得泪流满面。我曾经借这个镜头拍了两张熊的特写,自然也为她痛惜。
旅行摄影师是个让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不停地背着相机,来往世界的各个角落。但这只是让人眼红的光环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个高体力和心理压力的职业。为了完成拍摄任务,摄影师们不仅不能和游客那样,只携带简单的设备,而是需要带足备用装备以备不时之需。一套每天正常使用的摄影设备至少都有十多公斤。旅行只是手段,职业的目的是得到满意的图片,如果任务没有完成,摄影师就不能和游客那样只带遗憾就可以离开。这对于同样受经费和时间限制的职业摄影师来说,心理压力非常大。但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从来没听到哪位同行抱怨自己的职业,所有的这些压力和疲劳,换来的是自己亲历这个世界的经历。从某种角度看,旅行摄影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少有旅行摄影师能从这个职业里得到金钱收入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但这是极度富有的一群人,他们带着相机去到远方,带着图片、记忆和对自己经历的满足与骄傲归来。
M:珍贵相机有投资价值吗?或者说升值空间?如果有,什么类型的相机比较适合珍藏?
S:我个人收藏相机不以投资为目的。但经典机械相机,制作过程中包含大量手工元素的,和艺术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对有收藏价值。比如我自己有一台无意间收来的立体相机,是著名的立体相机品牌Realist的设计师Seton Rochwite手工制作的,非常简单且巧妙的结构。十年间我只在交易场上见过一次,和最初的价格相差超过几十倍。这样的相机,比大众化的经典品牌有更大的收藏意义。说到底,相机收藏是个极小众化的文化,我理解,从来是收藏意义大过投资意义。
M: 为什么一款老式相机能炒到那么高的价格?时隔这么久,相机自身零部件也应该老化了?
S:收藏的目的极少是因为其实用功能。物以稀为贵是最简单的说法。而精致的工艺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果把维纳斯的手臂修补好,也许人们对她的关注就会少很多了。
M:有人说,拥有很多相机与镜头的人并不一定很懂摄影,你的看法是?
S:拥有相机和镜头,这与摄影是两个概念,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也是理念的区别。收藏相机的人关注的是相机作为一件工具或者艺术品自身的价值,关注摄影的人在乎的是图片的美,这种美几乎完全可以和它的形成过程剥离。两种方式相互没有对错,各自关注的点不一样而已。
M:拍过无数的照片,你认为最美的照片有何评价标准?
S:没什么照片可以说是最美。美的判断极大程度上是个人行为,能打动你的就是张好照片。这判断能和他人分享,但未必要得到他人认可。
这台相机将在今年5月29日Westlicht拍卖行第19次拍卖会上露面。拍卖底价200,000欧元,预计最终将达到500,000至700,000欧元。如果这一预测能够实现,将超过原来576,000欧元的世界纪录。
相机发明者法国人达盖尔在1939年6月,用法国政府购买他的专利与奖赏所得资金与两名相机制造商吉诺克斯(Giroux)和苏斯兄弟(Susse Brother),分别签署了商业制造合同。从每台相机的收益中,达盖尔可以获得25%的利益。而此次付拍的相机就是吉诺克斯的作品,当时售价400法朗。在带有达盖尔火漆印章的生产商名牌上还写有 Giroux 的名字。此台相机虽然并不是存世孤品,但它的确是太少见了,从来没有在拍卖会上露过面,人们只是在博物馆里见到过类似的相机。
出发:
RedRocks从丹佛出发,经由伦敦飞往卢克索,潜水红海,然后从埃及再次出发,越过赤道去位于南半球的肯尼亚大草原,历经迪拜,然后去海岛马尔代夫稍作休息,并继续行程经过新加坡、日本再飞赴加拿大。
你只需要这些设备!
