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通胀加剧,根源无不指向全球流动性泛滥。那么,在这一轮对抗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政府大把“撒钱”,到底向市场释放了多少流动性呢?
综合世界银行以及经合组织的数据发现,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以2010年GDP排)中,除开德国、法国、意大利不公布货币供应量数据外,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巴西、印度、加拿大这七个国家,2008年~2010年三年时间,其货币供应量增加了8.96万亿美元,增幅高达43.16%。
祸不在中国
在2008年~2010年三年里,中国M2激增了4.92万亿美元(按美元现价计)。
2008年底,中国政府推出两年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与之配套的是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2009年新增贷款9.59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新增贷款7.58万亿元人民币,在这样的贷款增量下,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自然水涨船高。
央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底,M2为40.34万亿元人民币(约6.16万亿美元),在历经2008年增长17.8%、2009年增长28.7%、2010年增长19.7%之后,到去年底,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已经高达72.6万亿元人民币(约11.0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8.85万亿美元。
“尽管中国M2很高,但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根子不在这,因为资本是管制的,人民币还不能自由流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
量化宽松横行美欧
美国作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始发地,其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救市的动作是最大的。审视目前全球流动性泛滥,“功劳”最大者,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可谓当仁不让。
执掌美联储之前的伯南克曾戏称,不妨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从直升机上抛撒现金”的方法来对抗通缩和刺激经济增长。
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联储就赶忙推出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1)。在随后的3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到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时,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等于向市场投放了1.725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次量化宽松(QE2),计划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理由是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可 “伯南克牌”印钞机性能良好,当然最后的绩效也是十分明显:世界银行及其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国货币供应量M2从2007年末的7.52万亿美元,一路飙升到2010年底的8.85万亿美元,三年时间激增1.33万亿美元,增幅17.64%。
而面对金融危机,西方发达经济体首先想到的就是对银行注资,以增强其向市场的造血能力。继美国之后,英、法、意等国立即启动了紧急经济计划救助金融业。
英国政府2008 年10月出台总额约4000 亿英镑的救市计划中,对银行的援助资金规模达到GDP 的3.5%;次年6月,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入4420亿欧元的一年期贷款;德国联邦政府针对金融业的“虚拟救市”金额则达到了5000 亿欧元。
量化宽松,当然也不是美联储一家的专利。2009年3月,英国央行决定在未来三个月购买总价值750亿英镑的国债和企业债;5月初,这一计划被扩大至1250亿英镑;8月6日,英国央行决定再度出手购买500亿英镑金融资产,使该项操作总额达到了1750亿英镑。英国版的“量化宽松”,半年时间连续走完三波。
综合世界银行以及经合组织的数据发现,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以2010年GDP排)中,除开德国、法国、意大利不公布货币供应量数据外,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巴西、印度、加拿大这七个国家,2008年~2010年三年时间,其货币供应量增加了8.96万亿美元,增幅高达43.16%。
祸不在中国
在2008年~2010年三年里,中国M2激增了4.92万亿美元(按美元现价计)。
2008年底,中国政府推出两年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与之配套的是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2009年新增贷款9.59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新增贷款7.58万亿元人民币,在这样的贷款增量下,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自然水涨船高。
央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底,M2为40.34万亿元人民币(约6.16万亿美元),在历经2008年增长17.8%、2009年增长28.7%、2010年增长19.7%之后,到去年底,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已经高达72.6万亿元人民币(约11.09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8.85万亿美元。
“尽管中国M2很高,但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根子不在这,因为资本是管制的,人民币还不能自由流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
量化宽松横行美欧
美国作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始发地,其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救市的动作是最大的。审视目前全球流动性泛滥,“功劳”最大者,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可谓当仁不让。
执掌美联储之前的伯南克曾戏称,不妨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从直升机上抛撒现金”的方法来对抗通缩和刺激经济增长。
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联储就赶忙推出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1)。在随后的3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到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时,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等于向市场投放了1.725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次量化宽松(QE2),计划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理由是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可 “伯南克牌”印钞机性能良好,当然最后的绩效也是十分明显:世界银行及其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国货币供应量M2从2007年末的7.52万亿美元,一路飙升到2010年底的8.85万亿美元,三年时间激增1.33万亿美元,增幅17.64%。
而面对金融危机,西方发达经济体首先想到的就是对银行注资,以增强其向市场的造血能力。继美国之后,英、法、意等国立即启动了紧急经济计划救助金融业。
英国政府2008 年10月出台总额约4000 亿英镑的救市计划中,对银行的援助资金规模达到GDP 的3.5%;次年6月,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入4420亿欧元的一年期贷款;德国联邦政府针对金融业的“虚拟救市”金额则达到了5000 亿欧元。
量化宽松,当然也不是美联储一家的专利。2009年3月,英国央行决定在未来三个月购买总价值750亿英镑的国债和企业债;5月初,这一计划被扩大至1250亿英镑;8月6日,英国央行决定再度出手购买500亿英镑金融资产,使该项操作总额达到了1750亿英镑。英国版的“量化宽松”,半年时间连续走完三波。