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和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及道德修养的学科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教师也加大了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力度,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这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力求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改进和提升。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也能够不断提升自我。基于此,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为依据,针对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一番个人看法的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多媒体手段;生活案例;课后作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基调及千篇一律教学风格的基础上,贯彻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的关键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追寻的重要目标所在。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斷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先导,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情感基础和内在驱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传统围绕教材和教参开展的,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活动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而利用多媒体声像俱佳的优势营造生动、适宜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有序地进展下去。
例如,以“战争风云下的苦难”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伊始环节,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战争下的人们”的录像,将战争来临时人们的惊慌无助生动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在炮火声中被吓得不知所措的儿童,在伤痛与死亡面前无助的人们……生动的视频画面将战争的恐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学生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流露出对战争的愤恨之情。我也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处于战乱中的国家及人们生活现状的图片,并引入本课课题,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一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为学生营造了真实、动人的视听氛围,激发了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
二、引入生活案例和现象,拉近知识与生活距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体现在教材上、课本中所反映的现象、案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对客观世界实实在在的反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和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经验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拉近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进行“我的成长足迹”这课内容的教学活动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六年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学生刚上小学生的照片及与现在照片的对比,让学生首先从外貌变化谈起,说说六年以来自己的各种变化,六年来发生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事,以及对自己成长途中有益的一些事等。这些主题将学生的思绪带回了初入小学的时光,引发了学生的无限回忆。学生都积极参与着课堂讨论,氛围也随之不断高涨。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我也将教学内容渗透到了学生的谈论中,于无形之中开展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和现象开展教学活动,激活了学生的相关工作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所学知识。
三、布置实践性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受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教材中的道德、法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而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样化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随时受到良好道德观念的熏陶和感染,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和思想品质。
例如,完成“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课内容的教学活动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所在,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保护环境落到实处。即让学生在课下做一件对环境有益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在之后的课堂反馈环节发现,学生也都用自己的行为来保护身边的环境,有的同学在逛公园时将垃圾捡起放进垃圾桶,有的学生随手关掉开着的水龙头,有的学生在晚上外出散步时随手关掉电灯……如此,通过开展实践性的课外作业,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知,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的培养,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出展现的面貌和风采。
参考文献
[1] 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
[2] 李芬.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6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多媒体手段;生活案例;课后作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基调及千篇一律教学风格的基础上,贯彻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的关键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追寻的重要目标所在。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斷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先导,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情感基础和内在驱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传统围绕教材和教参开展的,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活动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而利用多媒体声像俱佳的优势营造生动、适宜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有序地进展下去。
例如,以“战争风云下的苦难”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伊始环节,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战争下的人们”的录像,将战争来临时人们的惊慌无助生动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在炮火声中被吓得不知所措的儿童,在伤痛与死亡面前无助的人们……生动的视频画面将战争的恐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学生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流露出对战争的愤恨之情。我也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处于战乱中的国家及人们生活现状的图片,并引入本课课题,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一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为学生营造了真实、动人的视听氛围,激发了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
二、引入生活案例和现象,拉近知识与生活距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体现在教材上、课本中所反映的现象、案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对客观世界实实在在的反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和案例,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经验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拉近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进行“我的成长足迹”这课内容的教学活动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六年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学生刚上小学生的照片及与现在照片的对比,让学生首先从外貌变化谈起,说说六年以来自己的各种变化,六年来发生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事,以及对自己成长途中有益的一些事等。这些主题将学生的思绪带回了初入小学的时光,引发了学生的无限回忆。学生都积极参与着课堂讨论,氛围也随之不断高涨。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我也将教学内容渗透到了学生的谈论中,于无形之中开展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和现象开展教学活动,激活了学生的相关工作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所学知识。
三、布置实践性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受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教材中的道德、法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而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样化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随时受到良好道德观念的熏陶和感染,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和思想品质。
例如,完成“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课内容的教学活动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所在,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保护环境落到实处。即让学生在课下做一件对环境有益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在之后的课堂反馈环节发现,学生也都用自己的行为来保护身边的环境,有的同学在逛公园时将垃圾捡起放进垃圾桶,有的学生随手关掉开着的水龙头,有的学生在晚上外出散步时随手关掉电灯……如此,通过开展实践性的课外作业,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知,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的培养,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出展现的面貌和风采。
参考文献
[1] 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
[2] 李芬.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