主要设备:尼康D300S机身
备用机身:尼康D300
镜头:尼康35/1.8, 12-24和200-400
说明: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行李的分量,两个机身都没有安装附加手柄。D300S的高速连拍功能在拍摄野生动物时绰绰有余。最大的考虑是机身本身是否能经历极端环境的考验。
连续完成的行程,路途遥远,地域和气候的变化之大都是过去不曾经历过的。出发前的体能训练和对工具设备的选择都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环球旅程
从赤道和海岛的炎热到极北的寒冷,长距离的旅行,要求随身携带的一切都必须极度精简和高度可靠。相机是摄影师的生命,一如士兵的武器。平时的拍摄任务里都会携带多台相机互为备用,多只镜头保证可靠性。经过一番仔细思考后,我新配置了一台尼康的D300S机身,过去使用的那台D300也带着,作为备用机身,用18-200为主镜头。这镜头的焦距范围覆盖了日常最常用的广角到长焦,能满足至少九成以上的拍摄需要。相机包里还携带了尼康的35/1.8, 12-24和200-400三个镜头。
埃及的风沙是这次旅行中的第一次考验。金字塔附近的荒原里,风沙起时,细沙漫天飞舞。这是摄影师最头疼的拍摄状况之一。细沙如果进入镜头和机身,几乎就是灾难性的后果。顶级专业相机的天价中,相当大一部分是花费在改善设备对恶劣环境的抵御能力。即使知道自己设备的可靠性,摄影师也依然会尽量让自己的设备避开这样的环境。我的摄影包里中总会有几顶浴帽,需要时可以直接套在手里的设备上。
在红海潜水时,隔着潜水相机套,常规的光学取景器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新配置的D300S的实时机身LCD取景显示此时发挥了巨大的功能。觉得现在的水下摄影师赶上了好时候。D300S充满电的电池配合16G的存储卡,一次能完成至少500张高分辨率图片和同步备份的拍摄。很难想象,不到20年前,水下摄影每次每台相机只能拍摄36张胶片。然后就必须浮出水面,冲洗相机换片才能继续。
出发前就久有耳闻肯尼亚的道路状况。身临其境,才知道这些传闻并不夸张。我们的司机斯蒂芬是条当地汉子。斯蒂芬开车的习惯很奇特,每次难得路况正常时,他就开得无精打采。但一旦到了到处都是的烂路和搓板路上,他一定精神抖擞,油门到底一往直前,绝不会打方向盘去绕开路上的坑坑洼洼。于是我们的车每天从早到晚都处在疯狂的抖动中,紧紧抓住把手的乘客们固然苦不堪言,车里的相机设备也经历了几天超强度的抗震测试。幸运的是,人和相机都成功通过了这次考试,倒是斯蒂芬的车因为底盘刮地,最后离合器被烧坏,只能被拖去大修。
疯狂的颠簸之后,到达非洲大草原。从车顶天窗探出身去拍摄,长焦距的镜头因为车身的抖动和同伴们的来回移动,无法使用三脚架,只能靠手持才能完成。这种情况下,机身控制界面的合理设计和整体的平衡手感就极度重要。拍摄中发现最长焦距的200-400的变焦镜只有常规的机械对焦马达,定位的速度相对其他有超声波驱动的镜头要慢不少,对变化迅速的场面拍摄有一些限制,但此时尼康在这个焦段的镜头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期待着这个镜头的更新版早日出台。
迪拜是行程里让人比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地方。中东石油资源换来的大堆财富堆出了这座海市蜃楼般的城市,用金钱堆出的一切。拍摄世界第一高建筑迪拜塔和近乎奢华的大清真寺时,D300S在参观城市周边的沙漠时掉在沙中,无比心痛地捡起,小心吹去表面的沙尘,居然平安无事。
北极熊的拍摄大概是此次行程里最激动人心的经历。八天八夜,我们扎营在两层楼高的大型冰原车里,全部的生活和拍摄都局限在车内和车前后的平台上。北极熊的极度攻击性让下到冰原成为不可能,而加拿大哈德逊湾的寒风将白夜的气温降至零下20度。每次拍摄时都会带几块备用电池,不停地更换电池,并将换下的电池放进有暖宝宝的手套里加温。
北极熊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它们不惧怕人类。它们会走到离开我们的冰原车很近的地方,甚至扶着车身直立而起,将黑鼻子顶到离开车窗不到一米的高度。此时探头出去和北极熊做个四目对视,颇有些超乎自然的感觉。为了节约体力,北极熊的移动速度通常不会很快,带来的几个镜头完全满足了从远到近的拍摄需要。同车的摄影师们有不少带着超大型的长焦大炮,但携带那样的设备完全不现实。拍摄过程中,同车的一个德国姑娘在换镜头时不小心把她的尼康600/4镜头从三米高的平台上坠落下面的冰原,当场摔成两截,女孩心疼得泪流满面。我曾经借这个镜头拍了两张熊的特写,自然也为她痛惜。
旅行摄影师是个让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不停地背着相机,来往世界的各个角落。但这只是让人眼红的光环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个高体力和心理压力的职业。为了完成拍摄任务,摄影师们不仅不能和游客那样,只携带简单的设备,而是需要带足备用装备以备不时之需。一套每天正常使用的摄影设备至少都有十多公斤。旅行只是手段,职业的目的是得到满意的图片,如果任务没有完成,摄影师就不能和游客那样只带遗憾就可以离开。这对于同样受经费和时间限制的职业摄影师来说,心理压力非常大。但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从来没听到哪位同行抱怨自己的职业,所有的这些压力和疲劳,换来的是自己亲历这个世界的经历。从某种角度看,旅行摄影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少有旅行摄影师能从这个职业里得到金钱收入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但这是极度富有的一群人,他们带着相机去到远方,带着图片、记忆和对自己经历的满足与骄傲归来。
M:珍贵相机有投资价值吗?或者说升值空间?如果有,什么类型的相机比较适合珍藏?
S:我个人收藏相机不以投资为目的。但经典机械相机,制作过程中包含大量手工元素的,和艺术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对有收藏价值。比如我自己有一台无意间收来的立体相机,是著名的立体相机品牌Realist的设计师Seton Rochwite手工制作的,非常简单且巧妙的结构。十年间我只在交易场上见过一次,和最初的价格相差超过几十倍。这样的相机,比大众化的经典品牌有更大的收藏意义。说到底,相机收藏是个极小众化的文化,我理解,从来是收藏意义大过投资意义。
M: 为什么一款老式相机能炒到那么高的价格?时隔这么久,相机自身零部件也应该老化了?
S:收藏的目的极少是因为其实用功能。物以稀为贵是最简单的说法。而精致的工艺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果把维纳斯的手臂修补好,也许人们对她的关注就会少很多了。
M:有人说,拥有很多相机与镜头的人并不一定很懂摄影,你的看法是?
S:拥有相机和镜头,这与摄影是两个概念,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也是理念的区别。收藏相机的人关注的是相机作为一件工具或者艺术品自身的价值,关注摄影的人在乎的是图片的美,这种美几乎完全可以和它的形成过程剥离。两种方式相互没有对错,各自关注的点不一样而已。
M:拍过无数的照片,你认为最美的照片有何评价标准?
S:没什么照片可以说是最美。美的判断极大程度上是个人行为,能打动你的就是张好照片。这判断能和他人分享,但未必要得到他人认可。
这台相机将在今年5月29日Westlicht拍卖行第19次拍卖会上露面。拍卖底价200,000欧元,预计最终将达到500,000至700,000欧元。如果这一预测能够实现,将超过原来576,000欧元的世界纪录。
相机发明者法国人达盖尔在1939年6月,用法国政府购买他的专利与奖赏所得资金与两名相机制造商吉诺克斯(Giroux)和苏斯兄弟(Susse Brother),分别签署了商业制造合同。从每台相机的收益中,达盖尔可以获得25%的利益。而此次付拍的相机就是吉诺克斯的作品,当时售价400法朗。在带有达盖尔火漆印章的生产商名牌上还写有 Giroux 的名字。此台相机虽然并不是存世孤品,但它的确是太少见了,从来没有在拍卖会上露过面,人们只是在博物馆里见到过类似的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